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一切都是為了書的旅程(3)

後記:一切都是為了書的旅程(3)

我以期期艾艾的聲音對書商坦白:「我的荷包里只剩一點錢,如果這錢的數目不會令你惱怒,那麼我很希望能買下這張印刷品。」心想這話說完肯定換來對方一陣怒斥,誰知那書商竟然微笑地說:「把它帶走吧!我很高興這典故不明的對象終於找到個了解它的主人。」銀貨兩訖后,我們彼此開心地握了握手。事後有些書商替我捏把冷汗,慶幸我碰到修養好的人,沒被罵個狗血淋頭。有些書商則是讚賞我有膽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當然也有些人在一旁潑冷水,能把成交價降到訂價的四分之一,肯定是漫天開價,我說不定還多付了呢!又有一年夏天在三藩市旅行,得知以《山居歲月》(AYearinProvence)一書成名的作者彼得?梅爾(PeterMayle)恰巧也在當地,並即將在某家書店為他的小說《追逐塞尚》(ChasingCezanne)簽名。而我當時正替台灣一家出版社規劃他的中文版散文集《有關品味》(ExpensiveHabits),身邊又剛好帶着英文版的書,於是拿着書到現場請他簽名,並有幸與他訪談。他問我怎麼會千里迢迢在此與他相遇,我回說:「ChasingMayle(male)!」惹得他哈哈大笑。這句話一語雙關,既可解為「追逐梅爾」、也可聽成「追逐男性」,因為「梅爾」與「男性」的英文是同音。我這些年來的日子,就是圍繞着與書相關的人、事、地、物打轉。《書天堂》這本書是我繼《書店風景》之後的另一本私人書話,其目的只是想表達一個愛書人對書、對文字的鐘情,對bookpeople、對bookplaces的禮讚。書中的篇章多半發表於我歷年來的三個專欄:〈說書〉、〈BookWorld〉、〈People,Places&Books〉,它們顯示的不過是我的生活切片、捕捉了書世界的幾許浮光掠影。但誠如英國十四世紀的德倫主教(BishopofDurham)理查德?德伯理(RicharddeBury)在他的傳世之作《書之愛》(Philobiblion)中所提到的:「借著書的輔助,我們可以記憶過去、預知未來;我們因為文字的記載而使得變動的當下化成永恆。」《書天堂》之所以誕生,首先要感謝副總編輯吳興文先生的牽成,因為他對我文章的欣賞,才促使我與遠流出版社有合作的機會。吳先生愛書成痴,無疑是一個典型的bookman。此外,要特別感謝另一位書人、同時也是本書的主編林皎宏先生,他對文字的敏感、對編輯的堅持、對出版的熱情,使得本書在繁複的製作過程中,最終能以高品質的面貌呈現。美術設計楊雅棠先生獨具創意的版面設計,將書中原本屬性不一的圖像與文字,統合出簡潔卻豐富的格調;編輯陳佩真小姐與攝影陳輝明先生兩人對編輯事務、圖像翻拍的大力協助,都是使得這本書能增色不少的理由。最後,一定要感謝我的母親,因為她的理解與支持,才能放任我在西方的書世界快樂地徜徉,沒有她,就沒有這本書。但願這本書像一張摩毯,能帶領一些愛書人同在書天堂中暢快翱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書天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書天堂
上一章下一章

後記:一切都是為了書的旅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