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終局(上)

169|終局(上)

秋意漸濃,南北局勢愈發緊張,連人心似乎也跟着冷了起來。

承安在外如何,回到莊園后,等閑不會提及,錦書也不會問,每日只陪着一雙兒女玩耍,倒同此前沒什麼區別。

這日傍晚,承安早早回去,錦書正抱着小女兒永寧,卻將小兒子永儀留在四周有圍欄的小床上了,小霸王的脾氣上來,蹬著腿,咿咿呀呀的叫個不停,非叫母親將妹妹擱下,抱他起來不可,一如既往的蠻橫。

承安笑着上前去將他抱起,在兒子小臉上親了一親,方才聽錦書道:「今天回來的倒早。」說着,又吩咐人準備晚飯。

承安逗弄永儀一會兒,低聲道:「今日議事,有人催促我稱帝,早定大義名分。」

「是嗎,」錦書倒沒顯露什麼驚疑之色,淡淡道:「定下來了嗎?」

承安本以為她會說些什麼的,卻不曾想竟只問了這樣一句話,頓了一頓,方才輕輕應道:「嗯。」

「那他們怎麼辦?」錦書捏著永寧一隻小手,扭頭看他,永寧也睜著一雙同母親相似的眼睛,去看父親:「什麼身份呢?」

承安垂着眼,道:「我膝下唯有這一雙兒女,倘若稱帝,身份自然也要定下來。」

「永寧我是不擔心的,她畢竟是女孩子,無關大局,無論將來如何,都會有人照拂,可永儀呢?」

錦書看着他,目光凝滯,道:「你打算給他什麼身份?說說吧,我想聽。」

她這樣問,無非還是護著承熙,也護著永儀罷了。

倘若他登基,冊立太子,那永儀便是他名正言順的繼承者,倘若將來事敗,或殺或囚,倘若成事,承熙的結果只怕也不會太好。

承安在心底嘆口氣,輕輕拍了拍懷裏吃手的兒子,沉聲道:「他還太小,名分不宜早定,只做長子,便很好。」

錦書定定看着他,似乎透過他,看到了什麼不知名的東西,末了,終於合上眼,嘆道:「謝謝你。」

承安上前去攬住她,溫聲道:「你我之間,何須說這樣的客氣話。」

現下這局勢,南北兩側以淮水為線,划江而治,各自駐軍於岸,戰事似乎一觸即分,又似乎只是分別靜守,暫且無動刀兵之念。

莊園里一如既往的安寧,只是外界,卻或多或少的嗅到了硝煙氣息。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很難和平收場,此事也並不僅僅是因為太后一個人而引發,潛藏在烏雲下的私慾與陰霾,才是根由。

但不管怎麼說,錦書這事兒,終究是爭端爆發的引子。

紅葉紅芳都有些心焦,錦書反倒淡然,每日留在莊園里陪伴一雙兒女,得了空便為他們做幾件衣裳,直到九月十七這日,承安於揚州登基稱帝。

也是在當日,承安降旨,冊妻姚氏為皇后,定長子永儀為皇長子,長女永寧為福嘉公主。

如此行事,其實也是默許了市井之間的傳言。

只是到了這會兒,兩軍正在淮水對陣,反倒沒人會在意這些紅粉艷事了。

「你這個做娘的,怎麼給永寧起了這樣一個封號?」宮室尚且在建,承安與錦書也懶得來回挪動,依舊留居在城外莊園里,一回內室,承安便道:「福嘉公主,聽着有點兒俗氣。」

他雖登基,衣袍制式之類,卻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直到這會兒,依舊身着舊時衣袍,身材挺拔,氣度斐然,遠遠瞧著的確不凡。

