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毗荼兩部統,宗華兩國爭

第117章 毗荼兩部統,宗華兩國爭

女酋長本為毗荼人馬拉雅部首領,恆煊看清她全貌,比一般毗荼人要白,五官更加立體,原來竟有豕人血統,甚至還有宗華人血統,比大部份厚唇毗荼人順眼多了。(參考迪皮卡)

在上任安侯大舉進攻馬拉雅部時,馬拉雅部一萬武士直破安侯大帳,安侯當場身死,安國軍大亂。

女酋得到大量軍械,就在坎納部攻恩城不成,後撤時被嚴陽追上,坎納部大敗,女酋乃命馬拉雅部一萬武士攻進坎納部腹地,殺光坎納部酋長及所有直系親屬,坎納部各小酋遂降。

女酋一統毗荼人兩部,實力大增,遂自稱達羅女王,擁兵近五萬。

在安國與奧國交戰時,與安國交界的另一個宗華人國家——特國,其君主派來使者,慫恿出計,鼓動了達羅出兵安國,襲擾安國腹地,甚至重創安國大軍。

達羅命大將率兩部四萬,又威脅貢德部出一萬,邀泰米部出一萬,合六萬入侵安國,首攻貝城,其中冒充安國平民的人,殺了守城人的那個民夫,就是安國使者盧貞。

盧貞出計入城,與達羅軍裏應外合破貝城,因為對安國熟悉了解,隨軍中為達羅軍出謀劃策,從旁指導。

達羅軍奇破貝城,五日至恩城,恩城守軍不及三千,其餘大夫正在來援路上,恩城三日被攻下,至此,安國南部防線被鑿穿。

達羅軍駐恩城,恩城南部各城在十日內全部被佔據,確保了大片區域內沒有安國武力能襲擾他後方。

達羅軍三千人駐恩城,其餘五萬北上進入兵力空虛,但人口眾多,財富眾多的安國東岸平原。

一月連攻多城,殺人掠物無數,命五千武士看押一萬安國平民,將糧食,鐵器,金銀細軟裝滿三千車,又劫牛一萬,羊三萬等海量財富運回各部。

安侯與奧國激戰正酣,聞得後方大亂,唯恐達羅軍與奧國兩面夾擊,急命駐守平南的親信大夫牧均,火速徵得二萬士兵加上三萬連甲胄都沒有,只有長予的民夫,擋住達羅軍北上之路。

倉促行軍,被達羅軍五千騎兵攔截於道上,脫困不得,隨後達羅主力到達,牧均軍大潰,只餘五千殘兵北逃——這又是盧貞出的主意。

這下安侯徹底慌了,猶豫要不要到底與那方求和,奧國雖同是宗華人,但包庇政治死敵,而毗荼人馬上就要到背後了。

但安侯不知的是,他猶豫時,達羅軍自己也起了分歧。盧貞天天催促達羅軍快速北上,攻安侯背後,但達羅諸將卻對安國東岸平原上,唾手可得的財富更感興趣。

覺得讓安侯與奧國在北方爭個你死我活,自己將安國搬個空,自己損失少,豈不是更好。

就在安侯猶豫,達羅軍內訌時,作為另一個主要勢力的奧國,突然派遣使者到安侯面前,表示華帝有言: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

