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史簡述(上)

新明史簡述(上)

1598年,明神宗(萬曆)皇帝駕崩。萬曆的突然死亡雖然充滿了疑團,但對於明皇朝來說,這不是主要的問題,因為最糟糕的是萬曆死得太倉促,沒有來得及指定皇位的繼承人。各個自認為有資格當皇帝的人為了爭奪皇位而紛紛蹦了出來,國內的各個政治勢力也在各位皇室成員身上下了重大的賭注。在矛盾不可調和的情況下,明爆發了內戰,史稱新明的第一次內戰。內戰於1600年結束,結果是其中一個皇族當上了皇帝。現代歷史學界一般把1600年之前的明稱為舊明,而把1600年之後的明稱為新明。從1600年起,以消滅外患為由,明進行了大規模的對外征戰,高額戰爭費用的支出直接導致了明政府財政面臨崩潰的危機,或許是接受了歷史上的教訓的緣故,當時年輕高傲的皇帝不屑於從民間百姓身上搜刮錢財,也不屑於賣官鬻爵得來的錢,而是鬆動了對國內商人的種種限制以便獲取更多的稅收(明的資本主義就是從那個時期開始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的),同時也做了一些在當時看起來是「旁門左道」的生財之道,於是能賺取高利潤的海外貿易也堂而皇之地成為了明政府的官方經營項目,明政府也因此解除了海禁。隨著海外貿易點的增多,明為了保護這些貿易點而專門成立的海上作戰的艦隊,這些艦隊實際上也擔負起了守護甚至奪取其它勢力控制的貿易路線的任務。從另外一來方面說,那個時期明的對外征戰雖然使明國內面臨財政危機,可這也使得明從此開始把目光轉向了海洋。

17世紀,東南亞大部分地區已經被西方殖民勢力捷足先登了,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明無法容忍一些西方「蠻夷」竟然敢來與自己爭奪自己傳統勢力範圍內的各種利益,因此在這一時期爆發了明歷史上第一次與西方國家的戰爭——第一次明(新明)荷(荷蘭)戰爭(1615——1617)。在這場戰爭中,國力比荷蘭強大不知道多少倍的明切實體會到了自己在海軍實力、戰術乃至裝備上的巨大劣勢,佔有優勢的陸軍因為海軍的緣故只能在安南坐視明在東南亞的各個貿易點被荷蘭戰艦攻陷。第一次明荷戰爭以明的失利而告終,明在東南亞的大部分貿易點被荷蘭佔領。明自此開始大力發展海軍,這期間得到了因荷蘭突然崛起並威脅到自己在東方的利益而大為驚恐的英吉利的暗中支持。以明的國力,在短短數年之內建立起了一支西方式的巨大海軍艦隊。1625年,卧薪嘗膽數年的明再次向荷蘭開戰,史稱第二次明荷戰爭(1625——1627),這次戰爭的結局為明大獲全勝。戰爭結束后,明不僅收復了自己原來的貿易點,還奪取了荷蘭在東南亞的全部殖民地,一舉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殖民勢力(明官方一般稱為貿易勢力)。自此,海軍使得明正式成為一個世界性大國出現在世界舞台上。

隨著共同的敵人荷蘭退出這場競爭,明和英吉利之間的關係漸漸冷淡下來,因貿易問題和緬甸、暹羅產生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到1633年,這些矛盾已經變得不可調和,第一次明(新明)英(英吉利)戰爭爆發!自以為是的約翰牛們根本就無法抵擋經歷過兩次明荷戰爭考驗的明軍。三年後,即1636年,緬甸和暹羅全部被明軍佔領。

但從此以後,明政府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國內。這一時期明國內的資本主義勢力發展迅速,大大影響了封建地主階層的利益,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逐漸成為當時明社會的主要矛盾,但這一時期的矛盾還主要是經濟利益上的矛盾,政治權力矛盾所佔的份額極少。身為帝國最大的貴族地主,當時的皇帝雖然相當同情資產階級,但為了保護自己本階級的利益,斷然下達了多項限制商人的法令(1666年)。敢怒不敢言的商人們從這一時期開始全面意識到沒有權力的保護,他們的利益就根本不可能得到保障。明兩大階級之間的矛盾雖然被皇帝強行鎮壓下去了,但商人們對明貴族政權的支持已經不再。一股反封建貴族的潮流開始在明國內產生、流淌、壯大……

