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富陽市調研時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改革發展的形勢在變化,我們的思想觀念、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也應跟着變,否則就會出現能力不足、思路不對、方法不當等問題。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幹部隊伍的「本領恐慌」問題,曾經用「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來形容一些幹部存在的能力短板。恩格斯有句名言,「蔑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懲罰的」。現實中,一些人眼裏只有成績而無問題,一些人掉入問題陷阱看不到出路,還有人摸不準方向、抓不到點上,患上了剛愎自用的盲動症,結果事與願違。全面深化改革已經起勢,怎樣化解改革中遇到的新問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何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如果不懂規律、缺乏知識、缺乏本領,習慣於用老思路解決新問題,那麼越是苦幹蠻幹就越是南轅北轍。我們黨是學習型政黨,廣大黨員不能作繭自縛、抱殘守缺,而應該時刻根據形勢變化增長本領才幹。

■原典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春秋﹞孫武《孫子兵法·虛實第六》

■釋義

《虛實》為《孫子兵法》十三篇中的第六篇。「虛實」是指在戰場上通過分散、集中兵力的戰術變化造成我強敵弱的形勢來戰勝敵人。

孫武認為「兵形象水」,對兵形的掌握運用,其規律就像水的流動一樣。「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的流動,是避開高處而流向低處;戰爭的勝利,是避開敵人牢固設防處而攻其虛懈薄弱環節。「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水根據地勢來決定流向,軍隊根據敵情採取制勝方略。由此孫武得出結論:「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因此,用兵作戰沒有定勢,正如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和流向一樣,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才叫作用兵如神。

以上說法為千百年來兵家所熟知。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發掘了《孫子兵法》竹簡,「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易為「兵無成勢,無恆形」,脫開了水的比喻,但仍歸結於用兵的「形」和「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
上一章下一章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