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他們會思考

「會!」,他們會思考

現在,讓我試圖提出幾個對「亞洲人會思考嗎?」給出肯定答案的論點。第一個,也是最明顯的觀點是在過去數十年裡東亞國家不可思議的經濟表現。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並未完全照抄日本的成功模式,但是日本激起了現在有潛力成為潮流的漣漪。緊隨日本經濟成功之後的,首先是亞洲「四小虎」(韓國、中國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的出現。亞洲「四小虎」的成功使其他亞洲國家,尤其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確信,它們同樣也能走向成功。此後就是中國,現在中國是2020年前最有潛能超越美國並成為世界上最大經濟體的國家。最令人振奮的是東亞的經濟發展速度。英國實現經濟產值翻番用了58年(始於1780年),美國用了47年(始於1839年),日本則用了33年(始於19世紀80年代)。與此相對,印尼用了17年,韓國11年,中國僅花了10年就實現了同樣的目標。總體而言,在1960至1990年間的世界經濟中,東亞奇迹般的經濟增長要遠比其他任何經濟集團更迅速,更持久。這段時期,東亞年度人均實際收入平均增長,這個數字遠遠超出了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體,甚至超過了經濟合作組織(OECD)經濟體的增長,它們在此期間的數據僅為。在考試中,你不能僅憑運氣就得到高分。它需要聰明才智和辛勤的汗水。同樣,你也不能僅憑運氣即可獲得良好的經濟業績,尤其是在亞洲所觀察到的標準上更是如此。它同樣反映了智慧和勤勞。強調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在人類歷史上,亞洲經濟爆炸般增長的速度和規模是空前絕後的。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施蒂格利茨在一篇發表於《亞洲華爾街》雜誌上的文章中充分揭示了這一事實:東亞「奇迹」是真實的。東亞經濟轉型是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成就之一。國內生產總值戲劇般地飆升體現為亞洲數以億計的人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其中包括享有更長的預期壽命、更好的醫療和教育,以及其他數以百萬計的人民脫離貧困,現在可以面向更有希望的生活。這些成就是真實的,並將比今日之混亂保持得更為久遠。大量的研究更加激發了東亞更加自信,這些研究說明了東亞在學術方面的卓越表現,比如在主要的西方大學和國內大學方面。今天,大多數美國大學畢業的優秀學生都來自亞洲。教育優秀是文化信心的本質前提。直白地說,許多亞洲人已經認識到,他們的文化並不低人一等。多數西方人沒有看到如此變化,那是因為他們從未直接感覺到許多亞洲人迄今所體驗的自卑感。我對「亞洲人會思考嗎?」的回答是「會」的第二個原因是許多亞洲觀念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幾個世紀里,亞洲人都相信進步的惟一方法是效法西方。明治維新的主要倡導者福澤俞吉概括了這樣的看法,19世紀末期,他聲稱日本要求得進步,就必須學習西方。在近期的亞洲歷史上,從孫中山到尼赫魯的其他具有現代思想的人享有同樣的基本觀點。但是,今天之亞洲人不再相信進步的惟一方法是全盤效仿;現在,他們認識到,他們完全可以設計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亞洲理念的如此變遷是緩慢而難以覺察的。直到幾十年之前,西方社會就像高山之上的燈塔一樣具有號召力。他們過著人類社會最成功的生活方式: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社會公正和諧,種族和睦,總之可以為其公民的茁壯成長提供儘可能最好的條件。當然,西方社會並不完美,但是,相對於其他社會,他們顯然在各個方面都是優越的。