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海與風》之中登場的相關武器設定

第十回《海與風》之中登場的相關武器設定

機體番號:ZGmF-X58e/H

機體代號:asuka』s.Griffon.custom(飛鳥特製版鷹頭獅)

機體類型:泛用試作型mS

製造商:凡爾納設計局第七計劃科。

所屬:ZaFT

初次配備:ce.73

尺寸:頭頂高18.73m

重量:80.75噸

固定武裝:ma-SX799型騎士槍*1,

SlashHaken*2

ma-m991「格拉姆」光束軍刀/ma-m991「GRam」beam.saber×4,

ma-m996「石中劍」光束短劍/ma-m996「caliburn」Beam.Dagger*4,

m73-aaVc對裝甲振動爪「犬齒」/m73-aa「eckzhn」anti-armor.Vibrate.claws×2,

m74-HFW高周波切割鞭「法芙尼爾」/High.Frequency.Whip「Fafnir」,

mmI-GaU25a.20mm.cIWS×2,

ma-BaR72高能量光束來福槍/ma-BaR72high-energy.Beam.rifle。

mGX-2330.280mm強子加農炮/mGX-2330Hadron.cannon;

選用武裝:BmL-02S小型導彈全領域速射裝置*2

機身特殊裝備用掛點*1

主推進系統:maN動力公司/Jumo004.B-1/Bellerophone

輔助推進系統:ForceSilhouette

最大升限:35000公尺

最大平飛速度:3.5馬赫

簡介:

和e-Series最初「開發高泛用主力機種」這一初衷不同。custom.Griffon最初開始就是為了——「尋求在有限機體上進行最大限度的火力配置,同時兼具其它mS望塵莫及的高速」這一近乎於偏激的設計要求而展開研發工作的。

對於第七計劃科科長——羽.飛鳥為何會提出這種類似偏執的要求不得而知。但單看性能,這款機體確實達到了要求。

與追求類似性能指標的Strike.Gundam.IWSP以及Destiny.Impulse相比,本機在火力和速度方面更勝一籌。

近身戰裝備追加了2把ma-m991「格拉姆」光束軍刀,更添加了ma-SX799型騎士槍和ma-m996「石中劍」光束短劍。

ma-SX799型騎士槍事實上更應該歸納為攻盾系統,這種巨大武器的前端部分是光束盾生成器「面體」/mX2351『Hedron『beamshieldgenerator。除了用於攻擊之外,還可以給機體提供防護,更重要的是在跨音速飛行階段。這套系統也發揮了不可小視的作用。

由於Griffon並非可變形mS,因此無論如何設計,進行超音速飛行都是對氣動布局、機體結構強度、發動機推力的巨大考驗。所以設計人員另闢蹊徑——在進行跨/超音速飛行時,由光束盾生成器展開圓錐傘狀的光束盾將機體收納其中。如此一來mS本身並不會和大氣直接接觸,空氣阻力相應減小之餘也提高了高速飛行狀態的防禦能力。

Slash.Haken繼續予以保留。

ma-m996「石中劍」光束短劍基本系統和ma-m991「格拉姆」光束軍刀相同,並不是實劍而是射出光束的刀刃。與Gram相比,通過縮短光束刃,調整成難以擴散。駕駛員可以活用其性能,將其投向遠處的敵人及突刺戰術。

ma-BaR72高能量光束來福槍在實戰中表現不錯,威力也令人滿意。但射速不足。經過改良后,可以轉換為威力較低但射速提高的連發模式或者威力較高,但射速較慢的單發模式。連發模式本來的目的是限定於牽制等方面,但由於可以讓光束間斷地連射,對於沒有PS裝甲的通常兵器來說具有相當的威脅。

最初的設計方案中,custom.Griffon計劃在肩部安裝兩門內置式複列位相能量炮。但由於體積過大以及能量消耗問題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mGX-2330.280mm強子加農炮,由於體積相對較小,因此可輕易得收納進custom.Griffon的肩部內。除了和複列位相能量炮相同的威力,可用於掃射和定向射擊之外,更可以進行類似霰彈的覆蓋攻擊,且強子能量束的能源消耗也相對較小。

