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民心」問題,對於一個執政黨來說,是一個根本問題。《管子》中的這句話,正道出民心與執政相輔相成的關係。習近平同志一再強調,要「以百姓之心為心」,切身體會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在理論上鮮明提出、在實踐中明確要求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我們黨根本的政治優勢所在。翻開90多年來的奮鬥史,正因黨旗上始終銘刻「人民」二字,我們黨才獲得了深厚的土壤與不竭的動力。從推出淮海戰役勝利的手推車,到白山黑水間「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激情;從「大包干」契約上按下紅手印,到「汶川一代」「鳥巢一代」展現的公民意識,人民成為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動力之本和智慧之源。今天,面對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們必須再接再厲,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原典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故從其四欲,則遠者自親;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

——﹝春秋﹞管子《管子·牧民·四順》

■釋義

《管子》是戰國時齊稷下學者託名管仲所作,其中《牧民》《形勢》《權修》《乘馬》等篇存有管仲遺說。《牧民》篇講的就是對人的管理,其中《四順》是從人心向背來論述治理之道的。

管子指出,政權的成敗在於人心的順逆,政令能夠推行,在於順應民心;政令所以廢弛,在於違逆民心。接著列舉了民之「四惡」與「四欲」,提出從其「四欲」則親,行其「四惡」則叛的論斷,主張要「四順」。

所謂「四惡」,即「惡憂勞」「惡貧賤」「惡危墜」「惡滅絕」。管子對人性分析得十分透徹,他看到了百姓厭惡憂患勞苦、貧困低賤、危險災禍、家族滅絕,而渴望「佚樂」「富貴」「存安」「生育」。管子認為,「牧民」之道在於「四順」,即順應百姓的這四種願望,使其安逸快樂、富足顯貴、生存安定、生育繁息。能滿足百姓的「四欲」,疏遠的人會自動親近歸附;若使百姓陷入「四惡」的境地,親近的人也會背叛逃離。

管子的思想在當代仍具有啟迪意義。管理者應在明了下屬何「惡」何「欲」基礎上順應人心,才能形成良好管理機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
上一章下一章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