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董卓進京上

066董卓進京上

洛陽城外,河南中部掾閔貢,在宦官們死了之後,扶帝劉辯及陳留王劉協,逐螢火而行數里,至雒舍止。

雒舍在邙山之北,驛舍也。

閔貢帶領皇帝劉辨一行人,抵達雒舍休息。少帝劉辨,這幾天來屢經變故,驚魂未定,加上跑了一晚上,又飢又渴,從黃河邊到雒舍時已經精疲力竭。閔貢扶著少帝劉辨,才能下馬入雒舍休息。

八月二十八日,清晨。

皇帝獨乘一馬,陳留王年幼與閔貢共乘一馬,南返雒陽。公卿大臣則在北芒山下迎駕,故太尉崔烈在迎駕隊伍前面帶路引導。

就在這時,董卓帶領他的三千人馬才趕到迎駕隊伍的前面。

原來,董卓遠見火起,引兵急進,未明到洛陽城西,又得知皇帝在北芒山,而公卿大臣都在山下迎駕,於是董卓又趕往北芒山,因往奉迎。

劉辨見到軍隊,大驚失色,被嚇得涕泣不敢言。

於是,大臣們對董卓喊道:「有詔退兵!」。

身在隊首的崔烈,也發話呵使董卓迴避,崔烈大聲喝道:「陛下在此,不得驚駕,速速退避!」

董卓指著崔烈罵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現在說什麼迴避?難道我不能砍下你的人頭么!」

接著,董卓又對大臣們說道:「諸位公卿身為國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動蕩,你們哪有讓我退兵的理由!」

說罷,董卓徑直走進迎駕隊伍,參拜劉辨,斥責地說道:「陛下,您讓宦官們如此禍亂朝廷,才導致今日之禍亂,陛下您自己也為此受累不少啊!」

董卓又去閔貢懷裡去抱劉協,說道:「我董卓是也。我來抱你。」

閔貢咬牙切齒,無力阻止,陳留王卻不讓董卓抱,董卓大異。

於是董卓和閔貢並馬而行。問起緣由,少帝流著眼淚,說不出話來。陳留王話語清晰,簡單明了的訴說經過。董卓更加驚訝,他看著陳留王款款而談、對答如流的劉協,又看看流淚不能止、話都說不來的劉辯……

王粲此人,真不愧是「建安七子」之一,與曹植並稱「曹王」,號稱詩賦為七子之冠。其父任大將軍何進長史,親眼看到董卓接駕,一段文字,把董卓這貨,一上來就懟天懟地懟空氣,兇狠狡詐、囂張跋扈之態,刻畫的入木三分、躍然紙上。

皇帝劉辨重返雒陽皇宮后,宣布大赦天下,改年號光熹為昭寧,是為昭寧元年。

這個年號,大約是中國歷史最短的年號之一,也就比女真金朝,用了半天就亡國那個什麼年號強點。

根據漢靈帝的遺命,大將軍何進與太傅袁隗共同輔佐天子。

現在,大將軍何進死了,太傅袁隗,便是唯一的輔政大臣。

如果此時,袁隗將洛陽兵權交給自家人,比如袁紹和袁術這兄弟二人。其實,也就沒董卓什麼事了。

不過,袁隗此人,愛惜羽毛。他認為,如今自己已經把持了朝政,如果再掌握軍權,未免有瓜田李下之嫌。

當初,并州刺史段熲薦董卓公府,司徒袁隗闢為掾。因此,董卓也是袁隗的門生故吏。汝南袁氏,果然不愧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而且,董卓從軍數十年,大小百餘戰,在軍中的威望很高,從資歷上說,董卓也的確是現在洛陽城中,最適合收編其他軍隊人選。

用董卓收編其他人的軍隊,一樣也受袁隗控制,又不用承擔擁兵自重,威逼少主的名聲。

最先投靠董卓的,是何進部曲將領吳匡、張璋。這兩人因為遷怒於何苗,聯合董旻將其攻殺。故主何進已死,而何苗的母親舞陽君、妹妹何太后、外甥皇帝都還活著,二人為求自保,請袁隗庇護,然後,順勢投入了董卓麾下。

董卓住兵屯顯陽苑,此時的董卓最正式的官職是前將軍,并州牧。屬於是地方官,無法在朝廷久留。因此,袁隗便拜董卓司空。董卓一下子成了三公之一的司空。

二十九日,呂布殺丁原,率部曲五千投效董卓,官拜騎都尉。董卓大喜,誓為父子。

張遼此時募兵千人而回,一起跟隨呂布投靠了董卓。

鮑信至兗州泰山郡徵兵千餘人,再返回洛陽,在原本的歷史上,于禁就是此時跟隨了鮑信,做了一個都伯,率領五十人的兵馬,鮑信死後被人介紹給曹操。不過,這次于禁被劉備給截胡了。

