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涿郡范陽

第二十章 涿郡范陽

山野之家有賢人,杜康林晚安道風。

舉杯問客天下在?笑而不語指蒼生。

古來帝王多問策,餓瓢千里諸候門。

浮世滄桑談笑間,方知立國需黎明。

「什麼?潁川郡?」

盧朴聽從張遼之見不入中山國繞道渤海郡,只可惜袁紹此時並未在郡府,前幾日他已經攜帶親隨入穎川郡尋找謀國之臣。

「回稟盧先生,家主臨行之前告知老奴,如果先生前來探望便設最高規模之宴以敬之。家主還說此生與仲瑞交友快哉,他日定去涿郡拜訪先生與盧尚書!」

盧朴為求自保一路之上大張旗鼓,讓周邊郡守皆知道這是大漢長公主的衛隊,袁紹也知盧朴入冀州,所以先囑咐好接待事宜才動身前去尋賢。

「不必了!既然本初不在,仲瑞也就不久留了!還望老先生告知本初,舊人已過,不必挂念!」

「老奴定會轉告家主!這是家主敬獻給公主的薄禮,還請盧駙馬莫要嫌棄!」

「那就卻之不恭了!」

盧朴看着那一箱金銀細軟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這便是名聲正的好處,前幾日韓冀州也備下了厚禮進獻給公主,這一路之上盧朴越走家底越豐厚。

………………

出了渤海郡便是幽州之地,歷經近一月行程盧朴終於要到達自己的冶下范陽縣。

范陽縣隸屬於涿郡,北靠幽州上谷郡、代郡、以及燕國薊地,南面冀州渤海郡、河間郡、中山國、常山郡。乃幽冀相交之地,情況複雜多變,公孫瓚與劉虞,韓馥和袁紹,且周邊還有肆虐的黑山黃巾軍,實乃禍亂之地。

自涿水而上情況截然不同,與富饒的冀州相比,幽州常年受烏恆與鮮卑之侵襲,百姓因戰亂生活於水深火熱,加之朝廷苛捐雜稅讓此地民風飢苦不堪,多有易子相食之事。

行轅入涿郡,眼前之景讓人心中難以平復,枯柴黃骨冢路遇棄屍無人收斂,即便是他人佃戶手無耕種之田,食野草以維繫生存。

「此乃大漢公主施粥之處,凡鄉里皆可分食,人人平等排於列,若有搗亂之輩休怪本軍侯的鐵鐧!」

盧朴與張遼坐於亂石之上看着衛諾施粥的場景,萬年公主劉淑親力親為手持湯匙分發粥米,額間汗水已然浸濕衣裙,從小嬌生慣養的她也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來幫助大漢子民,這樣更對得起皇弟。

「主公,公主乃萬金之軀,這等粗人伙記還是交給下屬做吧!」

張遼通過一月相交已經大致了解盧朴的性格,若不是劉淑軟磨硬泡這位吝嗇郎斷然不會把粥食分發給他人子民,張遼對公主之舉十分佩服,故才出言勸戒。

「讓她去做吧!唉!這些糧草仲瑞可帶了幾百里路啊!不過能讓她開心一些也無妨!」

一日之前雒陽剛剛傳來噩耗,董卓立劉協為獻帝,劉淑的親弟弟少帝劉辯已遭李儒鳩毒,小姑娘晚間已經不知哭濕多少盧朴的衣衫,這種局面盧朴早已料到,但看着那晶瑩含淚的雙目真讓人憐惜不已,糧食沒有了可以再種回來,傷了小妻子的心就得不償失了。

「公主此乃大義之舉,遼生於落魄之家也見慣了他人流離失所,如今大漢的天下先遭逢黃巾軍之亂,后又董卓亂政,百姓該何去何從啊!」

張遼滿目憂心漢室,作為天子臣民不能安一方水土,守一處社稷,真是有愧平生所學啊!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仲瑞也非鐵石心腸之人,眼前之景的確讓人哀嘆,不過仲瑞保證凡吾之冶下民眾皆可豐衣足食,至於爭雄的話只是日後之語,就讓我們先攜手打造一個安居樂業的范陽城吧!」

盧朴很少有這種代入感,畢竟生在新時代長在新社會,民生富足百姓的精神需求多於生存慾望,只有親眼見證過這種無力的慘景,才會讓盧朴生以富強之心。

「主公,文遠願為主公保一方水土,在此也保證文遠冶軍絕不容他人來犯!」

張遼第一次聽盧朴說出如此之言,這位行事圓滑嬉笑無禮的主公胸中也包含着一顆為民之心,文遠之選還不錯喲!

