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喜憂參半

第137章 喜憂參半

水樂二年十月十六,喜神正神在東,骨出行,巾鄂卿,忌

揚州府台林大人的買妾之禮就在今日。

討老婆和納小妾看起來是一個意思。其實裡頭的講究很多,區別也很大。

納妾不能說是娶,得說是「買」。可見小妾的地位低下。在婚後的生活中小妾的地位如何,在婚禮上就可以看出許多端倪。對於納妾儀式上的吹打班子都有嚴格的要求,規模和檔次絕對無法於結髮夫妻的婚禮相提並論,就是抬著新人的花轎也有所不同,而且不能走中門,一定要從偏們入宅,,

府台大人心納的兩個小妾本就是內宅的大丫頭,能夠升到偏房的個置也是理所應當,肯定是經過正室夫人同意了的。這兩個小妾原來就是杜月娘帶過來的下人,即便是待遇低一點,其地位也算是實實在在的得到了提升。

納妾的場再見的多了,人們也並不關心那兩個小妾,只是想過來湊個熱鬧。

揚州一地的父母官,府台大人納星之喜,自然是要去賀一賀的。

因為納妾不算是正式的婚姻。也不想弄的很隆重,所以林三洪並沒有邀請很多人。受邀的多是幾個衙門的首腦和地方士伸名望之流。

一過了前堂,后宅入門的顯眼處掛著一副字條,據說是府台大人的手書:謝絕禮金。

官場當中的婚喪嫁娶是大部分情況下會演變成收受賄賠的儀式。很多官員都打著紅白喜事的幌子大肆收受禮金,哪怕是家裡的小妾過生日也恨不得讓全天下人都知道,好收取更多的銀子。

林三洪如此直白的寫出「謝絕禮金」的字條公之於眾,顯然是為了避嫌,免得有人念碎嘴子,說揚州府台藉機撈錢!

階前是七八張桌子,略略的備了點酒肴,算是酬謝賓客的宴席,一身吉服的林三洪站於階上,團手做了四方揖,微笑著大聲說道:「今日林某內宅當中有了喜事,邀請的都是各處同僚與地方名流,大夥都知道我的為人。若是知我愛我,禮金什麼的也就不要拿出來了。咱們給朝廷辦事的,就應該處處謹慎,修德養心嘛。話就說到這裡,林某備了點薄酒,以酬諸個誼情,諸位可以多用些」。

相對於林三洪現在的身份,把納妾的儀式弄成這樣確實可以用寒酸二字來形容,不過大家都是做官的。也知道林三洪的苦衷。若是不想做貪官不想藉機收斂錢財,也只能這麼多了。

能在受邀之類的,不是和府台衙門關係密切的官員,就是地方上極有名望的富戶士伸,在很多事情上,都要仰仗府台大人,不送點禮物肯定說不過去。

借著府台大人有喜事的機會,就抱著大把的銀子來送禮,只有向下的土財主才會這麼愚蠢。在場眾人都是真正懂規矩明事理的精明之輩。就算林三洪不掛出「謝絕禮金」的幌子,也不可能這麼干。

金銀首飾這種著西太顯眼,而且不值幾個,在府台大人的婚禮上絕對不會拿出這種不上檯面的東西。「隨隨便便」拿出幾串渤海珠的珠串兒,這些貨真價實的玩意兒外人很難知道其真正價值,就算當面拿出來也可以說成是送給新人的「添妝小禮」。或者是連禮單子也不上,直接塞給唱煮,的一塊黃玉或者極品翡翠小雕玄。完全可以看做是私人之間的饋贈,是送給府台大人裝飾把玩之用。不僅可以做到不顯山不露水,而且價值遠勝金銀。這樣的「雅玩之物就是老百姓也經常相互饋贈,怎麼說不能算是收受禮金了吧?

