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傳(十四)

劉備傳(十四)

張松,法正,孟達代表著什麼?

張松,益州世家門閥,名門旺族,佐世之才,益州士大夫集團代表。

法正,益州奇士,軍事家,軍事參謀。

孟達,軍中將領,不算名將,也不算匹夫,只能算是庶族將領。

三個代表人物,代表著益州集團與劉備接洽。

適逢亂世,劉璋暗弱無能,益州集團想請劉備入川做領導,做管理,首先是派出這三人代表人物,其他的都盯著看著。

結果怎麼樣?

張松死了,法正得重用,孟達得用。

劉備有攻打劉璋的借口,把張松犧牲了,張松不管怎麼死的,益州士大夫集團都會把責任推到劉備頭上。

劉備知不知道不重要,假如不知道,那就得劉備的首席謀士龐統來承擔這個責任。為了達到目的,犧牲在所難免,在潛規則下就是這樣的。

益州集團犧牲了一個張松,荊州集團就得犧牲一個龐統,合理利益交換。法正得到首席軍事參謀的位置,諸葛亮和益州的另外一個代表人物,不管是後來的董和還是李嚴,平分政務府的位置,以達到平衡。

劉備得益州稱王,法正任尚書令,護軍將軍,這個位置是曹操的張良的位置,荀彧,荀攸干過的位置,足見法正對劉備的重要性。

劉備入川后,沒有進攻張魯,反而誆了劉璋大量的軍資糧草,收買人心,攏絡益州士大夫和武將,劉備沒有攻打劉璋的借口,出師無名,當然當璋也沒有攻打劉備的借口。

張松的死引發了劉璋與劉備的戰爭,劉璋攻打劉備,劉備反攻劉璋,益州的士大夫,將領紛紛投降了劉備。

龐統在攻打雒城時中箭身亡。

為什麼我們說是法正害死的龐統,可能是法正提供的線索給益州集團。

打個比喻。

龐統正領軍攻打雒城,守城主將正指揮防守戰,一個謀士跑了過來講,將軍,城下那個騎白馬叫龐統,將軍只需叫人將他射殺,我軍必能大勝,這個人是劉備的首席軍師,只要這個人一死,劉備肯定會退兵回荊州,益州之圍可解。

守城主將肯定會叫來神射手專門射殺龐統。

龐統能活嗎?很難。

一般打仗時,很少有見對方謀士被殺,因為要給自己留後路,僻如戰敗被俘了,你當時殺了敵軍的重要人物,你肯定也活不成了。

這叫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劉璋的弟弟劉珍,可能是聽這個謀士講只要殺了這個謀士,益州之圍便可解了。

所以才痛下殺手,法正借刀殺人,而且龐統必須由劉璋的親屬來殺,劉璋如果有一天戰敗,或是投降,劉璋是不能留的,但劉備的仁德,正義不能丟,將劉璋派到荊州去做官,荊州集團會對付他,但是沒有借口,怎麼辦,劉璋的弟弟殺了龐統,荊州系就有借口除掉劉璋了。

益州系,荊州系,一塊蛋糕,劉備來切,劉備來分配資源,分配利益。

當然哪些事情,哪些人去做,聰明的人會考慮很多,十年後,幾十年後的事情都考慮進去,都要推出來。

借刀殺人,暗殺這種事情經常做,打擊政敵,製造借口,達到某種目的,謀權上位。

劉備也沒有辦法,讀書人之間的權力爭鬥就是這麼的殘酷。

我們現在講政客,什麼是政客?

是以政治活動為職業的人。

古時候這些人啥也不幹,就想著怎麼陰人,咋們又不是政客,所以是很難理解其中的一些關鍵所在的。

所謂的奇士,大概就是跟咋們現在的政客差不多。

劉備圍成都時,又派李恢去勸降了馬超,馬超領著兵馬就來了,接著簡雍入城勸降劉璋,劉璋就投降了。

公元213年的時候,劉璋殺張松攻打劉備,劉備反攻劉璋為張松報仇,劉備從葭萌關一直打到雒城,一路勸降益州武將,謀士,圍雒城打了一年多,雒城是由劉璋的兒子劉循駐守的,能守住一年多,也是不容易。

益州集團,武將可能早就有心投降劉備,表演一下,被劉備擒拿,順勢就投了。

同年諸葛亮從水路入川,張飛從陸路入川,一路掃蕩,都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我們知道如果戰爭,一方攻打,一方無意降,可能要打很長一段時間,孫權攻打江夏太守黃祖打了八年都沒拿下來,曹操打了孫權一輩子,也沒拿下孫權。

劉備,諸葛亮,張飛三路兵馬一年多時間就拿下了益州全境,根本原因在哪?

