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章

「這大寧……畢竟是山主所創。」甚至連國號也是為你而立……見寧淵明顯有些錯愕,他默默的隱下了後面這句話。

「守得住大寧是封家子孫的本事,守不住……歷朝興衰本是常事,隱山中人不介入世事這你是知道的,不過若是你要幫忙我也不會攔著。」寧淵淡淡的回了一句,見司宣陽瞬間有些興奮的眼神,頓覺詫異,難道他真的想幫助大寧,該不會他下山也抽中了那個倒霉的試煉題目吧?

這一想,詫異的眼神也昇華成了同情,如今三國鼎立的局勢,可是比五百年前的諸侯混戰麻煩多了!

司宣陽還在為寧淵的那句「隱山中人」暗喜,等他回過神看着寧淵詭異的眼神時,頓時覺得背心有些涼颼颼的。

「隱山並無意摻合三國之事,只是山主您將洛家權杖交給顧易,再加上您和太祖交情頗深,所以宣揚才會猜測您準備幫助大寧。」

「我的確欠了封凌寒不少人情,可是和封祿沒什麽關係,所以這些你就不用操心了。封祿是個識大體的,在這種時候一定會用葉韓,既然擔了嶺南戰神的大名,想來也不是個花架子,他怎麽都能撐上半個月,半個月的時間,足夠各地的親王之師入京了。」

司宣陽淡淡一笑,原本以為寧淵什麽都不在意,卻不想她倒把局勢看得通透。只是戰場之事瞬息萬變,他這幾日夜觀星象,發現老皇帝是個活不長久的,恐怕以封祿的手段,絕不會讓山主在這三國戰局裏置身事外。

「看來山主也知道了葉韓的身分。」這句話雖是疑問,但卻帶着肯定。

「頂着那麽一張臉,稍微一查就知道了,只不過封祿能認出我,卻認不出葉韓,我倒是沒想到。」

寧淵仍是懶懶的,但司宣陽卻從她話中聽出了幾分悵然來,神情微微一變,眼底劃過幾抹深意,看來,那個大寧太祖真的對山主有些重要,否則她也不會如此善待葉韓了。

只是若連他都能因寧淵的態度而猜到,宣和帝又豈會不知?

日頭漸漸落下,等寧淵從小寐中醒來時,司宣陽還在老老實實的剝著瓜子殼,只是恐似擾着她似的,動作很輕。印着餘暉,這副景象倒使書房中多了幾分暖意。

「好了,這些夠吃了,你回去吧。」雖仍是淡淡的聲音,卻是迄今為止,面對司宣陽時最柔和的語氣。

司宣陽眼神一亮,把手邊盛着瓜仁的木盒推到寧淵面前,「山主,那我就先走了。」

他本能的朝窗戶邊靠近,感覺到寧淵斜過來的眼神後,訕訕的摸著鼻子正兒八經的朝門邊走,待完全退出了房門往後看時,寧淵仍是靜靜的坐在榻上,慢悠悠的吃着木盒裏的瓜仁,神情閑散溫和。

這時候,司宣陽突然覺得,也許什麽都來不及知道,也是一種幸福,只是,這個人……真的毫不在意五百年前的歷練嗎?如果真是這樣,又豈會因一個洛家就願意教養封皓,來駐守雲州拱衛大寧,又怎麽會把洛家的權杖交到顧易的手上,而且……大寧京城到底能不能守得住,其實誰也不知道不是嗎?

馬車停在了皇陵邊上,葉韓跟着宣和帝一路走進去,暢通無阻,而且越來越深,他的眼神慢慢變得幽黑起來。太祖當初留有遺志,封氏一族的子孫不準耗民力來修建陵墓,故者皆要埋在此處,只是地位越高埋得越深罷了。走到皇陵深處,宣和帝才停了下來,陵墓里很冷清昏暗,一旁跟着的安四打了個燭火,便不聲不響的退了下去。

宣和帝背着手,對着上面的一塊靈牌道:「你也知道我們封家的規矩,死了埋着的也就陵園裏的一點地方,和尋常人家其實沒什麽兩樣。你要祭拜也好,發泄怨氣也罷,當着這個來吧,總比對着幾件衣物強。」

小小的靈牌上沒擺着什麽尊號,只是簡單的刻上了名字而已,也因為如此,葉韓知道這靈牌並非是如今為了他才擺上的。

他淡淡的看了宣和帝一眼,眼底帶上了幾分嘲諷,「陛下倒是看得通透,怎麽,您也有虧心的時候?」

「哼,朕平生便不信這些鬼神之說,自古成王敗寇本是常事,宮闈之中更是如此,朕自信做了個好帝王,有什麽可虧心的!」

葉韓點點頭,附和道:「陛下說的沒錯,既然看也看了,拜也拜了,那臣告退了。」難道宣和帝以為這麽一塊小小的靈牌,就能抵得過幾百口人的性命嗎?簡直可笑。

他轉身就欲朝外走,卻因為宣和帝淡到有些冷清的話停住了腳步。

「你也別恨我,害死你父親的也不全是我一人,如果不是你的出生,我們兄弟也走不到這個地步。」

葉韓聞言猛地一頓,迴轉身看着宣和帝漆黑的眼珠里劃過的陰沉,陡然覺得透不過氣來。

在這一瞬間,他能感覺到,封祿並沒有騙他,只是……他才是害死父王的人,這怎麽可能?

