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人紛紛篇

亡人紛紛篇

王昶上奏「孫權流放良臣,嫡庶分爭,可乘釁擊吳」12月18日,曹芳下詔兵分三路攻打吳國:新城太守州泰攻打建平郡的巫、秭歸2縣;荊州刺史王基攻打夷都郡;王昶攻打荊州州治、南郡郡治江陵縣。王昶以誘兵之計大敗東吳大將朱績,斬殺吳將鍾離茂、許旻。

27日,曹丕之子、東海王曹霖去世(《紀》曹霖死於本年。《傳》曹霖死於上一年249年)

本年,姜維又一次出兵攻打曹魏西平郡,不克而還。

251年1月,王基、州泰各自擊破吳兵。降者數千人。2月,曹芳下令設置南郡夷陵縣,以安置降人。

3月,尚書令司馬孚升任司空。

4月,王凌以吳人去年塞塗水為名,上奏請求發兵伐吳,但曹芳下詔不許。王凌便派部將楊弘去見繼令狐愚之後擔任兗州刺史的黃華,想要讓他與自己一同起兵,擁立曹彪,討伐司馬懿。可誰知黃華、楊弘二人竟聯名寫信,將此事告知司馬懿。

於是,王凌只得倉促在淮南起兵。這便是司馬氏父子在奪權路上遭遇的淮南三叛之第一叛。司馬懿不顧73歲高齡,親征王凌。先下赦書及寫親筆信穩住王凌,然後大軍火速行進。只用了9天就到了汝南郡項縣的百尺堰。王凌的計劃已被全部打亂,根本沒有做好準備的叛亂時無法成功的。王凌只得派掾屬王彧去向司馬懿謝罪乞降,送上自己的印綬、節鉞。司馬懿率軍繼續推進至武丘,王凌面縛水次出降,司馬懿命主簿解開王凌的捆縛。

王凌見司馬懿好像沒有要殺自己之心,便想做最後一搏。他徑乘小船,沖向司馬懿的坐艦。卻被司馬懿命人在十餘丈外喝止住。王凌最後一搏失敗,高聲叫道「太傅若想見我,以折簡召我就是,我又豈敢不至?何必率大軍前來」司馬懿答道「因卿並非折簡之客」王凌又大叫「你負我」司馬懿道「我寧負卿,不負國家」

最後,司馬懿派600步騎押送王凌返回京師洛陽。5月10日,王凌被押到項縣,見到河邊有一座祭祀賈逵的祠廟,王凌大叫道「賈梁道(賈逵字梁道)王凌乃是大魏忠臣。你在天有靈,應當知之」飲鴆而死。

司馬懿繼續進兵淮南郡壽春縣,張式等人盡皆自首。但司馬懿一個也不放過,下令窮治其事,凡與此案有關聯者全部被夷三族。王凌、令狐愚二人的墓被挖開。剖棺暴屍三日。燒其印綬、朝服,親土埋之。而黃華、楊弘二人則封鄉侯爵位。揚州刺史諸葛誕被任命為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封山陽亭侯。

未做官前的令狐愚常有高志,認識他的人也都說他必能興旺令狐氏。只有其族父、弘農太守令狐邵不以為然「性倜儻,德行不修而志向遠大,令狐氏必亡於其手」令狐愚聽說后甚是不平。後來,令狐邵做上了虎賁中郎將,而令狐愚早已做了大官,名滿天下。令狐愚從容對令狐邵道「現在怎麼樣」令狐邵不答,私下裏對自己的妻子道「猶如故也。依我看,終當敗滅。但恐怕那時我已經死了,只是會連累你們啊」果然,在令狐邵死後十餘年,令狐氏惡因令狐愚而被族滅。

單固、楊康二人皆是令狐愚信任的腹心之臣。令狐愚死後,楊康被司徒高柔徵辟,來到洛陽,一到洛陽就賣故主,將令狐愚的一些陰事全部說了出來。司馬懿到了壽春,見到單固,就問「令狐愚要造反嗎」單固答「沒有的事」在本人及其家屬都被嚴刑拷打的情況下,單固仍一口咬定說沒有。司馬懿便讓楊康與單固當面對質。單固大罵楊康「老佣。既負使君,又滅我族。你難道就能苟活嗎」本來希冀自己能封侯的楊康因賣主,被司馬懿下令與單固一起斬首。臨刑,兩人一起出獄,單固又大罵楊康「老奴,你死有應得!若令死者有知,你有何面目以行地下乎」

