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章

她這邊心不在焉,二夫人突然話鋒一轉,說到別的事上:「對了,前幾日我有個親戚進府,偶然見到清秋管事,讚嘆不已,他可是剛入了春闈,入秋便去清河上任,也是有前途的,不知你可願意與他共赴清河?」

清秋一下子沒有醒過神,從來都說二夫人不是好相處的人,表面上柔柔弱弱,其實難纏萬分,郡王妃也拿她沒有辦法。

可如今二夫人倒關心起她這個老姑娘的婚事來,讓清秋不由得一驚,可又不能直言相拒,只得陪着笑,「多謝二夫人,只是清秋容貌醜陋且年歲太大,哪裏配得上貴親。」

「清秋管事真是謙虛,你這相貌,當個廚娘太過委屈。」

其實她的相貌真的不算十分出色,媚不及二夫人,清不及侄小姐,甚至還沒有綠珠那樣正當年華讓人難忘,她是老姑娘嘛。

誰讓南蕪就是這規矩呢,若在北蕪,女子過二十嫁人的雖然不多,可也不像這南蕪那般嚴苛,十九未嫁便是少有,二十二歲嘛,簡直就是打上了沒人要的烙印,即便如此,她也不敢答應下二夫人的提議,只是推託。

今夜郡王還未過來春梨院,二夫人等得心焦,也無意再勉強她,便放她回去。

凝雨打着燈籠陪她慢慢地往回走,王府甚大,轉啊轉,像走不出去的迷宮,蛐蛐兒聲跟着兩人叫了一路。

小丫頭憋了許久,終於問:「清秋姐姐,二夫人怎麽這麽好心?不過剛剛她提的那人,我們都見過,以前常到府里來,樣貌是不錯的,姐姐看不上嗎?」

「怎會,如今只有人嫌我,哪來我嫌人,只是……」

「誰敢嫌你?你長得又不醜,不然府里那些個管事也不會成天打你的主意,哼,就憑他們,也不撒泡尿照照!」

王府里家生的奴才甚多,嫁給這種人,生了孩子也是給人當奴才的命,再說,一群老爺們不過是想着她好欺侮罷了,凈用妾室之名來侮辱她。

清秋沉下臉,「這麽粗俗的話,你打哪兒學來?」

凝雨吐了吐舌,又嘆口氣,「含煙要是在就好了,她一準兒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你們兩個少在背後亂說話,小心惹禍上身!」

其實二夫人想什麽,清秋多少有些明白,前些日子,郡王妃已經提過此事,不過她提的是翰林院一位新近喪妻的翰林,而且推託說是丞相夫人提的,就看她的意思。

老姑娘為何最近接二連三有人提親,其實不是走了桃花運,全是為着上個月某一日,賢平郡王用膳時對着一道三黃雞讚不絕口,突發奇想地要見見做這道菜的廚子。

恰好那是清秋一時手癢掌杓,只好不情不願地去見主子。

平日裏郡王陪郡王妃用飯總在臨水閣,那天天氣難得涼爽,便移在了東花廳,郡王妃瞧著一女子嫋嫋婷婷上前參見,右眼眼角不祥地直跳,立馬冒出打發這名廚娘走人的念頭。

要說這王府里如花似玉的丫鬟不是沒有,郡王妃不該不防那些丫鬟,卻去為難一個廚娘,只因為當初清秋進府時,郡王多看了幾眼,便在王妃心裏種下了一根刺,蓴菜鱸魚是好吃,但萬一哪天郡王突然覺得不光菜好吃,人也好吃,該如何是好?

郡王妃也不想無緣無故地攆人走,那隻顯得她氣量狹窄,而且老管家力保此女,當得知這女子年已二十有二,是個死了未婚夫誤了年華的老姑娘,細心留意了幾日,便找到合適人選,婉轉地對清秋提起來,哪料她竟然推託不願提起此事。

郡王妃心中不快,難道她還嫌做續弦失了身分不成,她也不去打聽打聽,翰林院的孔翰林可是朝中出了名的才子,如今想去他家做填房的適齡閨閣小姐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轉念一想,這等膳房裏待的傻丫頭,看着長相不俗,卻只是個廚子,怕是個不識字的草包,估計連孔翰林是誰都不知道,錯失良緣也說不定,改日得讓老管家好好說說,教她知道這是為她好。

清秋自是知道孔翰林是誰,她曾與此人有過一面之緣,當時孔翰林還不是翰林,只是一個叫孔良年的秀才,當然才名早已在外。

那時候她與高家小子常一同出門遊玩,高家小子極喜歡清秋這個像極了瓷娃娃的女孩,常帶着到處炫耀,有好事總忘不了她,有次去參加什麽詩會,清秋便是在那次詩會上見過孔良年一回。

