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逢春01

1.逢春01

早春二月,乍暖還寒。

定國公府的聽雪軒中,陶逢瑤窩在臨窗的暖炕上,懷內抱着個精緻的小手爐,一臉的心不在焉,待察覺到手中的小暖爐明顯涼了,才回神喚道:「抱菊,添炭。」

因陶七姑娘近來心情不佳,聽雪軒上下一律輕聲細語,不敢說笑玩鬧。

聽到裏間陶逢瑤的吩咐后,守在外頭做綉活的抱菊,忙答應了一聲,然後挑簾而入,從陶逢瑤手裏接過暖爐,打開往裏頭添了些細銀炭,再用銅簪子撥旺火勢,最後又遞迴到陶逢瑤手裏。

抱菊是服侍陶逢瑤的貼身大丫鬟,另一個貼身大丫鬟喚作折杏,見主子喚了抱菊去添炭,折杏便也擱下手中的差事,安安靜靜的奉上一碗熱茶。

兩人添好炭奉完茶,正欲告退出去,歪在暖炕上的陶逢瑤忽然開口道:「五姑娘……真的什麼都不記得了?」語氣古怪,猶似不相信的想再確認一遍。

抱菊和折杏對視一眼,心裏略納悶,自打五姑娘投湖自盡后,自家姑娘就有些怪怪的,口內卻已斟酌著回道:「應該不假,這幾日,不管是老爺太太們,還是奶奶姑娘們,凡去過迎香院的,五姑娘一個都認不出來,五姑娘一連高燒快十日,腦子燒壞了也說不準……」

話說,五姑娘訂下的未婚夫,就是因幼時高燒不止,活生生燒成了一個傻子。

嘉寧長公主的嫡孫,多高貴的身份啊。

可惜自幼痴傻。

悄悄打量著陶逢瑤的神情,抱菊又低聲猜測道:「姑娘,五姑娘燒壞了腦子,什麼事兒都忘了,您說,長公主府那邊會不會……退婚?」

五姑娘久燒不退,急得團團轉的老爺,便使人去請了御醫,長公主府那邊得到消息后,派人送過來不少貴重的藥材,五姑娘如今雖醒了,但記憶有問題的消息,想來也瞞不過去,就算真隱瞞過去了,待五姑娘嫁到長公主府後,若是露了餡兒,只怕兩家不是結親,倒有可能是結仇了。

嘉寧長公主的胞弟,可是……大商朝的一國之君。

陶逢瑤正摩挲著光潔的暖爐面兒,聞言,一臉憤恨的咬牙道:「退婚了更好!」陶逢春一介庶女,憑什麼嫁進尊貴顯赫的嘉寧長公主府!她怎麼不直接給燒死了呢!一了百了!

抱菊抿了抿嘴唇,不敢再吭聲了。

這段時日,七姑娘的脾氣極為喜怒無常,不,應該說,自從五姑娘和嘉寧長公主府的嫡次孫訂親之後,七姑娘的脾氣就沒個穩定狀態,雖然,七姑娘的脾性一慣都不怎麼好。

單手抱着暖爐,另一隻手掀開搭在腿上的毯子,陶逢瑤伸腿下地,氣鼓鼓道:「走,瞧瞧她去。」

陶逢瑤要去迎香院竄門,抱菊忙蹲低身子,給自家姑娘穿鞋,正值春寒,折杏怕冷著陶逢瑤,快步去拿了一件暖和的披風,仔細服侍陶逢瑤穿好。

收拾妥當后,陶逢瑤站到穿衣鏡前自賞,確定衣飾齊整之後,領着抱菊出了聽雪軒。

陶逢瑤之父陶景,乃是定國公府的三老爺,與如今的定國公陶茂,乃是一母同胞的嫡親兄弟,陶逢瑤是三房的嫡次女,陶逢春則是三房的庶次女,兩人相差一歲多,陶逢春在今年的正月十五,剛過及笄之齡,陶逢瑤在去歲的十一月,滿了裊裊婷婷的十三歲。