「有福氣,又有善懿之譽,多好,」錦書抱着永寧,溫柔道:「女兒家叫什麼名字不重要,有福氣才最好。」

「好好好,你是她娘,你說了算,」承安守着自己新立的皇后與一雙兒女,心中歡欣:「今天晚上,咱們一家四口,正該好生聚一聚。」

「聖上,」他同錦書說話的功夫,外頭心腹來報:「淮水側駐軍統領送了信過來,您要看嗎?」

承安眉頭一跳,看一眼錦書,見她垂着眼逗弄永儀,輕輕道:「呈上來吧。」

那封信很薄,只有一張紙,上頭也只寫了一條消息。

錦書試了試面前蛋羹的溫度,拿小匙子舀出來一點兒,伸手餵給永儀,見他小嘴巴動着,飛快的咽了下去,微笑還未來得及展開,卻因承安所說的那句話而消逝無蹤。

他說,承熙來了。

「在哪兒,淮水北線嗎?」錦書眉頭微蹙,輕輕道:「何公他們居然也由着他過來。」

承安撫了撫懷裏永寧的小臉,沒有做聲。

「用膳吧,」錦書重又從碗中舀了蛋羹出來:「萬事也礙不到吃飯。」

這消息來得有些出人意料,但仔細想想,又是情理之中,這一晚,不約而同的,錦書和承安一道失眠了。

半夜時分,外間一片安寧,只有隱約蟲鳴聲,不時作響。

錦書伏在他懷裏,像是怕冷一般,貼的很近,承安默不作聲的將她抱緊,無聲的安撫,約定好了似的,都沒有說話。

起風了,樹葉挨蹭在一起發出的沙沙聲,順着窗縫透了進來,叫人聽得渾身發涼,似乎心裏也被吹進了一股冷風一般。

半晌,錦書睜開眼睛,徐徐道:「我想見見他。」

承安沉默許久,久到錦書以為他不會再開口時,方才聽他道:「不後悔嗎?」

她眼瞼低垂,夜色之中,有種說不出的哀婉:「不後悔。」

「我就知道,你捨不得,」承安摟住她腰身的那隻胳膊更用力些,似乎要將她嵌進自己身體里去一樣:「再等幾日吧,得了他消息,我再告訴你。」

「嗯。」錦書聲音小小的,許久之後,正待開口時,唇卻被承安堵住了。

「你我本就是夫妻,自為一體,」他的唇不像往日那般熱,反倒有種淡淡的涼,只是繾綣依舊:「別說那些了,叫我親親你。」

從沒有像現在這一刻一般,感激內室里的昏暗與那幾站熄掉的燈。

他們這樣親近,彼此緊貼,卻看不見彼此眼底近在咫尺的淚光。

暖爐在角落裏散著看不見的溫暖,窗外那樹桂花,徑自隨風搖曳,內室里的情意,卻也逐漸燙了起來。

錦書躺在他身下,覺得自己像是從前在姚家時,房間里那盞燈的燈芯一樣,越來越燙,越來越熱,但等到最後,便會化為灰燼,消失不見。

她心裏驀然一痛,伸臂抱緊了他,主動迎了上去。

夜色正深。

……

錦書睡下之後,承安依舊攬住她腰身,目光溫柔,將她看了又看。

看她清婉的眉眼,恬靜的面容,以及掩在深處的決絕。

到最後,他輕不可聞的嘆息一聲,在她額頭上親吻一下,披衣起身,獨自到了院落里。

「夜深風重,聖上怎麼在這兒坐下了。」心腹巡夜路過,趕忙上前,輕聲道。

「出來透透氣。」承安言簡意賅道。

心腹跟隨他多年,隱約能猜出他幾分心思:「是因為皇后嗎?」

承安無可無不可,自嘲道:「有時候,也覺得自己沒出息,怎麼就被她拿捏的嚴嚴實實,如何也翻不了身,想強硬一點兒的時候,只消看她一眼,便不忍心了。」

心腹早已經娶妻,但還是很難理解他此刻心緒,頓了頓,只得道:「左右聖上現下與娘娘相守,夫妻和美,哪裏還有遺憾呢。」

承安似乎笑了一下,沒再說話。

心腹見狀,知他想要獨自坐一會兒,躬身施禮,悄無聲息的退下了。

承安望着已經熄燈,一片安謐的內室,忽的嘆了口氣。

很輕很輕,隨即便化在空氣中,消失不見。

其實有些事,他不是不能拒絕,不過是不忍心罷了。