對於亞洲知識界而言,提出「這可能不是我們應該效仿的方式」這樣的觀點直到最近都是荒唐可笑、異想天開的想法。今天,這正是許多亞洲人私下(如果不是公開的)之所想。但是,總體上看,西方社會在許多領域依然比亞洲社會更為成功。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實。西方具有其他社會難以企及的優秀水準,這體現在大學教育、智庫,當然還有文化等領域。亞洲的樂隊無法與主要的西方樂隊相抗衡,即便西方的音樂界吸納了許多優秀的亞洲音樂家。但是,許多西方國家已經遭受了社會與經濟問題的折磨,其規模與程度讓亞洲人深感震驚。在北美,家庭破裂已成家常便飯,吸食毒品及其帶來包括犯罪在內的社會問題,少數族群集居區區的擴散,以及種族標準降低的觀念等,無不嚴重困擾著社會。美國政府調查1960年至1990年間的社會發展趨勢的數據顯示,在這30年裡,暴力犯罪率增加了四倍,單親家庭與囚犯人數均增加了三倍。歐洲對其社會安全網路的嗜好同樣讓亞洲人迷惑不解,這些網路現在窒息著社會,長遠的經濟繁榮因此蒙上了一層陰影。在過去幾十年,當東亞人訪問北美和西歐時,他們羨慕這些社會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好的生活質量。雖然今天的西方依然維持著較高的生活水準,但是亞洲人不再將這些社會視為模仿的對象。他們開始相信,他們能夠嘗試與眾不同的選擇。如果西方人仔細研究亞洲,那麼一個簡單的隱語就能告訴他們看到了什麼。迄今為止,大多數共同的看法認為,所有社會的發展途徑是通向多數西方國家現在佔據的「高地」。因此,如果要攀上更高的社會經濟台階,所有國家至少要建立以個人自由為基礎的自由民主制度。今日之亞洲還能看到大多數西方國家佔據的理想「高地」,但是他們同樣看到,他們完全能夠將他們的社會推向這個「高地」之外的「高峰」。現在,他們並不將西方的「高地」看作是他們的自然目標,而有越來越強烈的超越「高地」的願望(因為他們不想遭受困擾西方社會的社會文化病的折磨),達到其尋求更美好生活的新高。直到最近,亞洲理念中根本不存在這種心靈視野。這體現了亞洲人新的自信。我對「亞洲人會思考嗎?」的回答是「會」的第三個原因是,今天並非這些亞洲理念第一次開始流行。隨著越來越多的亞洲人擺脫了僅僅維持生存的狀態,他們更有經濟條件去思考、反思以及重新審視其歷史遺產。他們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就像西方社會一樣,他們的社會具有豐富的社會、文化和思想遺產,並在發展其現代的先進社會時加以充分利用。就說中國和印度吧,其文明的豐富多彩與博大精深早已獲得了西方學者的廣泛認同。正如在歐洲最黑暗的時候,是阿拉伯人保存並傳播了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一樣,在過去幾個世紀里,的確是西方學界及其努力才保存了亞洲文明的成果。比如說,當亞洲文化墮落之時,西方的博物館和大學收藏了亞洲最珍貴的藝術品與文物。當亞洲人深入研究其歷史遺產時,他們發現傳統文化大大豐富了其理念。在幾個世紀里,亞洲的文藝復興運動第一次得以進行。從德黑蘭到加爾各答,從孟買到上海,從新加坡到香港,訪問亞洲城市的人觀察到,亞洲人不僅對未來具有新的自信,而且對傳統語言與文化越來越感興趣。隨著經濟的增長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亞洲人在復興傳統舞蹈或戲劇上的花費將不斷增多。我們今天所見證的僅僅是大規模文化復興的開端。亞洲人對其文化的自豪感是清晰而顯著的。簡而言之,對「亞洲人會思考嗎?」這個問題迅速回答「會」的亞洲人具有更多合理的選擇理由。但是,我建議這些人先歇一歇,在做出最終判斷之前,先來仔細考慮一下「也許會」的觀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讓觀念插上騰飛的翅膀:亞洲人會思考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讓觀念插上騰飛的翅膀:亞洲人會思考嗎?
上一章下一章

「會!」,他們會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