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肝膽(四十一)

第七百七十二章 肝膽(四十一)

甲葉鏗鏘,戰馬嘶鳴。

自塞外特選的良駒,其體形遠比尋常戰馬來得高大,即便是在騎兵里,這些也屬於上品。這些戰馬打着響鼻,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一如自家背上的騎士。

這些騎兵以百人為一隊,彼此之間距離一步不到,遠遠看去好似一堵堵人牆。太陽照在他們那玄色的鎧甲上,用煙熏過的甲葉不會反射陽光晃花人眼,可是那黑色的鐵甲配上沙場肅殺的氣氛,更增幾分殺氣。

人既高大馬亦雄壯,列好陣勢之後也不必喊殺鼓噪,就只是在那裏排開陣勢,一股無形的壓力便自散發開去,讓人望而生畏,乃至不敢大聲呼吸。

突厥雖與漢家互市,但是這等干係國力盛衰沙場勝負的寶貝,又怎麼可能敞開供應漢人?就如漢家強弩不許輸入塞外一樣,突厥的一等戰馬也不許賣給漢家人。哪怕是那些手眼通天,手持重金搜羅寶馬的豪商,想要購買這種良馬也不是易事。

坐鎮一方的大將、主帥,手上所擁有的良馬往往也不過百十匹,捧在手裏視若珍寶,等閑不會拿出來示人。這些戰馬也會被用來武裝最嫡系的親兵衛隊,再給親兵配上重甲長槍,將這支甲騎視為救命稻草又或是決勝負的憑仗。

唯有坐擁四海的天子,才能這個底氣,一下子擺出成千上萬匹這等好馬,再用它們組成一支規模龐大的騎兵征戰四方。

眼下,長安校場中這數千名以塞上良馬為腳力,全身玄甲具裝,望之如同黑雲濁浪一般的鐵騎,亦是武德天子橫掃天下的憑仗所在。

玄甲騎。這支曾經為李家立下赫赫戰功幫助李家建立家號的騎兵,對於李家來說,除去自身戰力以外更有着極重的象徵意義。很多人把這支隊伍與李家的家運聯繫一處,認為玄甲重現便是李家興旺之兆。加上玄甲騎自身確實善戰,是以李淵不惜血本厚養精騎,玄甲騎戰馬、戰具之精良堪稱全軍之冠。

只不過這支精騎從來都是惡虎而非家犬,不會因為誰給自己的骨頭多,就把誰當做主人。從歸順李家到現在,不管兵力擴充了多少,軍將又換了多少,他們心中認可的軍主從未變化:徐樂!只有徐樂才是他們的主帥,李家不過是自家軍主的主公,與自己並無直接關係。

軍主為李家效勞,自己為李家出力賣命自然無話可說。可是一旦兩下關係變化,這些玄甲武士兵鋒所指方向,便要根據自家主將的意圖而定。

前者徐樂毆傷竇奉節之後,玄甲騎也曾嚴陣以待,不過那時候主要是以防範為主,所有的佈置都是以練兵為名目進行,雖說知曉內情者明白當時情形兇險到何等地步,但是在外人看來當時長安還是天下太平沒什麼危險之處。

今日的情形卻比前者惡劣了不知多少,這些玄甲騎甚至都不曾用操練為掩飾,就這麼大張旗鼓全副武裝在校場待命,距離公開舉旗叛亂,也只差個振臂一呼。

江都之亂殷鑒未遠,繼承了大隋名義上的法統乃至玉璽的李唐王朝,顯然不希望連亡國之路也有樣學樣。校場之外,數十匹快馬往來穿梭不斷,顯然是各方派來的耳目斥候,把玄甲騎的動向及時上報,免得被打一個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應對。

只不過城中大人物目前能做的也僅止於此,非但不敢派人出面彈壓呵斥,就連防範也不敢大張旗鼓為之。生怕自己一個無心之舉刺激了這支精銳,讓他們孤注一擲就此起兵。

自李淵稱帝以來,李家勢力席捲關中,原大隋鷹揚紛紛投奔麾下。又有各地義軍、盜匪以及豪強紛紛來投,讓李家的兵力得以迅速擴張。固然現在李家的大部分兵力都要派出去攻城略地或是防範突厥,長安城作為帝都所在也不會放鬆警惕,駐防兵力將近十萬。單純從人數上看,總數不過八千的玄甲騎即便全員叛亂,也不至於威脅到大唐根基。

但實際情形並非如此,戰爭並非單純比拼人數,長安城大難守,玄甲騎就駐紮城內,城牆對他們沒有絲毫妨礙。只要一聲令下,就能憑藉腳力優勢在城中肆意馳騁踐踏,把長安城鬧得天翻地覆。

