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術執行到戰略思維(2)

從戰術執行到戰略思維(2)

外國物流公司對我們的企業不構成威脅「外國物流公司對我們的企業並不構成威脅,真正的威脅來自我們自身」,這句話出自薛蔚之口。「為什麼?拿美國運通公司做例子,原以為他們很可怕,但是如果他們僅僅按照自己的管理模式,在對中國文化和大環境不了解的情況下直接進入中國,他們行不通。許多跨國公司把中國作為他們市場全球化的一個戰略步驟中的支點,真正在本土做秀與在海外做秀,運營心態完全不一樣。實際上,許多大的跨國公司,管理方面非常官僚,成本也很高。他們目前的客戶群主要還是在海外簽訂的全球協議中在中國的外企,要想在廣大的中國客戶群中有所作為也非易事。另外,他們也發現從國外本部所引進的後台管理軟體難以和中國現行的環境有效地結合;在管理上不能顯現其優秀的一面。外方公司很大,一切要在統一制度下進行,這在中國多元化、多變化的市場中,是很難施行的,正所謂『南方為橘,北方為枳』。一個做服務的企業,一定要把先進的理念耕植於當地的土壤之中才能發展。服務本土化才是服務類企業的根本生存之道。中國的企業只要認真地學習國外先進的理念,結合中國的實際,發揮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不會在這場博弈中被打敗,真正的威脅還是來自我們自身。既然如此,外企為何不選用精通業務的當地中國人做他們在中國戰略的決策人呢?」這是薛蔚腦海中的困惑。只做20%我喜歡張富淳對我說的一句話,實際上這是朋友給他發的一條簡訊:「願你像爐子上的茶壺一樣,即使屁股燒得紅紅的仍然快樂地吹著口哨。」作為董事、總裁,在工作中總會遇到十萬火急的事情,是吹著哨子來迎接還是燒得逃避退卻呢?2000年,張富淳在中國籌集了兩億元資金,那麼如何有效地「花」它?是中電通信科技有限公司(CECT)更重要,還是把企業投資控股變成投資型的企業?還是做成經營形式的企業?張富淳最終選擇了經營,也就是讓CECT擁有自己的手機品牌。他的想法並不被周圍的人看好,因為沒有任何經營基礎,包括廣告、品牌、機型,還有強大的競爭對手!邁進手機門檻后,張富淳再次進行選擇,是做低檔手機,還是做高檔手機?他選擇了中高檔定位。2001年CECT取得的利潤,證實了張富淳的判斷力。也許有人不熟悉什麼是CECT手機,但是吳小莉做的手機廣告,卻沒有人會不知曉的。開始對中國市場不屑一顧的外企競爭者,逐步看到中國競爭者的實力了。現在的市場,並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張富淳的營銷決策是不求全,但求快。快,也不意味著冒風險。「我只做整個市場20%那部分,而這20%正是我們產品所定位的高端用戶。你想想,手機行業的蛋糕這麼大,想一口吃下不僅不會消化,而且還會被噎死。」要適度,找自己的強項和專長,這也是張富淳一直在尋求的核心競爭力吧!採訪中張富淳特別提出對80/20定律的理解,這是他通過學習EMBA應用到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中的不小的一個收穫。改變什麼?如何改?梁能教授課上曾問學生,如果企業有問題,應該從哪些方面下手?結果大家各抒己見,似乎從市場到管理,從人事到生產,方方面面都說到了。惟一討論中沒有提到的、也是問題關鍵的部分是:企業領導人的思想出了什麼問題?不做思想方面的根本改變,其他的改變都是形式上的。那麼如何來改變呢?就是要走出自己的盒子,去創新。實際上我們每個人自覺不自覺地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盒子里,任何人要想在事業上有所創新,就必須走出這個盒子,怎麼走出來呢?走出自己的盒子,開闢新路的企業不計其數,有例為證:美國有種大眾非常喜歡的簡易快餐,人們把它稱為「TV」餐。它的誕生是因為一家食品工廠火雞生產過剩,正當老闆們為賣不出去的雞而發愁時,一位生產主管拿著飛機上的午餐盒走來:「請看這個餐盒的結構,因為由鋁合金製造,所以輕,再看,它中間分成幾格,如果我們把火雞放在一個格子里,然後放上……然後再冷凍起來。