「先皇治世時北汗、南疆對我大寧虎視眈眈,朕與皇兄皆是嫡子,雖說皇兄的嫡長子身分佔了大義的名頭,但先皇曾向我們兩兄弟許過諾,誰能御強敵於國門之外,誰便是大寧的太子,先皇說下這番話時,朕不過才十八歲。皇兄好文,我們一母同胞,他對朕並無爭鬥之心,自是早早的就歇了心思,請封親王搬出了皇城,而朕……在邊關待了十年,一直跟在洛老將軍身邊駐守雲州,大大小小也經歷了上百戰,全身負傷更是不計其數。」

這些皇家往事葉韓無從得知,他站在靈牌前,只是聽着宣和帝低沉的話語,默默不語。

如果父王並無爭鬥之心,那又如何能讓先帝舍了戰功卓越的封祿,而將崇尚文治的父王冊封為太子?

「邊關大定後朕回京述職,正好趕上你出世,因你是皇兄的第一個嫡子,他自是喜愛非常,除了邀朕過府一敘別情外,便是讓朕為你取字,朕在軍中待了那麽些年,早已是半個粗人了,一時之間哪能想出什麽好名堂來,所以答應皇兄在你的滿月禮上為你取字。只不過,在朕翻遍史冊典籍為你取字的同時,先皇卻突然入了謹王府……」

大寧習俗,男子之字大多是在及冠禮上由長輩所贈,而他才出生一月時,這等大事便被父王委於封祿,足見二人感情深厚。

「那之後發生了什麽?」葉韓看着突然停下來的宣和帝,上前一步問道,據他所知,當年的那場叛亂,就是在他滿月禮後不久發生的。

「什麽事?你的滿月禮當真是熱鬧,那一日,你父王成了我大寧的太子,而你……成了先皇指定的皇太孫,並言明將來你父王故後,接任大寧皇位的只能是你;而朕……則拿着折騰了一個月為你取的字,在你的滿月席上,成為了整個大寧皇室的笑柄!」

「若是他想當皇帝,當初說與朕聽便是,他是嫡長子,又是朕的親兄長,朕又有何不能相讓?那場約定雖說只有我們三人知道,可朕卻為此奮鬥了半生,他們如此對我,可是不公?」

喋血戎馬數十年,到最後卻只換來父兄背叛欺騙的下場,像是記起了曾經的屈辱,宣和帝的聲音慢慢變得自嘲起來,他轉回頭靜靜的看着明顯有些錯愕的青年,眼底的怒意和忿懣,與二十年前指責胞兄時一模一樣。

只是那時候,他那個溫和厚道的兄長卻只是帶着歉意的看着他,並不曾說出一句解釋。幾十年來,封祿一直在想,就算是當初他肯解釋一切,自己又是否能真正放下對皇位權勢的渴求,去應和一個虛無縹緲的承諾?

葉韓有些愣神,就算是他這個從不知曉老一輩約定的人,聽來都有些殘忍,更何況是切身體會之人。他一直以為宣和帝弒兄奪位,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可不想當中竟有如此一段曲折,他記起自幼時便戴在身上的長命鎖里刻着的字,心底微微一沉,難道……那是封祿送的?

長安……若非至親血脈,又有誰敢為皇太孫取下這麽個俗氣的字,他說他戎馬半生,成了半個粗人,倒真是不假。

只是,長安……他當初親手繫上的祝願,也全被他一手打破!想到父王母妃的橫死,葉韓將心底陡然升起的酸澀強壓下去,直直的望向宣和帝道:「就算如此,你既已奪了皇位,何不放過父王和太子府里的一干人,如此大動殺戮,就不怕報應嗎?」

「真是可笑,葉韓,皇位爭奪本就不死不休,若是朕放過了他,大寧朝堂何以安定,朕如何安坐皇位二十年?」宣和帝說得光明磊落,倒讓葉韓一時無話可說,皇家爭鬥,的確本就如此。

「洛老將軍既是你的恩師,當初你為何會對洛家打壓到那個地步?」葉韓長吸了一口氣,慢慢開口,洛家若非出了一個洛寧淵,恐怕早就敗落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寧淵 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寧淵 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