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仁義劉伯安

第二十一章 仁義劉伯安

范陽令盧朴善修工事,築以三丈石牆,聚民以資糧,時人皆出山野往之,且為大漢之恩德,涿、上谷、代諸郡多傳賢名,後者稱大義之公也。

盧朴招募百姓修城已過一月,四周城牆擴展百米之地,城中多聚民眾,達一千餘戶,范陽縣衙出資為百姓修建家園,大動水土。

北門城牆修處,石塊堆雜,往來搬運者堆砌成牆,寬約兩米有餘,工程浩大,每日出工者以千為記。

「盧父母,今日可得有空?」

「諸位辛苦,城牆修築之事乃是精細活,還望諸位多多費心以堅固為主!」

「盧縣,聽說昨日吾鄉有人鬧事?都怪我管教不嚴,還望盧縣見諒!」

「老先生說的哪裏話,那位小哥只不過是沒有領到糧食罷了,也怪仲瑞疏忽,如今修牆的人數越來越多,仲瑞難以面面俱到,還望老先生海涵啊!」

「盧縣!今日鄉里合計想要請盧縣晚間一飲,粗茶淡飯還望盧縣不要推辭啊!」

「好說,好說!近來諸事繁雜也沒有招待過新來的諸位,那就收工之後去盧府吧!飲食仲瑞自會備下,鄉老與民眾前來便可!」

「家主!南山開石有人被砸傷,范陽無醫館,這該如何是好啊!」

「什麼?老子千叮嚀萬囑咐讓你們小心看管,怎麼會砸傷人?快把他搬到盧府去,老師那裏有位隨從醫師,切莫出了人命官司!」

正如所見,盧朴很忙,隨着修建的聲勢越來越大,慕名而來的百姓也應接不暇,每日登記造冊工序繁瑣,盧毓幾乎都是深夜歸家。而衛諾前幾日又來催軍糧,張遼那邊訓練縣衛也分身乏術,一切的事物都要盧朴拿主意,現在他終於知道為官一方沒有口頭上那麼簡單啊!

盧府庭院現在儼然變成了傷患聚居地,人力工程難免出現誤傷,有的高架摔落,有的石塊砸傷,更有甚者缺胳膊少腿。本來閑賦養老的盧植也變成了傷殘管理者,大漢尚書做起了微末活計,倒也委屈了這位老者。

「盧老頭!南山開石又傷人了!」

盧朴急沖沖地走進庭院,此時盧府的家奴幾乎全部上陣,就連萬年公主帶來的奴婢也不例外,人手短缺是前期發展必然面對的問題,什麼雄圖霸業現在也抵不上一位熟練的醫師。

「仲瑞,此處已然人滿為患,而醫師只有一位,你家兄嫂和公主已經親自在煎藥,老夫也沒有辦法了!」

盧植拄著拐杖指揮着傷患事宜,雖說都是些雜事,但也過得十分充實。

「入住范陽縣的已有五千人,廚子、鐵匠、水利修築等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唯獨就缺醫師,我己經讓子家派去涿縣請人了,盧老頭你就再堅持幾天吧!」

盧朴迅速穿過庭院走入內堂,今日南牆北門的巡視工作讓他現在都絲米未進,腹中飢餓難耐。

「淑兒,快給為夫弄些吃食!」

庖廚之內飄來濃郁的中藥味,這些跌打損傷的葯湯氣味真是讓人難以忍受。

「夫君!」

劉淑這幾日可忙壞了,以她公主的身份根本無需做這些下等活計,不過這位小嬌妻十分貼心,架子端得起也放得下,一直儘力幫助自己的丈夫。

緊素裙,木梳簪,良家婦人打扮倒也別有幾分韻味,手中端著幾分吃食,劉淑的改變讓人驚訝,誰能想到這樣一位乖巧的賢內助曾是古靈精怪的公主,人婦二字千金之重。

「淑兒如果是累了就交給下人做吧,仲瑞就算再沒有本事也不會讓你受疲勞之苦!」

家常菜,三兩口。盧朴午後還要去縣衙為羽林軍的軍糧批文案,這種工序在盧朴眼中完全沒有必要,直接將糧食交給他們不就行了嘛!不過盧毓堅持要政務明書,以他之言麻雀雖小,但需規範。等到日後坐大也不至於亂了章程,文人就是麻煩!

「淑兒不累,今日夫君消瘦不少要注意身體啊!家中之事自有老師處理,淑兒也只不過從旁協助罷了,何談辛苦二字。」

劉淑這幾日學會了不少本領,如何生火,如何煎藥,更向兄嫂學了幾道家常菜。雖然手指時常被燙傷,但心中十分快樂,這樣才更像夫君的妻子。

「呼!真是煩!我出門了!記住不要太過勞累!」

「嗯!」

………………

劉虞者,大漢宗親,一位高尚的人物,自領幽州牧來,以懷柔之策安民順境,更愛親仁。就算對於異族他也十分寬厚,烏丸單丁丘力居也是因這位老好人,才殺漢之奸賊張純以歸附,保代、上谷、漁陽、右北平諸郡和平,當的一聲大漢皇叔!