5月,孫權立潘夫人為皇后,大赦,改元太元。

6月,楚王曹彪被賜死。而其他所有還活着的曹氏王公全部被遷往鄴城,專門派官員監視,不許他們與人交關。

6月,司馬懿開始患病。並夢見王凌、賈逵二人為祟,心甚惡之。

7月19日,曹芳的皇后甄氏去世。

28日,司空司馬孚轉任太尉。

8月5日,73歲的司馬懿去世。長子司馬師被封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27日,當年在魏明帝曹叡的病床前,為司馬懿爭得輔政大權的功臣孫資去世。

35年多前,南匈奴呼廚泉單於入朝於魏,被當時的魏王曹操留居鄴城,而使右賢王去卑監其國,並分其眾為五部,居并州境內,各立其貴人為帥。五部之中,呼廚泉之侄、於扶羅單於之子左賢王劉豹(匈奴人自稱其先世本為漢室之甥,於是冒姓劉氏)最強。8月,鄧艾上書建議司馬師「聽說劉豹部族中有叛胡,我們可乘機將它一分為二。讓去卑的子孫也領一部,居住雁門。離國弱寇,此乃御邊長計」司馬師依計而行。

也許是看到了潘夫人成為皇后之後的種種作為,孫權開始漸悟廢太子孫和可能是無辜的。陸遜之子陸抗本駐江夏郡柴桑縣,因病到建業來治病。病癒后,孫權與他涕泣而別「朕因聽信讒言,逼死你的父親,實在對不住你們陸家。還請你把先前你父親與朕之間的有關往來書信全都燒了,莫讓他人得知」

11月,孫權祭祀南郊返回的路上,突得風疾。想着召廢太子孫和回來。被孫魯班、孫峻、孫弘等人固爭而止。

此時的太子孫亮只有9歲,孫權要為他選擇輔政大臣了。孫峻推薦了諸葛恪。於是孫權就派人去武昌召諸葛恪前來。諸葛恪臨行前,呂岱勸誡他「世方多難,你每做一件事都應十思而後行」諸葛恪不悅道「當初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孔子對他道『不用三思,再思即可』現在你竟然要讓我十思,是說我能力很差嗎」

11月,有司上奏:配食太祖廟庭的諸功臣應以官位高低排序。太傅司馬懿功高爵尊,應在最上。

12月,諸葛恪到達建業,在孫權的病床前受詔,以大將軍領太子太傅。孫弘為太子少傅。孫權的女婿、會稽太守滕胤為太常。諸事一統於恪。惟殺生大事須奏報孫權本人。制定群官百司拜揖之儀。孫權又下詔省徭役,減征賦,除百姓疾苦。

12月,光祿勛鄭沖升任司空。

本年夏天,費禕從漢中返回CD。后因望氣者有雲「都邑無宰相位」冬天,費禕又離開CD,北屯梓潼郡漢壽縣。

本年,蜀漢尚書令呂乂去世,與宦官黃皓狼狽為奸的侍中陳祗被封為尚書令。

252年1月2日,曹芳封司馬師為大將軍。

1月,孫權立廢太子孫和為南陽王,居長沙。五子孫奮為齊王,居武昌。六子孫休為琅邪王,居虎林。

2月,曹芳立原涼州刺史張既之孫張氏為皇后。封張氏之父、東莞太守張緝為光祿大夫。大赦。

2月,孫權下詔改元神鳳,大赦。

潘皇后趁孫權重病期間,數次派人去問孫弘當年呂后稱制之事。明顯就想以呂后自居。而潘皇后對待左右又甚是暴虐,左右終於不堪忍受,趁潘皇后熟睡之機將其縊殺。孫權得知后,下令將參與行兇的六七個宮人全部處死。