「哈!仲瑞的志向只不過是見證一次心中嚮往的時代罷了,路還遠著呢!張文遠!」

盧朴跳下石堆走向劉淑,從她手中接過湯勺,用衣襟拭去小妻子的汗水,將滿滿一勺希望盛入破碗之中,既然決定去做便無怨無悔,救一人不如救蒼生,在路上!

張遼看着眼前之景微微一笑也大步走向衛隊,維持難民的秩序,克己責,雖死足矣!

………………

阿勒!這就是我的范陽城,喂!大漢立縣也太隨意了吧!這鳥蛋大的地方還不如一個鄉鎮,你也好意思叫城!

不足一人高的土坯子牆,一眼就可以看到城中心街道的高大盧府,周邊三五巡邏之民披以鐵鏽之甲,言之兵卒實為民夫。雖然盧朴已經做好了建設不堪的準備,但這也太玩笑話了吧!這是大漢城池,還是化外鄉村啊!

「老臣拜見公主殿下!」

盧植自從回到涿郡之後放下了心中牽掛國事,病也好了幾分臉色也更加紅潤,看來過的不錯。

「老師快快請起!淑兒已經嫁了夫婿,大漢公主的身份以後就莫再提了!淑兒見過老師!」

劉淑乖巧的向盧植行禮,身份擺得十分端正,盧植乃是夫君家師,更是一代名臣,自然拜得!

「好!好!好!公主請起!」

盧植很中意這個位乖巧的兒媳,早年間聽說萬年公主肖揚跋扈,如今一見全是捕風捉影,真是盧家的好兒媳!

「子家拜什麼拜,大家都這麼熟了!這段時間辛苦你了!盧老頭沒有給你添亂吧!」

盧朴與盧毓共住起居五六載感情之深厚勝過親兄弟,若是說盧植是盧朴名義上的老師,那盧毓則是仲瑞真正的家兄。

「豎子!不拜為師也就罷了!竟然還與兄長說為師的壞話,成了駙馬翅膀變硬了嗎?」

盧植一臉鐵青的訓斥,實則心中歡喜不已,盧朴的確是盧氏的希望,無論是先見之明,還是在雒陽的所作所為,盧子干一生最正確的決定便是將你拉入盧家也!

「盧老頭,來!來!來!我為你介紹兩位將才,這位是前羽林中郎將衛諾衛叔然,河東衛家之後!這位是我盧朴的心腹,原并州從事張遼張文遠!」

盧朴在盧植面前絲毫不掩飾得意之色,向他前後介紹羽林軍。不知曾幾何時盧朴似乎已經真正融入了這個家庭,只有在盧植面前她才會卸去臉上的層層偽裝,像一位炫耀的孩子!

「衛諾見過尚書大人!」

「張遼見過尚書大人!」

「二位賢侄不必客氣!仲瑞雖然生性跳脫,但他所看重之人便是盧府上賓,還有一件事要告知二位,范陽盧氏現在的家主是仲瑞,並非老夫!」

盧植對二人噓寒問暖,這種拉攏手段幾乎是最常見的,但出自於尚書盧植海內大儒便就截然不同了,這等漢室擎天柱一句話便可讓你名揚海內,誰敢不敬啊!

