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軍校制度

第二十八章 軍校制度

劉協發現自己忽略了一個問題,他總是以後世的思想看待這個時代的人,殊不知,這個時代的人,卻不同於後世那樣。至少,郝昭口中所說的太原溫氏,便是一個例子,這個時代,還是有忠臣可尋的。

那些以家族利益為中心的大族,從某一方面說,並沒有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對待世家大族,只要不是危機到了國家的利益,自己便可以用「和平演變」的辦法,讓他們的價值觀轉變,而對於那些真正的死硬分子,危及到國家的利益的大族,再用軍隊鎮壓也不遲。

但此時談這個,卻顯得有些早了,畢竟,劉協自己的實力,還沒有到那個地步,而且在河東郡,還沒有強力的世家大族,可以讓劉協忌憚。但終有一天,隨着劉協實力的增強,終究會面對這個問題的。

劉協起身環視了一下大堂內的眾人,見眾人皆等着他回答關於如何授課,如何安排課業的問題,莞爾一笑,臉上露出一幅高深莫測的表情。

只聽劉協問道:「輔國將軍,愛卿求學之時,讀的是什麼書呢?」

伏完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臣兒時先隨族中與臣一般大小的總角少年,在家學中,讀《急就篇》,后又學《倉頡篇》,之後待臣加冠之後,便在家中藏書中,通讀五經,兵史戰略等。」

劉協聽完,未置可否,道:「諸位愛卿都說說吧!」

「臣少時長居西涼,雖家中資產豐厚,但臣除去在鄉學中讀過《急就篇》,之後便未讀過其他書,後來隨陛下從軍,才在長安城中求得一些書籍,但戰亂不止,臣也未通讀。」董承接着說道。

「末將兒時與衛將軍、輔國將軍一樣,在鄉學中讀過《急就篇》,后從軍十餘年間,楊奉將軍勸臣多讀書,臣便讀《尉繚子》、《六韜》這些兵書,其他書讀的不多。」徐晃回答道。

徐晃說完,郝昭黯然說道:「臣兒時家貧,未讀過任何書,后臣長大之後,在太原郡求學,幸得溫氏族長接納於臣,臣才有幸讀書,臣在溫氏藏書閣中讀過的書籍與諸位大人類似。」說完,便一言不發的坐了下來。

這個時候,身後的王邑輕輕拍了拍郝昭的肩膀,以示安慰,起身道:「臣幼時於伯道相類,后師從太尉劉寬大人,才有幸讀書,若不是劉寬大人提攜於臣,臣也不會有機會進入朝堂。」

張揚緊接着起身說道:「臣幼時恰逢戰亂,便未能入鄉學讀書,從軍后,才有機會讀到書籍,但臣愚笨,讀過什麼書卻忘記了。」

劉協啞然失笑,他自然知道張揚為何如此說,他是在照顧一直未說話的馬前和浩周了。

果然,見別人都紛紛起身說起自己讀過什麼書,何時讀的,馬前轉頭看了一眼浩周,兩人相視苦笑,聯袂起身道:「回陛下,臣未讀過任何書。」

其實劉協早已知曉這大堂之內誰讀過書,誰未讀過書,畢竟從他們的出身便能看的出來。在東漢末這個時期,承載知識的書籍並不是普通人家能夠買的起的,知識是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的。

普通人家能夠讀什麼書呢?也就僅僅能夠讀一讀《急就篇》《倉頡篇》這類啟蒙讀物,如果家庭條件好一些,能夠從大戶人家借到五經,也就是《易》、《尚書》、《詩》、《禮》、《春秋》這幾本書,如果運氣好一些,《孫子兵法》、《尉繚子》、《六韜》、《三略》這類兵書也可以讀到。

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書籍是遙遠的存在,自然,知識也更加遙遠。這就難怪,馬前、浩周兩人竟然沒有讀過書了。

看來,自己有時間,需要充實一下這個時代的知識庫了,劉協暗暗想道:「否則,自己的麾下士兵都是一群文盲,指望文盲有政治覺悟,有臨機之變,那自己心中的遠大計劃,怕是難以實現了。」

劉協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道:「馬前將軍,愛卿是不是還沒有字?」

「臣出身賊寇,未曾有字,請陛下見諒。」

劉協微微思索,道:」朕賜你字「善學」,望你能夠勤奮善學,可好?「

馬前聽完,心中湧上一種難以忘懷的感激之情,慟道:「臣謝過陛下,臣一定會勤奮善學,不負陛下期望,待一會兒下朝,臣就前往這城中郡學,求取書籍,發奮攻讀。」

一旁的王邑聽完,說道:「善學,你可不要將我郡學中的書籍全部取走啊!那些書籍,可是我好不容易從河東郡四處搜集而來的呢!」

馬前赧然道:「不會,不會,我會一卷一卷借的,待讀完一卷,再借一卷。」

馬前的話令大堂內的眾人哄堂大笑,劉協見氣氛活躍起來,說道:「這軍校的授課,朕有一個初步的想法,還請各位愛卿群策群力,為朕指出不足。「

眾人見劉協進入正題,收起笑聲,皆傾耳傾聽,生怕落下什麼。

「軍校設立外堂、內堂兩個部分,內堂才是真正軍校,而外堂,主要是給這安邑城東的百姓,傳授知識所用。」

「朕先說一說外堂,就如善學、孔異那樣,這安邑城周邊十幾萬百姓,讀過書的有多少呢?朕算來,十分之一便是好的,獲取知識的權利應該屬於每一個人,而不是部分人,我大漢要強大,離不開軍事實力的強大,而軍事實力要強大,離不開經濟實力作為基礎,經濟實力強大,便離不開每一個百姓。「

「那麼百姓如何才能變得強大呢?朕認為,體魄的強大是一方面,但最為重要的,是這裏」劉協舉起右手指了指自己的腦袋,接着說道:「只有腦中存儲了足夠多的知識,一個人才能變得強大。」

「朕在流落華陰縣的時候還聽過以一句俗語,『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點,名師指點不如自己去悟』,由此可見,知識是基礎,若沒有知識,一個人即便再機敏,再聰明,也不會變的強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末崛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末崛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軍校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