揚州地方上的幾個富商,也不屑於送什麼金銀錢財,弄點古董玉器什麼的,就說是粗鄙的家用之物,既可以達到討好府台大人的目的,又不會落下什麼話柄給林三洪添麻煩。

以盧總商為首的幾個大鹽商則更加「小氣」六個人聯合起來送了一副仕女圖,據說是在某個雅趣店鋪里淘出來的東西當然這僅僅是一種比較低調的說法而已,晉朝顧參軍的《列女仁智圖》,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上面還帶著歷朝宮藏的印鑒,更有宋徽宗的小望,這種東西絕對不會出現在市井民間的店鋪當中,至於到底價值幾何,恐怕也只有送禮之人才知道了。

這玩意兒,有錢都沒地方買去!

納妾比不得娶妻,林三洪又是刻意低調,陪著眾人喝了點酒,粗粗的留了一頓飯,不必府台大人開口,眾人就很知趣的告辭而去。

林三洪命人略略整理一下所收的賀禮之後,也被大致上估算出來的數字驚到了。

那些個雞零狗碎的小玩意兒不計算在內,只看十幾個夠檔次的禮,物。折算成市價的話,約莫也有萬兩銀子了!

要不怎麼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呢,就林三洪這麼一個納妾的事情,既沒有大張旗鼓的操辦。更掛出了謝絕禮金的字幅,前來道賀的人也不多,可收穫也大的驚人!

當官果然是世間最肥美的勾當!

整個大明朝的知府就有一百五十多個,每年婚喪嫁娶之類的事情就多了,要是能把全部禮金都收攏起來,將是怎麼樣龐大的一筆財富?不管是主觀故意還是無意為之,這都算是一種斂財的形式,雖然可以把這種手段用「禮尚往來」來包裝一下,變成不觸犯法律的「正當收入。」可這種收入畢竟是見不得光的。若是再把其他各級地方官員的灰色收入都算進去,光是官場上面遊離在犯法和不犯法之間的這筆錢財實際上就已經超過了大明朝一年的國庫總收入!

其實這也是一個歷朝歷代都存在而又無法解決的問題,有很大一筆財富以五花八門的形式流入到了官員的腰包,卻進不了國庫,成為官員的「私人財產」。一方面是朝廷想用錢辦大事卻做不到,一方面官員拿著大筆財富窮奢極欲而國家卻無可奈何!

縱觀整個大明王朝,反腐反貪的舉措實施了一次又一次,始終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在大明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卜層直都比朝迂更加富就是說社會財富有很犬柑「懸在官僚這個層面上,卻無法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也無法對民生做出改善!

明末崇禎年間這種現象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國貧官富,眼看著國家都要亡了,有錢卻用不上,雖然可以算是一個特例,其實也是一種必然,

在世俗眼光當中,淮揚的鹽商手握海量金銀,可以算是富甲天下了。其實林三洪心中清楚的很,鹽商的財富只是建立在沙灘上的一種虛富,只要朝廷需要,隨時都可以用很多手法剪鹽商的羊毛,或是敲詐或是強取,讓鹽商乖乖把財富吐出來。

鹽商雖富,天下真正成氣候成規模的鹽商並不多。揚州府台衙門裡出的鹽引可以行銷淮揚六省,網好佔到了天下的一半,大明朝有多少鹽商其實很容易算出來,只要把揚州鹽商的數目翻倍就可以算是準確數

了。

但是官場可不是這麼簡單,真正有錢的真正掌握大量財富的不是鹽商。而是官吏。尤其重要的是,官吏要麼就是掌控一方,要麼看是手握重權,財富只要進了官老爺的手中。很難再取出來。

官吏可不是鹽商,官老爺手裡的財富可不是想榨就可以榨出來的。弄不好反而會引起很多麻煩。後世的崇禎雖然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卻足以說明問題了!

