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周紀二(3)

卷二 周紀二(3)

?張儀,是魏國人。與蘇秦同時拜鬼谷子先生為師。學縱橫之術。蘇秦自以為才能不及張儀。張儀遊說諸侯,長期不得志。困頓於魏國。蘇秦故意召見他,並羞辱他。張儀又恐又怒,考慮諸侯只有秦國能壓制趙國,就發憤西入秦。蘇秦悄悄使其舍人資助張儀,使他得以順利入秦。張儀得舍人相助得見秦王,秦王很欣賞他,用為客卿。舍人辭去,告訴張儀說;「是蘇君害怕秦國伐趙,敗其從約,以為非先生不能得秦國的權柄,所以故意激怒先生,使在下背地裏資助先生到達秦國,這都是蘇君的主意。」

張儀嘆息說:「唉,我在他的術中而不自知,我不如他那是明顯的了。」替我拜謝蘇君,只要有蘇君在,張儀何敢多言?「

於是蘇秦對韓宣惠王說:「韓國方圓九百里,帶甲之兵數十萬,天下的強弓勁孥利箭都出自韓國,韓國的士兵英勇善射是出了名的,大王如果服事秦國,秦國一定來求宜陽,成皋之地。今年求地,明年復求,長此以往將無地可割。不給他地則棄前功而受后禍,大王的地有盡而秦國的欲求無盡,以有盡之地對抗無盡之欲,這可是事怨結禍的事。時間長了將不戰而地已盡。俗諺說,寧為雞頭,無為牛後。以大王之賢,挾強韓之兵,而有牛後之名。臣竊為大王蒙羞。」

韓王同意了他的主張。蘇秦又去對魏王說:「大王之地方千里,地土名義上雖小,但是土地肥沃,人民富足。臣竊以為大王的國力不下於楚國。卻聽信遊說之人的胡說,委身事秦,鄙邑趙王,使臣獻愚計,定從約,願大王詳審。「

魏王同意了他的說辭。於是他又去見齊王,說:」齊國邊塞險要,方圓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國富兵強。韓魏之所以特別畏懼秦國,是因為與秦國接壤,雖然兩國與秦決戰,即使僥倖得勝,也將損兵過半。一旦不勝,就將破家滅國。但他們還是不肯臣事秦國,是因為感覺齊國是他們的後盾啊。對於齊國來說,秦國是不敢輕易侵伐的,因為它要穿過漢魏之地,千里來襲,這樣一來他又擔心韓魏從後面襲擊他,所以秦國不能對齊國構成威脅是明擺着的。大王不考慮這一點,只聽臣下鼓噪事秦,一旦韓魏衰亡,秦有韓魏之土,就將舉兵向齊了。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六國和親,以齊之強,大王就是東方宗主。假如六國各為其政,西面事秦,離破家滅國也就不遠了。「

齊王說:」好。「

於是蘇秦又南入楚,見楚王說:」楚國是天下強國,地方六千里。國強民富。這可是霸王之資。秦國最大的心病就是楚國。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是勢不兩立的對手。因此為大王計謀,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與諸侯從親以孤秦,如果這樣,臣將使山東之國,奉四時貢獻,專承大王明詔。將江山社稷委託給大王,諸侯兵甲,將盡為大王所用。因此從親則是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則是楚國割地以事秦。這兩種決策,相去太遠,不知大王準備怎麼辦?「

楚王道:」願聽先生指教.。「

於是蘇秦為從約長,並相六國,佩六國相印。北還向趙王報喜。車騎輜重排場,超過了王者。

齊威王薨。子宣王立。知道是成侯冤枉了田忌,就將他召回來複了他的職。

燕文公薨。子易王立。衛成侯薨。子平侯立。

三十七年。秦惠王使犀首欺齊魏與他一起伐趙。以敗從約。趙肅侯責備蘇秦。蘇秦恐,請求出使燕國,許諾一定報復齊國。蘇秦離開趙國而從約就瓦解了。趙國人決河水以灌齊魏之軍,齊魏就解圍去了。

魏國以陰晉城為禮向秦國請和。陰晉,就是現在的華陰。

齊王伐燕,取十城。過了不久又還給了燕國。

三十九年。秦伐魏。圍焦,曲沃二城。魏國將少梁,河西之地割讓給秦國。

四十年。秦伐魏,渡河。攻取份陰。皮氏二城,並攻拔焦城。

楚威王薨。子懷王立。宋公之弟襲攻宋公,宋公奔齊,其弟自立。

四十一年。秦國公子華與張儀率兵圍魏國的蒲陽,並佔領了它。張儀向秦王獻計,將蒲陽還給魏國。卻使公子繇去魏國做人質。張儀因此前去對魏王說:」秦國待魏國算是情誼深厚了,魏國不可以無禮於秦。「

魏國於是盡入上郡十五縣為謝。

張儀歸而相秦。

四十二年。秦以義渠為縣,以其君為臣。秦國將焦。曲沃二城還給魏國。

四十三年。趙肅侯薨。子武靈王立。設置博聞師三人,左右司過三人。先問先君貴臣肥義,增加他的官秩。

四十四年。夏四月。秦國初稱王。

衛平侯薨,子嗣君立。衛國有一名犯法的小內監,逃到魏國,並出面為魏王后治病。嗣君聽說了,請求以五十金把他買回來,使者往返五次,魏國不答應。就請求以左氏之城交換。左右進諫說:」以一座都城換一位犯法的小吏,值得嗎?「