幾人交談之際,盧毓已經派人清點軍糧和選定軍營的地方,幸好盧朴搶了并州軍的糧食,要不然這一千軍隊憑這荒涼的范陽城只怕供養不起。不過這些軍士是家族立足的根本,萬般不能虧待。

「各位軍典請隨老夫入府,今日老夫在家邸設宴為家主招待各位,請各位收拾好軍務,隨老夫前行吧!」

盧植依舊是盧氏的話語權,在他面前盧朴盡量避免指揮他人,就算這老頭不放在心上,但也不能寒了老頭的心。

行走於范陽城中,一條土街便是范陽城的全部,唯有那街頭的盧氏大府還能撐起幾分門面外,一切似乎都顯得落魄不堪,街上的行人也儘是盧府的佃戶,其餘的鄉鄰大多數都避禍於山野,烏恆鮮卑襲城已經變成常有之事,為求身家性命保全自然不會聚城而居。

「喂!子家,這范陽屯也太大了吧!讓我這個范陽令都不好意思接管了!」

盧朴無情的挖苦着自己的兄長,這算什麼?這城中的人加起來只怕還沒有自己帶來的兵多。一比一的供養率你在開什麼玩笑?

「仲瑞!叫兄長!還有不需如此輕挑!你現在已經是一方父母,要學會威嚴!這范陽城的確有些落魄,但每一位冶下之民都是盧氏良家子,可保一方水土。」

盧毓每次看見盧朴都會下意識的進行一番說教,這好像已經成了一種習慣。至於范陽縣現在已經好了許多,如果不是盧氏開府雇傭百姓開墾田地,只怕偌大的范陽城只有二三百人居住。

「盧氏?這些全是姓盧的人?百姓呢!」

盧朴就不相信一個范陽城只有千八百姓盧的人,這還叫什麼城池,不如叫盧家村吧!

「百姓都避禍躲於深山,我已經將開墾令下發到各個村鎮,要不了多久范陽縣人口將會越來越多!」

盧毓對於自己試行的政策很有信心,只要有盧氏在,范陽城將會越來越好。

「子家,任重而……媽蛋道太遠!看來我們明日要好好謀劃一番,你可不要吝惜自己的頭腦,現在整個范陽城就你稱得謀士二字,盧老頭我可不敢指揮,就讓他安心的養老吧!多活幾年為日後招攬一些人才才是重點!」

「不許胡言亂語!知禮而端……」

「好了!我知道了!今日先飲酒,有什麼說教明天吧!」

「然也!」

………………

***宴,軍事之典曹皆伶仃大醉,盧植也舒心大悅貪飲數杯,直到二更天才方罷,歸室休息。

「夫君!兄長已命人通報幾次,不可再貪睡,速起之。」

劉淑已經早早起床,盤髮髻於簪,這是她第一次婦人打扮,雖說是兄嫂幫助,但也收拾得整齊利落。

「夫君,兄長……」

盧朴一把將劉淑拉入懷中,飲酒過度頭疼欲裂,耳側劉淑又吵鬧不休,盧朴只能用最直接的方法讓她閉嘴。

交於口舌,情意綿綿間到讓公主痴醉,夫君花樣百出果然是個無賴,淑兒最討厭了!

「為夫舟車勞頓,內妻還不好好服侍一番!」

「夫君,晚間如何?兄長已命人催促幾次,夫君不可耽誤正事!」

劉淑與盧朴雖然沒有圓房,但左右嬌羞之事皆可做得,多讓淑兒羞澀難耐。

「那晚間用口如何?」

「嗯!自然依得夫君!」

「好嘞!為夫這便起床!」

盧朴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這才放過小嬌妻,穿戴整齊之後前往范陽縣衙。

范陽縣衙就設在盧府之側,左右陋室不堪,若不是幾間牢房盧朴還以為這是普通的民房,入得堂內,主衙設三座,盧毓、張遼、衛諾三人已經早早等候,就差盧朴這個范陽縣長。

「久等啦!仲瑞沒有各位的海量,現在都覺得手腳不便!」

「仲瑞,此堂乃范陽縣衙!不可隨意率性,請縣長上座!」

盧毓書生正冠,張衛二人也是身披盔甲,這是議事之廳自然要莊重。

「嗯?縣長!這麼先進嗎?」

盧朴還以為只有後世才稱為縣長,想不到漢朝已經有了這種稱呼。

「縣者,乃郡下之所,大縣為令,小縣為長,以范陽城的規模自然要稱呼你為縣長,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盧毓做過議事大夫對朝廷規制十分清楚,行事也十分嚴謹。

「咳!各位請坐!」

盧朴第一次坐這麼高的地方,一般都是他跪下拜別人,現在想不到翻身農奴把歌唱,這種感覺不錯!

