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資料

軍艦資料

戰火帝**艦資料

戰國級航空母艦數據

標準排水量:29900噸;

滿載排水量:36800噸;

最高航速:30節/h;

最大航程:10500海里/18節;

主尺度:飛行甲板長275.3米,寬32.8米,艦長278.8米,寬28.8米,吃水7.70米;

動力:4座40000馬力的蒸汽輪機,共160000馬力;

武器:4座雙聯裝130毫米高平兩用艦炮,8座四聯裝40毫米高炮(單管最大射速300發/分鐘),16挺雙聯裝20毫米機炮(單管最大射速560發/分鐘);

最大艦載機數:107架

載機配置:48架(1個大隊)鷹式艦載戰鬥機、24架(2個中隊)雕式俯衝式艦載轟炸機、24架(2個中隊)獵鷹式艦載魚雷攻擊機、5架(1個小隊)海鷗式艦載偵察機(按戰時標準),另有6架備用機(戰轟攻各2架);

艦員:3225人

太平洋戰爭初期明海軍的主力航母,該級航母共建造6艘,按服役先後分別為「戰國」號、「秦國」號、「楚國」號、「齊國」號、「趙國」號、「魏國」號,其中「戰國」號在戰後經兩次現代化改裝一直在明海軍服役到1970年代末,其後退役解體;「魏國」號在1941年12月的珊瑚海海戰中連中27顆航空炸彈被擊沉;「秦國」號在1942年9月的馬紹兒群島海戰中遭受重創,撤出戰鬥返回舟山港途中被美利堅潛艇「梭魚」號發現並擊沉;「楚國」號在1942年12月31日日本海軍偷襲舟山港海戰中被擊沉;「齊國」號與「趙國」號在戰後分別更名為「威廉大帝」號和「克萊蒙索」號被出售給德意志和法蘭西,經3次現代化改裝一直服役至今。

東海級航空母艦數據:

標準排水量:19000噸;

滿載排水量:24600噸;

最高航速:28節;

最大航程:8000海里/7節;

主尺度:飛行甲板長230米,寬30米,艦長235.8米,寬27.3米,吃水6.30米;

動力:2座50000馬力的蒸汽輪機,共100000馬力;

武器:4座雙聯裝130毫米高平兩用艦炮,6座四聯裝40毫米高炮,13挺雙聯裝20毫米機炮;

最大艦載機數:105架

載機配置:48架鷹式戰鬥機、24架或12架雕式俯衝轟炸機、12架或24架獵鷹式魚雷轟炸機、5架海鷗式艦載偵察機,6架備用機(戰轟攻各2架);

艦員:2677人

明帝國第一代正規航母,1927年始建,共建造四艘,在戰爭中僅東海號倖存。戰後東海號於1947年轉入預備役,1955年退役解體。渤海號和黃海號在馬里亞納海戰中被美艦載機擊沉,南海號在掩護登陸斯里蘭卡的戰役中被英吉利陸基空軍擊沉。

春秋級航空母艦數據

標準排水量:15630噸;

滿載排水量:19860噸;

最高航速:27節;

最大航程:6000海里/17節;

主尺度:飛行甲板長210米,寬27.7米,艦長214.3米,寬24.1米,吃水6.1米;

動力:兩座32000馬力的蒸汽輪機,共64000馬力;;

武器:4座雙聯裝130毫米高平兩用艦炮,6座四聯裝40毫米高炮,11挺雙聯裝20毫米機炮;

最大艦載機數:69架

載機配置:32架鷹式戰鬥機、12架雕式俯衝轟炸機、12架獵鷹式魚雷轟炸機、3架海鷗式艦載偵察機,6架備用機(戰轟攻各2架);

艦員:1880人

春秋級中型航母是馬里亞納海戰損失2艘航母后,明海軍當局為了解決艦隊航母數量暫時的不足,一度將腦筋動到俘獲的美利堅航母大黃蜂號上,後於1940年6月開始將6艘老式的廣東級重型巡洋艦換裝兩台功率為32000馬力的蒸汽輪機后改裝成中型航母,改裝后的航母稱為春秋級,分別配給第一艦隊2艘(衛國號和吳國號)、第二艦隊3艘(春秋號、魯國號和越國號)、第三艦隊1艘(晉國號)。由於是用老艦體倉促改造,加上在改造技術目標中要求能至少搭載60架的編製內作戰飛機造成過於追求載機量,春秋級航母的性能不太理想,艦體和飛行甲板的結構強度非常脆弱,以至越國號的艦體和飛行甲板在南海進行訓練時碰上颱風遭到破壞而沉沒。越國號事件后所有剩餘春秋級航母都進塢進行了結構上的加強,在1941年10月才完成,但還是不能在相對較惡劣的天候下出動艦載機。在明海軍擁有足夠的航母后,春秋級被當成飛機運輸艦使用。春秋級航母或出事故或被擊沉,沒有一艘能堅持到戰爭結束。