經此一鬧,孫權的身體更撐不下去了。他特地召見諸葛恪、孫弘、滕胤、呂據、孫峻等人進入自己寢卧,交託後事。

4月,71歲的孫權去世。孫弘為與諸葛恪爭權,秘不發喪,欲矯詔先誅殺諸葛恪。此事被孫峻得知,去告訴了諸葛恪。諸葛恪先下手為強,誘孫弘前來議事,直接把他殺死。然後為孫權發喪,扶立10歲的孫亮繼位,大赦,改元建興。

5月(這是魏的曆法。吳的曆法,此為閏4月)孫亮封諸葛恪為太傅、滕胤為衛將軍、呂岱為大司馬。諸在位文武皆進爵班賞。冗官加等。為收人心的諸葛恪下令罷視聽、息校官、緩逋責、除關稅、崇恩澤,頓時人心歡悅。諸葛恪每次進出,百姓們都伸長自己的脖子,想見見諸葛恪到底長的是啥模樣…

諸葛恪覺得不能讓孫氏諸王佔據濱江兵馬軍事要害之地,於是下令將齊王孫奮遷往豫章郡、琅邪王孫休遷往丹楊郡。孫奮不甘心就這樣被徙,並且數次逾越法度,諸葛恪就專門給孫奮寫去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孫奮看到信后大懼,乖乖的徙往豫章郡治南昌縣。

孫權當年曾在吳魏邊境修築東興堤以遏巢湖,后因入寇淮南屢敗而廢棄不治。10月,諸葛恪下令重修東興大堤。左右結山,夾築兩城,命留略、全端二將各率千人駐守東西二城。

諸葛誕立即上奏司馬師,建議出兵伐吳。王昶、胡遵、毋丘儉三人各獻征吳之計,互有不同,詔問尚書傅嘏。傅嘏建議慢慢來,但司馬師不聽。11月,曹芳下詔分兵三路伐吳。

12月,王昶攻打南郡;毋丘儉攻打江夏郡治武昌縣;胡遵、諸葛誕率眾七萬攻打廬江郡東興。18日,諸葛恪親自率兵四萬,日夜兼行,去救東興。此時魏軍早已渡過浮橋,正在攻打東西二城。但急切間卻也攻打不下。

諸葛恪命丁奉、呂據、留贊、唐咨為前部,前往救援。老將丁奉自告奮勇,率麾下三千士兵輕胢急進。在北風與大雪之中只用了二日,23日便殺到東關,佔據徐塘。胡遵等魏將正在帳中飲酒驅寒。得知來了三千吳軍援兵,也不以為意。丁奉激勵士卒道「封侯正在今日。願諸君努力」命全軍脫去戰袍,扔掉矛戟,只是帶着頭盔,拿着短刀和盾牌,沖入魏軍營中。

魏兵遠遠望見,只是大笑,也並不防備。被丁奉率兵衝垮,呂據等又隨後殺到。魏軍驚擾逃走,爭渡浮橋,浮橋因此壞絕,許多魏兵溺水而死。韓綜、桓嘉及數萬魏兵被殺。此戰繳獲車乘、牛馬、騾驢各以千數,其他物資如山積。韓綜本是東吳將領韓當之子,叛逃降魏,數為吳害。孫權常常切齒痛恨。諸葛恪便下令將其首級獻於孫權的祭廟。

當年姜維攻打西平郡時曾俘虜了曹魏的一個中郎將郭循,投降蜀漢后被劉禪封為左將軍。但此人身在漢營心在魏,常常想着刺殺後主劉禪。只是因劉禪左右護衛嚴密而無法得手。於是郭循決定改變目標,刺殺大將軍費禕!253年1月1日,費禕與諸將在漢壽舉行新年大會。趁費禕歡飲沉醉的機會,郭修(《三國志》此人名郭修,《資治通鑒》此人名郭循)將費禕成功刺殺。越巂太守張嶷曾以書信勸諫過費禕「岑彭率師,來歙杖節,二人都被當時的蜀王公孫述派刺客殺害。如今您位尊權重,要以前事為鑒啊」但費禕並未放在心上,終招大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少年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少年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亡人紛紛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