軍馬行,招旗書劉,伯安之賢引冀、青多州百姓歸附,今日路經涿郡自然要來看看自己的侄女。

五千兵馬聲勢浩大,過境猶如黑雲壓勢,大漢公主劉淑、尚書盧植、范陽令盧朴早早在城門迎候。

「伯安賢弟多年不見,依舊是彌堅持重啊!」

盧植是盧氏話語權的代表,由他發言最為恰當,而且他與劉虞又是老相識,說話也輕鬆幾分。

「子干兄,小弟近來諸事繁多,雖早聞兄長歸家休養,但未曾拜訪,請兄長莫怪!」

青衣竹節賢,雖已過中年,但也風采如約,一眼看去不失大漢威儀。

「仲瑞,淑兒拜見皇叔!」

盧朴與劉淑歸於宗親之列,劉虞乃是東海恭王劉強之後,論及輩分自是叔輩。

「好!好!朴兒和淑兒請起,叔叔近日為烏丸單於之事多有耽擱,今日一見親近的很啊!」

劉虞所言非虛,近日烏丸單於丘力居病危,其子樓班年幼,族三王以從子蹋頓為首。本來薄弱的外交關係隨着領導人的更替變得更加緊張,劉虞一向主張寬厚異族,所以這一次他要前往上谷郡與蹋頓協商開闢一條交易之路,讓兩族人民可以互通有無和平共處。

「皇叔乃是大漢重臣,事務繁忙淑兒自然明白,也不會怪責皇叔的!」

劉淑與劉虞之子劉和在雒陽相熟,對這位叔叔也親近不少。

「哈!淑兒長大了!嫁了他人之婦也變的成熟穩重,這一點叔叔十分欣慰!」

劉虞是重情重義之人,血脈親情在他看來是鋼鐵無法斬斷的,劉氏的每一位子弟都應該如此。

「皇叔且隨仲瑞入城,老師與皇叔還有許多話要說,如此站着倒顯得仲瑞不懂禮數!」

盧朴對這位老先生頗有好感,據他了解這是一位堅定的和平主義者,力求大漢邊疆穩固也窮盡一生之力,的確令人敬仰!

「斬蹇碩、誅十常侍、保皇族以挑國賊內鬥!仲瑞,你讓叔叔刮目相看!大漢如果都是你這般人才,漢室也就無憂了!老夫時常聽和兒提起你,劉氏有你真是福氣呀!」

劉虞絲毫不吝嗇讚美之言,這位年輕人的確值得讚揚,小小年紀便懂得忠君愛國,又是忠良之徒,淑兒嫁給你,老夫也就放心了。

「比起皇叔,仲瑞之舉微不足道,皇叔才是大漢的頂樑柱,仁義之首啊!」

「哈!這般誇獎過譽了!叔叔我今日確有急事便不久留了,為了慶祝你和淑兒的新婚之喜,這一千馬匹全當叔叔的一點心意吧!」

幽州財政緊缺沒有富足的銀兩,但最不缺的就是馬匹,一千匹馬對於劉虞來說的確是祝婚的小意思。

「那就多謝皇叔,皇叔也不要過於操勞,保重身體要緊!」

「無妨!子干兄,那伯安就先行一步了!等處理完烏丸之事定與兄長把酒言歡!」

「伯安請!」

劉虞的確是一位有心人,就算是這種緊急的情況他也不忘來看望一下自己的侄女,一千匹馬着實解決了盧朴的燃眉之急。

………………

公主是一種象徵,這對一方臣子來說便是高高在上的天威,幽州各地太守近日來也多有拜訪,唯有薊侯公孫瓚遲遲沒有出現,盧植剛到幽州之時公孫瓚便就拜訪,但大漢公主他似乎興趣不高,一直拖延。

時間過隙,已入秋收時節,范陽縣第一批早麥已經入庫,歷時數月的支出終於得到了回報,盧府本家良田與佃戶稅糧緩解了范陽縣的財政赤字,重修城牆是一件極耗財力的工程,盧朴的家底快被吃空了,如果不是劉虞命涿郡太守相助,只怕盧朴都堅持不到秋收,不過這一切總算過去。

五米高的城牆嶄新的青石堆砌,城牆之上來回巡邏的衛士是張遼新訓練的數百兵丁,坐落於涿水的新范陽擁有三千餘戶人口,左右鄉鄰共計萬餘人,朝氣蓬勃民心歸順,盧父母之名享譽涿郡。

自水畔以北良田麥黃悠然,百姓行走其間,臉露喜悅之色,豐收之年多靠天助也。

「鄉老,稅糧之後可有明年春耕之種啊!」

盧朴看着面前的麥田心生自豪之感,這是他的城池和麥田,冶下民眾有衣有食,為何不能自豪啊!