軍神級航空母艦數據

標準排水量:40500噸;

滿載排水量:49800噸;

最高航速:34節/h;

最大航程:13000海里/19節;

主尺度:飛行甲板長283.3米,寬73.6米,艦長278.3米,寬31.1米,吃水9.90米;

動力:4座55000馬力的蒸汽輪機,共220000馬力;

武器:8座雙聯裝130毫米高平兩用艦炮,10座四聯裝40毫米高炮(單管最大射速300發/分鐘),20挺雙聯裝20毫米機炮(單管最大射速560發/分鐘);

最大艦載機數:148架

載機配置:48架(3個中隊)鷹式艦載戰鬥機、36架(3個中隊)雕式俯衝轟炸機、36架(3個中隊)獵鷹式魚雷攻擊機、5架(1個小隊)海鷗式艦載偵察機,另有7架備用機(戰3轟攻各2);

艦員:3650人

明帝國在二戰中後期的主力航母,從1940年10月1日首艦軍神號鋪設龍骨至1945年1月最後一艘戚繼光號入役共造24艘。該級航母採用封閉式艦艏,提高了航母在惡劣氣候下的適航能力及飛行甲板的強度。軍神級在二戰中損失4艘,其餘服役至戰後,至1967年退役13艘,剩下7艘經3次現代化改裝及兩次延壽服役至1990年代初。軍神級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斜角甲板和蒸汽彈射器的航母,堪稱是現代航母的原型。

崑崙級輕型航空母艦數據

標準排水量:12550噸;

滿載排水量:16900噸;

最高航速:30節;

最大航程:6000海里/20節;

主尺度:飛行甲板長172.9米,寬35.6米,艦長194.3米,寬23.1米,吃水6.4米;

動力:四座30000馬力的蒸汽輪機,共120000馬力;

武器:4座雙聯裝130毫米高平兩用艦炮,6座四聯裝40毫米高炮,10挺雙聯裝20毫米機炮;

最大艦載機數:48架

載機配置:16架鷹式戰鬥機、12架雕式俯衝轟炸機、12架獵鷹式魚雷轟炸機、2架海鷗式艦載偵察機,3架備用機(戰轟攻各1架);

艦員:1456人

開戰後,明帝國在馬里亞納海戰、斯里蘭卡戰役中接連損失3艘正規航母,而軍神級航母還未開工。為取得空中優勢,特別設計了崑崙級輕型航母,以填補軍神級航母服役前的實力真空。崑崙級輕型航母是採用標準化建造的第一型航母,建造速度比國外相同級別的航母快30~40%,至戰爭結束,共建造33艘。崑崙級航母最初的主要任務是作為對正規航母的補充,隨著後來軍神級航母的大批服役,任務變成主要為海軍陸戰隊提供空中支援。崑崙級輕型航母在二戰中損失8艘,戰後3艘編為訓練航母,其餘22艘被改裝為空中支援艦(美英稱之為「兩棲攻擊艦」),出售給德法兩國7艘。其餘15艘服役至1970年代,1970年代中期全部退役,「天山」、「峨眉」、「長白」分別被幾個民間團體買下,改造為水上賓館、飯店;「武夷」號被青島市買下,改造為戰艦博物館;其它全部被解體。

海南島級護航航空母艦數據

標準排水量:11400噸;

滿載排水量:15300噸;

最高航速:19節;

最大航程:6000海里/15節;

主尺度:飛行甲板長160.1米,寬25米,艦長165.5米,寬23.5米,吃水7.9米;

動力:兩座7500馬力的蒸汽輪機,共15000馬力;

武器:6座四聯裝40毫米高炮,10挺雙聯裝20毫米機炮;