以中華之遼闊幅員和繁盛人口,即便是遇到天災**,這片土地上所出產的財富也足以讓每一個王朝都可以做到繁榮昌盛。最低限度也可以做到豐衣足食。但是結果卻不是這樣,幾千年來,為了溫飽這兩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最低要求,多少個王朝更替多少次江山易主。饑寒老百姓被逼的揭竿而起,提著腦袋殺官造反的事情已經反反覆復上演過無數次了。而且未來還會繼續上演。就是因為某個階層手裡掌握的財富超過了警戒線卻不肯做出適度的再分配!只要能讓天底下官吏的私囊維持在一個正常的水平,多餘出來的那點財富,別說是橫掃一個內訌不斷的北元,就是平推天下也不是很困難。

這種情形朱林未必不知道,以朱林的強勢,都不敢輕易出動這些人的利益,何談一個小小的林三洪?治理天下還要依靠這一部分人,尤其現在的官吏多是燕王系人馬,動他們就等於是削弱自身,朱林就算是再強勢十倍,也未必有這樣的膽量和氣魄。

當年的朱元璋不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以嚴峻刑法治理吏治,殘酷殺戮都在所不惜。以太祖開國的威勢都算不到這一點,可見光憑強勢肯定是行不通的。朱元樟的繼任者建文皇帝改變了手法,同樣注重吏治卻採用寬仁溫和的手段。試圖用道德約束的方法來做到這一點,收效,,收效當然是沒有的。

要想讓大明國富民強,必須要觸動官僚階層的利益,觸動官僚利益就等於是削弱自身,這似乎是一個,無解之題!

林三洪自認不是什麼清官,可也絕對算不上大貪官,納一次小妾都能收上這麼多銀錢,其他官僚也就可想而知了!「若是有朝一日我能大權在握,嘿嘿,一定把天下官吏的羊毛剪了一次又一次

當天夜裡,府台大人按照年齡長幼的順序先宿在大香房中,儘管香一臉可憐巴巴的模樣,也不得不做出乖巧順從的樣子聽從老爺的安排。而大香則歡天喜地的第一次在屬於自己的房中伺候大老爺!

和揚州府台林大人低調的納星之喜相比,對於揚州的宣傳高調到了讓人膛目結舌的地步。

誰也說不清楚是從卑天開始的。淮揚以及江南各地就出現了很多戲班子,這些從五湖四海而來的戲班子,操著南北各異的唱腔在各處演出。免費的大戲自然人人喜歡,人們在看戲的同時也開始看到「揚州歡迎你」的字樣,,

還有許多根本就叫不上名字甚至連草台班子都算不上的雜耍、評話等等跑江湖找飯轍的江湖藝人也紛紛加入其中,以種種俗套而又浮誇的手法表現出「揚州」二字。

就連各地路過的車馬舟船,不管是經商的貨運還是路過的客船車馬。只要是從揚州地界之內過一下。立刻就有專職的官差在車馬舟船上掛上一方三尺闊五尺長的紅布,上書「天下揚州」的字樣。到了後來。那些挑著牽著走騾運貨的小販也的到了同樣的待遇,不僅可以免除過路的禮金,還可以免費得到一塊紅布」,

小小的一方紅布自然不值幾個銅錢,可這種不要白不要的便宜通常都是市井百姓最喜歡的東西。這些走過路過揚州的行商本就不是什麼富裕的大商戶,憑空得了這麼一塊紅布,一定會滿心歡喜的「一直掛著,一直掛著」可到家之後。就會把車上的紅布扯下來送給家裡的婆娘。宣傳揚州的事情和老百姓無關,五尺紅布足夠給家裡的娃娃縫製一套棉襖棉褲的了,,

用不了多少時間,就連北地或者讓。東的大街小巷中到處瘋跑的娃娃們都穿上了紅色的衣褲。前胸寫著「天下。」屁股上掛著「揚州。」已經成了市井民間的一大景色,,

揚州的鹽巴行銷六省,從揚州鹽商手裡流出來的每個鹽袋子上都寫著「揚州歡迎你」的字樣,」

若是放在幾百年之後。這種泛濫中帶著惡俗的宣傳方式一定被人們大為詬病,但是在大明朝初年,效果好的出乎預料。

短短几個月的功夫,大半個天下就已經知道了揚州,知道了揚州有個四月佛節!

