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這一拜的意義

第二十九章 這一拜的意義

劉協微微停頓了一下,見大堂內的眾人都在聚精會神的聽着自己講話,聲音陡然提高:「所以這外堂,便是教授百姓識字讀書的所用,以現安邑城中郡學為依託,聯合周邊村鎮的鄉學,此事,便由文都負責。「

王邑起身道:「諾!「

劉協補充道:「文都,愛卿先定個章程出來,待與朕及諸位大人商討過後,再做決斷。」

「臣自當儘快定出章程,不負陛下所託。」王邑堅定的回答道。

劉協目光示意王邑坐下,說道:「那下面,朕便說一說內堂的章法。」

「外堂負責對安邑城周邊普通百姓授課,這內堂,才是我們的根本。朕現今麾下近六萬的士兵,朕相信,絕大多數的士兵,與善學、孔異一樣,皆未讀過書,未曾接受過教育,所以,內堂與外堂一樣,有一項功能,便是教授這些普通士兵讀書識字。」

「但讀書的內容卻要與外堂區別開來,普通的讀書識字,《急就篇》《蒼頡篇》便已經能夠滿足,但朕覺得,這還不夠,朕需要讓他們知道,成為軍人,究竟是為了什麼,為誰而戰!所以,內堂除去讀書識字課,還需外加一門課程,名為『政治課』,由朕親自作為講師!「

「無規矩不成方圓,除此之外,還需要制定嚴格的軍規,從朕自身起,一直到普通的士兵,若犯了軍規,皆軍法從事!「

「內堂教授讀書識字課的任務,便由輔國將軍負責;朕深知公明一向治軍嚴明,諸位愛卿也是有目共睹,我大漢新軍規的制定,便由公明負責。」

徐晃、伏完兩人齊齊起身道:「諾!」

劉協微微點頭,示意兩人坐下,接着道:「內堂除去上面說過的課程外,外加體能訓練課,現在朕麾下的士兵,平日的操練主要以兵戈、陣型、攻藝為主,朕決定除此之外,新加耐力、毅力、團隊合作三方面的訓練課程,此事便由稚叔負責。「

張揚出列道:「諾!」

劉協心中微微盤算了一下,當前徐晃負責軍規制定,伏完負責內堂授課,王邑負責外堂授課,張揚負責體能訓練課程制定,雖然自己對四人的忠心程度十分放心,但劉協心中依然有一絲打鼓,伏完、王邑還好說,自身便有授課的基礎,畢竟都師從名師,徐晃本身軍事素養便很高,制定軍規對於徐晃來說,輕車熟路,待徐晃制定完成之後,劉協只需錦上添花即可。

唯一讓自己擔心的便是張揚,由於歷史上對張揚的記載並不多,所以,劉協並不知道張揚的能力如何,但經過這幾天的觀察,張揚此人的忠心程度還是令劉協放心的。

想到此處,劉協嘆息道,「自己身邊還是缺乏人才啊!」

「朕前面說過要先選拔500名士卒作為軍校的初始試驗品,因此,內堂還需增加「兵法課」,授課內容便以兵法為主,結合各位將軍的實戰案例,兵法課僅對這500人開授。但此500人的選拔要符合一定的要求,首先,需要經歷過戰場,見過血,其次,要識字,通讀《急就篇》,最後,要對兵法有一定的見解。「

「選拔範圍,先在朕麾下近六萬軍士中選拔,若不夠500人,再從外堂選拔。此事,便由伯道、孔異、善學負責,伯道為主。」

「至於授課的教師,由各位大人輪流授課,包括朕,也會參與聽課,所以,諸位大人不要藏私,還請傾囊相授,因為,這五百人,將是我大漢第一批真正的軍事人才。」

說完,劉協對着眾人鞠躬一拜。

眾人哪裏見過這等場景,皇帝竟然對着自己的臣下屈身,自古以來,皇帝僅拜天拜地拜先祖,還有孔夫子,而此時劉協卻對眾人鞠躬,頓時,大堂內亂成了一鍋粥,眾人急忙稽首,皆道:「臣等自當竭盡全力」,話語中,包含着感動,還有一種名為「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也許眾人還不明白劉協這一拜的意義,但劉協卻深知,自己這一拜下去,如果自己此生真的能夠一統天下,那麼,他打破的,便是大漢延續了幾百年的皇權至上的思想,這一拜,會讓歷史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劉協不敢去想,但他知道,至少現在,自己的初始班底,算是穩定下來了,也就意味着,假以時日,這個以劉協為首的產生在東漢末年河東郡安邑城的小政權,給這個時代,將帶來一場本不屬於這個時代的風暴。

伴隨着這個發生在建安元年的一次小型會議的結束,安邑城及其周邊,便開始了不一樣的變化。

而劉協這隻穿越而來,本不屬於這個時代的蝴蝶,在河東郡安邑城撲扇了下翅膀,也令這個時代的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

張奉望着前方村莊升起的黑煙,心漸漸沉到了底。

兩個月以來,他一直跟蹤追隨着一支山賊軍隊,猗氏縣相遇時,這支山賊正在劫掠一個村莊。楊奉令麾下的騎兵迅速包圍交戰,但這支山賊的戰鬥力卻出奇的強悍,楊奉付出很大傷亡之後,還是令這支山賊逃脫。

之後,這支山賊便一路流竄,而張奉,一路追蹤。

終於,到了蒲坂縣境內,楊奉終於追蹤上了這支山賊,但進入他眼帘的,卻是前面一處村莊升起的黑煙。

「這群山賊膽子真是忒大了,明知吾在其身後追殺,還膽敢停下來劫掠。」楊奉惡狠狠地說道。

「三軍將士聽令,隨我衝鋒!」

說完,楊奉一馬當先,向前面黑煙的方向拍馬衝去,在他的身後,是一千餘名騎兵,猶如一道洪流,衝破攔截的大壩,向前奔去。冬日的大地被這響徹天地的馬蹄聲驚醒,沉睡在地底的冬眠生物也蘇醒了過來,從天空望去,楊奉的軍隊猶如一支利劍,而在這支利劍的前方,卻是一個巨大的軍陣。

而楊奉,對此卻絲毫未知。

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末崛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末崛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這一拜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