他捨不得失去她,但更捨不得她傷懷難過。

他就是這樣沒出息,在她面前,總是被欺負的那一個。

……

承安悄悄給承熙送信,走的是姚家的路子,經了姚軒的手,畢竟在這關頭,別的人他可信不過。

他也知道,承熙會來的。

事實上,事情也正如同承安所猜測的那樣。

信是在九月二十日晚間送去的,三日後,便收到了回信。

承熙將見面的地點約在了青檀寺,淮水東側的一座古寺,既不偏向南軍,也不偏向北軍,周邊無有山林,不便設伏,他明言自己只會帶幾十個隨從過去,以示心中坦蕩。

有錦書在,他們都不會在這場會面中耍什麼心機,大家心照不宣。

二十五日的傍晚,錦書同承安一道,早早用過晚膳,又去哄著兩個孩子玩兒。

他們是在三月降生的,這會兒已經過了半年多,五官長開了些,小手小腳極其可愛,已經能認人了,見母親陪着他們玩兒,一起咧開嘴笑,開心的直拍手。

承安站在一邊守着,忽的不忍再看下去,轉過身去,到外間去了。

父親走了,兩個孩子都怔了一下,要知道往常時候,他都會陪着玩兒的,齊齊指著門外,咿咿呀呀的出聲。

錦書心中悶痛,卻強顏歡笑,依次抱在懷裏,輕柔的哄,眼見他們合眼睡下,眼淚方才不受控制的下落,情不自禁的將他們親了又親,在床邊看了他們許久,方才擦了淚,叫承安過來,一道將他們抱起。

「走吧。」她道:「該出發了。」

自揚州至淮水,尤且有兩日路程,聽起來似乎很長,然而落到錦書與承安眼裏,卻只是一瞬間。

直到二十七日,他們踏上淮水邊的土地時,尤且有些難以置信。

永儀與永寧不知道父親和母親打算做什麼,倒是歡喜,眼睛四處轉着,片刻不歇。

他們抵達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暮色漸起,也沒停歇,便吩咐人備車,徑直往青檀寺去。

那本是一座古剎,不知經了多少年歲,遠遠瞧著,寺廟外牆青灰,到了近處才知,是因隱約生了青苔的緣故。

承安只叫乳母遠遠跟着,自己偕同錦書,分別抱着兩個孩子在前,一道登階。

山寺的牆面上繪了壁畫,許是因為風吹雨打,早已斑駁,冷眼瞧著,反倒有些蒼涼古樸之感。

幾人一道到了山門,便見一老僧迎了出來,后偕小沙彌,一起合手示禮:「幾位施主遠來是客,請進。」

承安沒有開口,錦書則輕輕還了一禮:「多謝大師。」

「施善念,濟蒼生,正是蒼生之福,」老僧道:「請進吧,你們要見的人,已經等了許久。」

近鄉情更怯,錦書聽他說完,頭一次明了這句詩文情意,腳下竟有些不穩。

承安騰出一隻手來,扶住她手臂,動作輕柔:「還要去嗎?」

「走吧,」錦書舒口氣,道:「我沒事兒。」

承安眼底的光倏然暗了,末了苦笑,終於隨同她一道,進了山門,往靜室去。

這裏頭只點了一盞燈,連光都是幽幽的,承熙獨自坐在裏邊,不知從哪兒尋了根簽,正掀開燈罩,將燭火挑亮。

似乎察覺到什麼,他轉頭看了過來,驚喜道:「母后!」

許久未見,承熙個子高了,面容愈見明俊,冷眼瞧著,也更像先帝了。

錦書心中湧上濃重思念,隨即卻是傷感,上前去仔細打量他,輕輕改開道:「長大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嬿婉及良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嬿婉及良時
上一章下一章

169|終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