BmL-02S小型導彈全領域速射裝置內裝置有16枚微型全領域機動導彈,與目前列裝的各類空戰導彈相比,雖然射程較短,只有0.6~7Km。但機動過載和速度得到了提高,在測試中甚至達到了最大機動過載90G、最大速度5馬赫的驚人數據。此外該型導彈對立軸發射角沒有要求,機體處於任何姿勢均可發射。

在諸多技術指標中,最為苛刻的莫過於「雙三五」的最大升限35000公尺和最大速度3.5馬赫。即使使用ma-SX799型騎士槍解決了氣動外形以及空氣阻力的問題。但動力系統依然是個大問題,原有的Force.Silhouette根本不可能提供如此大的推進力。就算解決了發動機出力問題,航程也短的可憐。

最後的解決辦法是委託maN動力公司製造的全新推進背包系統——Jumo004.B-1/Bellerophone。

如何提供最大的推力給機體?單單提高發動機推力已經無法實現。更強勁的引擎意味著更大的體積和重量,為了這部分多出來的重量就必須研究更新更強勁的引擎和全新的能源系統。這無疑形成了一個無法走出的怪圈,而第七計劃科或者羽.飛鳥提出了另外一種解決辦法——已經完全實用化的T礦技術。

T礦在負荷一定的電壓之後,會產生氣化,這是它的特質。令人驚訝的是構成該氣體的原子,其電磁旋轉極性與存在於地球上的所有原子恰好相反。這種氣體就是「負質量」——也就是說,它擁有「反重力性」的特質。

Bellerophone核心部分安裝有小型化的T礦爐,在持續給爐心的高純度T礦供給穩定電壓下,在其周圍形成微重力的浮遊力場。custom.Griffon藉此等同於微重力環境下飛行。能量消耗也成功減小。達到了設計的高空高速的指標。並且在ForceSilhouette的輔助下,機動性能依然保持原有的水平。

本機的火力、速度和機動性較Griffon的基本型有了飛躍性的提高,但由此引發的問題也不少。

首先就是作戰持續時間大幅度縮短,儘管採取了各種能源節約措施,並且擴大了電池反應堆的容積。但最大持續作戰時間只有90分鐘。

其次是作為提高機動性能的代價,機動過載也大幅增加,駕駛艙附近雖然採取了對G力措施,全速迴旋時也會產生最大12G的負荷。因此駕駛員必須穿戴專用的納米液壓抗荷服。

最後,雖然解決了各系統的兼容問題,並且完全實現了系統的屏幕化。但如此之多的武器系統對於駕駛員的反應速度依然是個不小的考驗。

綜上所述,本機固然火力強大,行動敏捷。但問題也極多。忽視駕駛員的因素是最大的問題。可說是除了極少數精英王牌之外無人能夠駕馭的機型。不客氣地說custom.Griffon更多體現的是作為武器試驗平台的價值,而不是作為一種量產機的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mS,本不應使用外掛架設備,但custom.Griffon裝備的機身特殊裝備用掛點卻一直沒有說明用途,實在是令人起疑……

#############################################################################################

Gloucester

機體番號:amX-109e

設計編號:e-25

機體代號:Gloucester

機體類型:試作型泛用可變形mS原型機

製造商:凡爾納設計局第七計劃科

所屬:ZaFT

初次配備:ce.73

尺寸:mS形態,全長4.23m、全寬6.91m、全高15.22m

ma形態,全長19.62m、全寬15.36m、全高4.04m

重量:69.72噸

固定武裝:

ma-m991「格拉姆」光束軍刀/ma-m991「GRam」beam.saber×2

ma-BaR833L多管激光速射炮*2/ma-BaR833L.Gatling.beam.cannon*2

mmI-GaU75a20mm超小型激光炮*1

ma-m22G.37mm半固定光束炮*2

BmL-02S小型導彈全領域速射裝置*4

機翼掛點*4

主推進系統:maN動力公司Jumo-2450B熱核噴射引擎*2

最大升限:32000m

最大速度:2.85馬赫

簡介:

ce.73年爆發的戰爭是本來就人口處於下風的PLaNT方面兵力更加的捉襟見肘,而戰線卻一直沒有縮短的跡象。

隨著戰局出現長期化和僵持化的可能性,即使是不斷爆發小規模交戰的相持階段也令ZaFT的上層感到苦惱,像上次大戰那樣的消耗戰無疑是一場噩夢。

由於兵力有限,部分地球上的據點兵力便不可能部署得太多,部署少了又容易給聯合方面製造機會。

於是,軍方開始尋求一款可以快速支援前線,擁有較大的作戰半徑,並且配備充足火力的mS,並且委託凡爾納設計局第七計劃科展開研發工作。

第七計劃科的設計進度可說是相當驚人,僅僅接到命令的2周內就完成了全部的草圖設計!雖然是戰時,而且已經擺脫了Juinus7條約的桎梏。但如此之快地拿出設計方案甚至圖紙,還是不得不讓人懷疑第七計劃科早在戰前就已經秘密展開核動力mS的研發工作了……

由於主要作戰環境是地球,因此第七計劃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可變形mS來滿足長途奔襲的要求。

相對於交戰雙方現役的可變形mS,Gloucester的ma形態外形光滑整潔,完全是一架戰鬥機的模樣,看不出絲毫mS的痕迹。這種外形對於跨/超音速無疑是非常有有力的,Gloucester的主翼,採用了二十世紀末的maW(missionadaptiveWing)概念,能夠調整主翼斷面的形狀與主翼的面積來適應不同的飛行狀態。即使是倒飛時,也能讓翼斷面變為正飛的形狀而不會產生撞向地面的情形。

新式的變形系統和慣性向量控制系統也相當令人矚目。獨立的發動機以及腿部與其他可變形mS相比,不但故障率低,在變形時重心移動也較小,而且部需納入進氣道設計的腿部能夠作得更堅固。mS模式時缺乏的向下推力,由收納腿部部位類似百葉窗的排氣口排出。推力以及方向可由百葉窗型排氣口調整,剩餘的氣流則流過反應爐提供水平推力。使用這種變形機構讓機內載彈空間變大,能夠裝載新型的高機動micromissile發射器。

動力系統方面,由於Juinus7條約的失效,Gloucester選擇了「蓄謀已久」的Jumo-2450B熱核噴射引擎。這種引擎早在ce72年就在秘密的開發,是將推進劑(固態的氫或氦)激發至電漿狀態,送至噴嘴內產生小型核爆來產生推力。這種小型核爆能夠用跟熱核引擎相同方式控制。因此跟核彈爆炸一次將能量釋出不同,熱核爆發引擎能產生持續、穩定而且可加以控制的小型核爆。這種新型引擎的出現大大的提升了Gloucester的推力,並且降低了推進劑的消耗量。由於選擇了三片式折流坂矢量噴管外加數個輔助噴嘴,ma形態下的Gloucester機動能力也是異常出色。

武裝方面使用了以下系統。

ma-BaR833L多管激光速射炮是Gloucester的標準武裝,凡爾納設計局開發的新型光束步槍,共裝備2門。為了保證隱形效果和不破壞氣動外形,兩支步槍分別安裝在機腹兩個專用的收容艙中。使用時,ma-BaR833L可以從收容艙中被彈射出來,槍身伸展開,旋出護手和握柄,讓Gloucester單手或雙手持用。

mmI-GaU75a20mm超小型激光炮是Gloucester頭部的防禦性固定武裝,只能向後方瞄準(mS和ma形態都是如此)。

ma-m22G.37mm半固定光束炮配備於Gloucester的手臂上,能夠朝向前方或後方攻擊。光束炮能夠在30度以內轉動射擊。

BmL-02S小型導彈全領域速射裝置:安裝於Gloucester的背部,容彈量為每具16枚,使用微型全領域機動導彈。

4個機翼掛點可選擇多種裝備,例如航空炸彈、中程導彈、燃料空氣炸彈、電子偵察吊艙、小型導彈全領域速射裝置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機翼掛點全部搭載BmL-02S小型導彈全領域速射裝置,那麼Gloucester的導彈數量則是驚人的128枚……

