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 會後餘韻,天界誥命

六十五 會後餘韻,天界誥命

話說張桂芳奉敕養傷,孔宣等亦去安歇;唯有龍吉公主前後忙碌,張桂芳嘆道:「我僅是震動了臟腑,傷勢並不嚴重,自行調養即可。況且你之前亦曾著傷,也需調養,不必管我。」

龍吉公主並不理會,堅持扶住張桂芳坐下,又取丹藥,復盛清水,輕語溫慰,細聲囑咐,說道:「且將此丹啖了,雖說不能即時痊癒,卻也有些助益。」

「我與你等不同,不必浪費丹藥;唯是氣血虧損,稍後需要進補。」張桂芳搖首止住,心下感慨,到底是夫妻一體,又道:「我還不曾問你,之前陣上,你究竟發了什麼臆症,莫不是中了別人暗算?」

「那時殺氣沖空,不覺熱血沸騰,除非是你們這些軍中宿將,尋常人等怎生忍住?」龍吉公主面露追憶,似欲失笑,似有感懷,說道:「終究是我道心不穩,別把旁人想得那樣壞。教中師長不也受了影響,個個衝鋒在前,雖說不曾失控,卻也殺紅雙眼?況我與人無怨無仇,誰會加害!」

張桂芳終究難以釋懷,邀龍吉公主坐於身側,環肩輕擁,嘆道:「人心險惡,不得不防。你說殺氣沖空,不過是個引子。陳奇、鄭倫雖是宿將,道行修為卻不如你;況且還有馬善,即非宿將,又無多少道行。他等即能忍住,沒道理獨你一個生出臆症,發狂至斯;如今想來,都覺心寒。」

龍吉公主側首輕靠在張桂芳肩頭,大抵戰後疲憊,滿腔都是柔情,囈語一般,輕輕答道:「你一意修行,卻不知陳奇、鄭倫如何敬你,你不曾下令,他二人怎敢妄動?至於馬善,別看本領尋常,畢竟和燃燈老師同源而出,根行不淺。而我卻似溫室里的花兒一般,何嘗經歷過這樣兇險……」

張桂芳方欲再言,卻發現龍吉公主呼息平緩,竟已睡去;心下不禁暗嘆,酸甜苦澀俱有。

料想龍吉公主貴為天庭皇親,卻須下凡歷劫,委實難為她了。心中之苦,誰人能知?便是張桂芳這個名義上親近之人,亦難盡知,更不必說感同身受了。

即已心力交悴,仍要堅持顧看,大抵是這個時代,女子的共同優點;不論是出於責任或者感情,於張桂芳而言,其實並無分別;錯非結定姻緣,不相干的人,誰理你的死話!

先婚後戀又怎樣,這個世界本就如此,父母之命,媒約之言,方是常態;哪來許多自由戀愛!

況能相濡以沫,即是得天之幸;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么?

作為一個原就比較傳統的人,張桂芳捫心自問,或說釣勝於魚,但是先有結果,未嘗不能開始新的過程。

所謂結果、過程,僅是不同時期的不同定義罷了。

他暗暗對自己說:「往者不可追,來者還可求;昔日的不情不願,苦澀之意,就由它逝去,獨享這辛酸甜蜜。」

會過萬仙陣,心頭大石落下,恰又生出感慨,張桂芳不覺放鬆心情,遐思暢想,沉沉睡去;似乎做出許決定,皆不太清晰,大抵懷了感恩之心,去了謀算之意,欲要善待親舊,未知醒來時,是否會忘卻。

忽有一陣喧嘩,張桂芳和龍吉公主俱從夢中醒來,不禁相視一笑,稍作收拾;急喚陳奇、鄭倫相問:「外面何事?」

陳奇、鄭倫未及答話,又有雷震子二翅飛來,急道:「師兄,道祖駕至,速去參拜!」

張桂芳聞言一振,慌忙與龍吉公主等趕往蘆篷,就見眾師長同道盡皆垂首伏在道旁,唯沒有西方兩位教主身影。

各人找准位置,俯伏相候,不一時,但覺瑞彩滿地,異香襲襲,奈何不敢抬頭張望,未知詳細景象。

忽聞老子、元始天尊說道:「不知老師大駕下臨,弟子有失遠接,望乞恕罪!」

就有一個聲音嘆道:「只因運逢殺劫,致使你兩教三商,吾今特來休解釋疑,各安宗教,毋得自相背逆。」

「願聞師命!」老子、元始天尊齊聲應諾,隨即再無音響,料想已上蘆篷。

張桂芳心下遲疑,正不知如何是好,就見眾師長同道依次起身,按尊卑先後上了蘆篷;他心下恍然,知是需要分別參拜道祖,於是隨在人群,亦上蘆篷來。

老子、元始天尊及眾門人依次拜畢,俱分兩邊侍立;張桂芳居於二代弟子之後,對面恰是姜尚。

張桂芳固然低眉順眼,不敢亂看,卻也能將篷上情形,大致收入眼內,但見一個道裝老者,手執竹杖,居中而坐;想來即是「高卧九重雲,玄門都領袖」的道祖鴻鈞。

又有接引道人、准提道人旁邊就座,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個反倒垂首侍立;僅從此處看,接引、准提應無拘束,大抵輩份和鴻鈞持平,奈何道行決定一切,不得不矮了半分。

