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莫須有

208 莫須有

「兩個人都有問題?」

趙昰皺著眉頭,卻是將摺子放在一邊不再觀看,這本來就不能形成文字記載下來的事情,自己就算是看了也沒有什麼用,還不如直接問吳迪。

「也可以說雙方都沒有問題。」

吳迪斟酌了一下,小心翼翼的說道,畢竟張世傑在最近幾年軍中的威望很高,要是調查他,真的是有一定的心理負擔。

「那就是莫須有了,有點意思了,你說說看吧,以後這些事情就不要形成文字了,直接向朕稟報就行了。」

說完之後,就著燭火,將剛才的摺子燒了一個乾乾淨淨,反正也看完了,就聽聽吳迪的判斷吧,就算是一種考驗。

很多話,吳迪已經在腦海里盤旋了很久,現在稍作整理便流暢的說了出來。道:

「首先可以肯定,越國公與袁泰大人,之前是絕對不認識的,袁泰出錢出糧,可以說是散盡家財,卻是通過陳恪的渠道,讓行朝中知曉,經過了中書省的審核,越國公覺得這樣的人應該得到鼓勵,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投效,所以接見了袁大人幾次后,由陸丞相行文,決定補為左拾遺,這個臣下已經求證了很多朝臣以及胥吏,基本上沒有疑問。」

趙昰沒有說話打斷,而是靜靜的聽著,他相信吳迪一定能給自己可以信服的理由。

首先說張世傑,吳迪曾經私自試探了張世傑的親衛,當然是旁敲側擊,也曾經通過軍中年長者的記憶等等很多渠道了解,卻得出了不是答案的答案。

很多人都知道,張世傑好像也沒有打算隱瞞過,他並不算是大宋土著,而是范陽人,也就是趙昰上輩子的河北保定附近,已經屬於資深的北地漢人,至少從小沒有接受過忠於大宋的教育。

年輕的時候隨從張柔戍守杞州,有犯法的行為,於是奔逃到宋州,隸籍淮兵中,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至於犯下的是什麼過錯,誰也不知道,原來是沒有人屑於文,現在是沒有人敢問。

阮思聰見到他認為他是奇才,告訴了呂文德,呂文德徵召他為小校。

多次立功升到黃州武定諸軍都統制。攻打安東州,戰鬥猛烈,與高達援救鄂州有功,遷調官職十階。不久隨從賈似道進入黃州,戰於騣草坪,奪回敵人所俘獲的東西,加官環衛官,歷任知高郵軍、安東州。

從這些履歷上,吳迪只說了一句話,就是沒毛病,就是越國公的起點比較低,但是卻是著重說了一點,當初推薦張世傑的阮思聰,原來曾經是宋州的一個統制官,現在卻在張弘范的軍中,這是張世傑的一個親兵無意中發現的,在一次的作戰中,兩人還相遇過,說及了這件事,好像是張世傑頗為憤恨的樣子。

然後,張世傑就好像突然沉寂了下來,一直到了蒙元入侵,攻陷了襄陽之後,張世傑才有顯露出來。

守鄂州,知州投降,伯顏攻破鄂州,但是張弘范卻是逃出生天。

焦山之戰,一意孤行,葬送了大宋守護長江天險的唯一倚仗,那一役,兩千餘艘戰船沉於長江水底,數萬將士遭了國難。

然後在臨安露一面之後,就消失了一陣子,據說是被當時的丞相陳宜中所排斥,因為看不慣陳宜中的專橫,所以才離去的,但是到了福州之後,陳宜中依然在,張世傑卻立於朝堂之上,做了簽書樞密院事,從此進入了大宋朝堂的中樞。

但是蒙元攻打過來,阿刺罕部攻克福建路建寧府後,朝廷就沒有做任何抵抗,張世傑便建議移駕海上,於是就開始了海上行朝的生涯。

最後一件事,那就是在崖山,屢戰屢敗的張世傑再一次選擇鐵索連橫的模式應戰元蒙元。

不過所有人的反對,以鐵索鎖住船隻形成一字長蛇陣。千餘艘戰船被張世傑束縛起來失去了原有的機動性。而這種打法跟他幾年前焦山之戰如出一轍。

如果說他記吃不記打併不過分。面對焦山之敗,張世傑並沒有吸取教訓,反而是孤芳自賞起來。

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著自己的錯誤,這次要不是皇上派文天祥去,而且又命令蘇劉義用飛雷筒守住崖門的話,估計肯定是一場大敗甚至覆滅的結局。

聽完了吳迪稟報后,趙昰心裡也知道,崖山之戰本來就是一個全軍覆沒的結局,只是有了自己的存在,自己要不是想著楊太妃和弟弟趙昺,還想要保留更多的兵力和更多的戰船,要不然也不會理會崖山的下場。

趙昰並不算是那種心慈手軟的人,自從穿越之後,為了保護好自己,也帶著對大宋的一種同情,他的確很用心的去做每一件事,從來都沒有計較過自己的待遇,一向與大家同甘共苦,主要就是為了凝聚人心。

但是凝聚人心的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讓那些與自己不一心的人消失,其實要不是楊太妃和趙昺等自己還在乎一點的人在哪裡,趙昰在某種角度上,寧願犧牲掉崖山的那些朝臣,好達到重新洗牌的目的。

因為,那就是一群官油子,說起來天下無敵,做起來卻是有心無力。不過,現在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所以趙昰繼續問道:「那麼袁泰呢?」

「袁泰,漳州龍岩人,家族以冶鍊起家,在當地頗有一些名望,這些事情,通過陳吊眼的部屬,很輕易的就能打聽出來,袁家,經營著泉州的青陽鐵場與倚洋鐵場,在冶鍊這個行當里,唯有經營著赤水鐵場的蒲家才能與之抗衡,所以兩家是通家之好,也不奇怪,要明白,泉州本就是蒲家的地盤,能在泉州的三大鐵場中占其中兩座鐵場的袁家,如果和蒲家的關係不好,那根本就沒有他的立足之地。」

此次,袁家為行朝捐贈刀五千、槍一萬、盾三千等軍需之物,而且奉獻糧食九千石,銀錢無算,計有三十五萬貫的資財,說是散盡家財也不為過,但是皇上聽袁泰親口說過,說是這些資財有蒲家的資助,那麼臣就不明白了,仔細算了一下袁家的家產,恐怕不止這一些,就這些還要蒲家贊助,臣以為不可能。

臣有些懷疑,袁泰是變相為蒲家說話,也可能是轉移皇上的注意力。

況且,袁泰不是越國公的人,經過臣的調查,袁泰卻是與陸秀夫的來往甚密,好像與衛王也有些關係,俞如珪老將軍,對於袁泰其人的人品,更是讚不絕口,令人奇怪的是,越國公所屬,卻是甚少知道袁泰的消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新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新宋
上一章下一章

208 莫須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