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三疊紀

第九章 三疊紀

三疊紀(約2.51億年前——2億年前)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之前二疊紀末期的陸塊碰撞接壤而形成了龐大的盤古大陸。

盤古大陸最北方是歐亞大陸,最南方是澳洲、南極洲和印度,最西方是美洲大陸,而現在的印度尼西亞位於整個大陸的最東方,與今天的歐亞大陸相連。古中國東南方大部分被海洋覆蓋,古土耳其和古波斯為古地中海中的島嶼,這些陸塊尚未與古歐亞大陸連接;古阿拉伯半島是古非洲的一角;古北美洲與古歐亞大陸接近,有時相連。非洲東部馬達加斯加形成狹窄海溝,預示著岡瓦納古陸內部已經開始解體。來自海上的雨水和霧氣再也無法深入內陸地區。某些區域越來越乾燥炎熱,致使沙漠範圍越來越廣。

三疊紀早期乾旱,蕨類森林消失化為荒漠。沼澤、湖泊逐漸乾涸,使植食性昆蟲和兩棲動物都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食物。二疊紀末的乾燥性氣候延續到了早、中三疊紀,氣候向濕熱過渡,由此出現了旱生性植物向濕熱性植物發展的現象。到了中三疊紀晚期植物才開始逐漸繁盛。晚三疊紀時,裸子植物真正成了大陸植物的主要統治者。三疊紀裸子植物中出現了本內蘇鐵。蘇鐵、本內蘇鐵、尼爾桑、銀杏及松柏類成為主要的裸子植物類型。

無脊椎動物中以菊石、雙殼類、有孔蟲為主;筳及四射珊瑚則完全絕滅。

真骨魚類最早出現在三疊紀。

爬行動物在三疊紀崛起。初龍下綱分為槽齒目、翼龍目、恐龍總目、鱷形目。翼龍目分為原始的喙嘴龍、進步的翼手龍。鱷形目分為長吻鱷、鱷和短吻鱷三個科。恐龍總目分為鳥臀目、獸腳亞目和蜥腳亞目。鳥臀目分為鳥腳類、劍龍類、甲龍類、角龍類和腫頭龍類。鰭龍目包括楯齒龍目、幻龍目、蛇頸龍目、滄龍科。

少數二齒獸類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之後存活下來,其中一科叫水龍獸科,後來發展出肯氏獸科。這些後來出現的動物,是大型、笨重、喙狀嘴的動物,依然成為陸地上優勢的草食性動物。直到三疊紀晚期才衰落,最後滅亡,生態位被蜥腳亞目恐龍所取代。

異齒亞目在三疊紀依然繁盛。

少數真獸頭類的物種存活到三疊紀早期並繼續多樣性發展,於三疊紀中期滅亡。

最早的哺乳動物在三疊紀晚期由爬行動物中的真犬齒獸類演化而來。

在晚三疊紀的卡尼克階,大約2億2千萬年前,出現了真正的哺乳類。

犬齒獸進化成哺乳類,可能是習慣晚上行動。為了在夜間生存,原始的哺乳類必須在夜間增加它們的新陳代謝率以維持體溫。這意味者更快地消耗食物(多以昆蟲為食)。為了促進快速消化,原始的哺乳類演化出咀嚼與特殊化的牙齒來協助咀嚼。腳臂也演化到身體底下而不是身體兩側。這讓原始哺乳類能更快改變方向以抓住小型獵物。與快速奔跑的獵食者相比,原始哺乳類改采機動性的策略。

有時生物的自然選擇某種程度上與量子理論的原理差不多。自然界當時有各種從大到小的體形的各種動物,提供了幾乎所有可能的選擇樣本,類似於量子理論的無限可能性。為什麼自然選擇了老鼠般大小的哺乳動物活了下來,並且發達起來,成為現代哺乳動物的祖先,這真的很奇妙。具體的原因後面會詳細介紹。

三疊紀早期初龍下綱出現。槽齒目是三疊紀早期出現的初龍類型,到三疊紀晚期,恐龍總目的鳥臀目、獸腳亞目和蜥腳亞目出現。初龍亞綱成為陸地優勢動物。而初龍亞綱中的恐龍成為三疊紀後期到白堊紀末期的陸地優勢動物群。因此中生代有時被稱為「恐龍時代」、「爬行動物時代」。

調孔亞綱的其它門類除了魚龍目和滄龍科之外都在三疊紀出現。三疊紀陸地上的調孔亞綱面臨初龍的競爭,開始返回海洋,調孔亞綱成為海洋優勢動物。

調孔亞綱的魚龍在三疊紀早期完全特化成魚形,佔據海洋優勢地位。

魚龍是高度適應海洋生活的爬行動物,體型似魚。魚龍早在2.3億年前就已經生活在海中,以軟體動物為食。魚龍媽媽在自己體內產卵,當然一次只有一顆卵,並在體內養育到小魚龍孵化出來。它們的孩子出世后,終身都生活在海洋里。它們在大海中過得非常自在,有些魚龍可以長到13米多。

三疊紀出現的蛇頸龍的外形像一條蛇穿過一個烏龜殼:頭小,頸長,軀幹像烏龜,尾巴短。頭雖然偏小,但口很大,口內長有很多細長的錐形牙齒,捕魚為生。許多種類的身體非常龐大,長達11~15米,個別種類達18米。四肢特化為適於划水的肉質鰭腳,使蛇頸龍既能在水中往來自如,又能爬上岸。與魚龍繁育後代的方式是一樣的。蛇頸龍可能是我國神話傳說中真武大帝的原型。或許是先民發現了蛇頸龍的骨架化石,將其供奉起來,進行祭祀。

鱗龍下綱包括現存爬行動物的絕大多數成員。包括楔齒、蜥蜴、變色龍、壁虎和蛇等。

三疊紀至侏羅紀之交的生物大絕滅(2.08億年前)。這次災難造成了60個科的海洋生物滅絕,科的滅絕率大約是1/4。牙形石類全部滅絕;菊石、海綿動物、頭足類動物、腕足動物、昆蟲的多個門類滅絕。初龍下綱中的槽齒類絕滅,調孔亞綱的幻龍類也絕滅了。

雖然這次大絕滅的損失相對較小,但卻騰出了許多「生態位」,為很多新的物種的產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恐龍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了它們統治大地的征程。

在三疊紀末期,先是出現了全球的乾冷(陸地上的大旱),海平面大幅下降,繼而又出現溫度發生顯著上升,引起海平面大幅上升(大陸上出現大幅降雨引起洪澇災害)的典型冰期現象。同時伴隨著海水嚴重缺氧的現象發生。這種兩幕式災難的上演與奧陶紀冰期滅絕事件的現象很相似。

海洋生物因為本來抗風險能力就因為盤古大陸的存在使得大陸架面積過少,而缺乏生存空間。所以一旦發生風吹草去就容易被摧毀。而大陸上因為環境變化不大。所以損失也不大。

這次災難之後,海洋被清空,調孔亞綱在海洋中的發展空間更大了。而陸地上的初龍下綱的發展空間也更大了。

下一章介紹爬行動物全面發展的侏羅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界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世界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三疊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