最大艦載機數:34架

載機配置:10架鷹式戰鬥機、8架雕式俯衝轟炸機、8架獵鷹式魚雷轟炸機、2架海鷗式艦載偵察機

艦員:780人

為對付印度洋和東南亞海域日益猖獗的美英潛艇,保衛戰略物資的交通線,海軍強調要多造護航航空母艦。為此,明帝國議政院決策委員會提出了批量生產的方案,憑藉明帝國優秀的商船動員能力、強大的工業實力和袁氏重工的標準化建造工藝,只一年時間,帝國各船廠或改或建共造出了72艘護航航空母艦。隨著海南島級護航航空母艦投入護航作戰後,印度洋和東南亞海域開始成為美英潛艇的噩夢之地。為了節約成本和加快建造速度,加上按照1935年的商船標準建造計劃建造的油船船體較大,航速較快,海南島級護航航空母艦採用了這種標準商船的船體結構,不設裝甲(1930年,明帝國商船預備役法宣布在需要的時候,帝國有權徵用民用商船及其水手。為了使商船便於改裝,帝國工商財政部海事局和海軍在同年聯合發布了商船製造標準,規定新建商船必須按照標準建造。)。

「太湖」級戰列艦數據

標準排水量:57600噸;

滿載排水量:64100噸;

最高航速:33節/h;

最大航程:12500海里/18節;

主尺度:艦長286.8米,寬34.3米,吃水10.50米;

動力:四台55000馬力的蒸汽輪機,共220000馬力;;

主炮:3座三聯裝410毫米55倍口徑炮(前2后1,最大射程49千米,最高射速4發/分鐘);

副炮:8座雙聯裝160毫米高平兩用艦炮;

防空兵器:10座四聯裝40毫米高炮,30門雙聯裝20毫米機炮

水上飛機:5架

艦員:3050人

明帝國海軍的最後一級戰列艦。原計劃建12艘,后因海戰主角的變化,取消了6艘。從1935年12月3日首艦太湖號開始鋪設龍骨,到1941年1月3日最後一艘高郵湖號下水共建造6艘,分別是太湖號、青海湖號、洞庭湖號、鄱陽湖號、洪澤湖號、高郵湖號。舷側裝甲為380毫米,主甲板上裝甲厚160毫米,主炮塔正側頂裝甲分別為420、300、150毫米。高郵湖號和鄱陽湖號在日軍偷襲舟山港海戰中被擊沉,其餘4艘戰後封存,後於1960年代重新起用並經3次現代化改裝一直服役至今。

「張飛」級重巡洋艦數據

標準排水量:19900噸;

滿載排水量:24300噸;

最高航速:35節/h;

最大航程:10500海里/20節;

主尺度:艦長221米,寬27.5米,吃水8.10米;

動力:4台35000馬力的蒸汽輪機,共140000馬力;;

主炮:3座三聯裝60倍口徑210毫米高平兩用艦炮(最大射程32100,最高射速6發/分),後期換裝為260毫米炮(最大射程38500,最高射速6發/分);

副炮:4座雙聯裝130毫米高平兩用艦炮;

防空兵器:8座四聯裝40毫米高炮,16門雙聯裝20毫米機炮;

水上飛機:3架

艦員:1689人

二戰中明帝國建造最多的一型重巡洋艦,因缺少戰列艦主要是用來為航母護航(對艦),因此裝有極強的火力和遠超其他重巡洋艦的裝甲,主甲板上裝甲厚110毫米,舷側裝甲厚190毫米,此型艦被英美兩國認為是屬於袖珍戰艦。該型艦包括各種變型共建造36艘,二戰中損失11艘,戰後出售給德法兩國7艘,戰後封存12艘(后全部於1962年解體),其餘6艘經多次現代化改裝一直服役至1980年代初,其後全部退役解體。

「昆明」級防空巡洋艦數據

標準排水量:10800噸;

滿載排水量:13600噸;

最高航速:36節/h;

最大航程:8500海里/21節;

主尺度:艦長194.3米,寬23.1米,吃水5.9米;

動力:4台30000馬力的蒸汽輪機,共120000馬力;

主炮:8座三聯裝130毫米高平兩用艦炮(前3后5,最大射速27發/分);

副炮:無

防空兵器:12座四聯裝40毫米高炮,24座四聯裝20毫米機炮;

水上飛機:1架

艦員:835人

這是世界上第一款防空巡洋艦,其設計目的就是作為艦隊的主要防空火力點,包括各改型共建造78艘。昆明級輕巡洋艦的對空火力在二戰中讓對手吃盡了苦頭,所有昆明級巡洋艦在二戰中擊落的敵機加起來超過1000架。昆明級巡洋艦在二戰中損失9艘,戰後封存52艘,其餘經現代化改裝服役至1960年代,1960年代中期全部退役解體。

重慶級輕巡洋艦數據

標準排水量:5550噸;

滿載排水量:7000噸;

