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靈隱佛光 牛渚犀照

五六、靈隱佛光 牛渚犀照

陶侃同意了毛寶的建議,便給溫嶠軍隊補充了軍糧。

然後毛寶果真順利地帶兵燒毀了蘇峻在句容、湖孰積囤的軍資、米糧,造成了蘇峻軍隊缺乏糧食和軍需物資的局面,也解除了陶侃退兵、討伐軍分裂的危機。

不久,蘇峻派韓晃和張健攻打郭默守的大業壘。當時大業壘在圍困之下十分缺水,人都被逼飲用糞水。面對如此困境,作為主將的郭默因為畏懼而偷偷出走,只留下兵士守衛。

在京口的郗鑒軍聽說作為京口屏障的大業壘被攻打都很驚慌,紛紛要求後退到廣陵。郗鑒堅決不同意這個意見。他說:「我們這兩道防線直接關係到京師討伐軍的安危,大業壘即便被攻破,還有我們京口這個屏障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堅守。」

陶侃見大業壘情況危機,打算營救大業壘,但陶侃的長史殷羨說:「咱們的水軍不孰悉步戰,一旦營救失敗就會令討伐軍陷於劣勢,不如我們來個圍魏救趙,直接攻擊石頭城,讓韓晃等自動退還以援救石頭城。」

陶侃說道:「此計甚妙!」便率水軍向石頭進攻,

328年(咸和三年)九月,溫嶠在白石修建行廟,大設壇場,祭告皇天后土、祖宗之靈,溫嶠親自宣讀祝文,宣布向蘇峻叛軍進行最後的決戰。他語氣激昂,淚流滿面,三軍將士都不敢抬頭觀看。

召開了誓師大會,庾亮、溫嶠、趙胤等率步兵萬人從白石南下出戰,進逼蘇峻主力。蘇峻與匡孝率領八千人進擊,蘇峻令兒子蘇碩和蘇孝帶數十名騎兵迫近趙胤,打敗了趙胤軍。

蘇峻看見趙胤敗走,便說:「蘇孝能攻破賊兵,我還不如兒子蘇孝嗎?」便離開部眾,帶領數名騎兵北上突入敵陣,但沒有成功。蘇峻準備回奔白木坡,但座下戰馬突然原地打轉,不肯前行。見此情景,溫嶠的牙門將軍彭世、李千等紛紛用長矛向蘇峻投擲。蘇峻從馬上墜落而死。討伐軍兵士一擁而上,將蘇峻的屍體斬首分割,並點燃焚燒了屍骨。

蘇峻死後討伐軍軍心大振,而蘇峻軍喪失鬥志,紛紛潰散。任讓於是立蘇逸為主,閉城自守。管商和弘徽攻打庱亭壘,但被擊敗,管商於是向庾亮投降。

趙胤在另一方面派甘苗攻擊在歷陽的祖約,祖約於是乘夜帶左右數百人北逃到後趙,石勒雖然收留了他們,但是也等於是把他們軟禁起來了。

溫嶠在蘇峻死後設立行台,命令全國二千石以下故吏到行台集合。然後召開動員大會,號召各地行動起來,剿滅叛軍殘餘。隨後討伐軍向叛軍展開反攻。

(329年)正月,陸曄和尚書左僕射陸玩遊說匡術以苑城歸附,匡術答應,陶侃於是命毛寶和鄧岳守城。

叛軍派韓晃來進攻。毛寶登上城牆射死叛軍幾十人。

韓晃沖著城牆上向毛寶喊道:「莫非你就是毛廬江嗎?」

毛寶說:「正是。」

韓晃說:「哈哈,你以勇猛無敵聞名,何不出城跟在下決鬥呢?」

毛寶說:「你如果當真是員猛將的話,就請進城來吧,末將陪你玩玩!」

韓晃笑著退走了。

右衛將軍劉超和侍中鍾雅與建康令管佩等密謀帶晉成帝投奔西軍,但計謀敗露。蘇逸於是派任讓領兵入宮收捕劉超和鍾雅。此時成帝抱著二人不放,哭著說:「不得傷害我的侍中、右衛!」但任讓還是帶走並殺害了這二人。

329年二月,官軍向石頭城進攻,大敗蘇逸軍隊。溫嶠臨陣斬殺蘇碩,晉西軍又擊殺蘇逸,晉成帝乘機逃出宮城,投奔溫嶠。

成帝脫險後來到溫嶠船中。群臣見到皇帝,無不下跪痛哭流涕。庾亮也屈膝下拜,以額伏地,泣不成聲。

第二天,庾亮晉見皇帝,又頓首至地,並請求辭官回家。帝不允許,派遣尚書侍中持手詔安慰庾亮:「這是社稷之災,國家之難,並非舅舅的過錯。」隨後殺叛臣西陽王司馬漾並其二子及彭城王司馬雄。