政治玩的好。

劉璋無能,劉備正義,益州集團內部分化,有意投劉備,水到渠成,一年多時間也就是政治作秀的時間,劃分利益,如果益州集團齊心抵抗劉備,劉備再打個一二十年都不可以得到益州。

孫權,曹操沒想到劉備這麼快就搞定了益州,曹操措手不及,孫權大驚失色。

公元214年,劉備得益州,稱益州牧。

公元215年,孫權向劉備討要荊州,曹操擊破漢中張魯。

公元215年至公元219年,四年時間內,劉備收復漢中,斬殺夏侯淵,大敗張頜,

劉備派孟達,劉封駐守上庸,上庸是個什麼地方呢?從荊州襄陽到上庸入川漢中是很近的,後來關羽敗走麥城,就是從這裡逃往益州,結果孟達,劉封見死不見,導致關羽被潘璋擒死。

曹操這四年時間在幹什麼呢?

公元215年,曹操攻打張魯,打完了張魯就回許都稱魏王,稱完魏王了繼續打孫權,打完孫權又回朝,孫權直接向曹操稱臣,這個時候曹操的精神病犯了,多疑好殺。

這四年曹操沒有親領大軍征討劉備的,不但沒有親征劉備,還幫助劉備拖住孫權。

孫權這四年時間在幹什麼呢?

公元215年,孫權討要荊州不得,荊南四郡,零陵,桂陽,長沙都被呂蒙攻取。

公元215年,張遼八百兵馬大破孫權十萬大軍。

公元216年,曹操親征孫權,孫權又敗了。

公元217年,孫權與曹操聯盟,結為姻親。

這裡有幾個疑問。

曹操為什麼打孫權,讓孫權和劉備火拚不好嗎?

曹操為什麼與孫權聯盟,與曹操一統華夏的理想相違背。

曹操最大的敵人是孫權,還是劉備?

我的答案是曹操最大的敵人是他自己,是朝廷。

曹操這個時候是很矛盾的,因為不知道怎麼幹了。

那不知道怎麼干,就三分天下好了,大家都不要火拚,曹操老了,曹操害怕死後,曹丕搞不定朝廷,如果曹操有生之年消滅了敵人,那麼就只剩下內鬥了,如果曹操默認劉備新朝廷的存在,把劉備推向另一個高度,劉秀,建立後漢的光武帝,三個朝廷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會一起對外,而不是對內瓜分利益了。

劉備的益州朝廷有官員幾十個,武將上百個,這些人只有跟著劉備才能獲得利益最大化。

曹魏軍事集團有官員幾百個,武將上千人,這些人只有跟著曹操才能利益最大化。

孫權也是一樣的。

假如說大家都認為漢獻帝的朝廷沒有什麼希望了,劉備雄才大略,最有可能建立後漢,那麼曹操的內部矛盾,就會轉移到外部,一同對抗劉備。

曹操必須將劉備扶持強大,外有強敵,曹魏內部才能團結穩定,一致對外,而不是劉備軟弱無能,大家都想著怎麼用漢獻帝來奪權上位。

為什麼打孫權呢?

因為孫權這個地方軍閥,無名無份,為什麼打一半不打了呢,因為他很乖,打敗了,俯首稱臣了。

大家就會問,這孫權是權宜之計。

曹操要的就是孫權這個態度,曹操也不合法,拋開漢獻帝,曹操和孫權又有什麼區別?

姓劉的漢室這個龐然大物要死了,最合法的繼承人是劉備,是宗親,是英雄,有實力,有仁德,曹操,孫權不是合法繼承人,曹操非常清楚,曹操怎麼避免這種不合法性?

曹操是權力代理人,曹操靠軍功得到了榮耀,這個合法,他按照漢朝的規矩和法律來,掃平四方,這個功勞足以讓曹操封王立國,漢室雖有講異姓不能稱王,但是曹操軍功可以破例,曹操跑到冀州立魏國就變得合法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群英風雲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群英風雲錄
上一章下一章

劉備傳(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