今蠻夷醜類趁同為宗華人的安,奧兩國相爭,而侵擾安國,劫人掠物,奧侯聞之大怒,憤而摔杯,願與安侯罷兵,讓安侯歸國擊退毗荼醜類。

安侯彥還是有點不放心,使者又傳話,說安國公子司不願見安國民眾,受毗荼人殘虐,祖先家業受損,發誓不會與安侯彥爭位了,並且不會再回安國,又有書信為證。

安侯彥放下戒心,與奧國罷兵,乃率大軍歸國。盧貞知道敵不過安國主力,但擔心達羅女王的實力受損,沒有一個能牽制安國南方的力量。

於是想出一計,說服達羅主將,將沒有運回部的物質送於泰米部,貢德部,兩部大喜,接着將安國主力南下的消息隱瞞。

達羅主將找個借口脫離兩部,然後南返,過路折路,渡河燒船——很明顯是盧貞出的主意,坦,吉兩國的事情再次上演。

泰米,貢德兩部得知時再逃,苦於無船,被安國先鋒騎兵追上,隨後安國主力的二萬前軍與兩部交戰於河岸,兩部全軍覆沒,幾千屍首俘於河面,投降者皆被殺。

達羅主將倉促南逃,物質盡皆丟棄,但還是掠得大量財富人口。安侯見毗荼人主力逃脫,而被劫各地,平民死者甚多,又被掠走達萬人,各城也是滿目瘡痍,一片狼藉。

安侯恕發衝冠,就要報仇血恨,各臣慌忙勸阻,言安國這兩年內,先是先君大征,接着是內爭,內爭剛止又攻奧國,現在又被毗荼人劫掠,國力已消耗殆盡,各大夫,民眾疲憊不堪,已經不起大征了。

苦勸安侯來年等糧食豐收,國庫充益,兵民稍作喘息,再報大仇也不遲。安侯乃作罷,命各大夫招逃散民眾各歸其地,開倉放糧,被毗荼人劫掠的地減免稅收,回平南路上,又陸續遣返大軍,只餘五千常備回了平南。

達羅女王部下所掠甚多,超過全部所得的九成,除分賞各級大小酋長外,連平民也多有賞賜。

恆煊成為俘虜,進入達羅宮中已有六月,有意無意打聽這些事,達羅皆放心直言,因為一個男寵,知道這些事又能怎樣,包括盧貞是特國人的事。

達羅深明恆煊發自內心的想活,所以在馬拉雅部的都城,守備森嚴的宮中,恆煊又能做什麼?

達羅對恆煊的冷淡孤傲氣質,身材外貌等都極為喜歡,可能因為他是高級貴族,而其他男寵都是士族甚至平民,對她唯唯諾諾,或者一臉孤憤不甘,卻不敢和她直視,而恆煊敢。

在歡愛時從不主動引起,但達羅有需求,他又不扭扭捏捏,能滿足她。這種拉扯感,讓達羅內心如同貓撓,時常心癢難耐。

恆煊問她話皆直白的問,達羅不回答,他也不追問,對達羅從不主動,也不強求要些什麼,所以只要不過份,達羅盡皆滿足。

首先是找到在干苦力的葉柏,葉柏被安排在宮外,達羅甚至給了恆煊一處宮外的小院。

然後恆煊能在倆個貼身侍衛跟隨下在宮中大部份地方隨意走動,只是不能出宮,平日無所事事,達羅就安排了一個會安國語言又會毗荼人語言的毗荼人,教他毗荼語。

恆煊發現毗荼人已有成熟文字,書寫系統,流傳於口的被神話的歷史傳說。

有大量關於白膚金髮的豕人征服他們的故地,一部份留在故地成為奴隸,一部份南遷,然後又被黑眼黑髮的宗華人不斷驅逐的傳說。

由於毗荼人的歷史就是被征服被驅逐的歷史,這種巨大的力量造成的壓力長達二千年之久,他們面對豕人的軍事力量無能為力,面對宗華人的文化與人口優勢也是無能為力。

這種持續性壓力,芳國也有,但施加壓力的曼人與芳國人沒有生理外觀上的差異,不存在外觀上的自卑。

而且曼人崛起時,宗華文明已是有成文的《華藏》,是成熟高級的文明,文明優越感能抵消曼人軍事力量在心理上的很大壓迫,通俗的講,就是你強,但是你沒文化,你野蠻。而我高貴開化,我打不過,但我不服你!

只要曼人滅不了芳國,殺不光所有芳人,這種群體心理特徵就一直有。芳國因為北部壓力大,生存環境隨時被威脅著,而南部各島給了芳國外瀉壓力,開拓生存泛圍的場所,曼人更滅不了芳國了。

長達兩千年的持續性壓力,不斷的失敗南遷,軍事力量比不上,文化人口也比不上,造成毗荼人貴族對自身膚色的自卑與不滿,而對黑髮黑眼是極為推崇,基本所有毗荼人貴族都為有宗華血統為榮,如有豕人血統就更好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宗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宗華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7章 毗荼兩部統,宗華兩國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