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三十五章 漢祚斷,曹操竊國

四百三十五章 漢祚斷,曹操竊國

.四百三十五章漢祚斷,曹操竊國

篡漢奪位。曹操心意一下,自然有法子不露聲色的向外散播出去。待時不及三日,偌大的許都城已然是盡人皆知。

當下是人心恍動,懆懆不安。不少虛位無權的朝中大臣紛紛走投門路,其間最為著者便是后族伏家。

后族自然是指皇后一族,那伏皇后空有名號二十餘年,與漢獻帝一樣成了曹操的擺設,可皇后畢竟是皇后,當改朝換代時該受的牽連是一樣不會少的。

自從當年換玉璽之後,伏完的身體就愈加的不好了,等到前年時,耐不過寒冬酷冷,一命嗚呼去了。其『不其侯』的爵位就由他長子伏德繼承。

這伏完雖然去世了,可伏家的地位卻不曾動搖。明面上曹操待之甚厚,暗地裏伏德也一直穩坐許都反曹聯盟帶頭人的位子。

時到今天,當年曆經了『董卓之亂』、『李郭之亂』的大漢老臣都已經逝去。剩下的就是伏德這樣的小一輩,論到忍辱負重和心計城府,他們比不上老一輩,可論到幹勁、膽量以及對劉備集團的忠誠和指令的貫徹,他們卻是遠超前輩。

短短兩日中,各家各戶就已經統一了口徑,既然長安最新一輪的指令還沒有傳到,那他們就依舊按照之前的指示行動——全力保全自己。

以伏德的動向為標誌,一群漢室遺臣子孫在消息傳出的第三天,滿城的找門路托關係,為的就是一條——與漢室儘力撇開干係。

當然了,欲成大事就要有付出有犧牲,在伏德、黃奎(黃琬之子)等人四處活動的同時,符璽郎祖弼卻在靜靜無聲的料理著自家身後之事。

身為符璽郎,祖弼自然清楚現今這塊傳國玉璽的真假,當初伏完行事的時候他自身就是參與其中的重要一環。現在禍事臨頭了,曹操篡位后必然要親自接掌傳國玉璽,而後這個符璽郎的職位也不會再由他接着繼任,假傳國玉璽一事肯定是瞞不過新任符璽郎。此事一被察覺,那對於許都城內的反曹之士而言,就是一場天大的禍事。

所以……一切噩行就有他一人承擔吧為國赴死這一點,他祖弼還是做得到的。

是歲五月間,四方忽報許都,稱石邑縣鳳凰來儀,臨淄城麒麟出現,黃龍現於鄴郡(魏國國都)。

是以中郎將李伏並太史丞許芝商議:種種瑞徵,乃魏當代漢之兆,可安排受禪之禮,令漢帝將天下讓於魏王。

遂同華歆、王朗、辛毗、賈詡、劉廙、劉曄、陳矯、陳群、桓階等一班朝廷文武官僚,四十餘人,直入內殿,來奏漢獻帝,請禪位於魏王曹操。正是:魏家社稷今將建,漢代江山忽已移。

華歆是漢末天下之名士,廉潔自奉,清純德素,當年在豫章與劉憲也曾有過短短的交集。但為人就是太過好官,功名之心太重,上了曹魏這條船后對大漢這條原先的破船就不入眼了。以至於篡位這檔子留罵名的事他都敢沖在前頭。

「伏睹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越古超今,雖唐、虞無以過此。我等群臣會議,皆言漢祚已終,望陛下效堯、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為重,禪與魏王。此才上合天心,下合民意,陛下亦可安享清閑之福,乃祖宗幸甚也生靈幸甚也臣等議定,特來奏請。」華歆打起了當頭炮,是直言不諱,意圖明顯之極。

漢獻帝聞奏心中苦笑不已,這些天他也早早聽到了些小道消息,對此事心中是早有準備,可面上卻依舊錶現出一番大驚之色。既然雙方都在做戲,那就都做得好一些。

半晌無言,苦面覷對着百官,獻帝大聲哭道:「朕想高祖皇帝提三尺劍,斬白蛇起義,平暴秦滅酷楚,創造如此基業,世統相傳,四百年矣。今朕雖不才,初無過惡,安忍將祖宗大業等閑棄之?汝等百官再從公計議。」

這番話獻帝說的聲淚涕下,可感動不了在場的任何一個人。當下華歆引來了李伏、許芝兩個傀儡小丑,近前奏報道:「陛下所言不足,漢祚異端,當立魏代之,若不信,可問此二人。」

李伏在後,聽了立刻上前一步奏道:「自魏王即位以來,數年中,有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是上天示瑞,魏當代漢之象也。」

接着太史令許芝又奏:「臣等職掌司天,夜觀乾象,見炎漢氣數已終,陛下帝星隱匿不明;魏國乾象,極天際地,言之難盡。更兼上應圖讖,其讖曰:鬼在邊,委相連;當代漢,無可言。言在東,午在西;兩日並光上下移。以此論之,陛下可早禪位。『鬼在邊,委相連」是『魏』字也;『言在東,午在西」乃『許』字也;兩日並光上下移,乃『昌』字也:此是魏在許昌應受漢禪也。願陛下察之。」