因同屬三房子孫,陶逢瑤住的聽雪軒,離陶逢春居的迎香院,並不多遙遠,約摸有一炷香的腳程。

雖已入春,但空氣依舊清冷,連灑下來的陽光,也似一縷薄薄的輕紗,落在臉上的暖意極淡,陶逢瑤捧着色彩鮮麗的琺琅小手爐,走在春意將復的小徑上。

別看她才十三歲,身量卻已然十分高挑修長,與十五歲的陶逢春站在一處,已經一般高矮。

陶逢瑤微微垂着眼帘,母親高氏說了,別說陶逢春現在記憶沒了,就算她還記得當日之事,也不能怎麼樣,她若牢牢咽在肚子裏,自然最好,若是找人告狀,反正也無人瞧見,只管反告她污衊,待時過境遷,這事兒更無絲毫對證,母親讓自個兒只管如常行事,別自亂了陣腳,若叫別人察覺出馬腳來,那才是憑添麻煩。

然而,縱算高氏反覆給陶逢瑤安慰保證,她心裏還是害怕,若此事被嚴厲的大伯父知曉,那……

幸運的是,老天爺實在太開眼,陶逢春直接把腦子燒壞了,這個好消息,對於陶逢瑤來講,不啻於旱地逢甘霖,近段日子一直盤桓在心頭的恐慌不安,終於可以撥雲見日,悄無聲息的散去。

因不願意嫁給一個傻子而選擇投湖自盡,這頂忤逆不孝的大帽子,已被母親提前扣在陶逢春的頭上。

父親曾因貿然答應長公主府的婚事,被大伯父訓罵過一通『賣女求榮』『枉為人父』,心裏本就不自在,陶逢春偏在快成婚前又『投湖自盡』,父親絲毫不疑有假,直接信了九成九,聽母親說,陶逢春才剛醒,就被父親劈里啪啦的數落了一頓。

陶逢春丟了各種記憶,若是因此再被長公主府退了婚,以父親現在厭棄她的程度,陶逢春這一輩子,就算是完了。

眼前的危機感消散之後,陶逢瑤心裏無端的解氣和痛快。

這一年來的晦氣事實在太多,出嫁兩年的嫡姐,雖生下了可傍身的兒子,卻遭遇了產後血崩,經大夫拼力搶救撿回了命,但身子也壞了,悉心調養了大半年,總也不見好轉,母親本就心疼着急,父親這時突然帶回來要和嘉寧長公主府結親的消息。

結親之人正是將要及笄的陶逢春。

她曾偷聽過一回母親和鄭媽媽的談話,嫡姐的身子日漸衰敗,只怕是好不了了,若是真有不測,母親有意將陶逢春給姐夫做續弦,讓她替嫡姐照顧小外甥。

父親突然給陶逢春訂了親事,一下子亂了母親的安排。

嘉寧長公主的嫡次孫是個傻子,這件事在權貴有爵之家,並不是什麼大秘密,嘉寧長公主的地位極其尊崇,她的同胞弟弟正是如今的一國之君,與別的長公主每月領取俸祿不同,嘉寧長公主的俸祿乃是一個州的賦稅。

如此地位尊崇,富貴顯赫,刨去新郎官是個傻子外,這門親事實在好到不得了。

嫡姐是三房正出,嫁的是清平候府二房的長子,而陶逢春身為三房庶出,居然嫁給嘉寧長公主府大房的嫡次子,不得不承認,陶逢瑤心裏十分嫉妒,就算母親再怎麼為她精心擇婿,只怕也越不過陶逢春去,只要一想到自己日後會矮陶逢春一頭,她心裏就怒火滔天。

與嘉寧長公主府的親事定在今年三月,上元節剛過,長公主府便前來放聘,滿院子的聘禮簡直要晃暈人的眼睛,比嫡姐當年出嫁時的陣仗要大的多,陶逢瑤見了之後,險些氣的鼻子歪。

三日之後,陶逢瑤沒帶丫鬟,獨自外出散心,見陶逢春一人站在湖邊發獃,心裏的邪火陡然就燃了起來。

她開口諷刺陶逢春攀上了高枝,陶逢春一改往日的沉默,竟一臉譏嘲地笑回『七妹妹若是喜歡,我讓給你如何?』,開玩笑,誰要嫁給一個憨傻子,她怒不可恕,也是冷笑連連『姻緣天註定,五姐姐的好姻緣,我可羨慕不來』,陶逢春收了譏笑之色,只輕描淡寫的說『你的確羨慕不來』。

