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

看了李露露研究員的新作《中國節》,深感興奮,也引起一段回憶。十多年前,我曾與李女士合作,寫了《中國古代節日文化》一書,此書印得不錯,遺憾的是大量的插圖未能盡收書中。其實圖像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能彌補文獻記載的不足。鄭樵在《通志》中說:「圖,經也;書,緯也。一經一緯,相錯而成文。」「圖譜之學,學術之大者。」有人建議可成立圖像學,這是不為過的。我本想為圖像搜集做一點工作,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只好建議李露露把這項工作做下去。她不負所望,做了大量的歷史圖像的整理、研究工作,並推出了《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媽祖信仰》等圖文並茂的學術專著。最近李露露又在已有的基礎上完成了《中國節》一書,這是她研究歲時節日文化的新成果,可喜可賀。回憶上述過程,至少有兩條經驗:一、治學必須從資料抓起,不斷積累資料,這是基本功之一,在此基礎上才能厚積薄發,經常推出新成果;二、搞學問要有自己的特點,李女士就是從搜集歷史圖像入手,側重研究圖像民俗,這種研究方法在民俗學界是較罕見的。中國的節日是最富人情味的文化,深深紮根於民眾之中,源遠流長,人見人愛,是傳統文化的突出亮點。隨着全球一體化和中國社會的轉型,傳統的節日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傳統節日不斷淡化,外來節日日益抬頭。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大力搶救中國的節日文化,如進行科學普查,進行分類定性,制定不同的搶救方案。當然,若想搶救它必須先了解它,李露露的《中國節》正是搶救節日文化的重要參考書,值得一讀。宋兆麟2004年9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2005金雞報曉賀歲書:中國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2005金雞報曉賀歲書:中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