當然也不全都是正面效果,有很多宣傳方式確實惡俗的有點過分了:

比如說揚州知府牽頭弄出了一本《揚州繁華錄》的小冊子,刊行量極大,專門派人到各處分發。

《揚州繁華錄》這個名字本身就俗到了極點。偏偏揚州府台大人也沒有幾分文采,也不知道是從哪裡找了幾個狗屁不是的「名儒」隨隨便便寫了幾十篇描述揚州繁華的詩詞,就刊行成書,讓天下人免費閱

出書這種事情在當時是一件十分神聖的事情,若非絕對的文采卓然或者是名動天下的宿儒,是沒有出書的資格的。揚州出的這本書,要文采沒有文采要意境沒有意境,言辭粗糙行文拙劣,更讓人到盡胃口的是其中充斥著許多淫詞晦句,這哪裡是教化四方的書籍?分明就是敗壞風氣的妖物。

這書一出,立玄就為各地文人所抵制,破口大罵揚州文人道德淪喪的詩篇鋪天蓋地。彷彿一夜之間揚州士林就成了天鄉下人口誅筆伐的

真正的揚州文人自然寫不出這樣糟糕透頂的狗屁詩篇,那不過是揚州府台衙門找了幾個三流浪蕩文人弄出來的東西。拿著府台衙門的銀子出書,不僅可以得到潤筆的費用。還可以出書揚名,真正的文人雖然不屑於此,但是那些浪蕩傢伙卻是趨之若鶩,,

面對這種什麼也不是的文爺,面對這種書籍,天下儒生自然要團結起來大罵。罵的多了難免波及無辜。一些有專名望的揚州本地名士也免不了要被指名道姓的大罵一番。

文人嘛,素來就是一樣的德性。雖然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一定是天下第一,也不願意被人這樣罵。於是乎,在揚州府台衙門的推波助瀾之下,還真的就站出來幾位在揚州頗有名望的文人,做出了幾篇花團錦簇的文章,含沙射影指桑罵楓的貶低外地文人。

如此一來,熱鬧就顯得很大了。

「揚州文士狂妄自大」的呼聲一瞬間了起來了,揚州的那幾個名望文人立剪就成了天下士林的公敵。用詞斯文含義惡毒的文章鋪天蓋地,大有不把這幾個文人搞臭就不肯罷手的意思。

輿論洶洶,揚州士林也不肯罷休,以幾個名流文士為骨幹的揚州士林空前團結,再加上一大批三流書生,擺出一副力敵天下而不懼的悲壯架勢隔空對罵。

就在雙方你一句我一句罵的難分難解之時,揚州府台林大人終於「坐不住」了。林三洪不僅旗幟鮮明的支持本地士林,而且用很多讓天下名流宿儒無法接受的惡毒語句大肆攻擊,說「如今文風敗壞都是外地文人妄自尊大」惹出來的事端,而且還點了幾個在整個大明朝都頗有聲望的老宿儒,說他們是「徒有虛名」之輩。

江南幾個批李遍天下的老宿儒本來就不想攪和進這種事情,設置還擺出了一副清高的嘴臉作壁上觀。

林三洪這麼指名道姓的一番臭罵之後,差一點就把這幾個文壇領袖氣的當場吐血,立刻就撰文反擊。不僅言辭犀利的大罵揚州文人是林三洪的走狗,還把林三洪說成是「目不識丁的莽夫」

林大人自然「不肯罷休氣急敗壞」的再反擊,,

「嘿嘿,什麼叫做吸引眼球?這就是了!」

林三洪得意洋洋的看著局勢的發展,等到吐沫星子滿天飛舞的時候。終於祭起一片雄文其實就是挑戰書。

挑戰書的意思明明白白。你們這些個所謂的名士其實就是徒有虛名。真正的文采未必有多少。我們揚州士林早就看你們不順眼了。這麼隔空對罵就是罵一百年也分不出什麼高低上下,若你們真的有膽量不怕丟人,我們揚州士林給你們掏路費,你們敢不敢在明年四月來揚州見個,真章?

