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宋伐(一)

第一百五十五章 宋伐(一)

第一百五十五章宋伐(一)

脫歡知道自己父親駕崩的消息,在悲傷中驚慌失措,但是隨即被手下的將領昔戾基玉、元帥烏馬兒、參政岑段、樊楫田等人提醒,是不是該暫時避開宋軍鋒芒,此時,應該借口皇上喪事為由,開始北撤近四川境內,和忙哥刺之子阿難答,也就是現在的安西王一起聯合抗擊宋軍。

第二,眾人還是有種私心作祟,就是皇上在駕崩之前並未指定繼承人,那麼就代表著脫歡也是有一定資格的,要是能趁著實力尚存,退軍到四川之後,能和安西王聯合一處,也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勢力,那麼問鼎帝位,也不是不可能的。否則就算是能抗擊宋軍,那麼也是兩敗俱傷之局。

而且若是宋軍趁勢西去四川截住自己大軍的退路,那麼對於孤守雲南的他們,只能是越戰越弱,慢慢的被宋軍和當地的土著蠶食乾淨為止。

聽到屬下的這般鼓動,對於執政一方已經是感到頭痛的脫歡雖然對於帝位並沒有那麼大的興趣,但是誰當大汗或者是皇上,卻和他今後的發展息息相關,在這個時候,蒙古諸部已經止戈息兵。自己還在雲南鬧個什麼勁啊。還不如退回四川觀望,找一個對自己有利的人支持,那麼對於今後自己的發展會更有好處一些。

打定主意,當下也不遲疑,畢竟雲南不是他脫歡打下來的,只是繼承忽必烈的功績而已,丟了也不可惜他也不會心痛。接受大家的意見也一向是脫歡的美德,在參政岑段的建議下,脫歡召來了大理原來的遺臣們,說明了想扶植大理從新立國,但是要大軍的糧餉給養。還有駐軍的費用。

不到一個月,就匆匆定下來.了一個段氏宗室繼任大理國王的位置,然後以國王的名譽又收颳了一些金銀珠寶和糧食以後,然後命少量蒙古兵馬挾裹大量當地土著武裝,以大理國的名譽,分兵由曲靖路和烏撒路兩個防線做出迎敵之勢。

在兩隻分別為五萬的人馬趕往.烏撒和曲靖的時候,脫歡卻是率領自己的嫡系約十五萬大軍,經永昌路到建安州。然後順著大渡河進入了嘉定府路,在那裡駐紮了下來,派出參政岑段向自己的侄兒安西王阿難答支會一聲。然後商議共同防禦宋軍之事。

張鈺也沒有想到自己這一動,.竟然脫歡會不戰而逃,更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次軍事行動,竟然會給重慶和瀘州自己的大本營帶來那麼大的災難。

脫歡的十五萬大軍加上隨軍的家屬雜役,已經是.超過了二十萬眾,這種情況之下,和蒙古軍東川行院主帥汪良臣的部隊相互重合,那一點在大理收刮過來的糧食很快的就有些捉襟見肘了。而汪良臣也是沒有隔夜餘糧。哪能救濟的他們呢?

背後是青藏高原那一望千里的荒原,想從那裡獲.得補給基本上想都不用想,雙方不約而同的將眼睛對準了在瀘州、重慶和釣魚城的三角防線。

雖然,在這個地區雖然不至於有糧食,但是至少.可以轉移大軍的注意力,否則,幾十萬的人馬在這裡對峙著,恐怕萬一生出事端,是誰也不好收拾的。更何況幾十萬張嗷嗷待哺的嘴,就是惹禍的最大根源。

游牧民族最擅.長的方法馬上就使用了出來。在戰爭中優勝劣汰,在戰爭中消耗士卒們的精力,中國從古至今無論是哪個游牧民族,使用的都是這樣的方法。只有戰爭是消化那麼多人力的最佳選擇。

於是,脫歡利用自己和阿難答的叔侄關係,很快的就達成了一致,由脫歡帶領本部人馬進攻瀘州一帶,而汪良臣只用在西部策應就可以了,這樣即用不著四川本部的兵力,而且,脫歡等人也不用擁擠在四川行省的元軍佔領區內形成重疊。

別說脫歡的並對待張鈺的幾路大軍沒有一點辦法,只會望風而逃,那是因為雲南的多山地形嚴重的限制了蒙古騎兵的發揮,再則,那時候,幾乎是以二十萬人統治雲南甚至部分緬甸地區、寮國部分地區等多處用兵。每個地方的元軍是少量而當地土著組成的武裝才佔有絕大部分。

那個形式之下,以少御多本來就讓每個元軍將領都心懷不安,加上所駐紮的地點一般上都被其搜刮的差不多了,每個人懷裡都是鼓鼓的,何必還在那裡恪守著一座沒有財富的地方呢?許多年來,他們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就是每當到了一個地方,就將那裡搜刮的一窮二白之後,再向另外的地方遷移,蒙古人如此,女真人如此,西夏人也是如此。在他們的帶領下,後期加入的漢人也是這樣的養成了習慣。

