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城市間(1)

迷茫城市間(1)

命歸德意志不想再過平淡生活的衛莉(化名)赴德留學主要受張湛(化名)的影響。可是,2002年3月26日,就在衛莉順利抵達德國兩個月後,張湛在德國南部城市奧格斯堡宿舍樓的第十層跳了下去。德國警方認定是自殺,而很多在德中國留學生認為,她是因為學習壓力太大而自殺。張湛來自中國山東,自殺前已在德國待了一年多。在國內,張湛原本有一份不錯的工作,還有一個不錯的丈夫、一個不錯的家庭。就張湛的死,衛莉曾對筆者說:「出國前,我曾在自己心裏問道:像張湛這樣的人都能出國,我為什麼不能?」讓很多中國留德學生都感到十分可惜的是,自殺前,張湛已正式獲得德國大學的學生資格,並在某大學攻讀經濟學,應該說,她已經度過比較艱難的留學初始階段。很多中國學生就在不明不白中來到德國,並一直在為是否能夠獲得正式的德國大學學籍而發愁。衛莉也一樣。在與筆者多次接觸中,她總有一臉的茫然與無措。在筆者從德國回到北京很長一段時間后,她還時不時地向筆者談到自己在德國前途的迷茫。她甚至曾多次說:「乾脆找個德國人嫁了算了。」可實際上,下嫁德國人也沒那麼容易。據一位早期留學德國的中國學者向筆者介紹,曾有一位中國女人一心想嫁給德國人,經過多年的辛苦與努力,甚至使用了一些「小手腕」,她終於嫁給了一個德國人。遺憾的是,她在德國後來發展成「一嫁再嫁」。當筆者離開德國時,她又離婚了,那是她第三次離婚。當然,也許她本來就沒有結婚。因為德國人談戀愛容易、同居容易,但對結婚則非常慎重、甚至非常不情願。還有一個案例,筆者在科隆調查時發現,有一個中國學生剛到學校不久即認識了學校隔壁工地上的德國工人,並很快結婚,說是為了愛情。儘管衛莉對國內平淡生活很不滿意,但如今她仍不得不在德國繼續思考着未來。除了學習德語、上大學等方面的問題外,衛莉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年齡偏大。德國駐華大使館負責文化簽證等事務的外交官恩德君在接受一位中國記者採訪時說:「我想,如果是30歲的人再去德國留學就有點晚了。大學生超過30歲通常不能再享受德國醫療保險的優惠待遇,而且,至少要讀五年左右的書,畢業后已不小於35歲。年齡偏大,工作就不容易找到;相反,如果是太年輕了,比如說二十來歲,又有點早,因為中國的大多數父母喜歡把孩子的事情都安排得好好的。依我看,有一點社會經驗、在中國的高校學習過,並且有一定德語和英語基礎的學生,去德國留學比較好。也就是說,年齡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當然,每個年齡段都有特別好的學生。據統計,到德國留學最好的學生,一般是在中國本科畢業或者碩士畢業以後再去。如果是在中國讀了一兩年再到德國接着讀,恐怕不太好銜接,因為中國大學的某些具體課程與德國的不盡相同。」衛莉承認,離開中國前,她並沒有多想,對於很多沒有答案的問題,她只能「去了德國再說」。正因為如此,衛莉來到德國后一直感到很迷茫,不知道來到德國幹什麼?她也很想學習,她也確實在下工夫,儘管德國大學不收學費,但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在德國留學實在太辛苦了,學校的要求非常嚴格,學習周期又很長。德國學位又是最難拿到的。因此,很多到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中途都轉到了美國和加拿大,也有很多中國學生在德國留學十來年仍然一個學位也沒有拿到,成了名副其實的「留而不學」。當然,德國也有一些學校在一兩年之內拿下碩士學位的培訓項目,但這些項目有一個前提條件,學生的德語或英語水平必須特別好,整個教學過程可用英語完成。可是,衛莉在中國上大學時所學的那一點英語早就還給老師了。更何況,她上大學讀的是藝術專業。在一般人看來,藝術院校學生的外語水平普遍偏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留學與垃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留學與垃圾
上一章下一章

迷茫城市間(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