其他配備則有:

球型獨立駕駛艙:出於對G力措施以及駕駛員的視野和安全問題,駕駛艙被設計成為可以脫出的球型獨立駕駛艙。雖然使用了BDI和BcS,但是但是在座艙中有預備用屏幕作為後援系統防止BDI系統失效,但是屏幕無法在戰鬥中提供足夠的信息給駕駛員。另外駕駛艙內仍然配備有標準的控制系統,預防駕駛員在失去與BcS系統聯機時仍然能夠以手動方式控制機體。

主動匿蹤裝置:由於大氣圈內的條件限制以及遠程快速奔襲的設計要求,miragecolloid的搭載變得不可能,因此使用最新的主動匿蹤裝置。不同於舊式的被動隱形手段,該系統是通過類似Griffon的Geass通過散布電腦病毒的方式在空間內散布電子干擾在各種電子儀器上達成「隱形」的目的。

寬頻感應器:這套系統能將所有可見以及不可見光譜以可見光的方式顯示,並可支持駕駛員在黑暗中以紅外線尋找目標,在雨中、霧中以紫外線尋找和確定目標,或利用熱感應找尋隱藏目標。而且系統可以任意利用主動或被動模式尋找目標。主動模式中,系統會發出一道光線(可見或不可見光)並且利用反射找尋目標。被動模式時系統不發出電磁波。主動模式能夠提供更詳細的影像,但是被動模式能夠減少被紅外線、紫外線偵測到的機會。

可棄式四肢:由於四肢上並沒有設計對於飛行有嚴重影響之部份,Gloucester的四肢能夠在毀損嚴重時拋棄,避免造成變形時的拖累或對機體進一步的傷害。

BrainDirectImaging(BDI)System(大腦引導圖像系統):BDI系統能讓傳統顯示在抬頭顯示器、儀錶上的各項資訊,通過電波傳到給駕駛員,將其圖像化以cG的形勢顯示在駕駛員的心中。能讓駕駛員感受到視覺、觸覺,並且能感受到機體平衡、機體力回饋。

BrainwavecontrolSystem(BcS,腦波控制系統):能讓駕駛員將腦波中的意識流傳達給電腦,使得駕駛員可以依照自己的意識操縱機體。BcS系統能讓駕駛員以人類的直覺思考方式來操控YF-21,並且配合BDI系統讓駕駛員得知各項信息。

缺陷:BDI和BcS系統結合起來能讓駕駛員以思考的速度來感覺並控制機體。所以使得在戰鬥中操作mS和作戰反應的過程大幅度縮短。但由於這種系統的特性,駕駛員如果想熟練操作,需要有非常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並且要花大量的時間來熟悉系統,也就是說只有戰鬥駕駛中的超級皇牌才能充分的發揮Gloucester的潛力,由於使用BcS和BDI系統時需要精力高度集中,心裡難免產生無形的壓力,並且還要承受Gloucester本身超高速帶來的身體高負荷,在這雙重的壓力下會帶給駕駛員許多不良的副作用

BDI系統也有缺點。人類的腦部並不是為了接收這些大量信息而生,使用BDI系統會導致駕駛員出現緊張、疲勞以及頭痛的現象。頻繁的使用甚至會導致許多精神徵狀如——失眠、焦慮、冷汗、雙手發抖以及情緒不安。在數周頻繁使用BDI系統后,駕駛員必須換班,使情緒得以調整,醫官也可以開藥減緩上述的徵狀。但是根治的方法只有停只使用BDI系統。現今無法知道長期使用BDI系統會對駕駛員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BcS系統的缺點是需要駕駛員非常集中注意力才能控制機體。如果駕駛員精神遭受打擊則無法順利控制機體,一直要等到駕駛員冷靜集中精神為止。另一個缺點則是BcS系統會將駕駛員腦中閃過的念頭不經允許就執行。

最後也是最致命的缺陷就是Gloucester本身高昂的造價,經過核算之後,發現即使量產壓低成本,Gloucester單機的造價還是3.5架Babi的造價外加維護費用。如此之高的成本顯然不可能被軍方接受。