她心裏氣極了,怒火上頭之際,恨恨地推了陶逢春一把,陶逢春沒有防備,腳步趔趄之下,竟直接跌進了湖裏,天氣寒意尚重,陶逢春穿的又厚,湖水又深,毛氅浸了水后,拖着陶逢春直往下沉,陶逢瑤嚇呆了,顧不得喊救命的陶逢春,心頭狂跳地跑離了湖邊。

一路抄近道跑回母親的慶馨堂,抖著聲音將事情給母親說了,母親只沉吟一會,便安慰她沒事,不要慌,並且告訴她,她今天出了聽雪軒后,哪裏也沒去,就在慶馨堂陪母親說話了。

陶逢春被救上岸時,已昏迷不醒氣息微弱,她身邊的丫鬟,全是母親的人,縱然有人察覺不對,也不敢胡言亂語,就這般,陶逢春高燒昏睡近十日,醒來之後,卻前塵盡忘,真是……老天開眼。

藏在心中半個月的恐慌,擔憂,不安盡數退去,陶逢瑤腳步平穩地踏進迎香院。

一隻鏨福字的紫銅暖爐里燃著銀絲細炭,將屋裏烘的十分暖和,逢春坐在臨窗的暖炕上,就著一張棕紅色的長形炕桌吃早飯,因是病號,又兼大病初癒,用不着早起請安,逢春索性睡到自然醒,日上三竿了才起床吃飯。

逢春正咽著香噴噴的雞絲粥時,屋外忽有小丫頭傳報:「七姑娘來了!」

翠濃和紅玲本站在炕邊,侍奉晚起的逢春用早膳,聽到外頭的傳報聲后,翠濃忙轉身出去,一邊去迎陶逢瑤進來,一邊吩咐小丫頭上茶。

紅玲看着逢春毫不在意的臉色,低聲提醒道:「姑娘,是七姑娘來了。」

逢春嚼粥的動作頓了一頓,然後繼續若無其事地吃飯。

「五姐姐,你身子可好些了?」陶逢瑤不請自坐,隔着擺早點的長條炕桌,瞧著悶頭用飯的逢春,只見她穿着玫瑰紫的短襖兒,烏黑秀麗的長發綰了個簡單的髻,上頭只插著一根金珠簪,因是大病初癒,清麗明艷的面孔上並非健康的紅潤之色,還泛著一碰即碎的脆弱蒼白。

逢春抬頭看了一眼陶逢瑤,然後又徑自低下頭去,慢騰騰的喝粥。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逢春滿臉的陌生神情,叫陶逢瑤心底最後的一點不安,也如冰雪融化般完全消失殆盡。

憂慮盡除,陶逢瑤往日面對逢春時的傲慢態度,不由自主地又顯現出來:「五姐姐,我在和你說話呢,你沒聽到么?莫不是病了一場,連耳朵也聾了?」

逢春依舊不理陶逢瑤,卻夾了只小籠包吃。

眼見陶逢瑤挑起雙眉,有怒意湧上眉間,紅玲忙出聲打圓場:「姑娘,七姑娘特意來看你呢,你快應句話啊。」

那廂,翠濃接過小丫頭捧過來的茶盤,快步走來炕邊,一邊殷勤的給陶逢瑤奉茶,一邊趕緊解釋道:「五姑娘,我們姑娘一慣不愛說話,這回又病的有些糊塗,待客的規矩禮數也全忘了,你別見怪。」

逢春吃着小籠包,依舊不吭聲。

逢春的兩個大丫鬟,一個規勸,一個賠罪,陶逢瑤略平了怒氣,心中有些奇怪,便問:「五姐姐為何一直不說話?」沒聽說她還變成啞巴了呀。

翠濃一臉為難道:「奴婢也不知,昨兒個下午八姑娘來時,姑娘明明還說了話的。」定國公府的八姑娘陶逢蘭,乃是大房的庶次女,今年十二歲,也是國公府最小的一位姑娘。

和陶逢蘭說話,卻不理會她,陶逢瑤又拉下臉,眼神晦暗不明:這是明顯討厭她的意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逢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再逢春
上一章下一章

1.逢春01

%