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逢其時不逢其主

第四百九十二章 逢其時不逢其主

近日來,成都城內發生了許多詭異的兇殺案,死者具皆在大庭廣眾之下全身突然燒起大火,片刻間被燒成焦炭,死狀極慘。且,這些人,具皆是劉備留在成都的心腹之人。

這突然自燃的詭異,無非是利用光點聚焦和白磷相配合而已,乃是姬溪往年玩笑時說出來的,卻被賈詡暗中記下,且開始嘗試,以賈詡的才智,潛心鑽研之後終於掌握了其中的要領,此番用來,自然無往而不利。

磷火自然的道理,於姬溪而言自然是極為簡單的,但放在這個時代卻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當沒有人能夠解釋的通時,大家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蒼天,將那磷火神化成了天火,再因天火所燒之人具皆為劉備心腹,人們便自然而然的認為是因為劉備的所作所為已經惹惱了上蒼,是故降下天火懲罰。

而後,終於漢室者神情振奮,而劉備的心腹之人卻人人自危,漸至不敢出門,而對尋常百姓而言,這無疑是上天的啟示,在教導百姓們要忠於漢室,不可再與叛逆同流合污。

人心的變化使得成都城內人心惶惶,繼而亂象頻發。張松,糜竺,糜芳三人一合計,認為決不能任由事態發展,否則若是驚動了劉備,必然會制他們一個玩忽職守的罪責。可三人又全然想不明白那天火究竟是如何產生了,於是乎也只能認為是上天震怒。

在這樣錯誤想法的催動下,他們找到了劉協,誠懇的請求劉備舉行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祈求上天的原諒。彼時的劉協,也是一頭霧水,但眼見劉備的心腹之人一個又一個的被焚燒殆盡,劉協的心中極為舒爽,又如何肯答應去祈求蒼天的原諒,他心裏恨不得蒼天有眼,趕緊將眼前的三人燒死呢。

然而,寄人籬下,在張松三人的逼迫下,劉協不得不從。

祭天儀式還是舉行了,且舉行的極為盛大隆重,聚焦了整個成都的目光。卻不料,在那祭天的高台上,發生了一場驚天的變故。

那高台之上,除卻劉協外具皆是劉備的心腹,正當劉協跪地祭天之時,忽的天將大火,瞬間點燃了張松,糜芳,糜竺等數十人,而處於眾人包圍中的劉協卻安然無恙。

親眼得見,劉協錯愕至極,正不知該如何自處之際,趙謙忽的拔劍躍上高台,高呼曰:「蒼天有眼,庇佑大漢,若有不從,天火滅之。念爾等被劉備所迷惑,即刻臣服天子,可保自身及家小無憂,若有不從,天人共滅之。」

高台上的這數十人,乃是成都城內的中堅力量,如今卻被一鍋端了,且是在萬千將士的眼皮子底下被燒死的,這樣的場景,足以讓任何人膽寒,於是乎,上萬將士即刻丟掉了手中的兵器,跪下山呼萬歲。而後,由趙謙接管了成都城內的兵權。

直到事情已經塵埃落定,劉協還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可此時,不論是賈詡還是趙謙,都沒有時間去給劉協解釋,只因為,事態緊急,兵貴神速。

賈詡更是深知,自然自己暫時掌握了成都城的控制權,但危險卻還剛剛開始。劉備很快便會得到消息,也很快便會引兵來救,介時,賈詡需要用手頭的這點軍心渙散的兵馬阻擋劉備的大軍,要守到姬溪衝破劉備的防線。這其中的兇險,可想而知。

於是,繼續和趙謙通力合作,即刻開始利用己方現有的力量進行佈防,且抓捕了劉備的家眷及劉備軍中所有重要將領的家小。

成都失陷的消息,幾乎同時傳到了姬溪和劉備的耳朵里。劉備驚駭欲絕,成都城內所發生的詭異,劉備是知道的,可知道的卻並不詳細,歸結原因乃是張松等人生怕劉備責怪他們留守不利所以故意隱瞞了事情,挺大的事情傳到劉備耳朵里的時候卻成了小事情,所以,當劉備驟然得知成都失陷的消息時,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為何成都這麼快便失陷了。然而,這並不妨礙劉備想要即刻回軍的決心,成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可是,諸葛亮卻極力勸阻劉備回軍救援,他篤定成都乃是小患,只要己方能夠阻擋住姬溪的進攻,待姬溪退兵之後,成都之患將迎刃而解。然而,諸葛亮的建議卻遭到了上自劉備下至諸將的憤怒反駁,這也確實怪不得他們,大家的家眷都在成都,如今朝不保夕,大家如何能夠不擔心。

而劉備想救援成都,姬溪卻偏偏不讓他去救援,無他,姬溪需要給賈詡爭取時間,同時,要讓劉備在首尾難兩全的情況下失了方寸,從而尋找到絕佳的戰機。

彼時,若劉備堅信孔明的意見,則賈詡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做了無用功的,出了能殺些劉備一方的家眷泄憤外不會有絲毫作用。但是,劉備卻將成都看的太過重要了,所以,雖然姬溪對劉備展開了瘋狂的進攻,卻以極快的速度將戰線往前推。但劉備還是孤注一擲的率領着八萬大軍趕往成都。臨走時,尚還語重心長的對孔明說:「孔明,綿陽便交給你了,我此去,最多三日便回。」

當時的孔明,目光晦澀,似乎已有死志,但是,急切的劉備卻沒有發現,留下這麼一句不負責任的話后便對綿陽如火如荼的戰局不管不顧,領兵八萬趕往了成都。

彼時,賈詡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引走了劉備的八萬兵馬,而留守綿陽剩餘的二十萬兵馬亦皆人心惶惶,難有鬥志。再觀姬溪的大軍,足足有四十萬,且不僅兩倍於敵,尚還士氣高漲,若猛虎出籠。

劉備走後當夜,孔明仰觀星象,只見北斗星晦暗難明,臉上的晦澀更加深了,良久,終而仰天嘆道:「水鏡啊水鏡,你曾言我得其主,不得其時,實乃大謬啊。我命休也。罷,罷,罷,便全我忠義吧。」

仰天嘆罷,孔明已下決心,轉身回到帥帳,下令升帳議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末之奇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末之奇謀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二章 逢其時不逢其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