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彼刻(1)

此時彼刻(1)

武玉挺,男,北京大學法學院本科,現就職於意大利比鄰德立律師事務所(BirindellieAssociati)

我時常相信事物的因果,想一步,再多一步,也許就能夠給自己一個更遠的視野和目標,此時的每一顆小心翼翼剝開的糖果,也許會在彼刻帶給你很多的不一樣。

此時彼刻

武玉挺

大四學生的確是不易的,正在實習和已經簽約的人每天就是在兩種甚至更多的社會角色中頻繁轉換,似乎現在就是原來習慣的生活和未來的一個結點。

法學院的本科生和其他專業的學生相比,就業的局限性要相對大一些,本行業領域內要消化掉相當一部分的畢業學生,大概佔掉了畢業學生當中的70%-80%,少數人放棄了自己的專業,從事一些其他類型的工作。正因為如此,此時的第一步的選擇對將來彼刻的自己必然意義重大。

我算是比較幸運一些,在工作和出國雙管齊下的情況下,兩邊都拿到了不錯的offer,而且挑選餘地都比較大,在繼續等待出國消息的過程中挑選了大陸唯一的一家意大利律師事務所開始三個月的試用,可以說有一些經歷能夠拿出來與人分享。

求職經歷

這是一個非常辛苦的過程,轟轟烈烈從上年的11月末就開始,一直持續到這提筆時的四月仍然沒有結束。還記得深冬季節的面試**,有時一天要安排兩個面試,衣衫單薄的滋味也是這四年生活中不可磨滅的印象。

怎麼樣看待這種經歷一直是我想在這裏談到的。不久前遇上一個很優秀的師妹,她很痛苦地告訴我她有一個不錯的機會因為面試不成功而泡湯了;還有一個口才很好的好朋友,他卻屢屢在面試最後一輪的時候意外落馬,所幸他很樂觀。我自己回過頭來想一想,八成左右面試過的企業和大型律師事務所都給了offer,但這並非我在整個求職過程中收益最大的部分。以前有聽過別人說所謂「面經」的流行詞語,我個人認為這很有道理。在不斷與陌生人碰面摩擦的過程中,得到的並不僅僅是工作的機會那麼簡單。

我把求職過程當中最重要的環節——面試稱之為「一種彼此尊重的聊天過程」,而不是單方面的機械考評。一個優秀的面試經歷在很多情況下往往是一次愉快的交談,因為只有真正克服了戰戰兢兢或者大大咧咧的心理狀態,整場面試作為一種交流才真正有了成功的前提。按照我自己的經驗,在禮貌上的細節和不做作的,輕鬆的談吐方式是和面試官建立初步溝通,打破僵局的最好的方式。實際上,很多面試官很頭疼那種自動答錄機一樣的被試者,自己從前也曾經習慣於喋喋不休來闡述一些自己事先想好的問題,但之後來看,實際在現場不卑不亢和考官以探討的方式來進行話題的展開才是一種能讓人留下更深印象的方法。而怎樣做到適度,似乎就需要不斷的積累、總結和提高了。

作為一個對社會不是很了解的大學生來說,求職,尤其是面試過程,是我們了解社會、了解行業、了解各種背景公司的過程,面試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很多人在上學期就已經把自己「賣」出去了,有些人到現在還在等待,這本身沒有好和壞之分。但是如果進行一次求職就把自己「賣」掉,這本身就放棄了繼續了解社會的過程,「貨比三家」是通常的商業規則,求職本身也是一種交易,在一家企業或者律師事務所通過談話水平測試在挑選你的時候,有經驗和準備的面試者實際也在考量對方真正的企業文化和實力與自己的契合度。我個人做過最大的上海律師事務所之一的面試,當時對方的面試陣營規模宏大,然而,在整個面試過程中,聊的時間很長,可是一直都沒有能夠搭建起一條有效也有深度的溝通橋樑,這和自己之前經歷過的成功面試感覺非常不同。最後雖然也拿到了OFFER,可是自己深知在面試過程中的感受已經足夠能說明一種個體文化和企業文化的不融洽。

總體感覺,面試複雜程度、過程越多、經過多次筆試、英語能力測試、小組測試、一面、二面,甚至三面,也未必就是很好的地方,而往往面試比較簡單的反而可能是很好的機會。複雜的面試往往大企業或者是通過這種複雜程序增加求職者對該工作機會的珍惜程度,而這些機會本身卻未必適合每一個人。在大企業中我們只能是一個環節,更多的是例行公事式的工作,本來把面試工作複雜化就是大企業各個環節細化的表現。而那種非大型企業採用複雜的面試程序,除了說明他們在故意學着正規外,有點「東施效顰」的感覺,更多說明他們對自己辯識人的能力不夠,不能迅速對應其職位需求找出最適合的人,而是通過流程式的東西來達到,這種公司某種角度也不利於創造力的發揮。好在北大的學子沒有被這種外在的東西所欺騙,很多人最終拿到了按照通常看法不錯的OFFER,但最終卻選擇了拒絕,去了按照通常看法不是很好、但很適合他發揮的地方。所以,那些沒有最終拿到某大公司的OFFER的也未必是壞事。

再談外語的重要性

可以想見大多數求職成功的畢業生們都或多或少地得益於英文或其他語種水平的優秀,尤其是進入了各大諮詢公司和跨國金融機構的同儕們。

實際上,法律專業也一樣如此,尤其在近幾年中國的法律服務領域將面對國際律師事務所大開門戶,作為一項專業服務,無論是國內的或是國外的法律服務機構都將史無前例地面對日益國際化的法律服務對於多語言轉換或同時表達的基本要求,同時要求涉及多個國家相關法律條文的相互切換,這樣面臨的將不僅僅是語言的問題,還有法律語言習慣問題,法律條款內涵的不同等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大畢業生求職實錄:今年,我們畢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北大畢業生求職實錄:今年,我們畢業
上一章下一章

此時彼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