扯吧,不還是這一套。獻帝心中暗罵,面上卻依舊是苦澀連連,低聲下氣的對重臣說道:「祥瑞圖讖,皆虛妄之事;奈何以虛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業乎?」不管是為了臉面,還是曹操的需要,這第一次註定是不成的。

王朗這時走上前一步,躬身奏曰:「自古以來,有興必有廢,有盛必有衰,豈有不亡之國、不敗之家乎?漢室相傳四百餘年,延至陛下,氣數已盡,宜早退避,不可遲疑;遲則生變矣。臣等願陛下察之。」

漢獻帝大哭而入後殿去,百官哂笑而退。此番第一場大戲,到這兒落下帷幕。齋

次日,百官上朝,群臣再次集於大殿,令宦官入請獻帝。

「陛下……」伏皇后淚如雨下,面色悵然悲戚。

反看漢獻帝卻是面色如常,這大殿中無外人,他可以放開心思,眉色間全無憂慮反而隱隱的還有一絲喜色,「愛后勿憂,此劫難與吾等有益無礙。曹賊篡奪大位心切,這就說明賊子局勢堪憂,手下已經人心晃動,否則他萬不會出此由頭。」想想曹操之前的作為,確實不像是準備自己出頭當皇帝,反倒是有些替兒子打算的樣兒。伏皇后心中這般想着倒是安定了不少。

「如今我大漢復興,全望皇叔努力,之前送出玉璽時……其間諸多勾結,吾不就與愛后講明了么?」便是最終曹操孫權都敗了,漢室得以重興,這皇位也不是他可以坐的起的。這一點漢獻帝心裏早就明白。

兵馬將相都掌控在劉備手中,即便劉備真是忠心耿耿,要獻帝再坐皇位,他手下的那些文武臣子們也不回答應的。

這一點說開了不好看,可只要微微一點出,那就誰都明白了。

「如此說來,陛下此番退位反倒是給了皇叔一個人情……」伏皇后說道。

獻帝輕笑,「愛后所言甚是,只要朕再將一道傳位詔書送到皇叔手中,那就萬事無憂了。」曹操不會殺自己,漢獻帝能十分確信這一點。他可是曹操三個女兒的丈夫而與劉備那邊的關係經此一事也徹底理順了,只要能安安生生的活下去,等到撥亂反正的那一天,未必就沒有出頭之日。

雖然不再奢望皇位,但一個世襲王位是絕對少不了的。照劉備軍現在發展的勢頭來看,這一天他似乎還可以等得到。

笑容未下,就見許褚、曹休帶劍而入,『奏請』獻帝出殿。適時,曹氏三姐妹趕到,見此情景具是無言,待獻帝離去始才放聲痛哭而出。左右侍者也皆歔欷流涕。

獻帝被逼不過,更衣出前殿。華歆再次頭炮打出,上前進奏曰:「陛下可依臣等昨日之議,以免遭大禍。」

漢獻帝知道,今天事情怕就該做一了解了,好在一切不為人知的準備都已經作齊。當下痛哭說道:「卿等皆食漢祿久矣,中間又多有漢室功臣子孫,何忍作此不臣之事?」

「陛下若不從眾議,恐旦夕蕭牆禍起。非臣等不忠於陛下也。」華歆臉色一頓。心道該出硬手了

獻帝大驚,失色道:「莫不成誰還敢弒朕?」

華歆厲聲說道:「天下之人,皆知陛下無人君之福,以致四方大亂若非魏王在朝,弒陛下者,何止一人?陛下尚不知恩報德,直欲令天下人共伐陛下不成?」說話間瞄了王朗一眼。王朗心下會意,縱步向前,扯住龍袍,變色厲言:「許與不許,陛下早發一言」

獻帝心中雖然早料到了這一刻,但心中屈辱、悲憤依舊像是億萬隻螞蟻噬心一樣,痛苦莫名,周身顫慄發恨不能言答。

這時許褚、曹休拔劍在手,快步上前大聲高呼道:「符璽郎何在?」

群臣中祖弼面色一凜,心中念叨一聲:「時間到了」大聲應喝而出:「符璽郎在此」

「玉璽何在?」許褚當即索要玉璽。

祖弼面對劍鋒,冷冷一笑,不屑的看了許褚一眼,再用鄙視的目光掃視了殿中群臣,朗聲大叱曰:「玉璽乃天子之寶,你是何人?一粗鄙武夫也敢擅索?」

許褚臉色一冷,手中利劍就要斬下。但好在他還有一絲冷靜,知道這不是殺人的地方,禮節不能失。便忍下了一口氣,大聲喝令周邊武士將其推出斬首。

祖弼大罵不絕口,直到身首分離依舊無一絲懼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驍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三國驍將
上一章下一章

四百三十五章 漢祚斷,曹操竊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