Gloucester總計完成3架,1號機並未裝備BcS與BDI系統,仍然利用一般的HOTaS來操縱,因此駕駛艙的視野比較廣。3號機在地面作航電系統測試。真正投入到達達尼爾海峽之戰的只有2號機。目前1號機轉作為2號機的預備零件而入庫保存,不再實際飛行。假若2號機遭遇太大的破壞,則將準備製造4號機進行戰場測試,而毀損的2號機則轉作疲勞破壞性試驗。

###########################################################################################

Sutherland

機體番號:amX-110e

設計編號:e-27

機體代號:Sutherland

機體類型:試作型泛用可變形mS原型機

製造商:凡爾納設計局第七計劃科

所屬:ZaFT

初次配備:ce.73

尺寸:mS形態,全長4.47m、全寬6.50m、全高14.54m

ma形態,全長18.62m、全寬14.87m、全高3.94m

重量:67.34噸

固定武裝:

ma-m991「格拉姆」光束軍刀/ma-m991「GRam」beam.saber×2

ma-BaR833L多管激光速射炮*1/ma-BaR833L.Gatling.beam.cannon*1

mmI-GaU75a20mm超小型激光炮*1

ma-m22H.37mm半固定光束炮*2

左臂小型盾牌

內置彈艙

機翼掛點*4

主推進系統:maN動力公司Jumo-2450B熱核噴射引擎*2

最大升限:33000m

最大速度:2.75馬赫

簡介:

由於Gloucester太過昂貴的造價,以及培養合格駕駛員的高成本、長周期。軍方對於列裝Gloucester並不感冒。列舉了Gloucester的種種不足之後,要求第七計劃科重新設計。

由於有了Gloucester失敗的經驗,第七計劃科很快設計出了Sutherland來滿足軍方和前線的需求。並且製造出了5架原型機,其中的3架投入了達達尼爾海峽戰役用於性能測試評估。(也有說法是第七計劃科一早就準備了備用方案,在得到Gloucester可能失敗的風聲之後,立即秘密展開Sutherland的製造)

Sutherland繼續採用了酷似戰鬥機的ma形態,其ma形態是一架前掠翼帶前置鴨翼,雙垂尾,矢量推力控制的高超機動戰鬥機。同時期交戰各方列裝的可變形mS中只有奧布軍的mVF-m11c村雨採用了類似的氣動布局。由於使用了這種頗為獨特的布局,造就了Sutherland驚人的操縱性。

不過在基本定型之後,Sutherland的道路並不平坦。

首先,前掠翼在戰鬥機上的實用資料並不多。雖然人類在aD20世紀就開始了對前掠翼的研究,但真正大量裝備部隊的並投入實戰的機體資料卻沒有(唯一例外的是奧布,但作為敵對國家,顯然不可能提供相關的資料)。不能用電腦模擬所有的情況,所以從前所說的「飛了才知道」的東西仍然很多。這樣無法針對「難以預計的突發**故」而研究應對方法。Sutherland只有通過電腦模擬技術,風洞實驗,不變形無人實驗機等方式展開研究。

其次,軍方的性能要求很高。要求單機能夠進行中途不休息和添加燃料的超遠程航行,能夠在不使用核彈的情況下只以少數特譴隊突破敵嚴密防守直接攻擊敵機要部門和高價值目標,並能夠執行重要人質的解救,重點目標的保護等特種作戰任務。

再次,經過了Gloucester的失敗之後,必需要考慮機體的成本,而在設計Sutherland時,成本再次成為了被設計小組遺忘的問題。於是判斷最初設想的「同時具有機體的高性能與駕駛員的可操縱性」難以實現。

於是第七計劃科的設計團隊決定以追求機體的高性能為最優先,而飛行員則以高性能的aI輔助操縱系統支持。由於這種幾乎「本末倒置」的理念指導設計,Sutherland在開創最高飛行性能同時也創造了駕駛難度的最高記錄。儘管使用了基於人造引力技術和慣性控制技術的「G力補償系統」,試飛員們仍然對飛機的操縱性十分不滿,而軍方高層卻對Sutherland的設計十分滿意,於是研究工作就在高層的讚賞與基層的抱怨聲中進行著。直到第七計劃科緊急電告他們的部門主管——被軍方上層多次指責「不務正業」的天才(或許是天災……)少年,羽.飛鳥科長之後事情才有了轉機。