鮑信進洛陽城時,董卓也剛好抵達。

鮑信認為董卓必為禍害,於是向袁紹提議將董卓除掉,他對袁紹說道:「董卓坐擁強兵,恐有異志,今不早圖,將為所制。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如今董卓軍行軍遠來,疲憊萬分,兄集大兵擊之,必可一戰擒之。」

只是,此時袁紹的叔父,太傅袁隗掌握朝政,董卓又是袁隗的門生故吏。沒有袁隗的支持,袁紹既不願,也沒有力量對付董卓。因此,袁紹只是推脫,說董卓兵強,朝廷新定,不敢妄動。

鮑信提議幹掉董卓,見袁紹不從,恐怕日後走漏了風聲,自己被董卓所害。於是,鮑信趕緊離開洛陽,又返回了泰山郡,繼續招兵買馬,隊伍壯大到徒眾二萬,騎七百,輜重五千餘乘。

王匡和橋瑁兩人也是一走了之。

張楊被派到并州徵兵千餘人,此時留在上黨郡討伐山賊。等他得知何進被害,董卓入京后又殺丁原。張楊因為自己本是丁原故吏,便興兵作亂,攻打壺關,不克。再轉而攻略周圍縣城,招兵買馬,招募部曲數千人之多。

第一個起兵討伐董卓的,其實就是這個張揚,只不過他的影響沒那麼大。

董卓進京,隨後遷為司空,前後不過三日,就以袁隗故吏的身份掌控了洛陽的大部分軍權。

此時,董卓與女婿李儒商議廢立之事,李儒說道:「陳留王是太皇太后撫養長大的,故稱「董侯」,主公是太皇太后的族人,若能立陳留王,則主公便是外戚,又如何不能做一做大將軍的位置。再過兩年,等天子長大成年,主公可將孫小姐嫁給天子為皇后,這個外戚就徹底做實了。明日便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

董卓自認為是董太皇太后的族人,也許是董卓和董太皇太后之間,確實有那麼點,七拐八彎的親戚關係,反正董卓,當時確實是以太皇太后的同族自居。

正所謂,一筆寫不出兩個「董」字,五百年前是一家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董卓信了。

董卓聞言大喜,對李儒說道:「非你之言,我實不悟。」

三十日,董卓在顯陽苑設宴,請百官共議廢立大事。

席間,董卓對袁紹說起廢立之事。

董卓說道:「皇帝沖闇,非萬乘之主。陳留王猶勝,今欲立之。人有少智,大或痴,亦知復何如,為當且爾;卿不見靈帝乎?念此令人憤毒!」

袁紹說道:「漢家君天下四百許年,恩澤深渥,兆民戴之來久。今帝雖幼沖,未有不善宣聞天下,公欲廢適立庶,恐眾不從公議也。」

董卓罵道:「豎子!天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

袁紹不甘示弱,淡淡回了一句,說道:「天下健者,豈唯董公?」

言下之意,我袁紹也是個英雄。

袁紹出身世家,什麼時候都要講究個風度,哪怕憤怒至極,也要用尊稱。董卓稱袁紹為豎子,袁紹依舊稱董卓為董公。

王允在一旁見了,唯恐董卓一怒之下,殺了袁紹。急忙上前說道:「廢立之事,不可酒後相商,另日再議。」

袁紹見了,說道:「此等大事,當與太傅商議。」

董卓說道:「都是劉家的子孫,不用再商議了。」。

袁紹也不答話,將佩刀橫在當胸,沖著董卓,還有朝廷百官作了一個長揖,提著佩刀走了。

坐中大臣,無不驚愕。

董卓新至,見紹大家,故不敢害。

沒人知道袁紹和袁隗商議了什麼。

甚至沒人知道他們究竟商議了沒有。

總之,袁紹走了,他把司隸校尉的符節懸挂在上城門上,單騎出奔。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實在是瀟洒從容,盡顯名士風采。但是,袁紹沒帶著一片雲彩,卻帶走了司隸校尉的印綬。所以,袁紹一直表示,自己兼任司隸校尉。

隨後,逄紀和許攸兩人也追隨袁紹而去。

曹操、袁術亦出奔。

袁紹沒有回老家汝南,而是去了冀州。

很多年後,袁紹回憶起那天的情形,他上書天子,說道:「……會董卓乘虛,所圖不軌。臣父兄親從,併當大位,不憚一室之禍,苟惟寧國之義,故遂解節出奔,創謀河外。時卓方貪結外援招悅英豪,故即臣勃海,申以軍號,則臣之與卓,未有纖芥之嫌。若使苟欲滑泥揚波,偷榮求利,則進可以享竊祿位,退無門戶之患。然臣愚所守,志無傾奪,故遂引會英雄,興師百萬,飲馬孟津,歃血漳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漢第三帝國崛起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漢第三帝國崛起錄
上一章下一章

066董卓進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