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圍城市――中國農民向城市的遠征(1)(圖)

包圍城市――中國農民向城市的遠征(1)(圖)

中國是一個農業人口大國,13億人口中,農民佔了2/3以上,中國農民在佔世界耕地7%的面積上,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農業一直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民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社會生態中最重要的一環。今天的中國正在急速地向工業化靠攏,農村剩餘勞動力不可避免地向城市流動轉移,傳統的城鄉關係發生了變化,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農民的生存狀態直接影響著這些變化,影響著中國的未來。1949年前後的中國飽經戰爭創傷,的人口居住在農村,是一個工業產值僅占國民收入農業國。為了儘快啟動工業化進程,中國向前蘇聯學習,選擇了以優先發展重工業為核心的國家工業化發展戰略。但是這一戰略受到了當時國情的約制,資本密集型的重工業,建設周期長、項目投資大,大多數工作母機和技術需要從發達國家進口。剛剛擺脫戰爭的中國尚未擺脫貧窮,資本稀缺,可利用的外匯尤其有限,量少的出口僅僅依賴廉價的農產品。發展重工業所需的原始資本積累,既不可能來自原本就很薄弱的工業,也不可能依靠外援,只能從最為廣大的農村地區,即農業和農民中汲取,這種汲取就是對農產品施行統購統銷制度。通過對農產品的低價壟斷收購,來降低工業原材料成本和工資成本,再抬高工業製成品價格形成一塊利潤,然後通過財政渠道不斷轉化為國家工業化的資金積累來源。據國家統計局有關專家測算,在1950年以後的四十多年裡,農業通過剪刀差形式為工業提供了12580億元人民幣的巨額積累資金,扣除支農資金和從農業部門的收益差額,農業為工業凈提供資金10636億元人民幣。這種人為扭曲產品價格要素的特殊的原始積累方式,只能在特殊的體制條件下產生,這種體制就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通過城市單一的國有經濟和農村人民公社集體經濟有計劃的運作,嚴格限制產品的自由交換和自由流動,以行政手段控制資源的分配。同時在城鄉之間,建立與之配套的戶籍管理制度,嚴格控制人口的自由流動。20世紀五十年代初期,中國的人口流動和遷移是不受行政限制的,農村人口可以自由遷入城市(1954年憲法載入了遷徙自由的條文),這一時期平均每年進入城市的農民約165萬左右,自然的人口流動為國家早期工業化和拓邊墾殖提供了勞動力。隨著農產品統購統銷政策的推行和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建立,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開始受到限制,但是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運動,曾一度出現農業勞動力非正常地向城市"急劇轉移",致使1961-1963年自然災害過後不得不進行調整,1964年城市向農村遣返了1300多萬人。從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到1964年的遣返調整,中國獨特的二元化的城鄉戶籍管理制度趨於完善,城市的大門完全關閉。城鄉隔絕的戶口政策把公民身份分成了兩個等級: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農業戶口無一例外全部納入農村人民公社,社員(農民)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完全由人民公社掌握;而擁有非農業戶口的城市居民,則可以享受低價生活資料供給(即商品糧、棉、油),以及優先安排就業等一系列福利。城鄉之間的差別被拉大,而且越來越大,農村子弟跳出龍(農)門局限於參軍轉業和大中專院校畢業分配等非經濟因素,其他途徑很少。城鄉隔絕的體制一直持續到八十年代。國家發展戰略及其體制的存在,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是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和經濟生活的日趨複雜,其弊端也暴露的愈加明顯。二元化的城鄉戶籍管理制度有效地控制了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保證了城市的低價福利分配,但是加劇了農村勞動力的嚴重過剩,大量農村人口長期被排除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之外,人和土地的關係高度緊張,低效率低收入所形成的惡性循環,使農村和農業長期不能正常積累而處於停滯狀態,農民的積極性受到了嚴重壓抑,最終引發了七十年代末期以農村為先導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農村改革首先打破了人民公社體制。家庭承包責任制讓農民重新擁有了財產權利和身份自由,使農業生產力得到了第一次解放,農產品供給出現了全面增長,到80年代中期,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基本上越過了溫飽線,消費水平快速提高。這一時期的市場前景和勞動力資源迅速結合,使得鄉鎮企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農村勞動力開始向當地小城鎮和鄉鎮企業轉移,不流動的中國社會開始走向流動。1978年到1984年,由農村轉移到鄉鎮企業就業的農民達到了2300萬人。農民們這種「離土不離鄉」的流動,緩解了農村就業壓力,一開始就受到了政府的鼓勵。198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規定「允許務工、經商、辦服務業的農民自理口糧到集鎮落戶」,標誌著城鄉隔絕體制首次被正式修正。解除管制后的農村勞動力流動出現了迅猛的勢頭。1984年到1988年,轉移到鄉鎮企業的農村勞動力猛增了4300萬人。爾後,對統購統銷制度的改革、廢除糧本和糧票制度、城市居民福利補貼由暗轉明、城鄉非國有制經濟成分的發展,以及企業用工制度的改革,一波又一波地衝擊著城鄉隔絕體制,勞動力自由流動的範圍和政策空間越來越大,1988年,外出打工的農民超過了2000萬人,到1993年以後,驟然上升到7000萬人。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勞動力大流動大遷移,在20世紀九十年代,終於形成了波瀾壯闊的局面。一向安分守己的農民們,突然間變得不安分起來,他們離開鄉村,走出山寨,目標一致:進城打工。離開土地的農民們湧向城鎮,湧向中小城市,湧向沿海大城市,形成勢不可擋的流動大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轉身:中國社會變遷的視覺記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世紀轉身:中國社會變遷的視覺記憶
上一章下一章

包圍城市――中國農民向城市的遠征(1)(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