根據第七計劃科發送過來的資料和試飛紀錄,並且在卡潘塔利亞基地進行了一次親身的秘密試飛之後,提出了相關的改良意見。本已十分敏感的機體被進一步改良:副翼和尾翼的可動舵面偏角被增大了3到5度,而發動機油門的響應速度被提高了50%。

為了便於操作,Sutherland的飛行員輔助支援系統(PilotSupportSystem)分為三個部分,簡稱系統1、系統2、系統3,系統1負責機體控制、自動導航和無人化控制(aI操控,可進行低程度的作戰)。系統2負責虛擬座艙顯示、武器系統和電子對抗,主動匿蹤裝置也是由這部分負責的,系統3負責戰場分析、戰術諮詢和遠程航路的計算,三系統分開工作,只要有一部分遭到病毒之類的入侵時另兩個部分會對其進行物理遮斷,同時分擔其工作,這時雖然性能下降,但是保證了安全性。

動力系統方面採用了和Gloucester相同的Jumo-2450B熱核噴射引擎,

變形系統是從來沒有機體與之類似的全新設計。這個變形設計卻並非出自第七計劃科的手筆,是由凡爾納設計局的可變系統研究班設計,比ama-953.Babi縮短了20%的變形時間。一改以往座艙在mS形態置於腹部前方的設計,而將座艙設置在背部,由機體裝甲結構完全收納,同時軀幹是由機頭和機身構成雙重三角形型的超穩定結構,使得Sutherland的mS形態異常堅固。由前方射來的威脅會完全的被正面厚實的胸部和腹部所阻擋,飛行員的安全大大改善。此外,這種設計還使機頭的主雷達在mS形態可以不受影響的工作,增加了火控系統布置的合理性。

武器系統:

ma-BaR833L多管激光速射炮繼續為Sutherland所採用,凡爾納設計局開發的新型光束步槍,裝備1門。為了保證隱形效果和不破壞氣動外形,步槍安裝在機腹專用的收容艙中。使用時,ma-BaR833L可以從收容艙中被彈射出來,槍身伸展開,旋出護手和握柄,讓Sutherland單手持用。

mmI-GaU75a20mm超小型激光炮是頭部的防禦性固定武裝,只能向後方瞄準(mS和ma形態都是如此)。

ma-m22H.37mm半固定光束炮進一步改良,炮管的可動角度增加至45度。

內置式彈艙:為了保證隱形效果,在腿部設置內置式彈艙。彈艙內可以掛載48枚Bmm-24全領域高機動微型導彈或其他導彈(其他導彈視其型號、大小來決定數量)。

機翼掛點:與Gloucester的機翼掛點功能類同。

缺陷:主要缺陷還是像基層抱怨的那樣,其操縱性能始終是普通戰鬥駕駛的噩夢,甚至部分駕駛員給Sutherland起了「寡婦製造者」的外號。這是由於設計團隊奉行「機體性能與操作性能分開」的設計方法,極力提高Sutherland的性能,連原來作為輔助飛行員的PilotSupportSystem也被設定成了以保持機體性能為優先,犧牲飛行員安全的模式造成的結果。這雖然使PilotSupportSystem的存在本末倒置,招來試飛員一片不滿的罵聲,但卻使Sutherland擁有凌駕於當時所有先進可變形mS的超高性能。另外由於放棄了BDI和BcS,駕駛員的健康問題也到了解決。但是G力對駕駛員帶來的副作用還是需要經常注意。

#############################################################################################

Graf.Zeppelin(齊柏林伯爵)