嗣君說:」這就不是你所知道的了。治國無小事,變亂不能讓他坐大。法不立,誅不行,雖有十座左氏城,也是無益。如果有法必依,有誅必行,雖失十座左氏城又有何妨?「魏王聽說后說:」人家國主既然非要他,不給他不祥。「並不要報酬,使人親自用車將小吏送還。

四十五年。秦張儀帥師伐魏,拔取陝。蘇秦與燕文公夫人私通,易王知道這件事,但不說破。蘇秦恐,對易王說:」臣在燕國不能使燕國重於諸侯,而如果去齊國,則可以使燕國在諸侯中受到尊重。「易王答應了他,於是他就假裝得罪而逃奔齊國。齊宣王用為客卿。蘇秦就說服齊王大修宮室,以明得意。想要以此來削弱齊國的實力,而體現燕國的強大。

四十六年。秦張儀與齊楚的國相在醬桑會盟,

韓燕皆稱王。只有趙武靈王不肯說:」沒有其實不敢處其名。「令國人稱他為君。

四十七年。秦張儀自醬桑還,免相。相魏國。將要令魏國先臣事秦,好教諸侯仿效。魏王不聽。秦王伐魏。取曲沃,平周二地。背地裏更加厚待張儀。

四十八年。顯王崩。子慎靚王立。

燕易王薨。子燕噲立。

齊王封田嬰於薛,號為靖郭君。靖郭君對齊王說:」國家的日常事務,應該每天都認真處理。「

齊王從其言,每日認真的處理公務。過了不久就厭煩了。將國政都委託給靖郭君處理。於是靖郭君得專齊國之權。靖郭君將要在薛地建城,他的賓客說:」先生沒聽說海里的大魚嗎,他在海中自由的游,大網不能阻止他,魚鈎不能牽動它,但一旦離開水,小小的螞蟻就可以制服他。如今齊國就是先生的水,先生只要長有齊國就可以了,營建薛城幹什麼呢?如果失去了齊國,即使把薛城建到天上去,又有什麼用呢?「

於是就放棄築薛城。

靖郭君有子四十人,他的賤妾之子叫田文,為人瀟灑有智略,說服靖郭君散財以養士。靖郭君使他主持家務,接待賓客。賓客爭着讚美他。都來請求靖郭君以他為嗣。靖郭君卒,田文嗣為薛公。稱號為孟嘗君。孟嘗君招致諸侯賓客及有罪的逃亡之人,都留在門下以為食客。並存救他們的親戚。家中食客常數千人,各人都以為孟嘗君親厚自己,於是孟嘗君賢名滿天下。

司馬光說,君子應該為民而養士。易書說,聖人養賢以及萬民。賢者,其德足以教化正俗,其才足以整頓綱紀,其明足以察微慮遠。其強足以結仁固義,大則利天下,小則利一國。所以君子以豐祿使他富足,用高爵使他尊貴。養一人而惠及萬人,這是君子的養賢之道。如今孟嘗君養士,不分賢愚,不計功過,盜竊君王的俸祿,樹立自己的私黨,故意誇大自己的聲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蠶食老百姓,是奸人中的雄長,不足以效法。

孟嘗君出使楚國,楚王送給他一座象牙床。使登徒直去送,登徒直不想去,就對孟嘗君的門人公孫戍說:」象牙床價值千金,一旦傷之毫髮,則我賣妻子兒女也不能償還。足下如果能使我不用成行,我家中有祖傳的寶劍,願意獻給足下。「

公孫戍許諾。入見孟嘗君說:」小國之所以都紛紛把相印給您,是因為他們以為先生能振達貧弱,存亡繼絕,因此莫不仰慕先生的高義和清廉,如今先生剛到楚國,就接受人家贈送的象牙床,那麼還沒有去的國家會怎樣看待先生呢?「

孟嘗君說:」好。「遂決定不接受象牙床了。

公孫戍剛走了不遠,孟嘗君又把他叫回來說:」你為什麼能考慮的這麼遠呢?「公孫戍以實對。孟嘗君就在門上貼了告示說:」有能揚田文之名,制止田文的過失,又在外面私得寶物的,趕快進來入諫。「

司馬光說,孟嘗君可謂能用諫言了。只要其言可用,即使懷有欺詐之心,也會採納。何況盡忠無私的諫言呢?

韓宣惠王要用公仲公叔兩人共同執政,請教廖留可不可以,廖留說:」不可以。晉國用六卿執政,國家因此滅亡。齊簡公用陳成子及闞止而見殺。魏國用犀首張儀而西河之地歸秦。今兩人同用,勢力大的就要樹內黨,勢力小的就會嘗試利用外權。群臣中樹立內黨則會產生驕恣,藉助外援就會削地。國家就會危險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白話第一編年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白話第一編年史
上一章下一章

卷二 周紀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