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一章 賈詡心理訴求分析

正文 第六十一章 賈詡心理訴求分析

這也太簡單了吧!

不是需要三顧茅廬,三請五讓嗎?這些都不需要了。現在招人都這麼容易了?

周義簡直不敢相信,說話有些激動:「先生,你是說……」

「府君,不必驚訝,此事我也是考慮多日。來幽州的所見所聞,讓我感觸良多。剛才的那番話又給了我很多啟發,朝廷的問題確實是中原的人口太密集所致,達到了人口的上限,用什麼樣的制度管理也不會有效果。

而要突破這個人口的極限,還沒有人提出向主公這麼可行的方案。府君是第一個,說此話的人,而且是一個有可能實現的方法。

府君所想和我們完全不一樣,我們太局限與權力的爭鬥,和對現有秩序的維持了。人口這個根本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我們就是做再多的努力也不會有效果。

而誰能解決人口的上限問題,誰就會是這個民族的英雄。而我觀府君是最有可能做成這件事的人。」賈詡感慨道。

周義見有成效,就要趁熱打鐵,讓賈詡更加個認同這個觀念,只有思想上徹底認同,才能心甘情願的做事情。

「不錯,先生應該知道,西漢末年全國的人口已經有六千萬,全國上下解決不掉多餘的人口,才會有代表儒家的王莽篡政,想用周朝的井田制解決多餘人口負擔。結果很明顯,顯然用錯了方法,致使全國的人口直接減少一半。後來才有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重定秩序。

東漢經過兩百年的發展,人口又到了西漢末期的人口數量,同樣多餘的人口又成為朝廷的負擔,這才使得各地叛亂不斷。歷史在這裏陷入了輪迴,而朝廷的精英們只知道爭權奪利,想用老辦法解決遇到的新問題。

這樣的結果只能是人口銳減,簡化矛盾,最後回復到東漢初年的局面。可是這樣的局面不是周義想看到的,想必也不是先生願意看到的。

通過減少中原人口來延續這個民族的發展,實不可取,不是長治久安之策。

中原的運氣,不會好到每一次人口銳減之時,草原上也無暇南侵。如果恰好中原人口銳減,而草原上又舉兵南犯,中原不說是否能夠抵抗,就是中原能否保得住也是個問題。」

這可不是周義危言聳聽,漢除劉邦被圍就是教訓,還是當時匈奴人也不明所以,放過了劉邦。後來,明末中原人口銳減的時候,清軍乘機入關,神陸沉淪。

「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只能依靠發展解決,東漢發展到現在如果停滯下來,那是整個民族的災難。這個時候我們只要找到新的辦法來提高人口的上限,才不會使這個國家陷入悲劇。

當然人口多了,會有產生很多新的問題,但是朝廷現在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邊患,財政,世家壟斷都不再是問題。

人口多了,有才能的人也會增多,大家一起群策群力去解決新的挑戰。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大漢陷入怪圈,一邊屠殺人口,一邊鼓勵生育。

這都是血淋漓的教訓,王朝的更替,伴隨的是人口的銳減。東漢也已經要走歷史的老路,進入輪迴的怪圈,誰能打破這個魔咒,誰就是這個民族的英雄。

周義不才,雖然不想當什麼英雄,可以想為這個民族的向前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周義慷慨陳詞。

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而不是想着在原地打轉。這種思維不說在大漢少見,就是再後世也不多見。有多少人只知道維持現狀,因循守舊,一直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

勇武如霸王項羽,想用春秋時候的分封制度來重定秦朝末年的政治秩序,只能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王莽更是悲催,儒家標準中的完美人物,卻想着用周朝貴族的井田制來解決漢末的人口膨脹問題,致死西漢末年生靈塗炭,人口銳減,這才背上千古的罵名。

在這種情況下,能帶領民族繼續向前發展的人才最有機會問鼎最高的位置。因循守舊者一定會被淘汰。

「有這樣的改變民族整體命運的機會,賈某當然也要盡一份綿薄之力。不知府君可願意讓賈某參與其中?」賈詡認真聽完周義的話面帶嚴肅的向周義說到。

整個民族只有向前發展,才有出路,要不然只能自相殘殺。身為大漢頂級精英的賈詡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賈先生能來,德仁誠惶誠恐,說實在話,先生還是第一個來主動來投之人,拒絕豈不是可惜。」周義笑道,明白的告訴賈詡,你可是我的第一個謀臣。