艦名:Graf.Zeppelin

艦種:浮空型航空母艦

所屬:ZaFT

全長:327m

全寬:155.7m

全高:106.16m

設計排水量:38100噸

滿載排水量:42600噸

最大航速:60節

最大續航力:30000海里/18節

艦員:1760名

推進:T礦爐浮空系統,反重力推進裝置。

武裝:14座88mm3管Flak36、32座40mm.cIWS、8聯裝大型垂直發射防空導彈發射單元*8、陽電子反射器、氘核光束送電系統。

載機:標準配置37架mS。

簡介:

該艦屬於大氣層內浮空艦,事實上該艦的試驗性質比較濃厚。更多的是為scharnhorst級取得數據。另外,不同於當時流行的「mobilesuit強襲登陸戰艦」,GrafZeppelin更接近傳統的艦隊航空母艦,對艦對地用的遠程導彈和大口徑艦炮完全不裝備,本艦的mS搭載量可視任務而調整,如果是需要承擔運輸任務,mS搭載量可達到48架。mS彈射裝置有兩套,分別安裝於兩舷的出擊軌道上,一套是為Sutherland等新銳可變形mS所使用,由於Sutherland和Gloucester在ma形態下使用前三點式起落架,因此為其準備了專用的電磁彈射器;另一套則是為GOUF、Griffon等型號的mS使用的通常型彈射器。所有mS的降落都在頂部居中的降落甲板完成。

艦內各種修理整備設施完善,可以承擔大修級別的mS維修任務。另外由於空間充足,生活、醫療設施也一應俱全。

軍方對Graf.Zeppelin在實戰中的使用相當滿意,對於建造同型2號艦也表現出一定的興趣。2號艦甚至已經選定了預定名——Peter.Strasser,但是機頭吞金巨獸讓這艘以一戰德國飛艇艦隊司令命名的戰艦永遠的停留在了圖紙上……

另外,由於經常執行運輸任務,這艘看上去臃腫的浮空航母,被ZaFT官兵取了一個頗為親切的綽號——「milchkuh」(奶牛)……

############################################################################################

註解

戰鬥機製造出來之後,其外形便已基本確定了。當其外形一定時,飛機焦點位置是確定的,反過來就要求在飛機使用過程中的重心位置必須位於允許中心變化的範圍內才行。重心的后限是由靜穩定性要求確定的,它不能跑到飛機焦點位置的後面去。重心也有前限。重心前移可以增加飛機的靜穩定性,,但並不是靜穩定性越大越好。例如,靜穩定性過大,升降舵的操縱力矩就難以使飛機抬頭增加仰角獲得c(L,max).換句話說,是操縱性要求限制了重心的前限。

焦點與重心的位置關係:Δc(m)/Δc(L)<0

而從Sutherland的氣動外形中不難看出,Sutherland的重心十分靠後,接近于飛機焦點位置的邊緣,使得這種機體的靜穩定性十分小,當然,同時也造就了它驚人的操縱性。

飛機在空中飛行,不僅要求縱向運動應具有靜穩定性,即繞飛機橫軸的運動靜穩定性;而且也要求飛機繞縱軸和豎軸的運動具有靜穩定性。

從機頭貫穿機身到機尾的軸叫縱軸(Ox軸)從左翼通過重心到右翼並與縱軸垂直的軸叫橫軸(Oy軸)。這兩根軸同處在一個平面內,比如水平面內。通過重心並和上述兩根軸相垂直的軸叫豎軸(Oz軸)。飛機在鉛垂平面(Oxz平面)內的運動成為縱向運動;繞橫軸Oy的轉動叫俯仰運動;繞豎軸Oz的轉動叫偏航運動,繞縱軸的轉動叫滾轉運動。如同要求飛機繞橫軸的運動具有縱向靜穩定性一樣,要求飛機繞豎軸和縱軸運動也具有靜穩定性,並分別稱為方向靜穩定性和橫向靜穩定性。