任讓原來跟王導關係不錯,王導建議寬恕任讓。成帝說:「就是先前殺我右衛劉超和侍中鍾雅的那個小子嗎?絕對不能饒恕!」於是當即將他處死。叛軍將領張健、韓晃、馬雄等人也被郗鑒軍誅殺。至此,蘇峻、祖約叛亂全部平定。

公元329年(咸和四年),蘇峻之亂平息后,宮廷宗廟都被焚為灰燼。溫嶠建議遷都到豫章(南昌),東吳之地的豪傑們請求定都於會稽(紹興),這兩種意見爭來爭去,誰也說服不了誰,朝廷不知怎麼辦為好。

後來,還是由王導最後一錘定音。王導說:「建康,即古時的金陵,過去就是帝王之都,而孫仲謀、劉玄德都說這裡是帝王之宅。古代帝王不必因簡陋豪華而移都,如果能弘揚衛文公以大布之衣、大帛之冠為君的風尚,則可無事不成。若不勤勉耽於安樂,即使找到一塊樂土,也會變成廢墟。況且北方敵寇像遊魂一樣,窺伺我們的空隙,我們一旦有膽怯的表現,跑到南越之地,再想得到威望和實力,恐怕是難以辦到的。現在應該特別鎮靜,這樣民情便可自安了。」

由此溫嶠等人的遷都計劃未能實施。

咸和四年(329)三月,蘇峻、祖約之亂平定后,大賞群臣。陶侃因功大為侍中、太尉、封長沙郡公;郗鑒為侍中、司空、南昌縣公;溫嶠為驃騎將軍、開府議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始安郡公;陸曄進爵江陵公;封毛寶為州陵縣開國侯,食邑一千六百戶。其餘賜爵侯、伯、子、男者甚多。

卞壼、桓彝、劉超、鍾雅等死難者均加贈恤。陶侃移鎮巴陵(今湖北嶽陽),溫嶠還鎮武昌(今湖北鄂城)。庾亮再與成帝相見,伏地謝罪,再三請求歸隱江湖。在得不到批准的情況下,請求去地方鎮守效力。於是出任豫州刺史,領宣城內史,鎮守蕪湖。與此同時,參與蘇峻叛亂的路永、匡術、賈寧等人因中途背叛蘇峻投降朝廷,赦免其罪不治。

王導還想獎賞決戰前投奔朝廷的路永、匡術等人,欲給他們加官。溫嶠說:「他們是蘇峻集團叛亂的主犯之一,只因為他們最後投誠了,才饒他們不死。他們犯了如此大罪,沒有要了他們的狗命,已經夠便宜他們的了,哪裡還能再讓他們繼續擔任官職呢?」

在溫嶠的堅決反對下,王導只得做罷。

湘州刺史卞敦在蘇峻叛亂時期首鼠兩端,既不討逆,也不主動供給討伐軍所需糧草。此時受到朝廷冷落。不久便憂愧抑鬱而亡。

靈隱寺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約一千七百年的歷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剎,也是中國佛教禪宗十大古剎之一。地處杭州西湖以西靈隱山麓,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深山古寺,雲煙萬狀。

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東晉咸和初,由中原雲遊至武林(即今杭州),見有一峰而嘆曰:「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代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於峰前建寺,取名叫「靈隱寺」。

可惜靈隱寺剛建成不久,就發生了蘇峻叛亂,慧理修建的佛塔佛寺未能倖免,被焚之一炬。蘇峻之亂平息后。來此地雲遊的高僧佛圖澄,提議重建靈隱寺。都鄉侯、散騎常侍何充非常敬重佛法,所以很高興主持重新修造。

何充(292年-346年),字次道,廬江郡灊縣(今屬安徽霍山)人。晉朝重臣。官至中書監、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封都鄉侯。後來在晉康帝和晉穆帝時輔政。

何充風度氣韻儒雅,才學淵博,能寫文章,酒量也很好,尤其是喝酒時的風度氣質讓人折服。當時的名士、丹陽尹劉惔(dan)曾經說:「看到何次道飲酒,就令人想把家中珍釀全都拿給他。」

何充是王導妻子的姨甥,而何充妻子是庾文君之妹,因此何充與晉明帝、王導都友好,很早就擔任顯要官位。

一次何充去見王導,王導以塵拂指著坐床叫何充和他同坐,說:「這裡是你的坐位。」甚至王導修繕揚州官舍時也向何充說:「修造這裡的衙門,正是為了你何次道啊。」可見王導與何充的友好和親近。