「那是賈某的榮幸,以後來投靠的人會越來越多,賈某現在不認主公,以後恐怕就沒機會了。」賈詡揶揄到。

「先生還真是幽默。主公還是不要了,周義承受不起,還是叫我府君或者名字即可。」周義乾笑一聲。主公的事情以後再說,名義上周義現在還是朝廷的幽州牧,稱主公還是太早了些。

見周義不願意,賈詡也沒有在稱呼上與周義計較。主公是遲早的事,何必急於一時。

後世君臣中的典範,就這樣共同踏上了新挑戰的征程。

沒有認主儀式,沒有基情似火,有的只是對於真箇民族前途的關心,和默默的在心裏定下的名分。

馬斯洛講人有五個層次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

從生物屬性而來的低級需求,比如延續生命,一直到進化后逐漸顯現的高級需求,比如說釋放潛能。

第一種的生理需求,這是人類必須要滿足的需求,要活着,要傳播後代。

亂世中的人們普遍都有這種心理需求。生存是第一位的,為了生存,為了種族的延續,什麼事情都乾的出來。

百姓為了生存要起義,胡人為了生存要南侵,漢人為了生存要拚死的抵抗。就包括周義剛來到漢末的時候也是為了生存要在戰場上拼殺。

對這類人來說「別給我談夢想,我的夢想就是明天可以有飯吃。」

這隻死最低的需求。

第二種的安全需求,也是大多數人的追求,只是活着不夠,還不能擔驚受怕。

整日過着提心弔膽的生活,今天會不會被打一頓,明天會不會被趕出去。安全感的缺失,是這個時代普遍現象。伴君如伴虎,說不了那一天皇帝一不高興,自己就得玩完。身為高層的官員都會有這中擔心,不用說普通的大漢百姓了。要是惹投靠的世家不高興,說不了那天就被趕出去了。

這也是人們的普遍需求。

第三類的社會需求,是人們在吃穿不愁,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要求融入某一個集體,尋求歸屬感。

三國的人物講究歸屬與某一個勢力,就是大家相互抱團,形成一個組織,尋求歸屬,構建心理的家園。就連再民間也是一個一個的塢堡林立,普通民眾都歸屬與某個大家士族的塢堡。

同為古代的四大名著,三國里的人物沒有水滸里的人物個性鮮明,就是因為三國的人物屬於一個個的組織,有自己歸屬。

組織會同化了個人。

你看水滸里的人物,不管什麼樣的人來到梁山之後還有個性嗎?不管是魯智深,還是武松都會被梁山這個替天行道的組織同化。

三國尤其如此,有的是一個一個的組織,而不是個人。

第四類的尊重需求,說的是一個人不僅要融入集體,被集體接受,還要受到集體的尊重。

如果在集體中沒有受到尊重,大多數人都會脫離這個集體尋找另外的集體歸屬。三國時的孟達,就是因為在蜀漢不受重視,而投靠曹魏,在曹魏也沒有得到重視,就又想回到蜀漢。這種事屢見不鮮,龐統由東吳改投劉備,就是沒有受到尊重,許攸後來幫助曹操也是袁紹輕視許攸。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也是因為受到了別人的尊重。

第五類是自我實現的需求。這隻有很少的人能達到,要求完全釋放自己的潛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完全為了自己的理想而生活。

這類人關心的問題,都是國家民族的大事,有後世的話說就是心中所想都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聖賢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大事。

你說「來吧,我給你加官進爵。」不好意思,官職對我沒有吸引力。

你說「來吧,我可以給你金銀財寶。」對不起,我最不缺的就是金銀財寶。

這類人缺少一個夢想,一個有可能實現的夢想,三國里的頂尖的謀士和武將都是這種層次的需求。

賈詡現在就是這第五類需求的代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被滿足了之後,迫切的要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

周義這裏為賈詡描繪了最廣闊的前景,

能最大程度的實現自己的價值,

能為民族的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賈詡當然要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創業日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三國創業日記
上一章下一章

正文 第六十一章 賈詡心理訴求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