飛機在鉛直平面內運動時,繞豎軸Oz和縱軸Ox的力矩恆等於零,此時暫且用L代表橫滾力矩,N代表偏航力矩。但是,如有右前方吹來一陣風,則來流v∞將偏離飛機對稱平面Oxy,出現側滑角β。一旦出現側滑角β,來流流過立尾將產生側向力-Y(v)(實質上就是立尾產生的升力,只是方向指向橫軸Oy的負方向),該力將產生一個繞立軸的偏航力矩+N(v),有力圖減小或消除側滑角的作用,故立尾對飛機方向靜穩定性是起到穩定作用的。注意,產生側滑時,作用在機身,特別是機頭上的側力-Y(sh)是起方向靜不穩定性作用的。要是飛機具有方向靜穩定性,立尾產生的偏航力矩(絕對值)必須大於機身的偏航力矩才行。因為,隨著飛行馬赫數ma∞的增大,特別是超過聲速以後,力尾的側力係數絕對值迅速減少,根據c(L,a)=4/(ma∞^2-1)^(-2)說明ma∞〉1.0之後,ma∞再增大,力尾產生升力的能力就下降,而機身的側力係數隨飛行馬赫數的變化不大,所以,使得飛機的方向靜穩定性迅速減少。在設計超音速戰鬥機時,為保證在平飛最大馬赫數下仍具有足夠的方向靜穩定性,往往必須把立尾的面積做得很大,有時還需要選用腹鰭以及採用雙立尾。隨著傾斜角的出現飛機具有橫向靜穩定性是指處於縱向平衡狀態的飛機,一旦受到外界干擾,打破了原先對飛機縱軸的力矩平衡,產生繞縱軸Ox的傾斜角φ;當外界干擾消除后,飛機靠自身產生的恢復力矩,有自動減小傾斜角φ和恢復原先平衡的趨勢。保證飛機具有橫向靜穩定性的主要外形參數是機翼的後掠角和上反角。

而倘若因外界干擾使飛機產生了向右的傾斜,隨著傾斜角φ的出現,飛機的升力L』(此處用L』代表升力以區別此處的橫轉力矩L)也跟著傾斜,在升力分量L』sinφ的作用下,飛機將出現向右方向的運動。換句話說,緊跟著出現的是右側滑狀態,有半翼的有效速度v⑴將大於左半翼的有效速度v⑵;所以,在右半翼上將產生正的升力增量ΔL(r)』>0,而在左半翼上將產生負的升力增量ΔL(l)』<0,從而出現一個負向的橫滾力矩-L,力圖減少或消除傾斜角φ。可見,機翼后掠,將起橫向靜穩定性的作用。

庫波哈勃評定等級

1級很好,非常良好的性能。

2級好,好的飛行品質

3級好,但有一些不重要的特點,不改進對執行任務也足夠好。

4級有某些不重要,但是明顯的缺陷,需要改進。缺陷對完成任務的影響,容易由飛行員補償。

5級中等程度缺陷,必須改進。為了完成任務需要飛行員作較大的補償。

6級非常大的缺陷,需要大的改進,為達到可接受的性能。需要飛行員花最大可能的力氣。

7級基本性能需要作重大改進,可操縱,但性能不適應要求,對飛行員技術水平要求較高。

8級可操縱,但有困難,為了保持操縱和維持飛行,要求飛行員由高超技術。

9級在可操縱的邊界上,為保持操縱,需要飛行員由高超技術和高度注意力。

10級不可能完成飛行。

##############################################################################################

PS:由於原作中ZaFT方面的可變形mS都無法滿足我接下來設定的劇情需要,所以只好把可變形機器人之中我認為最優美也是最強大的YF19和YF21拉出來了。如果不是這樣,那麼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只會比原著多出一架被打成殘廢的Griffon而已,相信各位讀者也不希望劇情會朝那個方向發展。接下來可是主角和基拉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面對面的激戰,各位讀者看了機械設定之後,也會略微體會到那將會是一場激烈萬分的戰鬥。我也會十分認真地描寫這場幾乎稱得上慘烈的戰鬥。大家盡請期待。

特別附贈高達OOeD2《Friends》,算是為剛剛離開那個讓他無法接受的世界的LOcK.ON哀悼一下,水島不愧是當年製作eVa的痞子教主庵野的部下,心狠手辣……期望OO能夠追上Z的死亡率……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Destiny惡魔之翼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Destiny惡魔之翼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回《海與風》之中登場的相關武器設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