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傳(十五)

劉備傳(十五)

非常的不好理解,劉備的新朝對抗舊朝,劉備變成了漢室王朝的權力中心,但是漢獻帝沒有死,劉備也不合法,但是合規矩,當然如果諸葛亮不進行北伐,這種所謂的規矩也會被打破。

天下人共同認可以規矩是什麼,我簡單講講。

一個大老闆,死了,他兒子繼承了產業,(漢獻帝),兒子無能,但還是有權力繼承的,這個產業面臨關門,這時候來了一個總裁(曹操)。

曹操將這個產業搞活了,擴大了十倍。

但是大家認為曹操不能罷占這個產業,曹操又覺得這個繼承人不行,最後的共識是等這個繼承人死了,再找個有能力的同族的人當繼承人,這個有能力的人就是大漢皇叔劉備。

曹操怎麼辦,把公司分出去,一半給我自己,一半給你。

劉備怎麼搞,奪回產業。

孫權是怎麼回事呢?沒有正式的牌照,靠什麼立起來的,靠打曹操,曹操能幹的事情,我們江東也能幹,繼承人到我們江東來,我們比曹操做的還好。

曹操能送出漢獻帝嗎?不可能。

我們看三國是看武力值,軍師謀略,但是往往忽視了政治。

我說曹操故意扶持劉備,甚至想讓劉備去統一華夏,你信不?

我說孫權故意讓張遼八百兵馬擊敗他十萬兵馬,給曹操稱王送上一份大禮,你信嗎?

但三國就是這樣的神奇,日本人他們家族企業沒有合適的總裁,會外聘,去陪養,日本人不管研究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示比中國人研究得透徹一些。

如果我們單純的從戰爭角度,人物性格去看歷史,會忽略掉很多精彩的政治交易,奇士的死亡,武將的死亡,甚至是聯合,背叛,戰爭的勝負,有時候都是由政治決定的。

如果你不是一名政客,很難解讀出一個政治家的在一個歷史關鍵時間點的決擇和戰略陰謀。

如果你不是一個軍事天才,你很難想象出,勝敗之中的各種細節安排。

公元219年劉備戰斬夏侯淵,大敗張頜,定漢中,稱漢中王,夏侯淵是誰,張飛的岳父,怎麼死的?政治害死的。

公元219年關羽發動樊城之戰,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華夏震驚。

而此時孫權的大將呂蒙白衣渡江,偷襲南郡,武陵,零陵三郡,潘璋,朱然截斷關羽後路,擒殺了關羽。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亡。

公元220年十月,曹丕篡漢稱帝,改國號魏。

公元220年劉備在關羽死後,誓為關羽報仇,被法正勸了下來,至於怎麼勸下來的,我們在法正傳里講。

公元220年,法正病亡。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國號蜀漢,年號章武,大概也是想做東漢,後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

公元221年張飛起兵攻打東吳,路上被自己手下將領殺害。

公元222年劉備派馬良聯合五溪蠻,路上被蠻寇殺害。

那這裡有一大宗疑案了,關羽,曹操,張飛,法正,馬良,全都死了。

接著輪到劉備了,劉備十五萬大軍在夷陵大敗,退至永安,公元223年在白帝城去世。

難道都是偶然,還是一場驚天的大陰謀?

而這個最終的受益者是誰?

蜀漢的諸葛亮和東吳的諸葛謹。

孫權那邊死了大都督呂蒙,大將甘寧,蔣欽,接手呂蒙大都督位置的是陸遜,諸葛謹被升為左將軍,不出問題的話,下一任諸葛謹可能幹大都督或者丞相。

至於魯肅,程普,陳武,丁奉那更是公元215年就死了。

那是誰推動了夷陵之戰,又是誰導致了夷陵之戰劉備的大敗。

歷史原因是呂蒙偷襲了荊州,殺死了關羽,劉備丟了荊州,就發動了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劉備。

三國三次經典戰役,官渡大戰,赤壁大戰,夷陵之戰,都是誰發動,誰失敗。

發動戰爭者的決策失誤,不跟士大夫集團合作的結果嗎?

袁紹好大喜功,不進田豐,沮授建議,曹操狂妄自大,不進賈詡,荀攸之言,劉備自以為是,不聽諸葛亮,董和的勸阻。

那道理就很簡單了,你是一個領導者,非要去干某件事情,身邊的近臣相勸,你態度堅持,一定要去干,當你干這件事情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你的態度了,只能順從你,即使你是錯的,大家都順應你,因為你搞獨裁,最後讓你失敗,知道自己錯了,應該虛心接受各方意見,聽取士丈夫給你的提的建議,達到君臣合作的目的。

打敗了,你是劉備不聽勸,怪不得別人,你認個錯,下次我們就繼續和你合作。

君臣之間關係很奇妙,歷史上最著名的李世民和魏徵,魏徵提反對意見的時候,李世民很生氣,一生有上百次想殺魏徵,結果每次都甩?轉身就走,沒有殺魏徵,等氣消了再去給魏徵賠禮道歉,這種君主能聽進意見,結果有了貞觀之治。

夷陵之戰的時候,很多人勸劉備不要打,劉備不聽,開個軍事會議,臣子們跪成一排,劉備甩袖就走了。

劉備帶的將領都沒有什麼名氣。

軍師帶了兩個,一個黃權,一個馬良,黃權還是持反對意見。

馬良半路還給人做了。

劉備以前說幹啥就幹啥,說打誰就打誰,打敗了就跑,現在說為自己弟弟報仇,一大堆人反對,還跪著指責你,劉備生氣。

法正也死了,關羽死的時候,劉備就要去報仇,被法正攔下來了,劉備說好,我再等兩年,先稱皇帝,整理兵馬,再聯合五溪蠻,湊夠二十萬兵馬,我們一起去打孫權。

結果第二年,法正就死了。

法正要是跟著劉備去打孫權,不見得會輸,但是法正跟著劉備去打孫權,法正可能沒有朋友了,會將益州士大夫集團,荊州士大夫集團得罪光,不死也沒用。

一個武將死了,不就死了,你劉備不顧大臣反對,不顧大家的利益,去攻打蜀漢聯盟孫權,是不對的,兩個弱國應該聯合,共同對抗曹操,你兩個弱國打起來,這不是要滅國嗎?

法正也知道,打贏了,吳國滅了,蜀國獨木難支,曹魏收拾蜀國輕而易舉。

劉備輸了呢,輸了不就輸了,輸了就好了,劉備就老實了,和荊州士大夫集團,益州士大夫集團合作,我們給他辦事,他給我們切蛋糕,就這麼簡單,做為一個皇帝,是與士大夫共治,皇帝聽意見,兩邊扯起皮來拉勸,做仁君。

這是大家的共識,士大夫集團有自己的規則,各憑本事,政績,功績升遷。

法正不死,他就得跟劉備去打孫權,打輸了無能,還是尚書令,護軍將軍,丟人。

打贏了呢?更不行,把吳國滅了,曹魏馬上就發兵來打你,滅你的國。大家都一起玩完了,滅國之災。

打贏了,法正會被孤立起來。

法正說,我沒辦法了,我死了算了,結果就真死了。

劉備一聽法正死了,哭了好久,沒希望了,早知當皇帝這麼難搞,我就不當這個皇帝了,我的韓信死了,我的曹參也死了,我的樊噲也死了,我這哪裡是劉邦,我這分明是劉光棍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群英風雲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群英風雲錄
上一章下一章

劉備傳(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