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三、內亂未平 外敵來攻

一0三、內亂未平 外敵來攻

石沖手下的將領陳憲卻對他說:「彭城王石遵殺君奪位,自立為帝,罪大惡極!是不可饒恕的大罪啊!雖然主公您要回去了,但我還是決定要繼續南進,等到平定了京師,擒獲了彭城王,然後再來恭迎您的大駕。」

聽到這話,石沖也認為:「對啊!石遵篡位奪權,確實罪惡滔天,怎麼能不予追究,聽之任之呢?」便又改變了主意,繼續率領大軍向鄴城前進。

石遵聽流星探馬來報,說石沖率十多萬大軍前來向他興師問罪,急速派王擢送信勸說石沖:「不要兄弟相殘,再啟戰端。」但這次石沖沒有猶豫,斷然否定了石遵的提議。

石遵便派武興公石閔及李農率領精銳士卒十萬人討伐石沖。雙方在平棘交戰,石沖的軍隊大敗,他本人也在元氏縣被擒。石遵賜他自殺,並活埋了石沖手下的士卒三萬多人。

武興公石閔為了進一步掌握大權,控制朝政,抓住機會就分化瓦解石遵的「親信集團」。

石閔對石遵進言說:「蒲洪是傑出的人才,如今讓他鎮守關中,我恐怕秦州、雍州之地就不再會歸趙國所有了。讓蒲洪鎮守關中雖然是先帝臨終前的指令,然而如今陛下登位,自然應當改變謀略。」

石遵思考了一番:「一是認為石閔這是自己人,沒有歪心眼;二是自己打仗不行,必須依靠、信任石閔;三是如果蒲洪真的割據一方,確實是難以控制……」便聽從了石閔的話,罷免了蒲洪的都督官職,其他的官職待遇則一如從前。

蒲洪對石遵的這一詔令感到非常憤怒。他回到枋頭后,便偷偷派使者前去向東晉投降。

一聽說趙國石虎死亡,趙國又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可把周邊幾個國家樂壞了。

前燕平狄將軍慕容霸馬上給前燕王慕容俊上書說:「石虎窮凶極惡,殘暴無比,已經滅亡了。他僅存的幾個親生骨肉,還在自相魚肉殘食,一看就都不是那成器的玩意兒!如今中原之國危難至極,人們急切盼望着陽光雨露、仁愛幸福,如果您統率大軍向那裏進擊,石氏的士兵肯定會自動放下武器,歸降於您。」

北平太守孫興也趁機上表說:「陛下,眼下石氏內部大亂,咱們應當不失時機地進取中原。」

慕容俊考慮到先帝大喪剛剛過去,沒有答應。

慕容霸一看上書不見效,乾脆心急火燎地親身趕到龍城,對慕容俊進言說:「難以得到而又最容易失去的東西,就是時機。萬一石氏由衰敗轉而復興,抑或出現英雄之輩佔據了他們的地盤和物資積累,對於咱們來說這不僅是喪失了天時地利,更恐怕是給我們留下了後患啊。」

慕容俊不慌不忙地說道:「我也考慮到了這些問題。鄴城中雖已大亂,但趙國大將鄧桓佔據着安樂,兵力強大糧草充足,如今若要討伐趙國,東面的道路便無法通過,我們只能經由盧龍向趙國發起攻擊。然而盧龍的山路險峻狹隘,敵人如果居高山之勢把我們的部隊攔腰截斷,則我軍將首尾受敵,那將怎麼辦呢?」

慕容霸說:「鄧桓雖然想為石氏抵抗堅守,但他們必定因為國內大亂而軍心大亂,誰不惦記着自己的家鄉個親人呢?所以,只要我們的大軍一到,他們自然就會土崩瓦解。我請求率部作為殿下的前鋒,東出徒河,出其不意,襲擊令支。這樣,他們的門戶一打開,他們聞訊之後,勢必感到震驚,除了閉門固守,就是棄城潰逃,哪裏有真心抵抗我們呢?然後殿下率領大軍緩緩推進,就不會出現被圍困的情況了。」

慕容俊仍然猶豫不決,於是就召開了一個小型「諸葛亮會議」以聽取大家的意見。

五材將軍封奕說:「用兵之道,在於碰到強大的敵人就用智取,碰到軟弱的敵人就用勢奪。咱們燕國自先帝在世以來,就對百姓提倡道德仁義,練兵備戰,武器精良。趙國石虎則對民施行暴政,結果他死未瞑目,其子孫便爭奪天下,上下一片混亂。中原地區的百姓,落入水深火熱的深淵,翹首盼望救星來拯救。大王如果率兵南進,先攻取薊城,再直指鄴城,關懷安撫亡國之民,百姓們肯定扶老攜幼迎接大王,石氏黨羽必將望風披靡、土崩瓦解。」