林三洪的意思就是舉辦一個類似於詩詞大賽的東西,到時候天下文人齊聚揚州,專門拿出一個月的時間來比一比賽一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我揚州士林正摩拳擦掌等著呢。你們要是不敢來就乖乖給我閉上臭嘴,恭恭敬敬的承認揚州文壇在大明朝的領袖地位。你們幾個,的路費揚州學政這邊替你們出了,免得到時候說你們不敢來而捏造出家境貧寒湊不出路費這樣鱉腳的借口,,

飽讀詩書的文人不管做出多麼清高的嘴臉,最終都受不了這一激,當即就反擊了回去:我們不缺那點路費,也不用你揚州文壇資助。到時候肯定會接受挑戰,只怕你們揚州文壇那幾個阿貓阿狗之流不是我們的對手。我們接受你們的挑戰!

眼看著火候已經差不多了,林三洪終於使出了大招:

四月佛節再添一項,天下文人都可以參加詩詞大賽,只要是最終勝出者,就可以得到「文壇領袖」的稱號!另加一千兩現銀的花紅大獎!

從來就是文無第,武無第二。林三洪代表揚州拿出了「文壇領袖」的稱號,自然不需要朝廷官府的正式認可,反正這種稱號也是在民間使用的嘛。要是能在佛節的時候勝出,不僅可以得到白花花的懸紅掛花,那個「文壇領袖」的稱號才是最實惠的,,不管是誰成了「文壇領袖」頃刻間就可以名動天下,這對當時的文壇是一個誰都無法拒絕的誘惑。

於是乎,不管是揚州本地,還是其他各地的文壇,都大為震動,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為明年的揚州佛節做著准和…

一直在背地裡推波助瀾,攪動起風潮的林三洪肚子都要笑破了。

這種俗不可耐的炒作手法在後世已經被用濫了,在大明朝卻受到了奇效。可以想象得到,下一屆揚州佛節不僅包含了商貨流通、旅遊觀光等消費內容,還把文人這個階層包含了進來。這些文人本身多是地方名望之士,把這些聚集起一大部分,在揚州呆一個月,一定可以產生巨大的消費量。不僅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還可以讓揚州的名氣傳播的更快更廣!

因為是冬閑時節,疏通運河的工程乾的如火如荼。大量的磚石需求。海量的人力需要,已經成為沿運河一帶老百姓增加收入的正要渠道。

如今晝短夜長,在運河工地上也幹不了幾個時辰,就有幾十個銅錢的收入,還可以省下兩頓飯。這對普通的貧寒之間而言,是一個絕對的好機會。反正也不需要什麼技藝,只要有一把子力氣,挑土也罷運石也好。就可以賺到銅錢,干到過年的時候,可以賺到整整一兩白銀!

這可是白花花的銀子,有了這一兩銀子,不僅可以腆山嘰尺綢子布,給家裡已經念叨了好幾年的婆姨添置新衣卜迂以面部色變心不跳的拿出幾個銅錢,換成一把又甜又糯的糖果哄的娃娃們笑逐顏開。

好豐。

若是府台林大人能年年修運河。那就好了,有可能積攢下更多銀錢把家裡的茅草屋翻蓋一下……

這幾個月以來,揚州的工程極多,除了疏通運河這樣的大項目之外。還在修建新的貨場和商用碼頭。官府里開的工程不算,揚州城內很多賺了錢的商家店鋪也在忙著擴建翻新。

因為今年的四月佛節賺了一筆狠的,看著眼前的這個架勢,幾個月之後的下一次佛節一定規模更大,來的人更多,這也就是意味著有更多的銀子賺。老舊的店鋪一定要翻新一下,太小的場地也絕對有擴建的必要,要不然到時候來了那麼多客人而無法容納,只好眼睜睜的看著如大河淌水一般的銀子被別人賺走。