張桂芳暗自猜疑,偏又不敢亂想,強壓好奇,謹守心念,盡量泯然眾人,靜候垂訓。

就聽鴻鈞道人先說了通天教主的不是,又命老子、元始天尊原須讓過;大抵是些套話,事已至此,沒甚意義,畢竟早幹嘛去啦?西方二聖隨口附合,三清則十分老實,不曾多言;鴻鈞道人又吩咐道:「三人過來跪下!」

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不敢有違,齊至面前,雙膝跪下;鴻鈞道人從袖內取出一個葫蘆,倒出三粒丹來,每一位賜了一粒,命:「你們吞入腹中,吾自有話說。」

待三清俱依師命,各吞一粒;鴻鈞道人說道:「此丹非是卻病長生之物,且聽我道來:此丹煉就有玄功,因你三人各自攻;若是先將念頭改,腹中丹發即時薨。」

未知是無力相抗,還是心甘情願;總之三清服了毒丹,還能說啥?只好叩頭拜謝老師「慈悲」,就如皇帝賜死,臣下依理仍需「領旨拜謝,感恩戴德」一般;至少在後人看來,好沒道理。

張桂芳早知鴻鈞要來,但卻淡忘賜丹之事,見狀不禁心中震動,慌忙定住思緒,排除雜念,努力維持恭順,不敢顯露分毫違逆;幸好眾師長皆有所感,非他一人如此,倒也不虞引人矚目。

鴻鈞道人恍如未覺,只命通天教主隨他去,即刻起身作辭,就下篷去。西方二聖俱起身相送,老子、元始天尊更不敢待慢,又率眾門人拜伏道旁。鴻鈞道人別過西方二聖,吩咐說道:「你等去罷!」

老子、元始天尊率眾門人起立拱候,目送鴻鈞道人領通天教主,駕起祥雲,冉冉而去。

隨後,西方二聖也來作辭,自回西方;老子、元始天尊面色不改,似乎未受影響,但也沒曾久留,草草吩咐完畢,各歸玉京。再就是玉虛眾仙,心情都不甚好,皆來作別,齊道:「子牙,我等此別,再難會面。」

雲中子把張桂芳喚至身前,取出一卷玉軸金緞,嘆道:「你且留下吧,不必再隨我回山;這是昊天上帝給你誥命,你自己斟酌著辦。料想掌教老師稍後亦有敕命,屆時我會把仲寅給你一併帶來。你要好自為之!」

張桂芳領命,恭送老師雲中子離去;打開金緞看時,見其上略俱云:

昊天上帝誥命,爾張桂芳自識天時,順應大勢,封神未完,功業已全,殊為不易,特賜榮封;乃誥封爾張桂芳為神音武聖妙真帝君,准以開衙建府,徵訓天兵;一應武備,俱可過問。

茲請就地取材,擇錄有功之士,少則十萬,多則加倍,訓練成伍;待完封神,共赴天界。

張桂芳看罷,頗覺為難,雖說早有猜測,畢竟只想好處,不曾考慮如何施行,方今卻要自己解決難處:一來需要說服武王,同意天界的挖角行為;二來即無給養,又沒章法,天兵卻該怎樣訓練?

姜尚送別眾道兄,心下傷感,又見張桂芳手執金捲髮怔,就問道:「賢侄亦欲辭行么?」

張桂芳搖首苦笑,把玉軸金卷遞給姜尚,嘆道:「師叔自己看吧!雖能留下,但也無法隨軍東征了。」

姜尚看完,先道恭喜,言下之意,頗為羨慕,又問:「可有為難之處?」

「卻不知如何說服王上,尚須思忖。」張桂芳嘆惜一聲,忽又省起之前的承諾,就從懷中取出一冊「太極精要」,遞給姜尚,說道:「原道仍需回山,一早已經給你備好,不想竟是這等安排。」

姜尚見冊大喜,沉吟接道:「此事說難也難,說易也易;實在不行,還其它諸侯,總能解決。」

二人略作商議,即率眾門人回至潼關,面見武王,出示玉軸金卷,敘了梗概,問道:「未知大王意下如何?」

其實就武王而言,正愁將來如何安置張桂芳,畢竟張桂芳和姜尚不同,年富力強,軍勢太盛。若依功勛地位,應封大國,否則不足以服眾。然則如此一來,容易禍及子孫,周室便得天下,亦難安穩。

驟聞張桂芳已在天界任職,武王即有羨慕,又有竊喜;凡間帝王雖尊,終有生老病死。就問張桂芳:「即是天帝之命,孤當配合;唯不知可有具體方略,容孤思忖?」

張桂芳雖不曾感應武王心念,但也能猜知大概,畢竟有前世記憶,耳濡目染,見識太多的陰謀詭計,就道:「若說有功之士,其實難以界定,但凡參戰者,誰人無功?公平起見,原該推廣全軍,擇優選取,奈何臣有私心,有意照顧舊部。具體名額如何分排,還需大王聖裁。」

武王聞弦而知雅意,含笑暗示,說道:「看來人之常情,無分仙凡,就從尊意,地點可設在青龍關。不足部分,再推廣全軍補足,近百萬有功之士,不信無法湊齊二十萬之數。」

張桂芳會意謝過,又道:「將來臣離去時,亦會安排好舊部,願代大王戍邊。」

[www.bxwxbook.com]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封神第一吼――張桂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封神第一吼――張桂芳
上一章下一章

六十五 會後餘韻,天界誥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