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冰糖葫蘆(上)

第三章 冰糖葫蘆(上)

趁著杜誠上山砍柴,陸氏去村裏送做好的針線活,羅莎麗亞在陸氏的枕頭上放下兩片金葉子,穿着那粉紅色的新棉襖,悄悄離開了杜家。

除了那密碼箱,她只穿走了那身棉衣,之所以選擇不告而別,是因為今早在吃飯時,她剛試探性提出付飯錢,就被陸氏正色拒絕了,明的給錢不行,她只好來暗的。

***

長安城,

西市大街,

羅莎麗亞邊走邊東張西望,這就是傳說中的西市大街?

還不是盛唐的年代,所以這裏並沒有那種誘人的繁華,但乾淨的青石板路,完善的排水通道,已經讓羅莎麗亞對這兒有了好感。

現在這裏經商的胡人還不多,但已讓羅莎麗亞有了代入感,至少在這裏,沒人看她的眼睛顏色而奇怪。

差不多逛了半條街,終於讓她發現一間貼著「吉屋出售」紅紙的店鋪,這店鋪後面還帶着個小院,最重要的是,這家店鋪附近二十米,左右都沒有飯店或香料店等吸引人味覺、嗅覺的別家店,暗叫自己運氣還不壞,羅莎麗亞上前揭下那張紅紙。

……

前面的店鋪有二十多平方米,中間的小院有十多平方米,後面兩間廂房共有三十多平方米,加在一起不到七十平方米的房產共花了羅莎麗亞三片金葉子,着實讓她心疼。

其實這房價並不貴,要換成在現代,三十片金葉子也換不來七十平方的獨門小院,何況前任房主還附贈了一些粗重的傢具。

據原房主說,羅莎麗亞並不是開價最高的人,只是他們舉家要遷往嶺南老家,那邊比較流行用金銀做貨幣交易,看羅莎麗亞的金葉子成色挺好,他才同意的。

羅莎麗亞知道自己買的不虧,但問題是她手頭並不寬裕,這次出任務,考慮到時間挺多一個月就夠了,科里總共就給她了六片金葉子。

給了陸氏母子兩片,買房子用了三片,現在羅莎麗亞就必須靠一片金葉子生活下去了,本來羅莎麗亞是想先租房子的,可位置,面積合適的只有這間店鋪,房主卻又只賣不租。

如果用這片金葉子還賺不到錢,我可以再轉手把店鋪再賣出去,說不定到時房價上漲還能賺一筆,因為知道未來這西市大街的繁榮,羅莎麗亞對自己的投資很有信心。

那麼現在要做的就是用那唯一一片金葉子生活下去了。

羅莎麗亞先上錢莊將金葉子換成長安城流行的貨幣「開元通寶」,然後置辦鍋碗瓢盆,床上用品,還有米面蔬菜。剩下的她買了大塊的飴糖和幾十斤山楂,準備起她在這時代的一次生意。

……

二月初一,西市大街,

羅莎麗亞的太白居正式開張大吉。

今天也是集日,來西市購物的人不少,來往的人流發現這裏又多了一道風景。

一群孩子,有男有女,三五成群,手裏舉著一串串紅艷艷的果子,邊走邊唱:

「都說冰葫蘆兒酸,酸裏面它裹着甜。

都說冰葫蘆兒甜,可甜裏面它透那著酸。

糖葫蘆好看它竹籤兒穿,象徵幸福和團圓。

把幸福和團圓連成串,沒有愁來沒有煩。

站得高你就看得遠,面對蒼山來呼喚,

氣也順那個心也寬,你就年輕二十年。

糖葫蘆好看它竹籤兒穿,象徵幸福和團圓。

把幸福和團圓連成串,沒有愁來沒有煩,

都說冰葫蘆兒酸,酸裏面它裹着甜,

都說冰葫蘆兒甜,可甜裏面它透那著酸,

山裏紅它就滴溜溜的圓,圓圓葫蘆冰糖兒連,

吃了它治病又解饞,你就年輕二十年。」(注1)

冰糖葫蘆,最早其實也要到南宋才出現,原本叫做「蜜彈彈」,明朝時稱作「糖堆兒」,到清代,才被正式命名為「糖葫蘆」。

唐代的人們是沒見過這冰糖葫蘆的,看這小吃誘人,聽這歌兒吉利,不少人都上前好奇地詢問。

見有人問,那些孩子都熱心的相告,這是今天新開張的「太白居」賣的,才一文錢一串,更有熱心的,就直接帶人去太白居。

到了店門口,眾人又發現門邊的牆上用紅布掛着一張條幅,不少人都是先看了條幅的內容,才去買冰糖葫蘆的。

圍着看條幅的人里,自然有認識字的,大聲讀給眾人聽:

「冰糖葫蘆,其原料為山楂。

山楂,有散瘀,消積食,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腦,增進食慾之功效。

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於每食后嚼二三枚,絕佳。

但請注意:山楂有破血散淤之效,故孕婦忌食山楂!」

這裏是點心店還是藥店?一時眾人有了疑問,但古代缺醫少葯,對這種治病的方子人們還是喜聞樂見的,而且一般店鋪做生意,都只怕你不買,誰還會把食物的禁忌也寫上?這店主倒是個有心人。

沖着對山楂和店主的好感,不少人進店購買,反正一文錢確實不貴。

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蘆着實開胃,吃的人叫好,在觀望的人也忍不住掏錢,一時間,太白居成了西市大街客流量最大的店鋪。

不到半日功夫,太白居的冰糖葫蘆就被搶購一空,羅莎麗亞只好笑着道歉,保證明天一定做更多的來買。

……

「這是你的。」

「這是你的。」

「你的…」

「每人三文錢,收好了。」羅莎麗亞給那些幫她做廣告的孩子工錢。

這些孩子都是附近住戶的孩子,以他(她)們的年齡,還成不了家裏的勞動力,只舉著冰糖葫蘆,唱首歌就能得三文錢,家長們自然樂意。

雖然這些家長對羅莎麗亞並不熟悉,但也知道她買下了這裏的房子,是準備在這兒長住了,一介弱質女流,又能對一大堆孩子怎樣,所以家長也放心。

「羅莎姐姐再見!」孩子們揮手和她告別。

「羅莎姐姐,我們幫你剝山楂。」剩下的大丫,二丫,三丫是三姐妹,心靈手巧,是羅莎麗亞另外留下來幫自己幹活的,每人另給十文錢。

「注意點,把壞的山楂一定要另挑出來。」羅莎麗亞自己邊剝山楂邊指點她們。

用這些孩子當流動性活廣告,也是羅莎麗亞臨時起意的。

煮製作冰糖葫蘆的糖稀,是需要柴禾生火的。但考慮到自己手頭緊,羅莎麗亞實在捨不得買集市上現成的柴禾,只好學附近的孩子,到郊外的小山上去撿樹枝當柴燒。

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小團體」的,對這個突然出現「搶」她(他)的柴禾的人,一開始都抱着排斥感。

發現這個情況后,羅莎麗亞二天再去,就用荷葉包了不少滾著糖漿的山楂果,這都是她試做糖葫蘆的半成品,反正自己也吃不完,正好拿着套交情。

有了食物當中介,孩子們果然對她的好感大增,畢竟這山上也不是他(她)們的地盤,誰都可以來撿柴禾,要換成其他大人,不定還仗着自己人高馬大來欺負他(她)們。

大冷天上山撿柴禾,都是窮人家的孩子,羅莎麗亞起了同情心,撿柴禾的空間順便教孩子們幾首歌,活躍下氣氛,看他(她)們唱得居然還有模有樣,她又有了做廣告的念頭,這樣大家都受益,何樂而不為。

……

把山楂準備好,送走了大丫三姐妹,羅莎麗亞終於可以關起門算算今天的收入了。

拋去給孩子們的工錢和成本,羅莎麗亞總共賺了一百一十六文錢,而且她所算的成本是所有飴糖和山楂的,也就是說,從明天開始,只需要減去工錢了,其他的就是純利潤了。

賣糖葫蘆,雖不敢說是一本萬利,但也稱得上是一本百利,這個年代還沒有糖葫蘆,山楂只當成普通果子在賣,四文錢一斤,她全包圓了,貨主還算她五文錢兩斤,而一串糖葫蘆只有八個山楂,一斤山楂除去個太小的,壞的,至少能做七、八串糖葫蘆,用這個起家,果然不錯。

……

二天,果然又有不少人或慕名而來或是上次還沒吃夠。

等到冰糖葫蘆賣完,羅莎麗亞又多雇了兩個小女孩幫忙。

……

三天上午,羅莎麗亞特別找人定做的用秸稈或麥草捆綁成的靶子就送貨上門了。

「這每個靶子上各插了六十根冰糖葫蘆,你們把它們都賣完了,只要給我五十二文錢就行了,剩下的八文錢是你們的工錢,但切記兩點,一是不可以漲價,二是不能得罪客人。」羅莎麗亞對她臨時雇來,準備遊街串巷去賣糖葫蘆的僱工吩咐道。

注1:《冰糖葫蘆》,歌曲,原唱者:馮曉泉。

注2:一文錢火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這個問題一直有人在追問。我查資料,據說在宋代,1文銅錢=0.3元人民幣。但也有人說過,年代越久,一文錢就越值錢。

在唐朝,貞觀之治,1斗米只值三、四個錢。一斗=十二市斤。(唐斗)

根據這個推測,本書中,一文錢=現在人民幣的一塊錢。(12斤米4塊錢,已經很便宜了。就算是貞觀之治,我已無法想像1毛錢1斤米是什麼樣子。何況唐宋的物價本來就不一樣。)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答案,請告訴我一聲,好更正過來。

.

[www.bxwxbook.com]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營養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營養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冰糖葫蘆(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