根本就不必別人動員,揚州城內的大小店鋪就很自覺的掀起建設風潮。

因為有官府的工程在那邊支撐著。民間要想有所建設的話,開出來的工錢太低肯定就招不到人了。運河那邊每天都在招人,去了就可以干。若是自家開不出更高的工錢,勞力們自然不會來。若是放在往年。一天二十個。錢就可以有無數健壯勞力搶頗了頭的來搶著幹活。現在的年景不一樣了,官家開出來的工錢就堪堪要到三十個錢了,雖然明明知道工錢已經高的離譜,可為了能在下一屆佛節日的時候多賺銀子,就是咬咬牙也等拿出更高的工錢來,,

在民間開始建設的同時,財富以很隱晦的方式開始加速流通。揚州府台林大人自然是笑的合不攏嘴巴。看著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也很正式的下了一道通文。

這個通文是專門針對揚州本地官員的,說穿了沒有半點新意:反腐和倡廉!同意的通文每年都有,歷任的官員都會對下屬發這樣的通文。至於有沒有效果就是只有天知道的事情了。

千里做官只為財,要想讓官老爺不貪,就如同讓守著魚肉的老貓不吃腥一樣,比登天都難。

可如今的揚州有點不一樣了。

貪墨是官場永恆不變的主題,可貪官不是傻子,甚至都精明如鬼。眼看著揚州的財政已經起來,各個衙門的小金庫里堆積的金銀已經大到了不敢對外界提及的地步,上一次大家心照不宣的私分了那麼多錢,而且還是經過府台大人默許的。哪怕朝廷真的追查起來,也可以理直氣壯的說那是揚州本地的「集體財產」該給朝廷早就如數上交了,一個銅板也不欠上邊的。這些錢一不是收受賄略,二沒有搜舌地皮,三沒有魚肉百姓,是揚州衙門自己賺回來的。用這個道理足可以堵住朝廷的嘴巴。就算朝廷知道了也不是特別要緊。

揚州官員私人衙門裡的錢,各個都拿到了讓自己心驚肉跳的數字,比貪墨來錢要快的多,也理直氣壯的多。雖然還是不敢直白的說出來,至少也不算是觸犯了律法。朝廷真的要管的話,最多也就是申飭一番也就是了,不至於丟了烏紗掉了腦袋,何況天塌下來有大個的頂著。府台大人堂堂的四品官,揚州一地父母。府台衙門的賬上都余著金山銀海,流水一樣搞工程,林府台都不怕,下面的小官們就更不懼了。

大家都知道這是鑽朝廷的空子,可這種事情人人都得了好處,誰會傻到說出去?一個一個都心照不宣的等著下一屆的佛節,同時也在鄙視那些外地的貪官:真傻呀,冒著抄家砍頭的風險貪墨銀子搜刮地皮,眼光也忒淺了些。怎麼不學學揚州?也搞出這樣的一風潮出來。自己賺一做金山出來多好?

大凡貪官污吏,多是有一點真本事的,只不過沒有這個本事用在正道而已。揚州的官吏也不是白烏鴉,只不過現在又了比貪墨更好的路子而已。眼瞅著就要過年了,更大規模的佛節日漸近了,紛紛拿出渾身解數來推廣之,宣傳之,,

自從上一次佛節開始,揚州百業明顯興旺了許多,老百姓的腰包也不似以前那麼乾癟了。老百姓一旦有了錢,官吏就更加有錢。民富就是實實在在的政績,就算是說破了天去。一個,「治理有方」的優異評語是絕對跑不了的,何況還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實惠?