最高航速:36節/h;

最大航程:6000海里/21節;

主尺度:全長155.20米,全寬14.60米,吃水4.70米;

動力:2台40000馬力的蒸汽輪機,共80000馬力;

主炮:4座雙聯裝160毫米炮;

魚雷:五聯裝550毫米魚雷管4具;

防空兵器:四聯40毫米機關炮8座,四聯20毫米機關炮8座,單管20毫米機關炮4座;

反潛兵器:深水炸彈投擲槽2座,刺蝟彈發射器2座。

水上飛機:1架

艦員:615人

每個驅逐艦隊配備一艘擔任旗艦(4+1編製),實用性極強的艦艇,從1935年第一艘下水到二戰結束,本級軍艦的艦體都沒有任何的改進,只是改進電子設備和防空火力,這倒反映出這級軍艦的實用性設計是非常成功的。

鯉魚級驅逐艦數據

標準排水量:1550噸;

滿載排水量:2000噸;

最高航速:36節/h;

最大航程:3700海里/21節;

主尺度:全長106.20米,全寬10.70米,吃水3.20米;

動力:

主炮:4座單聯裝130毫米高平兩用炮;

魚雷:五聯裝550毫米魚雷管1具;

防空兵器:雙聯40毫米機關炮2座,單管20毫米機關炮8座;

反潛兵器:深水炸彈投擲槽2座,刺蝟彈發射器4座。

艦員:235人

該艦為30年代前期主力驅逐艦,也是海軍重建計劃中第一級批量建造的驅逐艦,建造數量達58艘,在戰爭末期,新型驅逐艦大量服役后,被拆除魚雷發射管,降格為護航驅逐艦,與護衛艦和護航航母一起擔任太平洋航線的護航任務。

鱸魚級驅逐艦數據

標準排水量:1980噸;

滿載排水量:2500噸;

最高航速:39節/h;

最大航程:4100海里/21節;

主尺度:全長113.20米,全寬12.50米,吃水3.80米;

動力:

主炮:4座單聯裝130毫米高平兩用炮;

魚雷:五聯裝550毫米魚雷管2具;

防空兵器:雙聯40毫米機關炮2座,單管20毫米機關炮8座;

反潛兵器:深水炸彈投擲槽2座,刺蝟彈發射器4座。

艦員:305人

戰前大批建造的驅逐艦,二戰前期主力驅逐艦群。是1級的放大版,加強了魚雷和防空火力。

大黃魚級驅逐艦數據

標準排水量:2400噸;

滿載排水量:3000噸;

最高航速:36節/h;

最大航程:4500海里/20節;

主尺度:全長115.10米,全寬12.50米,吃水3.81米;

動力:

主炮:3座雙聯裝130毫米高平兩用炮;

魚雷:五聯裝550毫米魚雷管2具;

防空兵器:雙聯40毫米機關炮4座,雙聯20毫米機關炮8座;

反潛兵器:深水炸彈投擲槽2座,刺蝟彈發射器4座。

艦員:345人

在戰前的對抗演習中,海軍發現現有的驅逐艦對艦火力與美日等假想敵海軍驅逐艦相當,不符合海軍「單艦戰鬥力必須超過對手」的造艦標準,於是在2級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火力,推出3級驅逐艦,由於在設計中考慮了標準化建造,船台時間大大減少,在戰爭爆發后,大量的3級驅逐艦源源不斷地滑下船台,被敵國嫉妒地稱之「漢堡驅逐艦」

旗魚級驅逐艦數據

標準排水量:2860噸;

滿載排水量:3500噸;

最高航速:34節/h;

最大航程:5300海里/20節;

主尺度:全長121.10米,全寬12.50米,吃水3.81米;

動力:

主炮:3座雙聯裝130毫米高平兩用炮;

魚雷:五聯裝550毫米魚雷管2具;

防空兵器:四聯40毫米機關炮4座,四聯20毫米機關炮8座,單管20毫米機關炮4座;

反潛兵器:深水炸彈投擲槽2座,刺蝟彈發射器4座。

艦員:395人

在海軍的兩艘太湖級戰列艦被擊沉后,海軍上下充滿了狂熱的加強防空的思想,於是出現了這種被稱作「小號昆明級」的大型驅逐艦。沒有別的,犧牲了航速(鱸魚、大黃魚、旗魚三級的主機是一個型號),大大加強了防空火力,近戰中4艘本級驅逐艦的火力甚至超過了一艘昆明級專用防空巡樣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戰火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戰火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軍艦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