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之劍(2)

技術之劍(2)

中國許多IT公司創立之初是由於掌握了別人不具備的技術,比如聯想公司的漢卡技術,方正公司的激光照排技術,四通公司的打字機技術等等,但是這些公司並沒有掌握這些技術的行業標準,因此很容易被對手擊敗。方正公司早在1993年就掌握了符合PS(Postscript)國際標準的RIP(光柵圖像處理器)產品,但PS的標準掌握在美國Adobe公司手裡。在Adobe公司沒有警覺之前,方正公司獲得不少利益,但是市場最終還是被Adobe公司輕易拿走。Adobe公司同樣也錯誤地估計過標準的價值,之前該公司曾首先公布PS第二代標準,然後卻被別的公司搶先製造出產品。在PS第三代時,Adobe公司就是製造自己的產品,然後公布標準,結果許多對手就失去了市場地位。伊士曼-柯達公司自從115年前的柯達相機首次亮相以來,就一直掌握著膠捲攝影技術的標準,但是,它沒有預料到不需要膠捲的數碼相機那麼迅速地在全世界風靡。2003年數碼相機在美國的銷售數量將首次超過使用膠捲的傳統相機,膠捲和使用膠捲的相機在美國的銷量可能再也不會回到其2000年的高點。2002年,已經有2300萬美國家庭擁有數碼相機,增長幅度高達57%。但是,數碼攝像領域也已經不再是柯達標準,索尼公司、三星公司、富士公司都在此行業擁有核心技術,其他包括佳能、惠普、戴爾在內的公司也積極進入這個領域。柯達公司如果沒有新的技術和標準,將光輝難再。沒有幾家公司比微軟公司更加註意「標準」的重要性了,這家公司在PC時代領盡風頭,成為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公司,主要是因為其掌握了PC系統軟體的應用標準。如今這家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正在積極研究如何掌握網路時代的軟體技術標準,但是很多公司也都希望這麼做,比如IBM公司。從小就喜歡看《財富》雜誌的比爾·蓋茨希望通過微軟公司的「.NET」戰略,掌握網路時代的軟體應用的新標準。比爾擔任著微軟公司的首席軟體設計師,這次他不只是研究什麼是最好的軟體,而是研究什麼是最好的軟體標準。等著看吧!英特爾公司是和微軟公司共同掌握PC標準的公司,它同樣因此大賺特賺,全世界每一台PC機上都貼著矩形的「Intelinside」的感覺的確是很棒。但是,這家公司現在不指望只靠PC標準來維持下去,雖然利潤率仍然高達70%。英特爾公司需要長大,CEO貝瑞特已經花費了超過100億美元收購通信網路軟體公司,英特爾公司希望能夠掌握通信網路設備微處理器的標準,超乎朗訊、阿爾卡特、北電等公司的想像。英特爾公司甚至還希望掌握其他許多需要使用晶元的產業技術標準,比如汽車晶元標準,以此打敗德州儀器公司(TI)。甚至還有更加瘋狂的公司,花旗銀行把該公司關於商業銀行信息系統運營的模式和規範註冊了七十多項專利,希望以此控制金融信息系統的應用標準。我們在調查海爾公司時(這同樣是一家遵循「長大經營」理念的公司),該公司CEO張瑞敏提出了長大目標:做中國的通用電氣公司。我們研究一下海爾公司的所有產品和技術,發現只有一件產品和通用電氣公司比較接近,就是電冰箱。通用電氣公司基本上不再從事電冰箱的製造了,但是通用電氣公司在全球最早創造了電冰箱技術,海爾至今沒有掌握電冰箱的核心技術。尤其關鍵的是,通用電氣公司在一百多年歷史中,非常擅長於把技術轉化為銷路暢通的商品,但是至今沒有誰能知道海爾公司把哪一項自有技術成功轉化為全球走俏的商品。這就涉及到一個新的問題:掌握技術只是一個前提,把技術有效地轉化為市場接受的商品才是長大公司的所為。IBM公司在郭士納變革之前,就犯過「不能把技術有效轉化為商品」的錯誤。在1993年之前,IBM公司嚴格地說是世界上最大的軟體公司,它製造最多種類的軟體,但是沒有誰認為該公司是實力強勁的軟體公司。IBM也沒有推出像微軟公司的Windows,SAP公司的ERP,甚至是像免費下載的Linux系統軟體那樣賺錢的產品。同時,IBM公司掌握著全世界最頂尖的技術,它的實驗室里聚集了一群天才。直到郭士納在對IBM展開積極變革以後,IBM公司才開始從軟體和技術中賺錢,郭士納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IBM所有的軟體集中起來成為賺錢的商品,讓IBM公司所有的技術成為賺錢的專利和授權。施樂公司更是如此,該公司曾掌握了無數先進的技術,涉及到PC、互聯網甚至通信網路設備,但是施樂公司向來都沒有及時認清其市場價值,而迅速把它們轉化為商品。在本書第五章中曾對此案例作了詳細分析。美國寶麗來公司由於沒有及時抓住網路引起的市場需求變化,而在「技術轉化」方面表現遲鈍,最終導致破產。這家創立於1937年的公司由於創造了一次成像技術,並且製造出最早的即時成像相機,而在全球快速成長。但是該公司雖然掌握了數字相機的核心技術,卻遲遲沒有向市場推出新產品,在數碼相機風靡全球以後,寶麗來更是慘遭打擊。2001年下半年,該公司因經營業績嚴重下滑、負債沉重而宣布破產,股票跌落到20美分左右(1997年為六十多美元)。也有一些公司掌握了核心技術,而且及時轉化為商品,但是由於不具有市場前瞻性,同樣只能失敗(就比如你剛剛研究出一種新式馬車,卻趕上汽車時代)。1979年,美國無線電公司耗資60萬美元研究和推出了一種「SELECTAVISION」的產品,它是用於記錄聲音和圖像並且能夠回放的電子產品,而且可以與電視機連接。1981年,公司把該產品投放市場,結果正趕上錄像機出現了,人們當然會選擇既可回放又可錄像的錄像機而淘汰該產品。1983年,該產品只賣了20多萬隻,但是同期卻有400多萬台錄像機被銷售掉。美國無線電公司取消了這個項目。因此,長大公司不僅要潛心於掌握核心技術,而且要潛心於掌握把技術轉化為商品的方法,尤其是掌握如何有效地把技術轉化為商品的方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第一部探討中國公司如何不斷長大的著作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第一部探討中國公司如何不斷長大的著作
上一章下一章

技術之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