本來大軍集聚到昆明的時候,脫歡還準備集結優勢的兵力,和張鈺決一死戰。他不認為高貴的蒙古人會害怕區區一些有南蠻子組成的殘兵,要不是後來部屬們勸其保留實力,他是不會到四川和自己的侄子會合的。

要是這次能攻下瀘州和重慶這個宋軍的三角陣營,他利用宋軍修建好的營寨和城堡,來抵禦張鈺的追擊,在漢人的說法中,就是以彼之盾,御彼之矛,如果計劃成功,他可是不介意嘲笑自己侄子的無能,這個地區理所當然的應該歸他脫歡所有,是誰也說不出什麼的。

至於阿難答派來的人,說瀘州、重慶。特別是哪個釣魚城是十分的堅固。是多麼的易守難攻。脫歡卻是不以為然。

其實脫歡也就是看中了他的易守難攻。自己攻佔著費勁,難道宋軍到時間要是打自己的時候,才會有保障。至於是不是能攻佔這幾個地方,脫歡壓根就沒有往哪裡去想,在他的心裡壓根就沒有看上四川的那些駐軍,在他的心裡,汪良臣所率領的那些軍隊就是垃圾。

真正的元軍精銳最近十餘年來,要麼在成都防禦朮赤后王等敵人,要麼就是在陝西戒備海都的偷襲,在這個地區大元一直做的是防禦之態,並沒有真正的強攻。而相對於汪良臣所統帥的漢人元軍。已經很久沒有經歷過大的戰鬥,已經完全懶惰了。

而自己所率領的大軍。卻是在十餘年來從來沒有間斷的進行著戰爭,是久戰之師。哪能是這些漢人所能比的上的呢?

脫歡這樣想著,按照事先和阿難答的協商,將自己的兵力沿著敘州路、永寧路擺開了陣勢,威壓瀘州一線,企圖從這裡打開一個缺口,將宋軍的部署打亂之後。在一步步的蠶食掉對方。

這一個舉動,已經全面的引起了大宋的戒心,政事堂得到消息之後,馬上支會禮部的官員詢問元朝還在南京城的使節,向其提出了質疑。

其實忽必烈駕崩的消息,已經全面振動了大宋朝野,按照蒙古和宋朝的深仇大恨,原來是不應該過問的,但是為了得到詳細而又準確的情況。還是捏著鼻子向大都方向派出了使節。得到的消息確實忽必烈由於死的突然,卻是連個繼承人也沒有指定,現在整個江北一片混亂,派系林立。隨時就有大戰一場的可能。

陸秀夫等人不由的欣喜萬分,沉默了許多年,終於有了希望的曙光在前面閃爍了。他們自從姜明走了之後,無時無刻的不在想著建立一些功勛,將文天祥等人的威望壓下去,然後由文人執掌軍事堂,逐漸恢復士大夫的統一調度之中。

前幾年沒有這樣做,一直是由於文天祥和侯強等人的干涉,在軍中,他們還是有絕對的威信,遠遠不是陸秀夫他們所籠絡的黃華和黃去疾等人能比擬的。所謂的藍軍,一直在江南操練,文天祥始終沒有將其划入戰鬥的序列。

因為姜明臨走時所說的,千萬不能讓文官再過問軍權,一群沒有實戰經驗和只會掉書袋的文人管理兵事,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絕對是一個悲哀。文天祥雖然也是狀元及第。江南士族出身,但是當初國破之日,也就是他受到的壓迫和傾軋最為嚴重。所以對姜明的這個提議深以為然。並牢牢的把握著尺度。

關於江南藍軍的建立,當初陸秀夫是借著整編江南各部軍隊以衛戍地方為由進行的,雖然是和軍事有關,但是為了地方的政務安定打基礎,文天祥不能干涉,但是藍軍成立幾年,一直分散在地方進行戍守,文天祥一直不同意將其參與戰爭之中,就是不想讓其有戰功。用戰功再來找尋更多的借口進入軍事堂。

大宋為了穩定江南局勢,少量的對外用兵,讓陸秀夫等人有了一種無從著力的感覺。不過現在機會來了,文天祥的嫡系大部分精力都被牽制到雲南、四川方向,而赤紅軍按照姜明以前的約定,一般是不做攻擊之用,何況,純粹的水軍加上少量的水軍陸戰隊,對於大面積的陸地作戰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正在發愁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借口北伐的同時,傳來脫歡大軍壓境,好像要是進攻四川大宋唯一的根據地重慶、瀘州和釣魚城一線的消息。

更多新章節請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葬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葬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宋伐(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