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

前言?(2)

中國的節日和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有其自身的社會功能。它的社會功能簡要地說有以下幾點:一是緬懷先人,藉以寄託自己的思念。端午節紀念屈原、曹娥就是一例。即使是七夕節中的牛郎與織女,雖屬神話人物,但人們也把他們當作真實的歷史人物來祭頌,因為牛郎織女對自由真摯愛情的熱烈追求,正是歷代人們所企盼的。其次,節日的飲食是飲食文化的精華,是中國古代烹調技術的集中表現。節日的飲食豐富多彩,既是人們改善物質生活的需要,也是人們對飲食文化的創造。第三,通過節日活動可以防病去災。在這些活動中,有積極的方面,如打掃衛生、開展娛樂活動等,也有消極的方面,如打鬼、驅疫、避邪等宗教迷信活動,它表現了在醫學尚不發達的古代人防病去災的強烈願望。第四,節日期間所進行的文化娛樂活動,諸如踩高蹺、辦燈會、耍龍燈、曲水流觴、盪鞦韆、划龍舟、放風箏等等,其初衷雖是為了悅神,但後來逐漸發展為民間娛樂活動,對於活躍城鄉文化生活有重要作用。中國的節日文化是一份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是民間文化的重要載體,內容極其豐富,包括歷史上的歲時文化、漢族節日和少數民族節日三大部分,涉及的領域也很寬泛,舉凡生產活動、衣食住行、人生禮儀、天文氣象、宗教信仰、文化娛樂等等。因此有許多工作要做:首先應該掌握、熟悉節日文化。其次,這些文化遺產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這就存在一個如何鑒別的問題。如何批判繼承舊的節日文化,弘揚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也是應該認真研究的。第三,民間節日文化正面臨着消失,翔實記錄、研究和批判繼承節日文化是當前民間文化搶救工程的重要任務之一。第四,在全球化的今天,國外的聖誕節、情人節等正在中國升溫,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不能數典忘祖,不能忘掉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其中也有許多精彩的文化內容。它對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維護社會公德,增強民族凝聚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決不可低估。為此編著《中國節》一書意義很大。本書的最大特點是文圖結合,以圖配文,以文釋圖,力求運用比較生動形象的手法來闡釋中國民間的節日文化。本書所用的形象資料,其來源一是考古發現的文物、壁畫、雕刻等,這類資料雖然採用較少,但能把節日文化追溯到較古老的年代;二是古代文獻中的版畫、年畫、畫冊等,這些資料反映了各個節日的諸多活動內容;三是民族學、民俗學、民間美術中有關的形象資料,如剪紙、民間神像、各種玩具、遊戲、人體裝飾等等。上述文化遺產,都是前人遺留下的,因此,《中國節》應該是一種前人文化成果的吸收,在此應對資料的原創者們表示謝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2005金雞報曉賀歲書:中國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2005金雞報曉賀歲書:中國節
上一章下一章

前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