「盧縣寬宏大度,仁慈無比,是范陽的再生父母,老天爺也感激盧縣啊!稅糧之後皆有冬藏,足以溫飽一家人口!」

老者乃是青州人氏,由於黃巾匪患都不流離於幽州之地,盧朴給了他安身立命之所,如今衣食有望,自然對盧朴感激不盡。

「會越來越好的!仲瑞保證!」

盧朴的治理經驗全在摸索之中,五比一的稅收,十比一的兵源,這些都是盧氏兩兄弟幾個月來總結的經驗,為了切合實際情況盧毓幾乎每日都到田間地頭估算糧食產量,雖說五比一的糧食稅收只能勉強供養一千軍隊,但收攏民心更加重要。

「主公!曹操親隨已經送出城!」

衛諾近日來才剛剛改口,主公二字意義重大,這等於說從屬下變成了家臣,衛諾這幾個月對盧朴另眼相看,從剛開始的手忙腳亂到現在的井井有條,盧朴付出了常人難以企及的努力,換句話而言他現在是一位真正的守牧之主。

「書信可準備齊全!孟德估計現在也已經想清楚了,與其朝着虛無的目標前進,不如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步,孟德是聰明人,自然知道這一點!」

曹操棄官歸鄉是對大漢皇室的失望,從上個月的書信之中盧朴便可以看出曹操已然轉換了角色,青平之臣已經走上了亂世梟雄路。不過有一點盧朴很失望,千古傳頌的曹操刺董並沒有發生,不過想來也正常一位聰明的政治家會做如此愚蠢之事嗎?

「主公,張縣尉讓屬下轉告主公,張白騎部似乎有些不安穩!」

衛諾自至范陽以來每日精練羽林軍便是有望一天為主保疆,現在機會已到,心情自然頗為激動。

「這位大人可說的是張渠帥!」

老漢眼中儘是恐懼之色,張百騎之名在涿郡比太守更加戶曉,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一方惡霸。

「老先生知道這位張百騎?」

大漢的恐怖組織黃巾軍已經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畢竟這個宗教形勢的軍隊是漢末人數最多的農民起義者。

「唉!張魁首是涿郡之惡源,他自仗手下軍隊無惡不作,涿郡與中山國皆苦不堪言啊!郡守大人為了避免禍事都會乖乖交糧以俸,此笨惡人誰敢違逆。」

「老先生放心!仲瑞冶下就算是常山褚飛燕親至也休想奪得一分糧食!」

「唉!小民斗膽勸盧縣息事寧人,交上些許糧食可保一方太平,如今是豐收之年,百姓也可眾籌。」

「老先生勿慮!叔然,我們去軍營!」

………………

范陽縣尉之所在於城北門外,衛諾領七百羽林軍駐於南山,張遼將總營設於城郊,手下直轄三百并州糧草軍與新訓的二百守城衛。帳營之中皆是騎射,劉虞所贈的一千匹戰馬勉強可以達到一人兩騎。

軍營主帥縣尉者,張遼也。兵符印信雖小,但有制約全軍之權。

「文遠,情形如何?」

盧朴與衛諾進入中軍大帳,張遼正站於牛皮圖前沉思。

「回稟主公,據探馬來報張百騎近日瘋狂洗劫涿郡鄉里,最近一處與范陽轄下不足十里!」

張遼近日來苦練三百并州老卒,將其訓練成可戰之騎,兵精之道也是無奈之舉。

「張百騎是黑山軍?」

盧朴通過幾個月的了解,原來黑山軍並不是一個統帥,各方流亡勢力魚龍混雜,強弱自然也不一。

「張百騎是中山國流亡入境的匪徒,手下兵力雖然鬆散,但也有三千餘眾,是涿郡最強的黃巾匪。如今正值秋收之際,這些亡命飢徒只怕對范陽糧草所圖甚大。」

張遼將張百騎近期出沒的區域圈畫顯明,的確就在范陽周圍,涿郡之內唯有涿縣與范陽有糧產,而涿縣城高水深,張百騎自然將目光放在了范陽縣。

「文遠,可有計策!」

盧朴對打仗的是一竅不通,政務處理已經是他的極限,至於如何行軍布兵,他可沒有那麼大的本事。

「文遠有兩策為主公謀!一策最為穩妥,據范陽以守,向右北平薊侯求援,可以輕鬆解圍。另則出兵剿匪,永絕後患,只不過這樣會遷怒於黑山軍,日後的戰事只怕無休無止!」

張遼所說之法也甚是簡單,他自然不懼這區區三千草食軍,只不過一旦與黑山軍交惡,將會面臨無休止的戰鬥。

「叔然以為此戰非打不可,即便是向公孫瓚求援,難道黑山軍不會波及范陽嗎?張縣尉也早有一戰之意,還望主公三思!」

衛諾點明要害,二者皆是顧及盧朴,因為他的政策是先發展避免戰鬥,所以張遼才會說求援之策。

「避不了就打!你們二位是軍事主將,仲瑞既然將軍權交給你們就是絕對的放心!」

盧朴是謹慎,但他不膽小,區區一個黃巾渠帥都不敢動,日後還談什麼與各方勢力相爭!

「文遠正有此意!既然主公允准,文遠保證三日之內必見張賊首及!」

「一切就拜託文遠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偽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偽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仁義劉伯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