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人間處處有滄桑

第一百一十四章人間處處有滄桑

前141年,劉啟再也扛不住了,正月病逝於未央宮。時年48歲,在位15年。長達40年之久的中國**王朝的第一大治-文景之治也隨之落幕。

在治國方略上劉啟基本秉承他老爹漢文帝的「無為而治」。我們看下他的主要政策:

一,重農抑商

劉啟即位后,繼續執行重農抑商這一既定國策。劉啟說:「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以為幣用,不識其始終。」因此,他多次下令郡國官員以勸勉農桑為首要政務。

同時,他還允許居住在土壤貧瘠地方的農民遷徙到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的地方從事墾殖,並「租長陵田」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還多次頒詔,以法律手段,打擊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從而保證了正常的農業生產。

二,輕徭薄賦

景帝時期,徭役和刑法較以前有所減輕。前156年,劉啟即位伊始就頒布了詔令:「令田半租」,即收取文帝時十五稅一之半,即三十稅一。從此,這一新的田租稅率成為西漢定製。

前155年,劉啟又下令推遲男子開始服徭役的年齡三年,縮短服役的時間。這一規定一直沿用至西漢昭帝時代。

三,約法省禁

劉啟在法律上實行輕刑慎罰的政策:其一,繼續減輕刑罰,對文帝廢肉刑改革中一些不當之處的修正。其二,強調用法謹慎,增強司法過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對特殊罪犯給予某些照顧。

四,發展教育,打擊豪強

景帝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及發展已達到相當的程度,所以統治階級上自劉啟,下至郡縣官都逐漸重視文教事業的發展。當時在教育領域中最突出的就是「文翁辦學」。

劉啟一面弘揚文教禮儀,一面又打擊豪強。為了保證上令下達,他果斷地採取了多項措施。重要的有兩項:一是在修建陽陵時,效法漢高祖遷徙豪強以實關中的做法,把部分豪強遷至陽陵邑,使他們宗族親黨相互分離,削弱他們的勢力,以達到強幹弱枝的目的。二是任用酷吏,如郅都、寧成、周陽等,嚴厲鎮壓那些橫行郡國、作姦犯科者,收到了殺一儆百的功效,使那些不法豪強、官僚、外戚等人人股慄,個個惴恐,其不法行為大大收斂,開創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極大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在漢初高祖呂后孝惠三代的休生養息的基礎上,文帝和景帝進一步「輕徭薄賦、約法省禁」,使中國社會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富民強,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史稱「文景之治」。這也為漢武帝的千秋功業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看下《史記》的記載:。。。七十餘年間,天下無事,除非遇到水旱之災,人民基本自給自足。倉庫堆的滿滿的,京師的錢數以萬計,連穿錢的線都腐蝕斷了;太倉的糧食堆積如山,很多都**不能吃了。。。

反正就是太有錢了,老百姓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但是《史記》馬上就描述了另外一番景象:當時,法律鬆弛而人民富裕,生活過度腐化,有的就被人兼并了(失去土地,成為農奴);豪強之輩,以武力欺鄉霸市;宗室,地主,公卿,大夫及以下者,爭於奢侈。

所以我認為,國家富足,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貧富分化是相當的大,造成這種分化的無非是巧取或豪奪。

而當時也有人看到了這可怕的場面,董仲舒在給漢武帝的上書中就提到: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這無疑是對「無為而治」,「蕭規曹隨」的國家作風的最大的批判。同時,也是漢武帝決心拋棄黃老之術,獨尊儒術的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好了,漢景帝劉啟我們就討論到這裡吧!就到這裡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風煙大漢四百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風煙大漢四百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人間處處有滄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