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新石器時代

第九章 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有3個基本特徵:磨製石器、陶器、原始農業。世界各地這一時代的發展道路很不相同。有的地方在農業產生后的很長一段時期里沒有陶器,因而被稱為前陶新石器時代或無陶新石器時代;有的地方在1萬多年以前就已出現陶器,卻遲遲沒有農業的痕迹,甚至磨製石器也很不發達。所以並不是3個特徵齊備才能稱新石器時代。

之前的歷次文明,都是從非洲經過阿拉伯半島傳導到歐亞大陸,以地中海為世界的文化傳播中心。但是新石器文明與之前不同,以中國地區為主的東亞地區(包括尚與中國大陸相連的日本)也成為文化發祥地。

BC9000~8000年,西亞的利凡特(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和敘利亞)、安那托利亞(今土耳其)和扎格羅斯山山前地區,即所謂農業起源的新月形地帶,便進入原始新石器時期,有了農業和畜牧業的萌芽。

這一地區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冬季多雨潮濕,夏季炎熱乾燥,有適於栽培的野生穀物和易於馴養的動物,從舊石器時代到中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已有相當的基礎,因而成為最早出現農業和養畜業的地區。

BC8000~7000年,西亞進入前陶新石器或無陶新石器時期,已種植小麥、大麥、扁豆和豌豆等,這說明這四種作物起源於西亞。同時也開始飼養綿羊、山羊和豬。典型遺址耶利哥遺址,已出現用土坯砌築的半地穴式房屋,村外有石砌圍牆和濠溝,牆內有石砌的瞭望塔。這在世界同類建築中是最早的。

BC3400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發現的麒麟山人遺址便已經發現磨製和鑽孔的技術,後來的山頂洞人(BC30000年)以及峙峪人(BC26000年)也都使用了該項技術。只是當時磨製技術主要用於裝飾品,沒有大量普及製作。所以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磨製石器技術出現在中國境內的麒麟山上。

中國在BC9750年出現了陶器而進入新石器時代。東北亞的日本(當時與中國大陸相連,與中國大陸的人是同一批人。)是世界上陶器出現最早的地區之一(BC8000年),而中國大陸最早的是江西仙人洞的陶器(BC9750年)。日本的陶器多繩紋,(與中國大陸早期相同)故日本的新石器時代又稱繩紋時代。蒙古和西伯利亞也有個別遺址的陶器年代接近BC8000年。這個地區的陶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筒形罐特別流行,一般為灰褐色,飾刻劃紋或壓印紋。西伯利亞的陶器多施篦紋。南庄頭文化大體代表了伏羲時代黃河流域的發展情況。

南庄頭文化:黃河流域。時間:BC8550~7750年。典型遺址:河北省徐水縣南庄頭遺址。是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代表。

出土遺物有石磨盤、石磨棒、石片、骨錐、骨針、種子和少量的夾砂深灰陶、夾砂紅褐陶片,另外還有鼠、雞、狗、狼、豬、鹿等動物骨骼,其中部分骨骼有燒烤、切割的痕迹。這說明其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養雞和養狗的人類。陶器的發掘說明中國北方新時代早期的陶器多為平底。

仙人洞文化:長江流域。時間:BC9750~7000年。典型遺址: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仙人洞、吊桶環遺址。

出土了石器、骨器、穿孔蚌器、原始陶片、人骨標本以及獸骨殘片,是中國南方出土物最多的洞穴。

石器有打制的刮削器、砍砸器等。也有如鑽孔器、鑿、鏟等磨製石器。磨製得比較粗糙。這說明當時人們已經製作了磨製石器。

最為重要的是出土了夾粗砂繩紋陶器(BC9750年)。這是世界上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陶器。

陶器都已破碎。器型多是圓底罐,器內壁凹凸不平,胎壁厚薄不勻,胎質粗劣,有些還摻和了蚌末、石英粒。陶色不穩定,同一塊陶片上有時會呈現紅、灰、黑三色;內壁和外壁均飾粗繩紋。這說明制陶技術尚處於原始階段。燒造陶器採用平地堆燒方式。

骨器有魚鏢、鑿、針、笄等。魚鏢上刻有倒刺,戳魚的功能較強。鑿用於加工木器。針用於縫製衣服。笄上刻有條紋,以使束髮時不易滑脫。蚌器多數穿孔;孔一般是對鑽或敲鑿而成;敲鑿的孔四周很不規整。

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野生稻植硅石標本(BC9750年),以及栽培稻植硅石標本(BC8000年)。這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證據。

新石器時代早期,這種以打制、磨製石器和粗砂繩紋陶共存的原始文化統稱為萬年仙人洞文化。其主要分佈在我國華南、東南地區甚至包括印度支那的某些地方。

上山文化:長江下游。時間:BC9000~7000年。典型遺址:浙江浦江縣上山遺址。

發現了石斧、石鏃、紅陶三足鼎等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發現陶胎中有稻殼遺存,經測定屬於栽培稻範疇,說明上山遺址所在的長江下游地區是世界稻作農業的最早起源地之一。發現了數量較多的打制石器。

遺址內具有明顯的由舊石器向新石器過渡的特徵。

在遺址出土的陶器(片)和石器中,陶器多為夾炭紅衣陶,數量少,陶質疏鬆,火候低,器型十分簡單,85%的都是敞口盆形器。石器以打制石器為主,並發現少量通體磨光的石錛和石斧。遺址發現大量的石球、石磨棒和石磨盤,考古界將這種具有特殊功能的工具組合稱為工具套,上山遺址的這一工具套就與原始的狩獵、採集和原始農業的複合性經濟模式相對應,石球應該是狩獵的投擲物,石磨棒、石磨盤可以用來脫去稻殼,也可以用來碾磨塊莖類食物以獲取流汁狀的澱粉。

浦江的上山遺址位於浙中盆地,四周平坦開闊。這是人類早期定居生活的一種全新選擇。遺址發現了結構比較完整的木構建築基址,這反映了長江下游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早期農業定居生活發生、發展中的優勢地位。

玉蟾岩遺址:長江中游。時間:BC8000年。典型遺址:湖南省道縣壽雁鎮。基本歸類於仙人洞文化。

遺物主要有打制石器和骨、角、牙、蚌製品。發現了陶片和人工栽培水稻,還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獼猴桃、梅等果實標本。

玉蟾岩陶器的出土,表明玉蟾岩遺址存在資源強化利用的現象,這是人類從定居走向農業生產的先兆。

隨著氣候的變化和人口的增加,可供玉蟾岩食用的動植物資源日趨不足,玉蟾岩人加強了現有資源的有效利用,孕育了原始農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界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世界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新石器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