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制度的蛻變及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

美國民主制度的蛻變及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

福山的長處是很快就認定非西方國家正在進入平穩發展的時期。但前文說過,他對社會的認識受到了經濟學派的影響;他不把教育因素當作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對人口學毫無興趣。他不認為全民性的掃盲運動是他所觀察到的民主主義和個人主義潮流的一個「獨立的、解釋性的變數」。這就造成了他的一個主要錯誤:從民主制度的普及推理出歷史的終結。這一結論的前提是民主本身是完美的,至少是穩定的,一旦得到普遍實行則歷史終結。但是,如果民主只是人類文化在初級教育階段的政治上層結構,那麼教育事業的繼續推進(中級和高級教育的發展)將在民主的發源地動搖民主,而與此同時,在那些剛剛實現大規模掃盲(詳細情況請參考拙著《經濟幻象》,Gallimard出版社1998年出版,「Folio」新版本,第5章。)的國家,民主制度剛剛紮根。在發達社會,中等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精神世界和價值觀念中重現不平等概念。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猶豫和愧疚之後,認定自己真的高人一等。在發達國家中出現了一個新階級,概括地說,他們在人口數量上大約佔全社會的20%,在金融實力上佔50%。這個新階級越來越難以忍受全民普選制度對他們的制約。掃盲運動的進展使我們進入了托克維爾的世界,在他看來民主的進步是某種「天意」,是上帝的旨意。高等教育的發展使我們領略到了另一種「天意」,不過是災難性的:走向寡頭政治。令人吃驚的是這實際上回歸了亞里士多德的世界,在那裏寡頭政治將取代民主。就在民主開始紮根歐亞大陸的時候,它卻在自己的發源地褪色了:美國社會從根子上變成了一個不平等的壓迫社會,邁克爾·林德在《下一個美國國家》MichaelLind,TheNextAmericanNation.TheNewNationalismandtheFourthAmericanRevolution,TheFreePress,NewYork,1995.一書中對此有很好的概括。該書中首次對美國在後民主時代的新興領導階級,所謂的「超階級」,進行了系統的描述。別嫉妒,法國在這方面不比美國人差。在這些奇怪的「民主國家」中,政治舞台上精英主義和民粹主義激烈爭鬥,普選制仍在實行,可左右兩派的政治精英們似乎已經達成一致,禁止對經濟政策的方向作任何調整以縮減社會差距。這是個越來越荒誕的世界,經過一番規模龐大的媒體對抗之後,選戰的最後結果總是維持現狀。精英們之間的這種良好默契表明確實有某種「最高信條」存在,從而阻止了現行政治體制的解體,即便普選的結果已經顯示出某種危機的徵兆:布希是通過一種不透明的程序當選總統的,人們甚至不知道他是否真的獲得了算術意義上的多數選票。緊接着,在另一個「有民主傳統的」偉大共和國——法國,出現了完全相反的情況,有一位候選人以82%的得票率當選總統,這與沙夏·居特里的邏輯倒非常接近。之所以出現這種幾乎全民一致的選舉結果,原因是在法國存在另一種社會及政治封鎖機制:處於社會底層的20%的人的心聲被上層的20%所壓制,後者同時還在價值觀念上控制着其餘60%的人。結果是一樣的:選舉過程幾乎喪失了實際意義;棄權的比例日益上升。在英國,這種文化上的社會分層現象同樣在進行。邁克爾·楊早在《知識精英的崛起》MichaelYoung,TheRiseoftheMeritocracy,Penguin,Harmondsworth,1961;1958年第1版。一書中已經分析過了:這篇短文確實有預言性,因為它發表於1958年。但是,英國的民主階段來得較晚且不夠徹底:貴族傳統根深蒂固,那咬字清晰的貴族語音得以保留至今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英國向西方寡頭政治的漸變過程會更容易一些。美國的新興階層對此非常嫉妒,他們在姿態上極力模仿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貴族,儘管那段歷史根本與他們無關MichaelLind:前引文,第145頁。。因此,把民主危機僅局限在美國是不正確、不公平的。英國和法國這兩個古老的自由國家在歷史上與美國的民主制度聯繫緊密,現在又與後者同時走上了通向寡頭政治的衰亡之路。但在全球化的世界政治和經濟體系中,這兩個國家都是被統治者。它們必須考慮自己的外貿平衡問題。到了某一階段,它們的社會發展軌跡必須與美國分離。我不認為將來人們會像從前談論「西方民主政治」那樣談論「西方寡頭政治」。但是,這正是解釋美國與世界的困難關係的第二個大「顛倒」。民主在全球的進展掩蓋了它在自己出生地的衰弱。這一顛倒很難為全球遊戲的參與者們所認識。美國繼續高談自由和平等主要是出於習慣而不是因為臉皮厚。當然,世界的民主化進程還遠未結束。可是,如果說美國將進入一個寡頭政治的新階段,那麼道伊法則(認為自由民主的必然結果是和平)就不適用於美國了。我們可以設想,一個幾乎不受約束的領導階層會做出一些攻擊性的舉動,制定更為冒險的軍事政策。事實上,如果說美國的寡頭化使得我們可以縮減道伊法則的適用範圍的話,它其實更可以讓我們接受一個經驗性的事實:美國具有攻擊性。我們甚至不能排除美國進攻其他民主國家(無論其是新是舊)的戰略假設。通過這樣的分析,說句玩笑話,我們倒是把所謂「理想主義」和同屬盎格魯—撒克遜文化背景的「現實主義」流派的理論觀點融合到了一起(前者認為自由民主可以結束軍事衝突,後者認為國際關係是一個各國爭鬥不休的混亂空間)。如果說自由民主可以產生和平,那就意味着民主的衰弱將導致戰爭。即便道伊法則是正確的,那也不會有康德所說的永久和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美帝國的衰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美帝國的衰落
上一章下一章

美國民主制度的蛻變及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