在治理揚州、推廣揚州的過程中,揚州官場真正實現了萬眾一心齊心合力。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

府庫里有銀子,官員肯賣力氣,老百姓有熱情,這麼多有力條件都齊了,就是一個十足的庸官惰吏也能做出不錯的成績,何況是林府台領到下的揚州?

能把揚州治理成這樣樣子,林三洪還是比較滿意的。老百姓和官場上都有實惠先不去說,光是吏治這一塊就足以傲視天下了。

林三洪不敢說揚州官場已經杜絕了貪墨這個毒瘤,至少貪墨的事情已經降低到了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絕對當得起「吏治清明」四字!

有了這樣的成績,大家的官路仕途都是一片光明,陞官似乎不是很困難。

事實上誰也不願意這麼快就陞官,鐵一般的事實擺在這裡。之所里實現了吏治清明,並不是大家都是聖人。更不是所有官員都良心發現準備做一個清官,而是有了比貪墨更好更穩妥的路子。放眼天下,具備這種「清官」土壤的只有揚州,放到別的地方為官,誰也不敢保證自己就真的不貪不佔!

光是如今的吏治,就已經得到了朝廷的嘉獎。為了讓幾個月之後的揚州盛會影響力更大,林三洪和各衙門的官老爺們商議之後,拿出了一個章程。

給揚州佛節正式立名為「揚州商貿文化節」

按照林三洪的意思,這個節日名稱中應該是「揚州煙花節」不僅符合「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千古名句,而且更加吸引眼球。不過這個想法立剪就被同僚們給否了。

般花這兩個字太扎眼了。

雖然夫家都且月佛節里有煙花行業做出的很大貢獻,可宮種事情大築肚明也就是了,實在不好搬出來給朝廷看,朝廷那幫迂腐的閣臣肯定不會同意。

於是乎,林三洪就採納了眾人的意思,準備把四月佛節命名為「揚州商要文化節」然後聯名上了摺子。交由中樞允肯。

事實並不是總如想象中那麼順利。對於這個提議中樞根本就沒有理會,而是原封不動就給打了回來。中樞那邊不對這個。讓揚州上下醉心無比的事情發表任何意見或者建議。既不同意也不反對,就當做沒有看到了,

這麼做本身就有反對的意思,大家自然明白。

揚州官員和林三洪一起暗罵中樞的那一大票老傢伙之後,索性不再理會這些,自己給自己命名了,就叫「揚州商貿文化節」以後每年四月都這麼干雖然朝廷沒有同意,可畢竟也沒有明確反對嘛。

林三洪心裡還有個很不著邊際的想法,那就是:若是朱林本人能夠來揚州巡韋一次,就堪稱完美了,無疑可以讓這個打著文化交流其實是商業目的的盛會更上層樓。

當然,這個。想法確實太過於想當然了,如今北伐大軍交戰正酣,遠談不上什麼盛世。這個盛會本身就有很多為人指摘之處,皇帝絕對是不會來的。皇帝要是真的來了,那才是「成何體統」呢。

幸虧林三洪沒有把這個想法付諸現實,也沒有上這種不著調的摺子。要不然肯定會被朱橡罵個狗血淋頭。

內書房外,所有的侍衛和宮人都小心翼翼的伺候著,大氣也不敢喘一口。因為內書房裡的永樂皇帝正大發雷霆,茶杯茶碗摔碎了都沒有敢去收拾。

北伐失利了!

兩萬多精銳大軍被北元的蒙古兵包了餃子,兵部的郎中都當場拖出去了兩個」誰敢在這個節骨眼上惹皇帝的不痛快?

