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舉薦人才

第110章 舉薦人才

果然,趙欽衛一經提出,就召來很多大臣的反對,武將們還好,他們大部分是農戶出身,反對者主要是文官們,有很多文官家裏或者親屬中,從事各種工商業。

在明末,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實質就是江南商人的代言人,他們是強烈抵制向商人收稅的。新建立的秦國,雖然不存在東林黨,但反對的聲音仍然不小。

在朝堂上,趙欽衛和原本就支持他的大臣們一起,跟反對者進行大辯論。做生意納稅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不交稅,如何維持政府的有效運作?軍人如何保家衛國?在現代,只要稍微有點經濟常識的人不會不知道。

古代唯一不重農抑商的朝代是宋朝,那個時期的財政總收入中,各種商稅加起來佔了70%,農業稅只佔到了30%。

而秦國的國策是農業和工商業並重。

明朝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已經開始產生,商品經濟會越來越發達,只要管理恰當,商稅占財政總收入的比例會越來越大。而在現代,農業稅早就廢除,反而要從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來的稅收補貼農業。

趙欽衛雖然不是學經濟的,但最基本的經濟常識還是知道的。他運用基礎的經濟學常識,據理力爭,對反對的聲音逐一辯駁,對他們進行強有力的回擊。無論是有多少人反對,都動搖不了趙欽衛實施商業稅的決心。

經過半天的討論后,即便仍然有不少大臣抵觸,趙欽衛還是命人宣讀早就準備好的詔書,把收取工商稅正式定為秦國的制度。凡是抵制政策實施的,一律嚴懲不貸。

至於工商稅具體的稅種、徵收細則,需要調查市場行情,以及了解其它各種具體情況,才能確定下來。

在財政方面,根據陳州府、歸德府、光州三地的彙報,近半個月來,累計查抄的富戶財物總價值六百多萬兩,土地三百多萬畝。

隨着秦國管轄區的增大,軍隊和各級官吏人數的增多,僅僅是支付俸祿,每個月的開支就接近四十萬兩,加上工程建設、民生投入、武器裝備的製造、採購,綜合起來每個月的開支高達一百萬。即使沒有新的戰爭爆發,這些銀兩也只能支撐四五個月。

當然,如果國庫存銀不足,可以緊縮開支,軍隊和官吏的俸祿的開支是屬於剛性開支,不可能給他們降薪。至於工程建設方面,屬於彈性開支,當資金充裕的時候可以加快建設,當資金不足時可以放緩或暫停建設。不過,趙欽衛不希望這種局面出現。

這天的朝會,足足開了一整天,到了晚上,趙欽衛方始騰出時間,看望受傷的袁雪衣、費雅怡。

袁雪衣右臂的毒,已經被逼出了四成,最遲兩天後就可以完全清除。費雅怡受的內傷比較嚴重,起碼要十天半個月才能康復。

「秦王,你政事繁忙,卻還抽出時間來看望我。」

她還躺在床榻上,經過苗羽彤替她運功療傷,傷勢略微好轉。

「怎麼樣,好點了嗎?」

費雅怡點點頭,說道:「經過苗大人替我運功療傷,好了一些,聽說那刺客是東廠廠公曹化淳,大明第一高手,他內功實在太深厚,雖然我用盡全力,在他面前仍然不堪一擊。」

雖然費雅怡臉色仍然蒼白,血色還沒有恢復,但絲毫不影響她那絕世的容顏。趙欽衛就坐在床邊,似乎是在欣賞着她,淡淡清香傳入鼻子,感受着她那少女的氣息,引起了下面的反應。

趙欽衛感覺到,自己應該是喜歡上了她,也許是喜歡她的身體比喜歡她這個人還多一些,反正就是就是喜歡上了她。

秦王的眼睛,大部分的時候都停留在費雅怡身上,讓她羞澀連連。她羞澀起來就更顯得迷人,讓趙欽衛更加着迷。

第二天,趙欽衛在兵部侍郎申根換的陪同下,親臨軍器局,着手火炮打造的事宜。當秦國建國的時候,專門研究、生產各類武器裝備的軍器局也隨之成立,原來長業幫生產兵器的工匠,隨之轉為軍器局的人。

在年初七的時候,趙欽衛就命人把三門虎蹲炮送來,讓相關的技術人員進行研究。

「成師傅,研究得怎麼樣,把虎蹲炮製造出來沒問題吧?」

「秦王,經過這幾天研究,要根據卑職和幾位師傅現在技術,加上現有的製造工藝,要製造出相同性能的虎蹲炮,基本上沒問題。」

此人名叫成雄民,在軍器局裏熱兵器的技術人員中,要數他的技術水平最高了。

趙欽衛說道:「如果咱們能製造出紅夷大炮就好了。」

成雄民說道:「都怪我們這些臣子才疏學淺,不能為秦王解決這些難題。」

其實,紅夷大炮的相關理論,趙欽衛已經跟幾個技術人員講解過,但懂得理論是一回事,能不能製造出來又是另外一回事。按照秦國現有鑄造工藝,要製造出紅夷大炮這類型的火炮,性能方面要差上一大截。要生產出能夠發射開花彈的臼炮,在技術上也還有沒有解決的難題。

申根換說道:「秦王,眼下你廣發求賢令,一定能招募到技術高明的工匠。」

成雄民說道:「秦王,我曾經認識一個人,他在火器方面的技術,比我強多了,可惜多年未聯繫,不知他是否還在家。」

趙欽衛一喜,說道:「那人是誰,你快快道來。」

成雄民說道:「他叫章若畢,是畢懋康的徒弟,年紀與我差不多,他的技術青出於藍,我也是十幾年前有幸碰到他,學得了一些皮毛。」

畢懋康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發明燧發槍的人,趙欽衛是知道的,想不到他還有徒弟,趙欽衛為之眼前一亮,急問道:「章若畢身在何處,若能找到他,你便是大功一件。」

成雄民說道:「章若畢曾經追隨師父在南京任職,畢懋康辭官后,他也追隨着師父。他是江西上饒人,其師父是南直隸徽州府歙縣人,我最近一次見到他是在五年前,現在也不知道他身在何處。」

趙欽衛大概還記得,畢懋康是在明朝滅亡那年病逝了,好像還挺長壽,活到了七十多歲。要他這年邁之軀為自己效力,似乎是不太現實。他徒弟年齡跟成雄民相當,是三十多歲,正是大好的年華,自己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並且讓他為自己效力。

趙欽衛很快就派出兩組人馬,分別前往上饒、歙縣,儘可能把章若畢找到並且請回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血色明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血色明末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0章 舉薦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