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五、冉閔登基 賈堅神射

一0五、冉閔登基 賈堅神射

公元350年春季,正月,後趙大將軍石閔想消除自身石氏的痕迹,以讖文中有「繼趙李」的字樣為託辭,便更改國號叫「衛」,自己改姓李氏,實行大赦,改年號為青龍。

王朗、麻秋從長安奔赴洛陽。麻秋按照李閔石閔書信中的命令,殺掉了自己部隊和王朗部隊中的數千名胡人(從這點兒來看,麻秋應該是漢人,而很多資料都說他是胡人)。而王朗投奔了襄國。

麻秋率領兵眾要返回鄴城投奔石閔,蒲洪派他的兒子龍驤將軍蒲雄卻在半路上,對麻秋部隊進行了一頓迎頭痛擊,並俘獲了麻秋。蒲洪任命麻秋為軍師將軍。

正月,汝陰王石琨以及張舉、王朗率領七萬兵眾攻打鄴城。大將軍李閔(石閔)率領千餘騎兵和他們在城北交戰。李閔(石閔)手持雙刃矛,策馬攻擊,所向披靡,斬首三千級,打得石琨、張舉等大敗而逃。

閏二月,被軟禁的石鑒不甘心自己的失敗,秘密派遣宦官給撫軍將軍張沈等人送去書信,讓他們乘石閔率兵外出後方空虛前來襲擊鄴城。

這件事加速了石鑒的死亡——送信的宦官卻把消息告訴了石閔、李農。石閔、李農急忙返回,廢黜石鑒,並把他殺掉,一起被殺的還有後趙國主石虎的二十八個孫子,石氏家族的人(除石琨和石祗以外)全被消滅。

石鑒一死,鄴城的皇位又空下來了,下面該誰「過把癮」了呢?

350年二月,司徒申鍾、尚書胡睦等人向李閔(冉閔)進獻尊號,其實就是擁戴李閔做皇上唄。

李閔要謙讓給李農,說道:「大司馬是趙國老臣了,德高望重,資歷深,比我有威望,能力強,理所應當挑起這副擔子。」

李農執意推辭,不肯接受。他說:「武德王年輕有為,能征慣戰,四海聞名,武藝高強,人人敬服。你就不要推辭了。你看看我都老了,咳!這擔子太重,我沒有德行和力量承擔啊。」

石閔說:「現在我們討論稱帝問題是不是不合適啊?我們原是晉朝的人士,如今晉皇室尚在,我希望和諸君一起分割州郡而治,各自稱為牧、守、公、侯,然後上表迎接晉朝天子返回故都洛陽。」

其實,這個主意還算不錯。不稱王或者緩稱王,也許能爭取更多的支持。

尚書胡睦進言說:「陛下的聖德順應天意,理應登上天子之位。如今晉氏衰敗,遠逃江南,怎麼能駕馭各路英雄,統一四海江山呢?」

石閔高興地說:「胡尚書之言,真可謂識時務知天命啊。」於是李閔便即皇帝位,實行大赦,改年號為永興,立國號為大魏。歷史上稱為「冉魏」。

魏國主李閔又恢復冉姓,尊奉母親王氏為皇太后,立妻子董氏為皇后,立兒子冉智為皇太子,冉胤、冉明、冉裕三個兒子全都被封為王。任命李農為太宰、兼太尉、錄尚書事,並封為齊王,李農的兒子們全都被封為縣公。冉閔派遣使者帶著作為憑證的符節向駐紮在各地的將領通報任命,可是被各地的將領大臣拒絕了。

但是,新皇帝冉閔的對立面太多了----太宰趙庶、太尉張舉、中軍將軍張春、光祿大夫石岳、撫軍石寧、武衛將軍張季,以及公侯、卿、校、龍騰衛士等一萬多人,全都投奔襄國。

汝陰王石琨投奔冀州。撫軍將軍張沈佔據着滏口,張賀度佔據着石瀆,寧南將軍楊群佔據着桑壁,劉國佔據着陽城,建義將軍段勤佔據着黎陽,段龕佔據着陳留,姚弋仲佔據着灄頭,蒲洪佔據着枋頭,各有兵眾數萬,全都不歸附石閔。段勤是段末的兒子;段龕是段蘭的兒子。

殿中督賈堅也不願追隨冉閔,便返回到家鄉勃海郡,招募「民兵」保衛鄉里,手下擁有數千人。

冉閔派出使者到長江邊告訴東晉:「群胡大亂中原的時代就要結束了,我已下令全部斬殺他們。你們如果想來參加共同討伐的話,儘快派兵來參戰吧!」

由於冉閔已稱帝,東晉對冉閔的「邀請」顯示出了十二萬分的冷淡。

350年三月,石虎兒子、後趙國新興王石祗得知石鑒已死,便在襄國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永寧。任命汝陰王石琨為相國,佔據州郡的後趙的那些六夷將領們全都響應他。石祗任命姚弋仲為右丞相、親趙王,以特殊的禮遇對待他。

