第118章 毗荼制,宗華《典》

第118章 毗荼制,宗華《典》

毗荼人的政治制度就是大小酋長,各部最大的酋長由爭奪或推選後世襲,結構很是鬆散,上一任酋長沒有男性後代,可由女性後代繼承。

一部的大酋長就是佔有土地人口財富最多者,其餘酋長相對獨立,在自己領地內有絕時權力,大酋長亦不能干涉。

人口中有五成以上是世代奴隸,他們沒有土地,所有勞動品都是主人的,包括生命,不能自行婚配,主人可以對奴隸隨意打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手工藝。

另外四成是平民,因為承擔軍職,會被分到一塊地,有自己的小家庭,自己出武器鎧甲,富裕者也有奴隸,如果破產欠債了,會販賣妻女為奴,甚至自己,是毗荼人主要兵力來源,不用交稅。

最後一層是貴族酋長,商人,祭師,他們擁有絕大部份財富與奴隸。

小酋長只象徵給一部大酋長進獻貢品,就像馬加與達羅一般,馬加的祖先不是達羅的祖先冊封的,雙方更像政治盟友,而不像君臣關係。

恆煊通過了解毗荼人政治制度,又對比芳國的政治制度,發現芳國人的政治制度到更成熟,並對政治運行規律有了一點自己的看法。

恆煊覺得自己現在逃不走,但也不能虛度光陰,他需要學習,毗荼人的簡陋文件已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慾望,他向達羅要求得到宗華人經典。

毗荼人也有時與安國,甚至錫蘭府貿易,但宗華人經典都是各大夫士族的傳家之寶,那能走私購買得到。

但達羅想到了辦法,報著試試的心態,讓盧貞從特國帶幾部宗華經典過來。

不想盧貞果真帶來了二部書。當《華藏》成書時,宗華文字已經很成熟,又到封建印,甸二國,時至現在已近兩千年,但只有稍微的字形變化,恆煊還是能看懂的。

二部書分別是《啟律》,《啟典》,恆煊看書,頓時痴迷進去,二書是建立宗華統一國家的啟帝,表現他政治思想,記錄具體法律的的書。

裏面就有啟帝從分散的政治局面,建立了延續時間長,結構鞏固,甚至比現在毗荼人,還有芳國都要集中的政治制度,影響到現在所有宗華人國家的政治智慧。

恆煊廢寢忘食,如獲至寶。平常各大夫士族雖尊重兩部經典,但裏面的政治思想為指導形成的制度框架,已經形成在現實生活,反而大多將書束之高閣。

但恆煊不同,他痛恨芳國人的不團結,從文江那了解到是現有的分權制度促成了芳國的快速擴張,但又再難合力形成拳頭對付曼人,這即有歷史原因,也有制度弊端。

現在又有機會了解到毗荼人的政治結構,有了對比的兩個對象,二部經典就如老師般,點醒引導恆煊看到政治制度下面的運轉規律。

恆煊知道自已得到一塊巨大的財富,並且是不同於金銀,是別人奪不走的財富。恆煊本是為了不虛度時光,現在心奇心因兩本書升華成求知慾。

又求達羅讓盧貞帶來了大部頭巨著《宗華記》的創世神話部份,恆煊興奮異常,當晚很是用心的伺候滿足了達羅。

達羅更是滿意,人要有慾望才行,不能光是活下去的慾望,如果恆煊一直那樣,雖達羅照樣喜歡,但總覺得缺了什麼。

如今恆煊有了興趣,更會為書而求自已,這讓達羅很開心,覺得這才是長久相處之道。

恆煊從未如此認真的去讀《宗華記》,並仔仔細細的去一字一句的揣摩。每個字都太美了,字字珠璣,每段話,每個故事都蘊藏無限智慧。

盤古開天,盤古創世,女媧造物,女媧補天,天人氏建制,點燃文明之火,歷經磨難南遷天府,這是多麼壯美氣勢磅礴的史詩。

恆煊甚至淚流滿面,他從未如此驕傲自已是個宗華人,他從如此對宗華心生歸屬,不是說他之前沒有因為是宗華人而驕傲有歸屬感,而是現在他明白自已的來處,所以更理所當然的驕傲,更有深度。

達羅將一部部《宗華記》給他全部集齊,他又全部逐字看完,每天除了吃飯,洗漱,花時間陪伴達羅,其餘時全用去看書。

時間用了一年,但他彷彿看見億萬年滄桑變化,盤古開天的壯舉,女媧的創造,天人氏的教導,華帝的篳路藍縷,古華時代三族大戰,再到恆帝艱辛南拓,包括華陽氏的偉業,芳人面對曼人千年襲擾的不屈,漁夫撞牆求援……

宗華人已風風雨雨渡過了六千年的歷程,從最東的周國,到最西的麥港,宗華人的活動泛圍如此之廣,宗華人建立的國家如此之多。

恆煊潸然淚下。

又有歌頌諸神,歌頌愛情,歌頌忠心,歌頌明君,歌頌勞動收穫的無數詩歌。傳遞著幾千年前的人們的喜怒哀樂,原來他們也愛美,也希望有良人相伴,也本願為國征戰的人。

有包含智慧的寓言,山川地理的介紹,天文星象讓人增長見識,走獸植物彷彿活了過來,恆煊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撫摸著獸類的毛髮,細嗅着花草的芳香。

恆煊的視界一下擴大無數倍,從芳國周遭上升到天下,從芳國近幾百年歷史擴大為盤古開天至今。

由此明悟到自已首先是個人,然後是講雅言的宗華人,最後才是芳國人。

恆煊已經二十歲,本應加冠了,但他已經戴了無形的寶冠。在外人看來他的氣質更加沉穩,更加神秘。

達羅對他也更加放心,恆煊的活動泛圍從王宮擴大到整座城——這座在東止山脈中,大河邊上,原叫加韋城,現改以達羅城。

不過恆煊較少出去,只是一月才出去一次與葉柏見見面。葉柏在外面那間院子住着,在達羅城待久了,也學會了毗荼語。

在恆煊廢寢忘食的讀書期間,盧貞建議達羅趁泰米部,貢德部力量大損,進攻吞併。

盧貞原希望先攻泰米部,因為泰米部與馬拉雅部同處高原,實力較貢德弱。取下泰米部后,可利用地勢及河流優勢攻貢德部。

但泰米部與達羅有親,泰米部酋長與達羅是表兄妹,達羅思考後,不聽盧貞建議,先攻貢德部。

結果三萬大軍攻到貢德部被兩萬大軍擊敗回來。次年安侯彥按耐不住,欲攻坎納復仇,特國擔心坎納實力未復扛不住,於是陳兵國境,安侯彥便暫時放棄了攻坎納。

恆煊來到葉柏所在小院,葉柏見之大急問道:

「主公想到脫困辦法了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宗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宗華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8章 毗荼制,宗華《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