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

——《之江新語·勇攀科學發展高峰》等文中引用

■解讀

經濟社會發展,就好比爬山越嶺,上了一定的高度就過了一個坎,然後又要面對另一個高度,過更高的坎。黨的十八大提出,我們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講的就是這個意思。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不迴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今天,發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深水區,面對各種困難和風險,最考驗領導幹部勇氣與智慧的,就在於能不能看到壞處、會不會解決難處、敢不敢爭取好處。就像毛澤東同志所說的,「在最壞的可能性上建立我們的政策」,「把工作放在最壞的基礎上來設想」,不掉以輕心、不麻痹大意,才會遠離「見事遲」,做到「亂雲飛渡仍從容」。

■原典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錯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裏,

一山放出一山攔。

——﹝南宋﹞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釋義

此詩為南宋詩人楊萬里在建康江東轉運副使任上的外出紀行之作。詩人途經皖南松源時,見群山環繞忽有所悟,便寫下這首哲理詩。

人們常說下山容易上山難,卻不知下山途中還要翻過無數座山。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以山區行路寄寓深刻哲理,告訴人們:人生在世就是不斷地與各種困難做鬥爭,無論順境逆境,都應保持警醒,不可懈怠。

第一句當頭喝起,「莫言下嶺便無難」,正因為上山很艱難,人們便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輕鬆。第二句補足首句,「賺得行人錯喜歡」,「賺」字頗為風趣,行人心目中下山的容易,與實際中的艱難形成鮮明對比。三四兩句承接「錯喜歡」。本來,上山過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嶺,下山途中也會相應遇到多少道山嶺。山本無知,「一山放出一山攔」的擬人修辭手法,把山當成了有生命靈性的東西,它彷彿有意給行人設置了重重障礙;而行人的種種情緒——意外、驚詫、煩惱,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這一「放」一「攔」的重複中表現出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
上一章下一章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