姚弋仲的兒子曜武將軍姚益、武衛將軍姚若率領宮廷衛兵數千人衝破關卡,投奔灄頭(今河北棗強東北)。姚弋仲率領兵眾一直跟石琨等反石閔的人保持密切聯繫。為了隨時討伐石閔,姚弋仲特意帶兵駐紮在混橋。

姚弋仲的兒子姚襄,英勇過人,多才多謀,士人百姓大都喜愛他,就請求姚戈仲以他作為繼承人。姚弋仲以姚襄不是長子為由,沒有同意,但繼續前來請求的人日以千計,姚弋仲於是就讓他統領軍隊。

石祗任命姚襄為驃騎將軍、豫州刺史、新昌公。又任命苻健為都督河南諸軍事、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兗州牧、略陽郡公。

350年,四月,後趙國主石祗派汝陰王石琨統領,十萬士兵討伐魏國。

四月,魏國主冉閔為了加強集權控制,殺掉了李農及他的三個兒子,一起被殺的還有尚書令王謨、侍中王衍等後趙老臣。

東晉朝廷聽到中原大亂的消息,雖然拒絕跟魏國國主冉閔合作,但是他們也不會放棄進取收復中原的天賜良機。任命揚州刺史殷浩為中軍將軍、假節和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接受了蒲洪的投降書並任命蒲洪為氐王、使持節、征北大將軍、都督黃河以北諸軍事、冀州刺史、廣川郡公。任命蒲健為假節、右將軍、監黃河以北征討前鋒諸軍事、襄國公。

為了實現收復中原的計劃,殷浩開始了長時間的認真準備。桓溫也上表北伐,但沒有迴音。桓溫知道這是朝廷想用殷浩抗衡自己,因而十分忿恨。但桓溫也非常了解殷浩的為人和能力,感覺朝廷用他來對抗自己沒什麼值得擔心的,不過用他去率兵打仗就讓人憂慮了。

姚弋仲、蒲洪都懷有佔據關右的志向。兩股軍隊在向關右進發的途中遭遇了。

姚弋仲派他的兒子姚襄率領五萬兵眾攻擊蒲洪。蒲洪給以迎頭反擊,打敗了姚襄,斬殺了姚襄手下三萬多人。

蒲洪自稱為大都督、大將軍、大單於、三秦王,改姓為苻。當初,苻洪家的水池中長出蒲草,有五丈長,有五節像竹子,當時都稱他家為「蒲家」,於是便以「蒲」為姓。隴西下大雨時,百姓受雨之苦,民謠說:「雨若不止,洪水必起。」他的父親便給他取名叫洪。永和六年(349年),苻洪為了應驗讖文「草付應稱王」,改姓為「苻」。

蒲洪任命南安人雷弱兒為輔國將軍,安定人梁楞為前將軍,併兼任左長史。任命馮翊人魚遵為後將軍,併兼任右長史。任命京兆人段陵為左將軍,併兼任左司馬,王墮為右將軍,兼任右司馬。天水人趙俱、隴西人牛夷、北地人辛牢全都被任命為從事中郎,氐族酋長毛貴則被任命為單於輔相。

二月,前燕經過一段時間的備戰之後,開始了對後趙的討伐。前燕王慕容俊派慕容霸統率兵卒二萬人由東路出徒河,慕輿於由西路出塞,慕容俊自己則由中路出盧龍塞,分三路大軍前去討伐後趙。他以慕容恪、鮮於亮為前鋒,命令慕輿根開通山路。留下世子慕容曄鎮守龍城,任命內史劉斌為大司農,和典書令皇甫真一起留下統管後方事務。

慕容霸的軍隊抵達三陘,後趙國征東將軍鄧桓驚慌恐怖,焚燒了儲備糧餉武器的倉庫后,棄安樂城逃走,去和幽州刺史王午一起保衛薊城。徒河南部都尉孫泳迅速開進安樂城,撲滅余火,沒收了糧食、布匹。慕容霸收取了安樂、北平的武器糧餉后,與慕容俊會師於臨渠。