何充正直敢言。當初擔任王敦主簿時,聽到王敦在公眾場合自賣自誇、為其兄長王含「護短」說道:「家兄在廬江做官的官聲、政績都一定很不錯,廬江人士上上下下沒有不稱讚的。」

但當時身為廬江太守的王含在當地貪污,名聲很臭。

何充當即直言反駁:「我就是廬江人,所聽到的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王敦聽后沉默不語。在場眾人既佩服何充的耿直和膽量,又深深地為何充感到不安,但何充神情自若。因此何充被王敦貶為東海王文學。太寧二年(324年)王敦之亂平定后,何充被朝廷任命為中書侍郎。

何充喜歡佛典,熱衷於修造佛寺,任東陽、會稽地方官時,平時供養沙門超過一百人,花費過億,但卻對親友未加照料。他的親戚朋友有的非常貧窮,他也不管不顧。因而引來時人非議。

太寧三年(325年),晉成帝即位后,任命何充為給事黃門侍郎。咸和三年(328年),歷陽內史蘇峻領兵攻陷建康后,何充東奔三吳地區加入王舒、虞潭等人的討伐軍抗擊蘇峻。次年,蘇峻之亂被平定,何充被封為都鄉侯、散騎常侍。

平南軍司、散騎常侍、豐城子劉胤,從來就不信奉佛法,傲慢三寶(括佛寶、僧寶、法寶)他來到新建成的靈隱寺,對何充說:「聽說這次靈隱塔的修建還邀請了中原的得道高僧前來指導了,是真的嗎?」

何充說:「這事兒千真萬確。是得道高僧佛圖澄前來主持的開光儀式。他還就近去了附近幾個風景名勝之地主持修建了寺廟,比較有名的就有太湖佛圖寺、潛山太平寺、宿松忠節寺等等。」

劉胤說道:「都說中原的高僧佛圖澄佛學深厚,道行高深莫測,可是看看眼前的這座佛寺也沒什麼特別之處啊?哦,我早就聽說此塔屢放光明,總認為這簡直是荒誕不經,所以我從來不信。除非讓我親眼看見,才能相信。」

劉胤話剛說完,佛塔上立即放射出五彩光芒,照耀佛寺。劉胤驚得毛髮倒豎,肅然起敬,趕緊伏地叩頭,口稱「死罪!死罪!」從此劉胤信奉佛法,並在劉胤的資助下,在靈隱寺寺院的東邊,又立了一座小塔。

此後沒幾天,劉胤便接到朝廷詔令。聖旨說:「由於溫嶠病故,令劉胤代替溫嶠擔任平南將軍、都督江州諸軍事、領江州刺史、假節。即日赴任。」

「哈哈,陞官了!當大官了!哈哈哈……」朝廷的任命把劉胤樂得屁顛屁顛的。

天知道這次劉胤的升遷是福是禍。

那溫嶠又是怎麼突然之間就病故了呢?

原來,溫嶠在蘇峻之亂平定后,拒絕了朝廷上下讓他留在朝中輔政的要求。溫嶠認為王導是先帝所任命的人選,於是要求返回江州。此時的京師方經戰亂,殘破不堪,物資缺乏,溫嶠給自己家裡留下一些生活必需品,將全部家當都獻給了朝廷,然後返回武昌。

329年四月,溫嶠路過牛渚磯,見水深不可測,聽很多人說這裡水下有很多怪物,溫嶠也多次聽到過類似的傳說。

溫嶠便命人點燃犀牛角下水去照看。看見水下燈火通明,水怪奇形怪狀,往來穿梭,形形色色,有乘馬車的也有穿紅衣服的。

不料溫嶠到了武昌。當夜,溫嶠夢到一個人憤怒地對他說「我和你幽明有別,各不相擾,為什麼要來照我們呢?」

夢醒之後,溫嶠發現自己渾身像散了架一樣,半邊身子和手腳都不聽使喚。口眼歪斜,說話嘴唇不停地打哆嗦,還一個勁地流口水。

家人急忙去請醫診治。醫生說:「這是中風的癥狀。」於是給他開了一些葯。

但不幸的是,沒幾天,溫嶠就去世了,終年四十二歲。

江州百姓聽到溫嶠去世的消息,無不相對而泣。

晉成帝下詔追贈溫嶠為侍中、大將軍,謚號忠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刀叢佛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刀叢佛影
上一章下一章

五六、靈隱佛光 牛渚犀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