朱橡臉色鐵青,頸項中的青筋暴起。很沒有皇帝風範的在內書房中來回遊走,因為走路的速度太快,他那瘸腿的毛病就更加明顯了。

「聯是怎麼說的?千。丁嚀萬囑咐。爾等只當是耳旁風了?」朱橡一把就將戰報摔到了兵部侍郎黃大人的臉上:「兵事須謹慎,兵事須謹慎。聯說過沒有?」

朱林的聲調陡然提高,嗓音見得十分尖銳:「聯說過沒有?」

「臣等萬死!」

「萬死?」朱林的怒火更大了,徒然就如雷霆一般爆發出來:「這個時候你們就是真的萬死還有什麼用?聯曾無數次提起,自大軍北伐至塔爾湖以北,既不見了敵人蹤跡!聯一次又一次的告誡前敵,一定要相機而止,」

「相機而止是什麼意思,你們不懂?」朱林的臉色被怒火燒的通紅:「相機而止,待我軍並至方可並立攻之。此等戰略一字一句聯都說的清清楚楚,怎麼你們就不明白?前敵要出奇兵突襲,這樣明顯違背聯意的動作你們居然沒有立刻否掉,反而要來請示聖意。一天一夜呀。足足耽誤了一天一夜。三萬精銳。三萬精銳呀!」

朱林如餓極的虎狼一般,死死瞪著這幾個兵部大員。

前敵三萬精銳大軍。統兵著還是一員宿將。居然中了敵人誘敵深入的詭計,被困於荒漠之中。雖然各路人馬立玄就做出了反應,正齊齊趕往救援。可朱橡是個知兵的皇帝,明白在荒漠中的救援是何等緩慢。從日期上推算,那被團團圍困的三萬精銳就算還沒有被全殲,也應該不剩下一半了。

大軍被切斷了後勤補給線,客軍幾乎是清一色的帶甲步兵,絕對無法抵擋同樣數量的蒙古精騎。就算是各路人馬不惜一切的趕過去救援。顯然已經太遲了,與其說是去救援,還不如說是守屍更加貼切。

三萬帶甲精銳,一旦兵敗,就算是有相當一部分突圍成功,在敵人控制的荒漠之中,也回不來幾個了。

這一次北伐,是朱捷登基以來的首次,為的就是建立武功。想不到竟然出現了這樣的變數。

北伐大軍號稱二十萬,分兵四路,擺出來的架勢確實很大。可號稱是一回事,真正的兵力有多少又是一會事。作為主力的三萬精銳,而且多是帶甲步兵,是北伐大軍的絕對主力了,一下子就冒進了七百多里。中了敵人的埋伏,這樣的損失朱林承受不起。

因為北伐前鋒受了敵人的誘惑。又有前幾次的勝,難免有了輕敵之心,雖然已經估計到敵人有可能在前邊設伏,可考慮到北伐大軍的裝備遠勝蒙古人,還是前進的太多。

那邊一出事,軍情奏報立刻就上來了。

奏報第二天才到了朱林手中,其實並不是象朱林所說的那樣耽誤了整整一天一夜的功夫。兵部的堂官們還沒有愚蠢到要把這種奏報壓一天的程度,僅僅是走了正常渠道很快就送到了朱林面前。

公允的說,這北伐是朱林一手策劃。並且一手指揮的。因為朱林本人也曾數次北伐蒙古,知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中樞的指揮再怎麼正確,相隔了這麼遙遠的距離也不可能做到及時準確,所以給了前敵指揮官不小的自主權。

按照朱林的意思。兵部一發現這種情況。就應該可以發文救火,不應該再這麼按部就班的來請示聖意。

救兵如救火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若是其他朝代,兵部肯定已經這麼

可在永樂年間,朱林太過於架空六部,讓兵部成了一個空架子。幾乎拿走了所有許可權。兵部不敢這麼干!

要是真的問責,朱林本人應該負擔起起碼九成以上的責拜可他是皇帝,把屬於自己的責任退到了兵部頭上,誰又敢指著他的鼻子分辨?

幾路北伐大軍被拉扯的太遠。就算去救援也不會有多大效果,這一次北伐失利已是桓上釘釘不可挽回。可朱林畢竟是朱林,絕對不會就這麼認輸,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品公卿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一品公卿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7章 喜憂參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