「家主,屬下依照您的吩咐已經將范陽縣人口軍參詳細案注,范陽之下有三千餘戶,合計九千餘人,城內登記的良家子有九百七十六人,皆為盧氏佃戶,其中三十六人是本縣甲卒,維持縣中治安。」

盧毓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將準備好的資料逐一告知盧朴。

「咳!子家乾的不錯!這段時間着實辛苦,既然全員就緒那仲瑞就將各位的官職司之,子家擔任范陽縣丞,文遠與叔然各領縣尉之職,眾位以為如何?」

盧朴雖從未做過縣主,但他心中還是明白政務與軍事雙方事宜。

「謹遵家主之命!」

「是!駙馬!」

「是!主公!」

「如今仲瑞不才主一方縣務,望眾位各司其職共同發展范陽之地!文遠乃是軍中主將,爾與叔然各領五百兵馬!」

盧朴為人力求做到公平,叔然之才的確與文遠尚有差距,所以盧朴想分分軍權。

「主公不可!羽林軍本為一體,不能拆分其用,這樣必然削弱戰鬥力,文遠主軍務自可管轄羽林軍部,還望主公收回成命!」

張遼知道一個軍隊的凝聚力,衛諾是羽林軍之魂,這樣拆分軍隊雖然對自己有利,但不利於范陽縣的長久發展,張遼識得大體才出言阻止。

「那就文遠主事!羽林軍依歸叔然指揮!」

盧朴只不過是想多給張遼分一些兵力,既然人家都那麼大度自己當然沒有問題。

「多謝駙馬!多謝張縣尉!」

衛諾已經是歸屬於盧朴的私人衛隊,決定權自然在盧朴手中。既然張遼賣他的人情,衛諾今後也會聽從張遼的指揮。

「軍隊暫時只能這樣,畢竟范陽縣還沒有能力供養更多的軍隊,那就談談政務吧!」

一千的軍隊以范陽縣此時的財力已算是窮兵黷武,要想招募更多的兵源只能先將地方的經濟提升一個檔次,方才可募兵。

「回稟家主!如今范陽縣的支出皆出於盧氏,耕種之地也多荒蕪,蠻族多次入侵,公孫師兄已經疲於應對,只怕無法給范陽縣提供保證。」

盧毓以幽州大勢分析,張純殘餘與黑山軍近期在范陽城周邊活動頻繁,公孫瓚的主力又在烏恆與鮮卑一線,的確難以支援。

「容我思考一番!」

盧朴剛上任便是這個爛攤子,縣務財政虧空,友軍又如此疲軟,一切只能靠自己,這該如何是好?

社會主義大道?只怕還沒建立就被這些世家土地主打回原形。

重商輕農?開什麼玩笑?地都沒人種,用什麼經商,就憑小嬌妻的嫁妝和沿途敬獻的財物,只怕還沒走出幽州地界就被他人搶光了。

曹老鐵的屯兵政策?那是人家兵源充足才消耗得起,如今全縣都揭不開鍋,只能日後再說。

「嗯!那就以工代賑!號召范陽縣周邊所有的民眾修城池!這樣既抵禦了外敵的入侵,又可以解決全縣得溫飽問題!至於錢由我盧氏出!只要拖到今年秋收,盧氏的田地產糧便可走上正軌!」

盧朴也只能想到這一時之計,傾盡的財力先保證人口問題,只有充足的人口才能開發更多的土地,達到稅收的良性循環。

「此計甚妙!只要吾等從冀北之地購買充足糧食,涿郡的人口絕對會走出深山向范陽縣靠攏,說不定我們可以打造一個涿縣一般的城池,到那時人口增加並可將廢棄的土地重新開墾,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張縣尉可以抵禦黑山軍和張純殘部的入侵!」

盧毓將計策的利害關係說明,人口聚集的越多受到匪徒入侵的幾率越大,畢竟越大的城池糧食和財物越多,匪賊就有充分的理由侵襲。

「主公!此事就交給文遠吧!一千兵馬足以抵禦!」

張遼敢如此保證自有道理,范陽縣弱民貧,即便有流匪入侵也只是小股力量,至於那些主力他們沒有理由放着涿縣不攻,而盡全力攻范陽,這是得不償失之舉!