後來高家小子的死訊傳回來,在高家人對她不管不問之際,孔良年幾次以摯友之名來拜會,都被清秋躲了過去,人死燈滅,高家與她早沒關係,她不想見任何與高家有關的人。

清秋猛地心煩意亂起來,怎麽會突然想起那麽遠的事?想來郡王妃和二夫人近日的舉動頗讓人煩憂。

嫁人這檔事,她早想得明白,要她這樣的年紀還能遇上個良人,那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可她整日待在膳房,想遇上良人根本不可能,基本上是斷了嫁人的心思,只求過些安生日子,攢個養老錢出來,此生足矣。

這一日剛過午,老管家喚了她去,說是郡王府設夜宴招待北邊來的貴客,而且要抽幾個膳房的丫頭到前面去上菜。

看來世子爺今天晚上還要折騰一宿,清秋聞言皺眉不已,內府膳房人手少,哪裏顧得過來,這世子爺折騰人的本事一流。

她搖頭嘆氣地道:「我說衛叔,世子爺啥時候搬出咱王府?」

老管家在王府待久了,是個正經的老人,聞言喝道:「他是主子,愛在哪兒住,就在哪兒住,你操哪門子心?」

「我這不是替咱們這些人着想嗎?他一日不走,一日就得多伺候一個人,帳房老劉可是早看我不順眼,前天還說我們膳房花銷過大,想着那些銀子是落到我口袋裏了。」

提起這事,清秋的氣就不打一處來,那些世子爺親手寫的單子總算堵上了帳房的嘴,可平白受這種冤屈讓她憋屈。

「世子爺如今榮寵至極,能伺候他那可是咱們的幸事兒,你這孩子也老大不小了,還不明理。」老管家搖了搖頭,說到老大不小,倒又讓他想起樁事,「我聽說二夫人也給你提了門親事?」

「嗯。」清秋撇撇嘴。

「郡王妃那邊還等着你迴音呢,這二位別又拿你的婚事來斗,那對你可不好。」

清秋淡淡一笑,看來都是明白人,郡王妃和二夫人向來不合,一人想往東,另一人偏偏要往西。

她滿不在乎地把辮子一甩,「我才不怕,大不了我辭了這工,我又沒有賣身。」

「辭了這工,你往後的日子可如何是好?」

「我開豆腐坊去啊。」

說起豆腐坊,清秋一臉嚮往,她都打聽好了,餬口養活自己不成問題,聽說林家巷子裏那個賣豆腐的半老徐娘尚被人稱作豆腐西施,若她也去賣豆腐,那就不只是豆腐西施,該是豆腐天仙了吧。

「快快給我斷了那個念頭,你想氣死我啊!好不容易給你謀個差事,上點心行不行?」

「點心還未做好,怎麽上?」她在老管家面前,難得有頑皮之心,見他又要開始說教,只得道:「好了好了,不過我先說好了,沒人逼我,我就做下去,要是那二位主子拿這事兒來逼我走,可怨不得我。」

老管家恨鐵不成鋼地轟她走,「去,去,準備好晚宴,前院膳房的人今晚也過來幫忙,你快去準備要緊。」

衛銘蹺著腿坐在書房,盤算著夜裏要如何應對那些北蕪人。

邊關一戰成名,他應當是北蕪人眼中釘、肉中刺,不知為何,皇上卻偏要安排他與北蕪人多多接觸,難道禮官們是吃乾飯的嗎?

他回京後輾轉於大小酒宴,一補前幾年邊關清苦,可連日聽着鼓瑟調箏,推杯換盞,終究會厭倦,今夜之後,他打算清靜一些時日。

老管家來到書房,求見世子爺。

門外盡忠盡責地守着世子爺的,都是在邊關苦戰幾年的將士,即使回到了京城,這些人也帶着股鐵血之意,府中少有人敢接近。

老管家恭恭敬敬地向世子請示新府第相關事宜,皇上賜的新宅在越都城近郊處,早在邊關告捷時便提前準備建房,如今大體建成,不日便可住人。

衛銘略一思索,搬過去是遲早的事,不若早些過去清靜幾日,只是父王、母妃那裏需得解釋,幾年離家,如今才回,不思父母膝前承歡,多多少少有些不孝。

末了,他交代:「我幾年未回,府里多了許多生人,很是不慣,若搬到新宅子,還得從這邊帶些老人過去。」

「是,世子爺。」

「另外再找個合心的廚子。」他想了想加上句:「記住,要勤快點的。」

衛管家點頭記下,心想真得辦好這事兒不可,聽郡王的意思,皇上也是顧念世子邊關征戰,至今還未娶親,才賜了府第,想着能讓世子早些成家立室,眼下兩國和談在即,這事兒得緩上一緩,可再耽擱也不久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味廚娘 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一味廚娘 上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