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徐福=神武天皇?(3)

第三章 徐福=神武天皇?(3)

這不是沒有可能。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中就已經記載了倭國的大體地理位置,而且中日民間的交流實際上一直存在,尤其是沿海地區漁民,很有可能有人到過或者聽說過倭國。徐福是齊地琅琊(今江蘇贛榆)人,距離大海不遠,很可能早就聽說倭國的傳說並認為那可能就是蓬萊仙山。出海的時候,也極有可能在沿海漁民的幫助下,找到日本列島的具體位置。

徐福回到中國后,就去見秦始皇。結果,他成功了,一個偉大的計劃得以實施,他的名字也將因此永載史冊。

準備工作完成後,徐福船隊出海了。目標——日本。

徐福站在船頭,勁吹的海風中,白須飛舞,回望逐漸消失在視野里的大陸,心中不免惆悵。

別了,故土,我將遠行,不再回來,世間再無秦人徐福,空留幾許傳說供後人追想。

大浪滾滾,長帆濟海,徐福又有幾許激動。我,從此將翻開歷史新的一頁,我將成為忽悠日本的第一人,我將是世界級的方士,方士中的戰鬥機,我就是傳奇。

啊,日本,我來了,我看見了,我聽見了,我征服了。

神一般的存在

徐福應該首先在北九州登陸,因為這是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地方,也是中日交流的傳統登陸點。徐福及其率領的隊伍,在這個時期的日本,無疑是一股極其強大的、無可匹敵的力量。先進的生產技術,跨時代的先進武器,訓練有素的軍隊使得這個時候的徐福對於日本土著人來說,無疑是神一般的存在。阻擋在他面前的一切敵對勢力,都將被碾碎、壓扁,化為灰燼。

徐福首先以北九州為基地開始殖民。這個時候,他最大的敵人不是土著,而是他的老領導——秦始皇。所以,他為了隱藏行蹤,避免被秦始皇追殺,於是有意識地阻斷自己的隊伍與中國文化的聯繫,不使用漢語,不使用漢字,盡量融合原有土著部落,實現己方人員的日本本土化,一個新的民族逐漸產生了。與此同時,他所帶來的先進文化也極大加快了日本社會經濟的發展進程。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進一步積蓄力量后,徐福開始了其統一日本的征戰。日本原始的土著部落有的被完全消滅,有的被融合。最後,徐福在大和地區建都——秋津州。他用過的銅劍、銅鏡和玉玦被尊為日本開國三神器,永久供奉。徐福升天後,他的後繼者繼承他未竟的事業,不屈不撓,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統一了整個日本列島,於是大和王朝興起。後來,大和王朝皇室寫史書時,在徐福事迹的基礎上渲染潤色,增加諸多神秘色彩,徐福便成了日本的神武天皇。

不過,以上純屬個人推測。無有力依據支撐,只是據情理進行的可行性推斷,僅供一笑,當不得真。

實際上,徐福倒不一定就是神武天皇。說是,確實證據不足,諸多推斷也僅限於情理上的推測,同時有些理由也還顯得牽強,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是徐福到了日本,應該有相當大的可能,也具備實際的可操作性。

下面列舉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例子,也是最早記載徐福去向的史料,很有意思,也很可信,各位自行揣摩。

我國著名的史書《三國志》中白紙黑字地記載:黃龍二年,(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

簡單解釋下,夷洲就是台灣,衛溫到過台灣的事,想必大家在中學歷史課本中都學過吧。而亶洲從地理位置分析,應該非日本列島莫屬。

有意思吧,仔細想想徐福到達日本的可能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新認識日本:這才是日本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新認識日本:這才是日本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徐福=神武天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