太史令黃泓說:「如今太白星中天可見,木星停留在畢宿之北,這正是北方之國必然接受天命的應驗。大王應儘快出師,以稟承天意。」

折衝將軍慕輿根說:「中原地區的百姓在石虎的暴政下吃夠了苦,早就想改換君主以擺脫水深火熱的危急苦難了,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不能喪失。我國自先帝以來,廣招賢士,善待百姓,致力農耕,訓練士兵,等待的正是今天。如今時機已到,如果棄而不用,顧慮再三,那麼這是天意不想使海內安定,還是大王不想奪取天下呢?」

慕容俊笑着聽從了他們的勸告。於是任命慕容恪為輔國將軍,慕容評為輔弼將軍,左長史陽鶩為輔義將軍,稱之為「三輔」。任命慕容霸為前鋒都督、建鋒將軍,選擇精兵二十多萬,進入臨戰狀態,為進攻石氏做準備。

晉朝的桓溫一聽說石虎死亡,又見趙國大亂,馬上向朝廷上書,要求帶兵北伐,但他等了好久仍是音信全無。他也不敢搞「大動作」,便出兵駐紮在安陸,派遣手下幾員大將去「開疆擴土」。後趙的揚州刺史王俠一見晉朝兵馬來到,便拱手讓出壽春投降。桓溫手下的西中郎將陳逵不費吹灰之力就佔據了壽春。

征北大將軍褚裒向晉朝廷上表,請求討伐後趙,並從當天開始進入臨戰的戒備狀態,目標直指泗口。

晉朝廷商議之後作出決議:考慮到褚裒肩負着鎮守京口的重大責任,不應過於深入,而應當先派遣其他部分的軍隊出征。

褚裒上書奏言:「前已派前鋒督護王頤之等人直接前往彭城,后又派督護米霏進據下邳,如今應該迅速發兵,以造成強大的聲勢。」

七月,朝廷授予褚裒征討大都督,監督徐、兗、青、揚、豫五州的各種軍務。褚裒率領三萬兵眾,直接開赴彭城,沿途的百姓士兵每天歸附的都有一千多人。

東晉朝野上下都認為眼下趙國內亂,光復中原指日可待。只有光祿大夫蔡謨對他的兒子、撫軍將軍長史蔡系說:「胡人被消滅確實是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情,然而恐怕這更給朝廷帶來了憂患。」

蔡系問:「您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蔡謨答道:「能夠順應天意、掌握時機把百姓從艱難困苦中拯救出來的事業,如果不是最傑出的聖人和英雄是不能承擔的。不如老老實實地衡量一下自己的德行與力量。如今討伐趙國之事,恐怕不是當今的賢達之輩就能辦成的。如果勉強出兵,這是以勞民傷財為代價,來為自己建立功名。最後會因為才能和見識粗陋平庸,難以遂心,財力耗盡,怎麼能不給朝廷帶來憂患呢!」

蔡系問道:「褚裒不能取勝嗎?」

蔡謨搖了搖頭。

蔡系又問:「殷浩呢?」

蔡謨依然搖了搖頭。

蔡系繼續問道:「那麼桓溫總該能取勝吧?」

蔡謨終於笑了,說道:「還是不行。原因是他得不到朝廷的支持。」

魯郡的五百多家百姓相聚起兵,歸附東晉,他們向褚裒求援,褚裒派部將王龕、李邁率領精銳士兵三千人去迎接他們。

後趙的南討大都督李農率領二萬騎兵和王龕、李邁在代坡交戰,王龕、李邁被殺的大敗,二人都被後趙俘獲。

褚裒一看吃了敗仗,急忙率兵後退駐紮在廣陵。

桓溫的部下陳逵也得到了李農打敗王龕、李邁的戰報,他急忙把壽春城裏貯存的糧草武器付之一炬,破壞了城池,然後倉惶逃了回去。

褚裒主動向晉朝廷上疏請求貶職處分。晉穆帝下詔不予同意,命令褚裒回去繼續鎮守京口,解除了他征討都督的職務。

這時黃河以北大亂,二十多萬趙國的老百姓聽說晉朝軍隊向北開來,非常高興,都想隨軍渡過黃河,要歸附東晉,以躲避戰亂。但是褚裒正好在這時已回到了京口,晉朝的軍隊也沒人前來接應。結果這些陷於孤立無援的百姓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後來幾乎全部死亡。

都鄉元侯褚裒回到京口之後,日夜聽見哭聲。他問周圍的人:「我怎麼日日夜夜總是聽見哭聲呢?」

他身邊的人對他說:「咳!這全是代坡之戰中陣亡者家屬的哭聲啊。」

於是褚裒感到既慚愧又憤恨,因此就病倒了。沒多久就去世了。東晉朝廷任命吳國內使荀羨為使持節、監徐、兗二州及揚州之晉陵諸軍事、徐州刺史接替他。

後趙樂平王石苞謀划率領關右的兵眾攻打鄴城,左長史石光、司馬曹曜等人竭力勸諫,石苞大怒,殺掉了石光等一百多人。石苞生性貪婪但無謀略,雍州的豪傑之士都知道他一事無成,於是就一起派人把他想攻打鄴城的事情報告了東晉朝廷,晉梁州刺史司馬勛便率領兵眾開赴雍州。