缺少了資產階級的支持,明國內的財政迅速惡化,無法支持在南洋駐紮重兵。為了改善財政,明開始削減南洋的明駐軍,這給了盤踞在印度的英吉利人機會。當明軍在南洋、特別是緬甸和暹羅的駐軍減少到一定程度時,英吉利人再次向明宣戰,這個時間是1722年。由於英格蘭人準備多年,加上明少了本國商人們的大力支持,第二次明英戰爭曠日持久,戰爭形勢的發展也逐漸對明不利。1726年,法蘭西人趁火打劫,也加入到這場戰爭中來,與英吉利人聯合對付明。1730年,明輸了這場戰爭,退出了緬甸和暹羅。雖然明政府很想再次奪回這些資源豐富的「貿易地」,但這個時候他們已經無力進行對外戰爭了,因為國內各種矛盾越來越明顯,逐漸危及到明政府的統治。

這一階段的明政府根本就沒有他們先祖的那種魄力和矜持,把戰爭引起的財政危機轉嫁到國內的普通百姓身上,而下面的封建貴族也在這過程中加以層層剝削。不堪壓榨的普通民眾在明全國各地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但這些沒有明確有效政治目標的起義一一被明統治者鎮壓了下去。不過,這些農民起義嚴重打擊了封建貴族勢力,也為後來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鋪平了道路。

1740年,明皇帝駕崩,留下傳位遺詔,讓自己生前最疼愛的兒子登基為皇——這位皇帝生前已經封過太子。同樣對皇位具有勃勃野心的太子不甘就這麼失去皇位,乘新皇登基前的一時疏忽,擺脫了監視人員,逃出京城前往南方投靠了他時任安南都護府大都督的舅父。而太子的舅父也得到了新皇登基后他將被撤職拿問的消息,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勢,兩人一拍即合。1740年秋,太子搶在新皇的討伐令到達安南之前在安南都護府登基為皇,並宣布先皇是被「篡奪」了自己皇位的弟弟毒死的,打著為先皇報仇的旗號開始北伐,第二次明內戰爆發(也有歷史學者稱之為70年內戰)!現代歷史學界把新皇一方稱為北方政府,把太子一方稱為南方政府。為了能與自己的弟弟抗衡,太子發布了一系列取消對工商業壓制的措施來收攬資產階級和普通民眾的人心,但他這也引起了封建貴族守舊勢力的憤恨並投向保守傾向明顯的新皇。在一陣觀望后,許多有遠見的商人開始把大量資金投向太子一方,還鼓動民眾加入南方軍,甚至讓自己的親屬也加入南方的軍隊。不久,這場戰爭的實質演變為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之間的戰爭。由於南方政府在南洋問題上的強硬民族主義立場,使得其在民間具有很高的威望。

由於上千年以來,封建勢力在中華土地上的盤根錯節使得其具有極其大的實力。雖然南方軍得到了比較同情資產階級的帝國海軍的支持,但帝國的大部分陸軍基本上還是控制在北方政府的手中,同時北方也擁有帝國的絕大部分財政控制權。戰爭從一開始就陷入僵局,雙方互有勝負,卻誰也無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十年、二十年……誰也奈何不了誰的情況一直如此,在當時的人們看來似乎南北分裂會這樣長久維持下去。不過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中華傳統的大統一觀念是不容許這種分裂局面繼續下去的,南北雙方都在謀求以戰爭手段進行統一。

之前一直有人說看不懂《戰火帝國》所處的歷史大背景,這是我的錯,沒有先給大家講明這些歷史背景,現在補上。

《戰火帝國》已經加入了明楊品書網http://www.pinshu.的VIP,在這以後唯一能向諸位一直以來支持我的朋友們保證的就是加快小說更新速度。如果不願意去花錢看小說,大家也可以等上兩個星期,等VIP章節解鎖后再看。最早的VIP章節是4月初更新的,會在本周六解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戰火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戰火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新明史簡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