「好!那便依此計行事!明日並派各斥候去通知鄉里,我就不相信有了糧食他們還願意吃野草!」

……………………

「范陽令欲出資修城池以防外敵,十五人鄉里為一組,各組每月可得一石之糧,有願者可攜家眷共往之!」

「大漢駙馬欲出資重修范陽縣城…………」

「盧尚書歸鄉,欲修范陽縣,……」

快馬傳信於范陽周邊,饑民蜂擁而至,以糧修城乃天大的好事,自古官家修城皆以役夫抓壯丁無償修築,第一次聽說修城可以獲得糧食,百姓豈能無動於衷。

僅三五之日范陽土牆外便聚集了上千人,其中多是流離失所的難民,更有甚者鄉老攜整村人口前來。

「眾位鄉民,吾乃范陽縣丞盧毓,想必大家已經知道了此次的目的,盧縣感天恩浩蕩欲保一方之民,今日以糧為資,搬南山之石修築禦敵之牆,凡十五眾每月可以獲得一石之糧!」

此言一出民眾立即騷亂起來,一石可是五百斤啊!就算有十五人分割每月也可以獲得三十餘斤糧食,這是什麼概念!可溫保三口之家也。

「大人,吾是北村鄉老,大人之言可否屬實?糧食是如何分發?」

自古官家多謊言,即便是親口承認也只怕執行起來大打折扣,所以必須先問明白。

「這位老先生的顧慮確有道理!子家在此保證,糧食每日分發,而且先到者可以入住范陽縣城,如若列位不信,今日只要搬石到此便可換取糧食!」

盧毓從來沒有感受過這麼被人需要,他越發的覺得二弟此舉意義非凡,能夠幫助大漢之民,實乃子家之福氣。

「入住范陽城?大人你可不要欺騙我等啊!」

「各位請放心!家父盧植曾為大漢尚書,而且吾弟之妻便是那日施粥發糧的大漢長公主!只要爾等登記了姓名和籍貫,便可入住范陽!」

盧毓並不怕麻煩,這是登記人口和區別慣犯的最好方式,范陽需要人口,但不需要潑皮無賴,只要你辛勤勞動便可豐衣足食。

「原來是長公主殿下!那日食粥我便在場,各位!盧父母是好人啊!」

「想我也讀過幾年書,盧尚書知名早有耳聞,若是能在范陽城謀個一官半職,可展抱負也!」

「我也報名!我的籍貫是……」

世人多是從眾心理,一旦眾人為之便就跟從,法不責眾也因此得來。

「仲瑞,這樣很好!如果大漢都是這般天下,哪有人想反啊!」

盧植與盧朴在遠處觀望,這位老者的心中還是難以放下那個魂牽夢繞的朝堂,一生為官只為帝王家,今日看到如此場景才知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盧老頭,這不算什麼!你沒有遇見過好的時代才會覺得這便是天高地厚之恩!」

盧朴骨子裏並沒有奴役他人的性情,他從小接受人人平等的教育,如今也只不過是盡量做到如此罷了!

「哈!這是你們的時代!老夫已經老了,就讓我停留在那個似錦繁華的大漢吧!」

盧朴看着離開的身影,佝僂而蕭然,忠臣之志的確已經變成了過去,當朝廷不能肩負起天下的責任誰還會聽從朝廷的命令呢!

「文遠!維持一下秩序!不能讓宵小之輩混雜在其中!如果是想混吃等死還是不要進范陽城門吧!」

「是!主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偽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偽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章 涿郡范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