三月,前燕國的軍隊抵達無終,王午留下部將王佗帶領數千人守衛薊城,自己與鄧桓一起前去保衛魯口。乙巳(初五),慕容俊攻下了薊城,抓到了王佗並把他殺掉。

慕容俊下命令說:「把王佗手下的一千多士兵全部活埋了。」

慕容霸勸道:「主公不可。趙國施行暴虐,大王您才興師討伐,目的是想把百姓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出來,進而安撫佔據整個中原地區。如今剛剛攻下薊城,就要坑殺趙國的士兵,恐怕不能以此作為國王軍隊的先聲。」

慕容俊於是釋放了這些兵士,把都城定在薊城,中原地區的士人百姓相繼來歸降。

前燕國的軍隊抵達范陽,范陽太守李產想替石氏抵抗後燕軍,但手下的兵眾卻拒不聽命上陣,李產只好率領所轄八縣的縣令出來投降。慕容俊又任命李產為太守。

李產的兒子李績任幽州別駕,他遠離家鄉跟隨王午守衛魯口。

鄧桓對王午說:「李績的家鄉在魯口之北,他的父親已經投降了前燕國,眼下他雖然身在此地,但恐怕最終也難與我們相互保全,徒然成為我們的憂患。不如趁早把他滅掉。」

王午說:「這叫什麼話呢?面對當今這樣的喪亂局勢,李績仍然能夠堅持大義,置家園於不顧,這種高尚的情操,即使是古代的剛烈之士也難以超越,而你卻想以毫無根據的猜忌謀害他。如果讓燕、趙的將士們知道后,只能說我們不過是一幫烏合之眾,毫無見識。大家的心情一離散,就再也難以凝聚了,這是坐以自斃。」

於是鄧桓放棄了殺害李績的念頭。王午仍然擔心手下的將領們持有異見,或許會違背自己的意願而擅自殺害李績,於是就打發李績返回家鄉。

李績辭別了王午就去拜見前燕王慕容俊。

慕容俊責備他說:「你不識天命,背棄了父親而去沽名釣譽,直到今天才迷途知返?」李績回答說:「我一直眷戀舊主,心存小小的氣節,但我的身子是官家的,什麼事不由君主做主呢?如今正是殿下以道義奪取天下的時候,我不認為投奔您為時已晚。」

慕容俊聽后很高興,便很好地對待他。

後趙殿中督賈堅返回家鄉之後,招募民兵數千人,以求在戰亂中自保。石祗在襄國即位接任趙國國主后,任命賈堅為章武太守。

永和六年(350)九月,慕容評派人前往勃海招降賈堅,但賈堅始終堅決不投降。

於是慕容評率軍攻打賈堅,自然賈堅的臨時「民兵」不堪一擊,賈堅被俘,於是投降前燕。

前燕國主慕容俊聽說賈堅臂力過人,能開三石之弓,箭術精湛而獨步當世,於是特地請來賈堅,準備親自見識一下他的箭術。

燕王慕容俊帶領文武大臣和幾千士兵來到演武場,共同觀看天下第一神射手的射箭表演。

賈堅說:「陛下想讓臣射什麼呢?」

慕容俊說:「前邊百步開外,這不是士兵專門給你牽過來了一頭牛嗎?那你就射這頭牛吧。」

在場的文武大臣屏息斂氣地盯着賈堅。

年過六十的賈堅對着百步之外的那頭牛看了半天,說道:「咳,我年輕時一般射不中,現在老了,鬧不好了就能射中。」

慕容俊一聽大笑起來,其他大臣也都笑了——這是什麼話呢?反話?年輕時有氣力倒射不中,老了沒力氣了反而能射中?而能射中了倒成了「鬧不好」的事兒?令人費解啊,恐怕這老頭沒有大夥兒傳的那麼神吧?

就見賈堅老頭張弓搭箭,射出了第一支箭。

慕容俊跟諸位大臣將軍圍着這頭牛轉了三圈,只看到牛的脊背上有一道箭擦過去的痕迹——這第一支箭確實沒射中!

慕容俊走過來對賈堅笑着說:「射得偏高了一點兒,擦著牛的脊背過去了,沒射中啊,再繼續射吧!」

賈堅說道:「好吧,那就射第二支箭吧。」

第二支箭「嗖」又射了出去。

慕容俊又帶着諸位大臣圍着牛觀看了半天,發現在牛的肚皮下有一道箭擦過去的划痕,箭擦過去,又落在不遠處的地上,箭頭和箭桿上又帶了幾根牛毛。

慕容俊走過來對賈堅說道:「這次又射得偏低了一點兒,從牛的肚皮上滑了過去——都說你是神箭手,你到底能不能射中呢?」

慕容俊及其文武大臣都笑了起來,他們一起嘲笑神射手賈堅徒有虛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刀叢佛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刀叢佛影
上一章下一章

一0五、冉閔登基 賈堅神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