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賴別人,美國人休想過好日子

不依賴別人,美國人休想過好日子

害怕喪失作用,並由此而被孤立——對於美國來說,這絕不僅是一個新現象,而意味着它的歷史地位的徹底顛倒。美國的立國理想之一,或許是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與那**的「舊大陸」分離,自由、富裕、道德高尚的土地——美利堅合眾國選擇了獨立於歐洲之外發展,絕不插手「舊大陸」墮落國家間的無恥爭鬥。美國在19世紀只是保持外交和軍事上的孤立,因為它發展經濟離不開來自歐洲的兩個重要因素:資金和人力。來自歐洲的投資和文化素質較高的勞動力是美國經濟的真正動力。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那時,美國經濟不僅是世界上最發達的,而且是最能自給自足的:能夠大量生產原材料,在國際貿易方面出超巨大。20世紀初,美國不再需要世界。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它的實力就會發現,美國最初的對外干涉(亞洲和拉美)其實規模有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開始需要美國。美國的反應相當踴躍,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17年。之後,美國再次選擇了孤立政策,拒絕簽署凡爾賽和約。直到珍珠港事件和德國對美宣戰,美國才下決心在世界上取得與其經濟實力相稱的地位,不恰當地說,這是日本和德國推動的結果。1945年,美國的國民產值佔全球的一半以上,其對全球的巨大影響力毋庸置疑。當然,1950年起,從東德一直到北朝鮮,**佔據了歐亞大陸的心臟部位。但在眾多盟友(這些國家的優先目標是與蘇維埃體系作鬥爭)的一片頌揚聲中,美國憑藉海、空軍勢力控制着世界的其他地方。其霸權的建立取得了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贊同,儘管到處都有不少知識分子、工人和農民支持**。為了更好地理解事情的後續發展,我們必須承認在過去幾十年中是有益的。不承認美國在1950至1990年間統治地位在總體上具有正面作用,我們就無法把握美國從「有用」到「無用」這一變化的重要性,也無法理解這一「顛倒」給美國,給我們大家帶來的諸多難題。1950至1990年間,憑藉其在世界的非**部分的霸權地位,美國稱得上是一個帝國。一段時間內,美國所擁有的經濟、軍事和意識形態資源使其無論在哪個領域都堪稱世界強大帝國。在這個政治上、軍事上為華盛頓控制的圈子裏,自由經濟的原則居於突出位置——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全球化。美帝國還在一段時間內深刻地影響了屬國的內部結構,使其經濟削弱,使其社會扭曲。起初,這是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在人們還沒有注意到的時候,美國與其勢力範圍內屬國的依附關係已經建立起來了。從70年代初起,美國的貿易赤字是世界經濟的結構性要素。**的解體使得這種依附關係的建立大大提速。1990至2000年,美國的貿易赤字從1000億美元提高到了4500億美元。為了平衡其外匯賬戶,美國需要等額的外來投資。新千年伊始,美國不再能自給自足。因為教育的發展、人口質量的提高和民主制度的推廣,世界開始覺得可以不再需要美國了,可就在這樣一個時刻,美國發覺它已離不開世界。圍繞「世界化」這一概念的論戰與現實情況有所脫節,因為人們大都接受了一種正統的表述:貿易和金融交易是對稱的、均勻的,沒有任何國家能在其中佔據特殊地位。勞務、貿易、資本的自由流通等抽象概念中缺少了一個關鍵因素:在世界經濟新秩序中那個最強大的國家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如果說在相對經濟實力的對比中,美國的地位下降,但它從世界經濟中抽頭的能力卻大大增強了:美國在客觀上成了一種捕食性動物。這種情況究竟說明美國是更強大了呢,還是衰弱了?有一點是肯定的,從今以後,美國必須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努力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否則無以保持其生活水準。經濟依附關係的顛倒,加上前文所述民主國家的增多,是詮釋當今世界奇特形勢、美國古怪行為和地球上混亂局面的兩大關鍵性因素。怎樣應對一個經濟上依附於人、政治上毫無用處的超級大國呢?對這個令人焦慮的理論模型的闡述到此為止,無論如何,我們總還可以放心地告訴自己,美國依然是個民主國家,而民主國家之間是不會有戰爭的,所以美國不會對世界構成威脅,不會攻擊他人,不會挑動戰爭。經過多次嘗試和失敗之後,華盛頓政府一定會找到能夠適應這個新世界的經濟與政治道路。難道不是嗎?可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發達國家的民主危機越來越明顯,情況越來越讓人擔心,特別是在美國,因此,我們不能再將美國看成一個本質上和平的國家。歷史是不會停滯的:民主在我們這個星球上大行其道,但我們不應忽視,幾個最老牌的民主國家,尤其是美國、英國和法國,仍然在變化。一切徵兆都表明,它們正演變成寡頭政治國家。「顛倒」一詞可以用來界定美國與世界的經濟關係,也同樣可以用來分析世界上的民主動向。民主制度在它過去影響薄弱的地方取得了進展,但那些有着悠久民主傳統的國家卻在退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美帝國的衰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美帝國的衰落
上一章下一章

不依賴別人,美國人休想過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