守城方要想發揮兵力優勢,就得設法把玄甲騎壓縮在一個固定區域,再以大軍圍攻消耗。可是要做到這件事又談何容易?當日徐樂一行十餘騎,就讓坐擁十餘萬大軍的陰士師束手無策,反倒是險些被燒了長安。如今玄甲騎兵多將廣,他們若是發起性來,把長安變成一片白地也不無可能。

長安兵馬雖多,但是論及兵甲精良戰力強悍,誰又比得上玄甲騎?又有誰堪與其敵對,能夠稍稍遲滯其行動?倘若這支人馬真的狠下心腸直衝大興宮,那些御林宿衛又能否抵擋得住?江都慘禍只怕馬上就會重演。

即便可以消滅玄甲騎又能如何?拼個兩敗俱傷對於李淵並沒有好處,反倒是白白折損自家精兵強將。眼下天下未定,失去玄甲騎這麼一支精銳的代價,李家是否能承受得起?又憑什麼承受?是以不管徐樂行為如何,在李淵有明確的旨意下達之前,長安的各方人馬都不會對他們採取攻勢,只不過是嚴防死守而已。

玄甲騎以一支孤軍,一個集合整備,就鬧得長安城內十萬虎賁寢食不安嚴陣以待,這份威風不可謂不盛。但是對於玄甲騎此刻的統領韓約而言,這份光彩威風並沒有什麼意義,他現在只在意一件事:樂郎君眼下處境如何,他到底想要鬧到何等地步?

在徐樂離開后,楊思便給韓約送了信。韓約的傷勢甚重,如今還沒有恢復,本來還是該繼續靜養。可是當他聽完楊思的訴說之後,便顧不上傷痛,披掛整齊衝到玄甲騎駐地,擂鼓升帳集合兵馬。

按着他的性子,最想做的其實是拿起大盾跑去支援,為徐樂遮風擋雨。這是他的職責,也是他的心愿。從徐敢教授自己武藝開始,韓約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所在,時刻不敢忘懷。

不過他也知道,對徐樂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自家手中這面盾牌,而是名為玄甲騎的鎧甲。只要這支軍隊能夠表明態度,想來李淵就不敢輕易下狠手。這支軍隊必須掌握在自家手裏,否則怕是就要出大問題。

看着面前這些將士以及他們堅毅的神情,將台上的韓約暗自長出一口氣。自古來同患難易同富貴難,玄甲騎走到今天已經當得起富貴二字,要讓他們放棄目前生活舉旗造反,去搏一條生機渺茫的死路又是何等不易?更何況現如今這支軍隊里大多數人根本不是徐家閭出身,也不曾經過那些困苦,根本談不到香火情分。讓他們站出來造反,這也是拿腦袋在賭,好在自己贏了。

從他們的神情,韓約就能確定,現在自己一聲令下,他們就敢去砍李淵的腦袋。

這都是樂郎君的功勞!韓約在心裏嘀咕了一句。他很清楚玄甲騎這種態度並非自己的功勞,也不是李家治軍不嚴,而是徐樂那驚人的人格魅力以及出色的帶兵手段,讓三軍兒郎誠心擁護,甘願為他赴湯蹈火。

這些玄甲兵將已經知道自家軍主單人獨騎在玄武門外阻擋聖旨的壯舉,沒人覺得軍主荒唐,也沒人指責徐樂的不是。相反大家的神情中還帶了幾分得意乃至躍躍欲試,恨不得自己陪在主將身邊才好。

韓約看得出,這裏面有不少人怕是真動了順勢舉旗的心思,這也是自己急着把軍隊抓在手中的原因。自家可以用造反做威脅,但是不到萬不得已,這一招絕對不能用。自家擺出這個態度,最大的意義還是在於不讓李淵動用大軍抓捕徐樂,也是讓雙方保留個最後的體面,便於最終落場。

至於到底要不要和李家和談,這支軍隊今日的命運到底是什麼,在場的所有人都沒權力做主。玄甲騎是徐家的人馬,只有徐家人能做這個主!

韓約的目光掃過這些軍將,最終落向最前排的幾個人:步離、小六、宋寶……這些人算是玄甲騎的基礎班底,他們的態度也可以看作是玄甲騎的態度。這些人的神色和自己相若,心思想來也差不多,除了宋寶眼神中多了幾分興奮味道外,其他人都還算正常。

大家都在等,等徐樂那裏給出一個最終結果。自己這些人未必能在今天毀掉李家基業,但是破出這些人命,也足以讓李家傷筋動骨無力逐鹿。到底何去何從,就看李淵怎麼選又怎麼做。

除此之外,韓約還有些擔心徐樂的身體。他雖然恢復得快,但身體距離巔峰狀態依舊差得遠。三兩招之間自然不會露出破綻,可是時間拖得越久,敵人越了得,他的處境就越不利。偏生自己這面有義務遮護他平安的盾牌,此刻又不在身邊。倘若有失,又該如何是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盛唐風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盛唐風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七十二章 肝膽(四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