司馬勛率領大軍兵出駱谷,攻克了後趙的長城戍,在懸鈎設置營壘,離長安二百里。他派治中劉煥攻打長安,殺掉了京兆太守劉秀離。又攻克了賀城。

三輔地區的豪傑之士大多都殺掉郡守縣令等官吏,以響應司馬勛。此時,司馬勛共有三十多座營壘,五萬兵眾。

後趙樂平王石苞於是也就放棄了攻打鄴城的圖謀,派他的部將麻秋、姚國等統領士兵抵抗司馬勛。

後趙國主石遵派車騎將軍王朗率領二萬精銳騎兵,以討伐司馬勛為名,趁石苞身邊兵力空虛,順勢劫持了石苞送到鄴城。

司馬勛這時手下兵力不足,由於害怕王朗的精銳騎兵,不敢繼續前進。冬季,十月,司馬勛放棄了懸鈎,攻克宛城,殺掉了後趙南陽太守袁景,又回到了梁州。

當初,後趙國主石遵在李城起兵時,曾經對武興公石閔說:「努力干吧!事成以後,讓你當太子。」但後來石遵即位卻立石衍為太子。

石閔自恃有功,想要專擅朝政,但石遵不聽他的:「呵呵,我石遵還想趕緊清除掉你石閔或者削減你的權力呢!怎麼能當你的傀儡呢?」石遵並不傻——這當然是石遵的心裏獨白。

石閔歷來英勇善戰,屢立戰功,石勒石虎之後,就是他最勇猛善戰了,四夷和中原久經沙場的老將都都對他心生敬畏。

按照石閔的一向做法,就是要不斷收買人心,包括軍心和民心。顯然他的志向高遠。眼下他既然做了都督,總攬內外兵權,便安撫手下的將士,這是他下的一招棋——那就是向石遵提議,獎賞那些有功的將士們,給他們全都提升一級,有一部分提升任殿中員外將軍,封爵關外侯。

石閔心想:「你石遵是依靠我和這些將士上來的,我提議給這些將士獎賞,你如果同意,將士們就會感激我,聽從我;如果你不同意,那麼將士們肯定會給你離心離德,肯定對你石遵不滿,那麼這些將士將會更加服從我,對我馬首是瞻。」

石遵對於石閔的這個提議不加懷疑,因為石閔在石遵上台的過程中,也確實帶領手下賣了一把子力氣。只不過,他在這個時候犯了混。他認為:「我給你石閔已經加官進爵了,也就代表我嘉獎了你的所有部下。現在我要做的就是打壓你的勢力,讓你碰碰釘子,讓你石閔也知道帝王不能處處對你言聽計從,處處依着你,我也是有頭腦的,不是你的提線木偶,聽任你小子的擺佈。」

所以,石遵不但不按石閔的提議,給這些部下封賞,反而在朝會時對這些人提名道姓,品評善惡,所以石閔提請獎賞的那些將士大多數並未受到獎勵。

於是眾將士都對石遵充滿了怨恨憤怒。

中書令孟准、左衛將軍王鸞勸石遵應該逐漸剝奪石閔的兵權,石遵同意。但是他說:「眼下正是用人之際,不要操之過急,要等待時機。」

石閔很快就知道了中書令孟准、左衛將軍王鸞對石遵的勸諫。心中越發對石遵不滿。他對手下將士們說:「石遵之所以能當皇帝,還不全是我的功勞嗎?沒有我當先鋒,他憑啥能當上皇帝?」

石閔這話又很快傳到了孟准和王鸞耳朵里。孟准和王鸞一下子變得坐卧不寧起來,他們急忙上報石遵說:「咱們如果不趕快下手的話,一旦讓石閔先下了手,咱們將死無葬身之地。」

石遵馬上就召開了「內閣」緊急會議。

十一月,石遵召集義陽王石鑒、樂平王石苞、汝陰王石琨、淮南王石昭、中書令孟准、左衛將軍王鸞等人入宮,來到鄭太後面前進行商議。

石遵說:「石閔不忠於君主的跡象已逐漸明顯,如今我想把他殺掉,怎麼樣?」

石鑒首先表態,說:「應當殺掉!」

石苞、石琨、石昭弟兄幾個全都說:「確實該殺。」

孟准和王鸞聲音更響亮:「是啊,趕緊動手殺掉他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刀叢佛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刀叢佛影
上一章下一章

一0三、內亂未平 外敵來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