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孔明的空城計

第四百九十三章 孔明的空城計

卻說姬溪得知劉備引兵回援成都,雖然知道這是己方千載難逢的機會,但仍舊放心不下身在成都的賈詡等人,是以更加的瘋狂的衝擊著敵軍的防線。

當此時,孔明卻一反常態的派出了數萬兵馬迎擊姬溪的主力部隊。姬溪和姬昀都覺得有些不對勁,但面對孔明的迎頭痛擊卻也怡然不懼,立刻對這數萬兵馬進行了合圍包抄,經過一夜的奮戰,殺敵無數,俘虜更無數,算是徹底的殲滅了這數萬兵馬。

有此大勝之後,姬溪卻仍舊不敢掉以輕心,不敢有絲毫的耽擱,即刻大軍全線壓上,兵臨綿陽城下,只要攻破綿陽,前面不足百里便是成都。

然而,大軍卻在綿陽停下了腳步。不是因為綿陽城堅不可摧,而是因為綿陽城城門大開,竟不見片甲。那城頭上,孔明端坐,身側兩小童肅立,神色淡然。琴聲響起,悠揚而隨意。

一片安詳,那洞開的城門卻像是凶獸的巨口,令人汗毛炸起。

姬溪第一時間認定這是孔明的空城計,認為此時的綿陽城內一個兵也沒有,姬昀也認定這是孔明的空城計,但卻認定此時的城內必然兵戈遍地,萬分兇險。

姬溪喝道:「便是城內有埋伏,又能奈我何?」

姬昀卻說:「善用兵者善藏兵,萬一劉備撤兵是為誘我,昨夜大敗是為引我,我軍貿然進城,必大敗。」

姬溪:「劉備撤兵乃多方探報所得,焉能有假。孔明做此空城計,明擺着是明知這綿陽城擋不住我,所以想給劉備留些班底而已。當火速進攻,遲則又生變數。」

姬昀:「大哥可曾記得,當年孫堅因何失了荊襄九郡?」

姬溪當然記得,當年孫堅和曹操對戰的關鍵時刻,劉備派出了數萬老弱殘兵前去助陣,直接打亂了孫堅所有的部署,致使孫堅丟了荊襄九郡。知道姬昀在擔心孔明故技重施,但姬溪卻認為此一時彼一時,以劉備的那點粗淺目光,決然會將成都看成命根子,劉備絕不敢拿成都做幌子,所以,姬溪篤定劉備率領八萬兵馬回援成都是真實的,那麼,就算此時的綿陽城內有埋伏,充其量也不過數萬而已,以數萬兵馬埋伏己方的三十多萬,那在姬溪看來,就是個笑話。

可是,智者千慮,尚有已失,姬昀陷入了自己給自己設的圈套,怎麼也轉不出來,他絞盡腦汁的找到理由以論證自己推測的正確性。

當此之際,只要姬溪有一絲猶疑,必然會被姬昀帶過去從而裹足不前。但姬溪是什麼人,他天生具有冒險精神,骨子中也帶有賭徒的特性,他認準的事情,九頭牛都拉不回來。於是,當發現姬昀執意不從時,姬溪忽的咧嘴一笑,道:「怎麼的,老子說話不管用了嗎?」繼而,威嚴的瞪了姬昀一眼,在姬昀愣神的剎那,猛地吼道:「傳我帥令,即刻殺入綿陽城,但有所阻,殺無赦。」

聞言,姬昀面色大變,想要再勸,耳邊忽的傳來弦斷之聲,那一聲弦斷,似乎預示着什麼,姬昀將要出口的話瞬間咽了回去,猛的抬起頭來,直往城頭上看去,正對上孔明那雙晦澀的雙眼。

電光火石間,姬昀猛的叫道:「大哥,留步兵留於我,你速率騎兵越過綿陽,火速追擊。」

姬溪何等敏銳的一個人,聽了姬昀的話后,立刻明白了前因後果,繼而,當即下令:「騎兵,隨我來。」

一聲令下,八萬騎兵立刻尾隨姬溪奔騰而去,不片刻便消失在了視線之內。城牆之上,孔明目光悠悠的看着姬溪離去的背影,終是嘆了口氣,目中佈滿了絕望。

城下,忽的傳來姬昀肅穆的聲音:「孔明吾弟,勝敗已分,你我可閑也。不若兩盞清茶,敘談一番可好啊。」

諸葛亮的聲音中透著疲憊,說:「兄所願也,不敢辭耳。」

姬昀大笑曰:「甚好,甚好。」繼而,下令全軍說:「由徐榮領軍,全軍壓向成都,即刻啟程。」再而,卸下戰甲,輕整衣衫,邁步向城內走去。未走幾步,身邊便匯聚了幾十人,為首一人正是三郎,這幾十人也都是天機閣的成員。

身後,徐榮阻止道:「元狀不可支身入城,當心有埋伏。」

姬昀頭也未回,擺擺手道:「我與孔明,神交已久也。孔明不會誤我,你且去助我大哥吧,待此間事了,我自會回軍。」

見姬昀態度堅定,徐榮便沒有再過堅持,目視着姬昀走近城內,且駐足良久后仍未聽見任何的不尋常,便放下心來,指揮兵馬呼嘯而去。

卻看城內,孔明已在城門處等候姬溪,這是二人第一次面對面的站在一起,卻像是認識了很長很長時間,彼此間相視一笑,並肩向城中走去。

偶見一茶館,內里已無人煙。姬昀嘆道:「戰火不休,苦了這世道。」

孔明點頭,亦嘆道:「我等之所願,正在此也。」

姬昀:「看着茶館還算乾淨,不若就在這裏說說話吧。」

孔明:「甚好。」

二人向茶館走去,三郎等人早已步入其內,將這裏探查清楚之餘也利落的給姬昀和孔明收拾好了一間雅室。

巧的是,天機閣成員中有一人專精於茶道,身上又常備着好茶。

姬昀和孔明相對而坐,一人端坐煮茶,茶香裊裊中,二人輕聲的說些話,就此,一座便到了第二日的天明。

姬昀站起身來,抱拳一拜說:「賢弟有經天緯地之才,日後定有施展之日,望好自陣中,他日再見時,兄定掃榻以待,把酒言歡。」

說罷,轉身離去,三郎等人亦步亦趨。

三郎直言快語的對姬昀說:「閣主,留着諸葛孔明,乃是大患。」

姬昀的腳步微微一頓,微微偏頭,冷眼掃向了三郎,繼而繼續邁步,邊走邊說:「如孔明這等大才,殺之天怒人怨。想來大哥若在,也不會為難他的。不準自作主張。」

三郎聞言,終究放下了殺掉諸葛亮的心思。

自此後,孔明便消失在了世人的視線中,直至數年後天下太平,皇帝廣招賢士,孔明再登朝堂,方才盡顯一身抱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末之奇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末之奇謀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三章 孔明的空城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