客人什麼時候想吃,就用微波爐烤一下,不就成了最好的快餐盒嗎?」如果這些主管們的目光僅僅停留在工廠的世界里,他們無論怎樣絞盡腦汁,也只能等到火雞全部「壞掉」的命運。走出來,英文叫做「MBWA」(managementbywalkingaround)。有一次我問一位成功的美國鑽石商:「怎麼才能超越自己?」他反問我:「你知道有多少國王和女王嗎?」我被他奇怪的問題問得無言以對。他笑了起來:「我知道你會先告訴能記住的所有國王、女王的名字,對吧?」這就是人思考的局限性,實際上提到英文的king和queen,不僅局限於king和queen本人的姓名,還可以發展到動物中的king和queen,撲克牌中的king和queen,動畫片故事中的king和queen,還有地區中的街名、市名,還有一些我們沒有想到的,需要你努力再挖掘的king與queen。超越的意義,就是在於跳出慣性思維方式。更具體來說,去接觸不同類型的人,不同的行業,不同區域的特點,不同國家的文化,走出自己的盒子,走進一個未知的新天地。只因眼前沒有鏡子(摘自《陳屹視線》)我曾經問過紐約一位大地產商,什麼促使他成功至今。他說:「年輕時朋友多,夢想更多,我喜歡冒險,所以投機房地產生意。第一次股東會議就以失敗告終,因為沒有人對我的想法感興趣,更沒有人肯投一分錢,我很傷心,覺得朋友都不夠意思。在我最沮喪的時刻,我父親告訴我,這就是現實。生意場上的現實是最殘酷的,如果你不敢面對現實,就不要去做生意。」我曾經在北京陪美國的鑽石大王高爾到王府井的工藝美術商店採購。在一個內畫壺專柜上,他一眼就看上一個顏色黯淡的風景畫內畫壺。因為價格沒有標在外面,所以服務員要一個一個把工藝品拿出來,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找到標價。在我看來,它似乎是那堆內畫壺裡最普通的一個,可是服務員驚奇地說:「您真會挑,這是我們這裡最好的內畫壺。」他拿出放大鏡,供我們細賞,果不其然。我問:「這麼素凈的小東西,你怎麼一眼相中?」他說:「最好的東西不一定是最亮的,也不一定是色彩最多的。在審視任何東西的時候,我首先讓自己平和下來,在一瞬間的寧靜中找到深層的東西。」我想他的職業練就了他一眼看透事物的本事。記得我們去上海博物館時,在有限的時間裡,他看得最細緻的是中國古典傢具,他希望自己擁有的都是那些線條簡單,沒有額外雕琢的傢具。他說:「不誇張的傢具給你留有想像的空間,非常美。」我文章的題目是《只因眼前沒有鏡子》,言外之意是說沒有鏡子擺在眼前,等於沒了參照物,所以我們很難看清自己,正因為看不清,所以根本不知道真實的自身。畢竟,人的自我感知能力有限。高爾講的另一個故事帶給了我啟示。幾年前倒閉、但曾經也是美國最大的廉價百貨店沃爾瑪的老闆-芭芭拉·哈頓小姐,她過世后,在歐洲舉行了一次她用過的首飾的拍賣會。其中一款鑽戒和一枚紅寶石戒指共拍得200萬美元。高爾因為有事情在身,無法前往。拍賣會後,高爾請他的經紀人即刻飛到歐洲,察看現貨。如果可以,請經紀人用250萬美元買回。我問:「這麼貴重的東西,你怎麼能這樣信賴別人呢?」高爾講他是通過第三雙眼睛,看到自己所看不到的價值。比如:經紀人本身極高的審美水準和芭芭拉·哈頓的名氣創造的超越實際價值的價值。當高爾在紐約收到這兩件珍貴的戒指時,一個星期之內,那枚紅寶石戒指就以180萬美元的售價出手了。人無法事事都很清楚,能利用他人的辨別能力來確認自己的選擇也是一種高招啊!生命中,血緣關係無法選擇,但是朋友一定要自己慎重選擇。大部分情況下,不是對方選擇我,而是我選擇對方。選擇的方式極為簡單,依據就是這個人在生活中的語言和行為。再有,如果要了解一位男性的深度,看一下常常出現在他身邊的女人足矣,也許那就是一面折射他內心的鏡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商務精英眾生相:因緣際會-走進EMBA(選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國商務精英眾生相:因緣際會-走進EMBA(選載)
上一章下一章

從戰術執行到戰略思維(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